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白杨礼赞————RT-2PM弹道导弹

2022-12-18 11:27 作者:真菌不是蕈  | 我要投稿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礼赞》


军迷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东风吹,白杨舞,民兵擂大鼓,这句话形容的是支撑起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三大洲际弹道导弹家族,因其射程都达到11000公里以上,并且都拥有强大的突防能力和精准的命中率,被称为世界三大真理,而里面的“白杨舞”指的就是俄罗斯的“白杨”洲际弹道导弹,这也是前几天俄罗斯前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敢公开向西方国家宣战的原因。

RT-2PM弹道导弹(俄文:РТ-2ПМ Тополь "Poplar",英文:RT-2PM Topol "白杨",设计编号RS-12M Topol,GRAU:15Zh58,美国国防部及北约代号:SS-25 Sickle ”镰刀“)是俄罗斯的一种洲际战略弹道导弹。

白杨弹道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以公路机动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一枚或多枚分导弹头,射程超过1万公里,飞行速度快,并能作变轨机动飞行,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系统工程代号(俄文):РС-12М,系统工程代号(英文):RS-12M,系统РВСН编号:15П158,导弹РВСН编号:15Ж58。

1985年开始服役,其设计服役期为10年,1997年后,逐步被RT-2PM2弹道导弹、RS-24弹道导弹所取代。但截至2015年仍然在役,已大大超过其最初设计使用寿命。

设计背景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研发出了一种分导式多弹头设计,运用在“民兵-3”等导弹上,一次射击可以摧毁多个发射井,让苏联开始恐慌,于是开始研制一种可以移动发射的洲际导弹,终于在1987年,成功让白杨洲际弹道导弹正式服役于部队,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公路机动部署的单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弹体长19米,弹径1.8米,重35吨,发射车长22.5米,车重47吨,最大射程超过1万千米,具有变轨机动飞行能力,突防能力极强,在1991年,苏联就已经部署了近290枚“白杨”洲际弹道导弹了。


研制设计

1975年起,RT-2PM弹道导弹的研究工作就在莫斯科热力研究所开始立项,以SS-16、SS-20为基础进行改进,弹体基本上是在SS-20导弹基础上增加第三级构成的。导弹设计之初为单弹头,后改进可携带多弹头。1982年10月开始研制到1987年12月完成,共进行23次飞行试验,1983年2月和5月的两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85年装备部队后,该型号还在继续进行系统改进飞行试验。


制造服役

RT-2PM弹道导弹的弹体由俄罗斯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生产制造。

1985年底,计有45枚RT-2PM弹道导弹部署为5个团(每个团有九具发射器)。同时,在此阶段将有为数70枚SS-11导弹除役,其中50枚是为了已成军的五个RT-2PM弹道导弹团,其它20枚则为了准备部署的两个团。加上这两个团,RT-2PM弹道导弹的总量将达到72枚。

1991年,签署START-I条约时,苏联已经部署了约290枚RT-2PM弹道导弹。

截至2015年,俄罗斯拥有72枚公路机动部署的RT-2PM弹道导弹,注意是公路!!!


动力系统

RT-2PM弹道导弹三级发动机的质量比均大于0.9,第一、第二、第三级发动机真空比冲 分别为2616.6N·s/kg、2822.4N·s/kg、2832.2N·s/kg。其中第一级、第二级发动机壳体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圆筒段和钛合金前后封头,第三级发动机采用有机纤维复合材料壳体;三级发动机均采用固定式潜入单喷管,第一级推力向量控制方式为燃气舵加空气舵,第二、第三级为燃气二次喷射;三级均采用四组元肚推进剂(粘合剂+铝粉+高氯酸铵+奥克托金),理论比冲2628N·s/kg。


发射方式

采用多种发射方式,在地下井可进行热发射,在地面可用轮式车辆在预先准备好的公路上实施机动发射,导弹平时贮存在带有倾斜屋顶的房子里,接到命令后由运输起竖发射车将导弹运送到野外发射阵地上进行发射,紧急情况可打开房顶盖,直接从房子里把导弹起竖发射。其生存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命中精度和打击软、硬目标的能力与RT-23弹道导弹相似。


公路机动型的RT-2PM弹道导弹采用的是MAZ-7912/7917运输/起竖/发射车(7917是7912的改进型,比7912增加了一米左右的长度并增加了成员舱),14个负重轮, 12个驱动轮。动力系统配备一台排气量近40升的V-58或W-58柴油发动机,而两种发动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气缸排列形式不同:分别为V型对置气缸和W型对置气缸,功率710马力,以30公里时速行驶的百公里油耗200升。RT-2PM弹道导弹的发射重量约为45吨,按载重系数(上装重量与整车重量之比)为0.5,导弹的三用发射车满载总重为100吨级,因而三用发射车上部过重,重心不稳,易于出现翻车等事故,仅在1994年RT-2PM弹道导弹的三用发射车就发生过10余次事故,包括多次载有导弹时的翻车事故,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曾被迫限制三用发射车的道路行驶速度。


保障系统

于三用发射车性能复杂,战略弹道导弹公路机动发射系统不仅用于作战的代价昂贵,操作和维护保养费用也很高。RT-2PM弹道导弹机动部署系统除三用发射车外还须配备相当数量的作战保障车:1.用以指挥和控制远离主基地的RT-2PM弹道导弹的机动指挥车、导弹测试车、测地车、气象雷达车和用于开挖发射车掩体的作战工程车;2.为发射系统全体指战员提供机动生活保障的称为“机动城”的综合设施车队,如供24人休息的机动卧车和野炊车等;3.在发射系统作战展开时用以保障安全的轻型装甲车。RT-2PM弹道导弹部署一台三用发射车所需人员比地下井式发射需要的人员多5~6倍,部署几百枚机动发射导弹就意味着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要增加数万人。陆基战略弹道导弹以机动部署提高射前生存能力是针对躲避第一次核打击而言的,但是公路机动部署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服役事件


1985年初,最早的18枚RT-2PM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在完成部署,用于淘汰20枚老旧的SS-11导弹,以符合战略武器限制协议中的上限。其设计服役期为10年。

2007年3月和5月,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共计拆毁了18个超过服役期的RT-2PM弹道导弹。

2007年8月,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拆除了9个陈旧的移动式RT-2PM弹道导弹。

2013年10月10日,从卡普斯京亚尔发射场在实验新的作战装备框架内试射了一枚RT-2PM弹道导弹,作战训练用的导弹弹头准确地击中了位于哈萨克斯塔的导弹靶场目标,导弹试射任务全部完成。

2013年10月30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了一枚RT-2PM弹道导弹,导弹准确命中位于俄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预定目标。

2013年12月27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成功试射一枚RT-2PM弹道导弹,以检验这种型号导弹在其超期服役期间主要技术性能的稳定性。

2014年3月4日,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在俄西南部靠近里海的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试射了一枚RT-2PM弹道导弹,导弹准确命中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目标。

2015年8月22日,俄战略火箭兵战斗编组在靠近里海的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亚尔靶场试射一枚RT-2PM弹道导弹,训练用弹头准确命中哈萨克斯坦境内“萨雷-沙甘”靶场预定目标。


可见,白杨在试验时的表现,还是相对优秀的。

“白杨-M”洲际导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一直不景气,没有空余的经费来维护这一款本身就具有安全隐患的导弹,所以俄罗斯方面做出决定,在“白杨”洲际导弹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于是就有了“白杨-M”洲际导弹的出现。

白杨-M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长23米,弹径1.95米,重47.2吨,最大射程115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13马赫,将“白杨”洲际导弹的单弹头设计改为多弹头,可携带4枚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其爆炸威力是美国民兵-3的4倍,被美国人称之为“疯子”,仅仅试射了4次就已经定型了,与伊斯坎德尔导弹、萨尔马特导弹等一起为俄罗斯构建陆基攻防系统。

“白杨-M”洲际导弹动力系统和发射方式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和“白杨”同样是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但是发动机直径都有所增大,以此可以装填更多的固体推进剂。同样是两种发射方式,但在公路机动发射方式上作了改动,为了避免翻车事故的发生,俄罗斯专门为“白杨-M”导弹量身定做了一款MAZ-79221超重型导弹发射车,其车长15米,载重量达80吨,最远可行驶500公里,时速到达80千米/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导弹运输发射车,将“白杨”导弹发射车的7轴14轮改为8轴16轮,任何路况都可以稳定行驶,并且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该导弹发射车都能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穿行,从行驶状态到战斗状态只需要5分钟,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实战性能强。

反拦截能力

并且“白杨-M”洲际导弹同样具有变轨能力,该导弹采用了最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使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实现机动滑翔飞行,以此来改变弹道高度,而且还安装有燃气发生器,可以按照特定的程序喷出高压气体,以此来改变飞行方向,让防空反导系统不能做出有效拦截,大大提高了该导弹的反拦截能力。

同时安装有惯性制导系统和格洛纳斯定位系统,命中率比“白杨”导弹提高了1倍,误差在200米之内,当导弹飞行到120千米的高度时,配备的大功率毫米波雷达开始扫描周围的地形,以此来寻找与目标相符的图像,利用安装的高压气瓶来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直到确认目标后,实现精准打击。

“白杨-M”导弹的弹头

该导弹可以携带4枚5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者10枚分导式多弹头,当携带分导式多弹头时,每个弹头都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飞行,同时瞄准多个目标,就算其中几个弹头被拦截,但也因此消耗了拦截导弹的数量,为后续导弹突防做了巨大的准备,曾有研究表明,“白杨-M”导弹的突防概率接近1,这代表着反导导弹都将无法对“白杨-M”导弹实现有效拦截,就连老美最先进的防空反导系统"萨德"也无能为力。

再加上“白杨-M”导弹在弹头包覆着特殊材料,可以吸收反导导弹的电磁辐射和核辐射,降低了被发现的风险,并采用了多层壳体结构,提高了导弹的抗击能力,防止导弹在被非直接撞击条件下发生意外,大大增强了“白杨-M”导弹的生存能力。并且“白杨-M”导弹还安装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电磁脉冲失效,以此来保证该导弹的飞行稳定性,更好地躲避敌方的防空反导系统,据悉老美就算早已掌握了“白杨-M”导弹系统的各项参数,但还是没能研究明白该导弹是如何躲过自家的防空系统的,以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并不是只在意导弹武器的重量,在一些精密技术方面也有两把刷子。

并且该导弹可以算得上是俄罗斯真正的“国产”导弹,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本国生产的,要知道乌克兰曾经作为苏联的一部分,在苏联解体后也掌握了一部分技术,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统计,苏联刚解体后留给俄罗斯的大部分洲际弹道导弹都是在乌克兰制造的,再加上导弹也有一定的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弹不断在老化,俄罗斯意识到在重要武器方面不能受制于人,所以开始自行研制导弹系统,而“白杨-M”导弹就是俄罗斯导弹制造史上第一种“国产化”的导弹,这也代表着俄罗斯可以摆脱在重型武器方面“卡脖子”的现状。

总结

俄罗斯白杨和白杨-M洲际导弹让大家都认识到了俄罗斯本身研制实力的强大,而即使经过了这么多年这款洲际导弹的实力仍然是非常强的。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肯定也会做一定的调整,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实力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在现在的发展局势当中,俄罗斯会时不时地将这样的武器亮出来就是为了震慑其他国家,但这一款武器也确实是只要拿出手就会让其他国家都闻风丧胆的一款。

超远的射程精准的打击实力及强大的打击力度,都让这一款洲际导弹有了超强的优势。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各个国家都会为自己创造一些非常强劲的武器,这样可以让国民更加安心,同时也让其他国家有所担忧,至少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不会随意的欺负。

这是给国民安全最好的一种保证,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以及后期的武器研制上都有多方面的提升,这一款虽然是在他们最难的情形之下制造出来的一款武器是实力依然非常的强劲。


白杨礼赞————RT-2PM弹道导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