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真的了解X级影片吗?——美国电影协会电影分级制度(下)

2023-03-17 15:35 作者:大喜骑士  | 我要投稿

历史背景

越南战争 1961-1975

反主流文化运动 1960年代

1945-1963 约翰斯顿时代和“奇迹判决”

开篇先回顾一下上篇匆匆带过的第2任美国电影协会(MPAA)主席埃里克·约翰斯顿。

作为老资格的国家商会主席,他致力于向海外推广美国电影,在影片进出口过程中,他认识到有些被禁止的主题需要放开,同时有些“空子”需要堵上。

更重要的是,1952年美国最高法院在“约瑟夫·伯斯汀(影片发行商)诉威尔逊案”中裁定纽约州因为“亵渎神灵”的原因撤销放映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罗伯托·罗塞里尼执导的短片《奇迹》违宪,进一步确认了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一项业务,因此受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即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
1948《爱情 L'amore》

“毫无疑问,电影是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最高法院的意见中写道。

正如这部短片的标题一样,这次判决对美国电影业来说也是一次“奇迹判决”。至此,制作规范管理局(PCA)对电影的审查力度逐步降低。四年后的1956年,约翰斯顿主持了《海斯法典》自1930年制定以来第一次重大修订,放松了有关堕胎和使用麻醉品的相关限制。

约翰斯顿在好莱坞和华盛顿之间游刃有余,帮助美国电影协会度过了逐步开放的二十多年,直至他在任上去世。在约翰斯顿去世三年后,高层们才寻觅到一位杰出的接任者,美国电影在经历了“海斯-布林法典”长达三十余年的桎梏后,终于迎来了新时代。

1966-2004 瓦伦蒂时代

杰克·瓦伦蒂 Jack Valenti
第3任MPAA主席 任期 1966 - 2004

杰克·瓦伦蒂在接任MPAA主席之前是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助理,二战期间他是一名杰出的战斗机飞行员,战后又成为一位出色的广告商,在接触到约翰逊后开始步入政界,成为其左膀右臂,还出席了肯尼迪总统遇刺后,时任副总统的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的宣誓就职仪式。

杰克·瓦伦蒂(左一)出席了林登·约翰逊在空军一号上的宣誓就职仪式

1966年,瓦伦蒂在环球影业公司总裁、被称为“最后一位传奇电影大亨”的刘易斯·罗伯特·沃瑟曼的坚持下,征得约翰逊总统的同意,辞去了白宫的职务,成为第3任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并在两年后主持开发了这套MPAA电影分级系统。

MPAA电影分级系统用来限制对好莱坞电影的审查,同时为家长提供电影是否适合儿童的信息,瓦伦蒂在他的自传中表示:“我试图确保美国电影制作人能够制作他们想要的电影,而不受自1934年以来生效的《海斯法典》审查制度的钳制。”这使得它在激发电影活力和保护儿童两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MPAA电影分级系统从1968年诞生到如今经历了5次迭代,最初的系统使用了G、M、R、X四个评级。

G 级:建议一般观众观看。

M 级:建议成熟观众观看,由家长酌情决定。

R 级:16岁以下不得入场,除非有父母或成年监护人陪同。

X 级:16岁以下不得入场。

1970到1984年间的前3次迭代均只有4级,其中G、R、X三级一直存在,只是年龄限制由16岁提高到17岁,而M级依次变为GP级和PG级,后者沿用至今。

直到20世纪80年代,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2》虽然获得了PG评级,但是其中却不乏暴力和血腥的镜头,因此受到了不少投诉。正如一位有关人士所说:“这类电影虽不能向所有儿童推荐,但是也不能一律拒绝。”于是斯皮尔伯格便建议在PG级和R级之间建立一个中间评级,即PG-13级,至此电影分级制度变成了目前我们看到的五级制。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1984《夺宝奇兵2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值得一提的是X级,这个评级设立之初适用于包含极端暴力、血腥或强烈性暗示等完全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并不指色情片,最著名的两部X级电影是约翰·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和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发条橙》。

约翰·施莱辛格 John Schlesinger
1969《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1971《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不过由于X评级未注册商标,任何人都可以将它应用到他们的电影中,包括色情作品。随着美国色情电影的合法化(最早可追溯到1969年的纽约州诉费雷拉案),20世纪70年代后,色情片制作者开始给他们的电影标注X级以强调成人内容,有些人甚至开始使用多个X(即XX、XXX等)来给人一种他们的电影比简单的X 级包含更多色情内容的印象。

这就导致原本X评级的电影被大众与色情片联系在一起,导致在商业上无法正常运作,这使得一部分电影想法设法避免X评级,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威廉·弗莱德金的《驱魔人》,这部电影堪称美国恐怖电影的鼻祖,上映之初就引起大批观众不适,许多观众呕吐或晕倒,甚至引发了几例“电影神经症”。然而这部电影竟然只有R级,这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极为高昂,以至于高层人士给MPAA施压,迫使他们降低评级。

威廉·弗莱德金 William Friedkin
1973《驱魔人 The Exorcist》

而另外一部分电影会在未分级之前就上映(因为这项制度不具有强制性,电影可以在没有分级的情况下放映,尽管大多数剧院拒绝放映未分级或X级电影),例如约翰·麦克诺顿的《杀手的肖像》和彼得·格林纳威的《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我看过后者,这部电影在美术风格上巧夺天工,将华丽与污秽交织在一起,同时情节设计极为诡异,人物塑造十分扭曲,属于看一遍就永远忘不了的“禁片”(在日本确实被列为禁片)百分百是一部X级电影。

彼得·格林纳威 Peter Greenaway
1989《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对此,MPAA在1990年同意使用NC-17评级来代替原来的X评级,MPAA电影分级系统就演变成如今我们看到的这样。

不仅是美国,现在各国的电影评级中基本都取消了原有的X级,转而采用更精确的、17、18等数字评级。

MPAA通常会从“性爱和裸体”、“暴力和血腥”、“亵渎(脏话)”、“酒精、药物和吸烟”、“恐怖和紧张的场景”五个方面来对一部电影进行评级,但从未对外公布他们的执行标准,甚至也不会告诉制片方需要剪辑哪些特定的场景来更改现有的评级。

最让制片人头疼的可能是“亵渎(脏话)”这一项,他们不得不小心使用“F-word”来避免电影从PG-13级被抬至R级。著名电影《国王的演讲》中,影片中患有口吃的英王乔治六世在一次语言治疗中大发雷霆,一连说了12次“F-word”,再加上另外一些不当用语,使这样一部鼓舞人心的历史片获得了MPAA R级的评级,虽然英国方面作为特殊案例降低了这部影片在国内的评级,但MPAA仍拒绝修改。

汤姆·霍伯 Tom Hooper
2010《国王的演讲 The King's Speech》

在担任MPAA主席38年后,瓦伦蒂于2004年宣布卸任,3年后去世。到此为止,有关美国电影协会电影分级制度就向大家介绍完毕了。

对于喜欢看电影的人来说,这项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真正解放了电影这项艺术形式,极大丰富了现代人的视听生活;其次它为美国电影没落的黄金时代画上了句号,那么多煊赫一时的世界级导演,那么多流传百年的经典作品,都是在这种教条式的审查下创作和诞生的,如果说黄金时代是一本华丽的书,那么《海斯-布林法典》就是它的扉页,即使是约瑟夫·布林,也被称为“美国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同时它又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紧接着就诞生了《逍遥骑士》、《教父》、《飞越疯人院》等反传统的前卫电影。对于每一位喜爱电影的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不知的背景故事。

你真的了解X级影片吗?——美国电影协会电影分级制度(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