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or种地 古希腊文明究竟是不是工商业文明?

【引子】
古希腊的奥林匹亚体系,土地私人所有但限制交易等等传统,我们其实都很陌生。
【以土地为基础的权力是主流】
斯巴达:土壤肥沃,确实可以自给自足,重农抑商。
雅典: 耕地稀少、土壤贫瘠,粮食靠进口,手工业发达。
雅典人精耕细作,仔细区分土地肥力,采用间种(比如橄榄和大麦、小麦)、套种,春天休耕,在种植、田间护理、收割上都总结了大量技巧。(依据色诺芬《经济论》)
==>无论雅典还是斯巴达,土地产权(份地)和政治地位(公民身份)直接相关。
公元前五世纪后期,雅典超过2/3公民住在乡村,城内公民大多在乡村有地产。
前404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雅典无地产公民约5000人(依据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总公民数保守估计有2万。
【流行的对工商业的想象与史实有很大偏差】
商人和手工业者几乎没有政治权力,绝大多数是家庭手工作坊水平,成规模的则依靠奴隶的劳动密集型手工业发达(冶金、皮革、染织、武器制造、制陶业等)
食物、衣物昂贵,陶器便宜。
雅典大量出口葡萄酒和橄榄油?雅典从黑海大量进口葡萄酒。橄榄的外部需求也不高。
雅典平衡逆差主要依靠银矿、铅矿和铸币。。(马其顿崛起也是依靠当地的银矿)
主要贸易场所:比雷埃夫斯港(海外大宗商品),阿果拉(雅典城内,农牧产品,城邦内部日常用品)
为自身需求而产生,而非为了纯粹利润。
【希腊的殖民和海外经济】
并非为了原料和市场,主要是为了掠夺土地 。
“六成收入来自海外”是“海外收入”,而非“海外贸易收入”。
希波战争后,雅典将波斯帝国的城邦纳入麾下,主要是靠征收贡赋获得“海外收入”。
【古希腊的社会观念到底是什么】
色诺芬:土地不可流动,金银揣着就可以润,因此有土地者有城邦,工商业者无城邦。
色诺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业惩罚不诚实的人,获取生活必需品。
色诺芬:工商业让人整天呆在屋里,损害身体、损害精神,使人不善交流,无法团结朋友、保卫城邦。
柏拉图:农民的优先级仅次于护卫者,城市应该远离港口,背负的高利贷应该被豁免。
亚里士多德:为了获得金钱的商品交换是违背自然的、是不健康的。
普通人多居住在乡村,因为战争被迫迁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