从零开始学中医:望舌形

7.2.2舌形、舌态和舌下络脉
同学们好!下面我们学习望舌质的舌形、舌态和舌下络脉

舌形,是指舌质的形状。
正常的舌形是润泽,大小适中,无点刺、无齿痕、无裂纹。
异常的舌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有:老舌和嫩舌,胖舌和瘦舌,点刺舌,裂纹舌和齿痕舌。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舌形变化。那就是老舌和嫩舌。
老舌是指舌体苍老,纹路粗糙、皱缩,舌色较暗的一种舌形。
通常它是由邪气壅滞,正气未衰而导致的。因此老舌主要见于实证的病人。
而嫩舌是指舌体娇嫩,纹理细腻,舌色较淡的一种舌形。
嫩舌是由于气血不足,舌体脉络不充,或阳虚,运血无力,水湿内生而导致的舌嫩,色淡白。所以嫩舌主要见于虚证的病人。
因此老舌和嫩舌,主要来判断疾病的虚实。老舌见于实证,而嫩舌见于虚证。
而至于实证到底是指的哪些实邪?虚证到底是指哪些正气不足?老舌和嫩舌并不能直接判断。
所以还需要综合其他的舌象,比如舌色、舌形、舌态和舌下络脉以及苔质和苔色来共同判断。

第二种舌形变化,就是胖舌和瘦舌

胖舌,又称为胖大舌,是指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的一种舌形。
瘦舌,又称瘦薄舌,是指舌体比正常人瘦小而薄的一种舌形。

我们先来看看胖大舌,胖大舌为什么会大呢?
胖大舌的胖一定要胖的原因。
它的原因就是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滞所导致的胖大。

如果
舌体胖大,而舌色红(这里红舌代表热,胖大舌表明水湿内停),因此红色的胖大舌,通常见于脾胃湿热,痰热内蕴的里热证。
而舌体胖大,舌色淡(这里的舌淡,表明气虚、阳虚。胖大舌表明水湿内停),因此舌体胖大,舌色淡通常见于气虚,或脾肾阳虚,津液不布的阳虚证。
如果舌体肿胀,伸舌满口,舌色红绛,通常见于心脾热盛,热毒上壅的病证。

下面我们来看看瘦薄舌。瘦薄舌一定要有瘦小的原因。
它的原因,就是由于气血阴津不足,舌体失去濡润而出现瘦薄。

如果
瘦薄舌,伴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多见于阴虚火旺的病人。
而瘦薄舌,伴见舌色淡白,多见于久病,气血两虚的病人。

如何判断舌体是否瘦薄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舌尖的部位是否是钝圆形的。
通常,正常舌形或者胖大舌,舌尖的部位是钝圆形的。
而瘦薄舌,无论是气血不足,还是阴虚火旺的瘦薄舌,都能见到很锐利的舌尖。

第三种舌形的变化,就是点刺舌。

点,就是突出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而刺,是指舌乳头(主要指蕈狀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
一般来说,点和刺常常同时出现,所以我们又称点刺舌。点刺舌多见于舌尖部。

点刺舌一般只见于实热证,点刺越多,邪热越重。点刺舌常见于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的病人。

我们可以根据点刺分布在舌面的部位,来判断阳热亢盛的脏腑部位。
比如:
舌尖生点刺,见于心火亢盛。
舌中生点刺,见于胃肠热盛。
舌边生点刺,见于肝胆热盛。

我们还可以通过点刺的颜色,来判断气血运行情况以及病情的轻重。可见于血分热盛的实热证。

比如:
舌红,伴有点刺,多为气分热盛。
点刺,颜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而点刺绛紫,则为热入营血,气血壅滞。

第四种舌形的变化,就是裂纹舌。

裂纹舌,是指舌面上出现各种裂纹,或裂沟的一种舌形变化。
裂纹舌,可见于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纹、裂沟的先天性舌裂。这种裂纹舌,舌面一般有舌苔覆盖,并且无明显不适感觉的,为生理性裂纹舌。一般不属于病变状态。
而如果裂纹舌,舌面无苔或少苔,多属于病理性的裂纹舌。

病理性的裂纹舌通常是由于热盛,或者阴虚火旺,导致的阴液不足,血液亏虚,以及津液不足,而是舌面失去滋润濡养而出现裂纹。

比如:
舌红绛而裂,可见于热盛伤津,阴津耗损,不能濡养舌面的实热证。也可以见于阴虚,舌面失养的虚热证。

舌淡白而裂,则多见于血液亏虚,舌面失养的血虚证。

一般来讲,无论是阴虚,血虚,还是津液不足,因为舌体失养,不仅会导致舌裂,通常会伴随舌体瘦薄。所以,无论舌红绛而裂,还是淡白而裂,通常舌形会同时伴有瘦薄舌。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舌淡白而裂,伴有胖嫩,及舌边有齿痕。这是脾虚湿侵所导致的。这是由于脾阳虚,水湿内停,因而出现舌淡白而胖嫩,有齿痕。但是内停的水湿并不能濡养舌面,因而出现裂纹。

第五种舌形的变化,就是齿痕舌。
齿痕舌,是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齿痕舌,多见于脾虚,或水湿内盛证。
舌边的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牙齿的挤压所导致的。因此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时出现。这种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

而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多为脾虚或者气虚。
另外,因为口腔问题,比如缺牙或者镶牙,而导致的齿痕,不属于病变状态。
以上是舌形的变化。包括有老嫩、胖瘦、点刺、齿痕和裂纹的变化。
各位同道,本人自学中医并取得了行医资格,其中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暨南大学孙立老师讲的课程,我认为这个课程非常优秀,我整理制作,同道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