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简述古代两河流域的法治文明的主要成果(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世界通史真题)。
在古代,两河流域政权拥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朝代更迭十分频繁,各个统治者不仅借助神灵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还注重法律对公民行为和社会秩序的约束。自苏美尔城邦制定了第一部完备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来,便开启了两河流域法律体系的先河,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一套维护专制较为完备的法治体系。
(一)《乌尔纳姆法典》
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由古代西亚乌尔第三王朝创始者乌尔纳姆颁布。它适应奴隶制的发展,主要用来保护奴隶占有和私有制经济,镇压奴隶起义和贫民的反抗。《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条(传下来的只有23条)两大部分,没有结语,主要设计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序言宣称,是神授予乌尔纳姆统治权力,乌尔纳姆在人世间的行为是按照神意确立正义和社会秩序,并列举了他在保护贫弱、抑制豪强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乌尔纳姆法典》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在西亚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来两河流域各国制定的法典影响颇大。
(二)《汉谟拉比法典》
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柱上,由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正文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
(三)《亚述法典》
又称《中亚述法典》,是公元前20世纪中期西亚地区奴隶制国家亚述王国的法典。该《法典》现存九表,其中前三表保存较完整,其余六表缺损严重。第一表是有关财产关系的,其中涉及土地转让的条款不少;第二表则与债务及债务奴役有关。在亚述,债务奴役没有年限。在这时留下的私法文书中,有不少关于土地买卖的契约,也反映了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