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边评测】闲话少说:优质声音与可玩性的结合 达音科 隼PRO


楔子
“闲话少说”是我在考虑很久后,为自己的器材分享文章取的系列小标题。在这一系列的分享中,我希望可以用最简练直白的文字给到大家选择器材的一些实操性参考。我的分享不会多提及器材之外的“闲话”,而是会着力于器材的客观表现、主观声音、搭配适应性和曲风适应性等要点,以期带给大家高效的阅读体验。
入门与进阶
如今HiFi入门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市场上几百块的HiFi耳塞都具备一定水准。但据我观察,真正开始对HiFi感兴趣之后很多烧友还是会陷入迷茫,对声音了解但又没那么了解,喜欢听HiFi耳塞却弄不清楚自己究竟喜欢什么风格的HiFi耳塞,从而在想要进阶升级器材时瞻前顾后,踌躇不前,难以下定决心。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款优秀的进阶级器材应该在两个方面能够给初烧带来满意的体验:一个是相较于入门级器材更高的素质(感受乐曲中更为丰富的细节),一个是为了展现声音的多样化而尽可能提升的可玩性。在过去的耳塞产品中,“可玩性”这个概念往往只会出现在各品牌的旗舰上,烧友们提及时更多也只是讨论换线一类的话题。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超模”的配置近两年被下放到了各品牌的中低价位产品上。可换导管、调音开关、创新型线材设计,这些产品设计中加强可玩性的构思一方面客观上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另外一方面也让进阶烧友得以用较低的成本体会更多不同样的声音特质。
今天的主角达音科,正是“超模配置下放”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达音科
作为国产耳塞品牌的老牌领军者,达音科被大家谈及的时候提到最多的往往是四平八稳不出错的声音风格,以及始终稳定的产品品质,但普通烧友很少关注到的是,达音科的创新能力同样位居行业领头地位。前两年,达音科就推出过创新型的自锁式可换插头。在采用可换插头设计的品牌不多的情况下,这款插头曾经红极一时,我本人也曾购买过采用这款插头的升级线“磐”,但复杂精密的设计确实也给这款插头带来了体积上的弊端。时隔数年,达音科终于带来了全新设计的Q-Lock Lite可换插头,新的可换插头相比上一代在体积重量上都有了很大改善。除此之外,达音科首款可换声学导管设计也一同出现在了大众面前。这款同时采用以上两种设计,将可玩性发挥出色的产品就是“隼PRO”(FALCON PRO),售价1380元。

外观与配件
相比起前代产品“隼”的纯黑色低调外观,隼PRO的外观给人第一印象明显时尚、高调了许多。磨砂材质结合镜面工艺的不锈钢腔体十分炫目,磨砂不锈钢上面点缀的小LOGO在观感上更有种点睛之笔的效果,赏心悦目,很适合年轻人。隼PRO腔体的形状和体积重量都比较合理,我找几个朋友试了一下,除非耳朵很小,不然一般男生女生都能有舒适的佩戴体验。
全新设计的Q-Lock Lite可换插头有三个规格:4.4mm、3.5mm和2.5mm。这款插头的体积相较于以前的自锁式插头小了一圈,而重量也轻得很,更换插头时插拔的过程简单明了,阻尼感也比较大,无论是正常使用还是不小心拖拽都完全不用担心插头脱落,综合使用体验非常出色,至少相比市面上大多数可换插头设计都更加人性化。

隼PRO一共配备了三对可换声学导管,通过导管直径、长度、滤网密度的不同来调节声音风格,三对导管的声音模式分别为“参考”、“通透”、“氛围增强”。导管更换的方式是常用的螺纹连接方式,让人比较意外的是,不同于一些其它品牌的可换导管或滤网设计,隼PRO拧下导管后可以看到腔体内部还有一层金属滤网,推测除了调音需要之外可能也有防止异物误入腔体的作用。

隼PRO配件中有标准、通透型、人声增强以及提升低频表现的哥伦比亚耳套共四种不同耳套,再配合不同声音模式的可换导管,最终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声音效果,下面就来一一细说。
声音与可玩性
隼PRO和隼
隼PRO所展现出来满满的信息量以及三频之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是这条塞子声音上给我最深的印象。隼PRO的声音相比前代产品隼有着脱胎换骨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信息量的铺张、声音框架的塑造以及中低频质感的增强上。隼PRO对于声音结构的表达比隼要更加突出:声场规模大一圈,声音密度更高,空间内各个声音元素的排布协调性也更强,这也使得隼PRO整个声音更加规整、健康。至少在进阶阶段来说,这种声音对于加深声音理解、塑造更“正确”的听音观有很大帮助。
在三频方面,低频下潜的变化让隼PRO比隼听起来更有动圈耳塞那种典型的宽松自然的风格;中频音色圆润的程度也让它能够驾驭更多人声类型,比如汪峰、胡彦斌这种嗓音用隼听可能会略显干薄,换成隼PRO除了厚度的提高之外对于他们嗓音的特质也能诠释得更清晰到位;高频两者没有太过夸张的差距,都是比较轻灵淡雅的类型,能够把器乐泛音表达清楚,只是在同样前端搭配的情况下隼PRO的高频更好控制,不易出恶声。
过往在体验可换导管或滤网的耳塞时我一般会挑选自己喜欢的声音风格,然后就不再过多折腾,但在隼PRO这款耳塞导管和耳塞套之间相互搭配的时候,它的可玩性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所以我决定把三种导管搭配适宜耳塞套的声音风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分别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体会到耳塞的可玩性以及配件的重要程度,相信这也是对于入门和进阶阶段的烧友十分重要但又被大家常常忽略的事情。

参考模式导管+官方标准耳塞套
这套配件是隼PRO的出厂默认搭配,它展现出来的声音为中正还原走向,三频分布基本均衡,背景干净没有杂质,动态也维持了同价位偏上乘的水准,声场规整、规模适中,在保证了一定空间塑造效果的前提下提供了较高的声音密度,让歌曲中的信息量能够清晰、有条不紊地传递给听者。低频残响自然,打击感恰到好处,中频偏还原,更着重表达歌曲中音乐元素本身的特质,不会过分强调某些器乐或人声的音色而导致其它音色的把控有失偏颇,高频透明感突出,可以将一些音色纤细的乐器声音用比较舒适自然的方式传达出来,延伸性也非常好,在演绎偏高频类型的弦乐时能够带来很强的感染力。这套配件搭配让隼PRO在演绎不同类型歌曲时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把最自然、耐听的声音展现给听者,但并不能突出表现各种类型曲目的感染力,对于追求声音刺激或者偏爱某些频段表现力的烧友来说声音可能略显平淡。
氛围增强模式导管+哥伦比亚耳塞套
这套配件偏向改善低频表现,它实际展现出来的声音确实也是偏中下盘的,并且相对上一套配件的声音风格有非常大的变化。首先它的低频量感变得非常突出,同时一定的凝聚力让低频不至于太过松散或闷糊,弹性的提升让节奏类型的流行乐演绎起来更能带动听者的情绪,氛围营造得也足够出色。相较之下它高频的量感就少了许多,降低了部分流行乐中偏高频乐器的存在感,高频的削减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信息量减少,但不至于影响到绝大多数流行乐中想要表达出来的内容。此外它在中频厚度上略有增加,音色显得更饱满醇厚。除了三频之外这套配件搭配的声场规模相比第一套有一定缩减,动态略有提升,整体风格更适合比较大众化的流行口水歌曲,比如用来听一些动感、提神的音乐有很棒的效果。尽管这套搭配在素质上有一定牺牲,但它更强调的是流行音乐的乐感,把氛围和通过低频能传达给听者的情绪突出展现出来,在许多使用场景下其实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这个深夜码字的夜晚~咳咳~
通透模式导管+通透型耳塞套
这套配件表现出来的风格倒和我预想中不太一样,原本我以为隼PRO的中低频会有比较大的削减,然后高频过分突出使声音偏向刺激、尖锐,甚至人声会有齿音等等。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这套搭配的声音更像是基于第一套配件搭配的基础上再提高高频的表现力,它所展现出的低频质量基本和第一套一致,整个声音的锐度确实有小幅度的提升,但人声没有出现会对听感影响较大的齿音,高频量感的占比更加突出,音色的顺滑程度有了质的飞跃,在演绎大多数中高频类型乐器尤其是部分弦乐时,隼PRO对音色的把控和诠释出来的细腻程度都明显要好于其它配件搭配,而在声场、密度、动态等方面依旧保持了非常高的水准,让人意外之余也颇感欣慰。这套配件搭配的整体声音在一定中正程度的基础上听感更加透明、空灵,我个人推荐聆听小编制以及许多抒情的轻音乐类型曲目,甚至部分以人声为主的抒情流行歌也可以尝试一下,效果都很不错。

除了上述的配件搭配之外隼PRO也可以通过更换线材、其它耳塞套来寻找更多的声音可能性,只不过出于当前价位以及其原线水平的考虑,我个人不建议再为隼PRO折腾其它的升级线材,但通过适配更多耳塞套来进一步探索自己喜欢的声音还是有很大乐趣的,比如氛围增强模式导管加配件中附带的人声增强耳塞套也能够在小幅度提升低频表现的同时使人声更突出、更有感染力,从而适应更多以人声为主的流行歌曲等等,此外市面上也还有很多其它类型的耳塞套可以供大家选择。
驱动与搭配
隼PRO的易推性做得还是非常好的,从小尾巴到绝大多数的便携播放器都能够很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实力。下面我分别分享一下ddHiFi的直插式小尾巴TC35i和飞傲M11 PLUS两种搭配下隼PRO的声音表现(统一使用参考模式导管+官方标准耳塞套)。
手机+ddHiFi TC35i
TC35i的推力适中,声音也是偏向中正还原的风格,空间塑造效果比较好。隼PRO搭配TC35i呈现出的声音基本维持了它原有的风格,三频不偏不倚,低频有比较好的力度感,下潜深度略有欠缺,中频虽然由于密度不高显得不够饱满但还原性较为出色,高频呈现出的音色和细节把控也足以应对手机流媒体音乐。这套搭配尽管整体声音素质有一定局限性,但还是能够基本表现出声音的整体框架,无论是演绎Live版本的各种流行音乐还是一些结构简单的小编制以及轻音乐都能有非常不错的场面感,对听者的场景代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中正还原的音色和出色的空间感也使这套搭配在用手机看视频、打游戏时能获得很好的体验效果。

飞傲M11 PLUS
M11 PLUS是一款推力较高,声音中正、带有一丝丝线条感且比较百搭的便携播放器。尽管隼PRO可能还有更高的上限,但考虑价位的话我个人觉得在搭配M11 PLUS时它基本已经算是“完全体”了。这套搭配下的隼PRO声场完全撑开,而且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由前端水平带来整体素质上的提升,而风格上它依旧保持了自身中正还原、三频均衡的风格,但低频弹性、中频密度、高频延伸相较小尾巴还是有着质的飞跃。这套搭配下隼PRO和上文中描述的风格保持一致,声音自然耐听,兼容多种音乐风格。

搭配总结
隼PRO的搭配门槛很低,只要前端推力不是过于孱弱都能够使它发挥出相当程度的实力。以上两种搭配只是以两种不同形态、不同水平的前端作为举例分享,更多不同风格的前端再加上这款耳塞自身的可玩性能够让使用它的人充分感受到声音风格的多样化,对于许多入门、进阶级的烧友来说这也无疑是一个加强自身声音理解的好方法。
音乐分享
不同的器材搭配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有些听古典音乐更有感染力,有些听大众一些的流行人声更能吸引人,也有许多许多器材擅长演绎摇滚、ACG等等类型的音乐。用适合的器材听适合的音乐是怎样一种感受?我觉得这种分享可能更容易产生共鸣,所以我选取了隼PRO使用氛围增强模式导管加哥伦比亚耳塞套在搭配M11 PLUS时令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分享给大家。
这首歌是我晚上经常用来提神的歌曲之一——吴彤《好春光》,这是一首无数八零九零后儿时回忆《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的主题曲,节奏非常欢快,气氛轻松氛围浓郁。前奏开始就是非常俏皮的编曲,节奏突出的鼓声每一下都沉稳有力,打击感十足,配合管乐器的吹奏瞬间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气氛,吴彤的嗓音也是非常有辨识度的声音,沙哑且带有磁性的声音一出现就吸引了注意力,这套搭配对人声的处理有一定厚度,也让这种沙哑的嗓音减少了一些侵略性,歌曲前半段中除了人声与鼓声存在感较高之外,时而出现的弦乐器也起到了点缀作用。这首歌的编曲复杂程度不高,不同乐器之间的定位分布错落有致,与人声交相辉映,表现得恰到好处,到了副歌部分整首歌曲的氛围推向高潮,较高的低频质量带来的听感让人情不自禁就陷入到歌曲中的节奏里,感染力爆棚。

美中不足
隼PRO的外观相当时尚,尤其是镜面与磨砂的工艺结合让我身边不少人都赞叹不已,但这种设计有利有弊,它的问题在于腔体上的镜面部分很容易由于保管不善产生划痕,需要使用者去小心翼翼地呵护它,让人颇感费心。此外标配线材的材质略微偏硬,好在线材比较细,除了手感上有些不足之外并不会造成佩戴不适或者听诊器效应。

进阶
如今1k-2k价位的耳塞已经颇具性价比,其中许多在追求声音的“硬素质”以外,往往也能在风格与设计思路上给我们带来惊喜。
进阶阶段的烧友需要通过可玩性更强的耳塞来体验声音风格的变化与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声音理解,这是我在隼PRO身上得以印证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