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优公考面试培训--2022六安裕安区社区工作者面试真题】--打造地标农产品
【热点背景】
众所周知,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耕地面积仅占有19.179亿亩,而且各地的自然情况与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也就成就了各地专属的味道。而各地看似平凡的农产品中又蕴含着原汁原味的地域风情,一方水土滋养一方农特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正为乡村振兴画卷增光添彩。
【模拟试题】
类似于“西湖龙井”、“赣南脐橙”、“洛川苹果”……这些地标农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首选,美名远扬。这种“地标+农产”模式成功地借热土捧出家乡美,对此,你怎么看?
【尚优解析】
1.表明态度。
“地标+农产”模式的走红这背后不仅仅是浓缩了一方山水的馈赠,更是凝结了一方农人的匠心,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需要创新思路,乡村振兴更需要地标农产品引路。
2.分析地标农产品成为消费首选、美名远扬的原因。
(1)天赐的自然环境。原产地得天独厚的温湿度、水质、光照以及较优越的地形等自然因素为农产品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2)先进的推广模式。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户”联动的推广模式,融合了现代农业和区域特色农业,保证了质量和效益。
(3)独特的匠人精神。当地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品种范围的筛选还是培育种植的过程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细心照料的。
3.阐述地标农产品成功带来的积极影响。
(1)推动农产品地标品牌建设。将农产品注入地标风味,充分利用地标性的魅力和优势打响品牌,增加了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2)促进农民实现致富增收。地标性农产品增加了农产品品牌附加值,进一步扩大了农产品生产的规模,为农户增加了收入。
(3)提供乡村振兴发展新思路。地标农产品模式从生产标准、质量把关、市场营销实现了产品集中化,扩充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4.提出进一步巩固发展“地标+农产”模式的建议。
(1)抓住地方特色。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要依靠科学技术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特色,因地制宜地带领基层干部和群众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培植。
(2)打造优质产品。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农业”模式,严把品牌、生产、质量、市场等环节,实现产品质量集中化和产业链条扩充增效。
(3)擦亮地标招牌。通过举办农产品地理标志推介会,背靠区域“大品牌”,充分挖掘传统、风俗风貌等文华价值,打造别具一格的地方小品牌,形成地方新名片。
(4)完善登记制度。在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过程中,要完善对地标农产品品种的登记制度,让更多地标农产品高质高效,农村富裕富足,让实现乡村振兴图景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