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24年考研备考方法指导

2023-09-26 18:04 作者:新祥旭博学堂复旦考研  | 我要投稿

一、专业介绍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二级教学研究型学院。其前身为学校成立于1986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该中心1996年与“语言文字研究所”合并组建了“对外语言文化学院”,2008年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与文学院合并,成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及其他国际汉语人才的培养培训、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学院由一个校级研究所——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和4个教研室组成,分别是学科理论与建设教研室、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教师发展教研室、汉语文化研究与推广教研室。另外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团学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4个科室。

二、招生目录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24专业名称变更,实际无影响045300国际中文教育)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3日语

354汉语基础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学制:3年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本专业培养校区在苏州。

三、参考书目 

354汉语基础

《现代汉语》黄廖版

《古代汉语》王力(第一、二册)

《对外汉语教学释疑201例》

《语言学纲要》叶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

《实用现代汉语》刘月华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引论》

《中国文化要略》

《跨文化交际》祖晓梅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朱勇

《国际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手册》杨玉玲

备注:以上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四、近几年考研情况

2023年:55、55、90、90、365

2022年:55、55、90、90、369

2021年:55、55、90、90、360

2020年:50、50、90、90、350

备注:

2023年:统考拟招生64人,一志愿进复试81人。(最高分423,最低分365)

2022年:统考拟招生68人,一志愿进复试83人。(最高分428,最低分369)

2023复试细则

2023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采取线下复试方式开展,具体复试内容包括: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

2.外语面试(含口语和听力,满分100分):听力考试和口试由精通外语的教师负责,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口试题目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各人表现给予成绩;

3.笔试(含专业综合课笔试和外语笔试,满分150分):专业综合课笔试满分为100分,外语笔试满分为50分,考试总时长2小时;

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单科满分为100分(加试时间、地点等信息报道时通知)。

加权总成绩=(初试成绩/初试满分)x初试成绩权重x100+(复试成绩/复试满分)x复试成绩权重x10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

五、备考指导

(1)专业一

专业一的考试重点是《现代汉语》(黄廖版)、《语言学纲要》、《古代汉语》这几本书,尤其是《现代汉语》是专业一考试的重中之重。《现代汉语》我一开始是从头到尾地看了两边书,对它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对着真题一点儿一点儿地找知识点,然后概括出哪几章是考试的重点之后,集中看那几章总结做题思路,当然全靠书中的知识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也会搜集一些论文进行补充。

对于《语言学纲要》,人大主要考的是名词解释,因此我买了《语言学纲要》的课后指导书,上面有总结的每章中比较重点的名词解释,利用这个进行背诵。《古代汉语》人大主要考翻译,偶尔会考一个简答题,因此我每天会翻译一段坚持练手,然后总结一下《古代汉语》可能出现的考点,例如词类活用、宾前状后、某些字的用法等。在专业一中词义辨析和偏误分析是人大常考题,对于词义辨析可以看《201例》,偏误分析可以看李大忠老师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词义辨析和偏误分析要构建起自己的答题模板,多练多用,到时候考场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2)专业二

专业二的考试重点是《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学史》,其中《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占很大部分比重,跨考生可以先看《入门》再看《引论》,以为《入门》的讲解要比《引论》更细致一点,所以先看《入门》可以更好地理解《引论》,看《引论》的时候要搭建起逻辑框架,各个章节互相串联,人大考《引论》主要就是考的你的整体观和你的思路。《跨文化交际》这本书我是当成课外书看的,休闲娱乐或者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跨文化交际》进行放松,《跨文化交际》也是不用看的特别细,搭建起自己的框架之后,和《引论》联系起来答题更容易。至于中外文学,人大近几年文学比重增加,但是中外文学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找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借一下文学的名词解释每天看几个进行积累。至于教案写作和案例分析,这两部分就能占到70分,提前准备好模板,且找几套题练练手拿60分是不在话下的。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2024年考研备考方法指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