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罗马统帅级驱逐舰——阿蒂略·莱戈洛考证


罗马统帅级(Capitani Romani-class)是意大利海军在1939年陆续开工建造的一批新型驱逐舰,目的是为对标法国的空想级和莫加多尔级大型驱逐舰。该级舰的设想来自于1935年,法国海军部开始建造空想级驱逐舰并于同年开始对莫加多尔级进行技术验证。意大利出于对空想级的回应,以及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后考虑到将来会在红海甚至印度洋执行远洋任务,原有的在“西北风级”基础上的改进型“2800吨级”的方案显然无法满足远洋任务的要求。在1935年底,提出“3400吨级远洋侦察舰”(esploratori oceanici)方案,原方案暂时被搁置。


罗马统帅级驱逐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3750吨,满载排水量足有5000余吨。而在其开工的四年前的条约有效期内,这一标准仅有1850吨。在武备上,罗马统帅级配备有4座135mm双联装炮,空想级、莫加多尔级则配备有138.6mm单/双联装炮,而条约规定驱逐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30mm。从这一角度来说,意大利与法国在未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前尚且如此明目张胆的设计违约驱逐舰,对于1930年《伦敦海军协定》的效力我们不禁要打一个问号。

值得注意的是,
一、在关于该级舰的分类上,根据1938年意大利海军对舰艇分类的调整,原侦察舰的定义被废除,低于3000吨的被归为驱逐舰,高于3000吨的被归为轻巡洋舰。这导致该型舰艇在官方描述中成为了巡洋舰,该型舰艇最初也被称为远洋侦察舰(esploratori oceanici)、轻型侦察舰等,但其本质仍然是类似大型驱逐舰、驱逐领舰的舰艇;
二、罗马统帅级的上层建筑广泛使用了轻型合金,这些材料的使用对于意大利海军来说是十分新颖的,在此之前,意大利海军仅在一些机动鱼雷艇上使用过这些轻型材料——主要是实验性质的。这些新型轻合金材料除带来了明显的减重外,还具有比其他材料更好的耐盐腐蚀性,并为船舶航行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是意大利海军造舰技术上的一次创新;
三、本级舰的设计包含一具高度轻量化且几乎无装甲的舰体、高输出功率的动力组件与传统轻巡洋舰式的武装。这有些类似意大利海军的轻巡洋舰设计,亦是舍弃了装甲而追求高航速。原始设计曾被修改以达到意大利海军对速度与火力的要求。在后续的发展中,本级舰动力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125,000匹马力;这样的功率表现与排水量达17,000吨的美国海军得梅因级重巡洋舰相当,且全速前进时的极速可达41节(76千米每小时),但其代价就是舰体基本没有任何装甲保护。三艘已竣工的同级舰在海上公试时更达到43节(80千米每小时)的最高速度。罗马统帅级搭载八门135毫米45倍径舰炮作为主要武装,其射击速率为每分钟八发,有效射程则为19,500米。此外,舰上亦搭载八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依照不同资料来源,战时的战斗搭载将使本级舰的行动速度减少一至五节不等。


阿蒂略·莱戈洛号大型驱逐舰(RN Attilio Regolo)是意大利皇家海军在1930年代中后期设计并于1939年陆续开工建造的罗马统帅级大型驱逐舰的首舰,也是意大利政府投降前,完工服役的3艘罗马统帅级之一。关于阿蒂略莱戈洛的舰历,由于碧蓝wiki已经有了相关考证,在此便不多叙述,但可对其中一些细节提出疑问与新的思考。
阿蒂略·莱戈洛号有没有配备雷达?这个问题,由于笔者现在掌握的史料不足,时间又比较匆忙无暇进一步考证,目前认为在设计案中应该有过配备雷达的构想,但实际上没有配备雷达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可以从逻辑和实际观察的角度上初步论证一下。第一,“阿蒂略·莱戈洛号配备有‘Gufo’EC.3ter(猫头鹰)雷达”这个说法,是来自意语维基,而意语维基对这一段信息的注释表明其来源是“Piero Baroni, La guerra dei radar: il suicidio dell'Italia : 1935/1943, Milano, Greco e Greco, 2007”,是一本出版于2007年的书籍。这本书的原文以及其采用的资料出处暂且无从查证。除此之外暂时没有看到其他反映此问题的资料。况且罗马统帅级驱逐舰在实战中运用雷达的记录仅有“非洲人西庇阿号”。我们也可以从史实照片中观察,阿蒂略·莱戈洛的舰桥上似乎并未见到类似gufo雷达设备的天线。



非洲人西庇阿号的上层建筑
在笔者与贴吧一位名叫“垃圾压缩机”的用户探讨后,他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莱戈洛42年还没有雷达,是43年9月装上的。而庞培则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装备雷达。


后记: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碧蓝航线wiki在关于“阿蒂略·莱戈洛”的舰历考证页面引用的是lesta百科的Attilio Regolo (1940) — Wiki. Lesta Games这一页面。这固然不错,但是lesta百科引用的文献来源却只有寥寥二三本书,且几乎都是同一作者、同意出版社的俄文书籍。私以为在进行世界各国舰船的考证时,从史源学的角度来说如果能直接查阅各国原始文献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碍于时间、条件限制,直接引用二级、三级文献也是可以的。但战舰世界的百科有时可信度并不高,最近的如驱逐舰“阿尔文斯勒本”的考证,这艘船在战舰世界百科里直接引用了G.J.梅克尔的数据,但实际上碧蓝对此船的定位是1937J大型驱逐舰的方案,这一方案甚至并无图纸,而wows百科却直接套用了游戏中的数据,使得史源考证增加了许多难度。在引用这一类资料时应该慎之又慎,避免因主观性带来的讹误。

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1]哔哩哔哩Wiki-碧蓝海事局:http://wiki.biligame.com/blhx,文字内容遵守【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CC BY-NC-SA 3.0)】协议https://wiki.biligame.com/blhx/%E9%98%BF%E8%92%82%E5%88%A9%E5%A5%A5%C2%B7%E9%9B%B7%E6%88%88%E6%B4%9B
[2]https://it.wikipedia.org/wiki/Attilio_Regolo_(incrociatore)#cite_note-2
[3]Estada de 1.000 mariners italians a Caldes de l’11 de gener al 5 de juliol de 1944 (PDF), su canalajuntament.cat. URL consultato il 9 ottobre 2017 (archiviato dall'url originale il 5 agosto 2017).
[4]Attilio Regolo - Incrociatore leggero, su marina.difesa.it. URL consultato il 4 giugno 2015.
[5]Piero Baroni, La guerra dei radar: il suicidio dell'Italia : 1935/1943, milano, Greco e Greco, 2007, ISBN 88-7980-4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