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邓艾

2020-01-20 22:00 作者:申不晦  | 我要投稿

@求佛不如拜我3

屯田】:当你于回合外失去牌后,你可以进行判定,若结果不为红桃,将判定牌置于你的武将牌上,称为“田”;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X(X为“田”的数量)。

時欲廣田畜谷,為滅賊資,使艾行陳、項已東至壽春。艾以為「田良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開河渠,可以引水澆溉,大積軍糧,又通運漕之道。」乃著濟河論以喻其指。又以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宣王善之,事皆施行。正始二年,乃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軍興眾,汎舟而下,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艾所建也。《三国志·邓艾传》

屯田制是一种值得大书特书的土地制度,简而言之就是亦战亦耕、兵农合一。屯田制起源于西汉,在曹魏时期被大力发展,是曹魏强盛的重要支柱。邓艾则是该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之一。

当时想要广蓄农田牲畜,作为消灭敌人的资本,让邓艾负责一方土地。邓艾认为:地好水少,不足以充分利用土地,应该开凿河渠用于引水浇灌,收获的大量军粮也可以通过河渠运输。此外,他还认为屯田使许都积累了足够的粮草,因此能够辖制四方,大破黄巾军。如今除了淮南,天下大概已经平定,每次大军出征,一半的军队都是征调的,耗费的钱财甚多,民众负担甚重。陈蔡(地名)之间的土地质量好,可以省下许昌周围的稻田,再加上此地有多条河流入淮水(下图),可以在淮北屯两万人,淮南屯三万人,十分之二的人修整,常有四万人,一边种田一边守备。比之在西面(许都?)收成是三倍,除去众人的消耗,每年可以攒下五百万斛供军队使用。六七年可以在淮河上游地区积攒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可供十万人吃五年。这样一来趁机攻打吴国,无往不利。司马懿认为好,照此施行。正始二年,广开漕渠,每次东南有战事,大军就顺着长江黄河而下,粮食充足又没有水害(开发沟渠也起到了泄洪的作用),都是邓艾的功劳。

邓艾屯田示意图

普通的行军打仗,粮草运输是非常头疼的问题,诸葛亮数次北伐,好几次都是军粮不济不得不撤兵。屯田可以免去运输的困扰,因为粮食就在军队附近。

「将判定牌置于你的武将牌上,称为“田”」对应邓艾屯田之事,「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X」对应屯田之利,妙。

「你于回合外失去牌后」,因此这是一个被动技能,这与历史不太相符,因为历史上邓艾屯田是主动的,而不是应对东吴进犯而做的反击动作,这样设计可能是出于平衡性的考虑,如果邓艾能够主动屯田,还能【顺手牵羊】,未免太bug了一些。


凿险】:觉醒技,准备阶段,若“田”的数量大于等于3,你减1点体力上限,然后获得“急袭”。

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三国志·邓艾传》

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在阴平,姜维在剑阁,钟会在汉中(下图)。蜀被山包围,剑阁一途是蜀国门户,因此姜维在此重兵守卫,钟会久攻不克。邓艾见此,打算出奇计,从阴平小路入蜀。他带领军士一路凿山造栈道。山高谷深,非常艰险,又加粮食匮乏,几乎全军覆没。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毯裹住身体从山上滚下。将士们都爬树爬山,鱼贯前进。就这样,邓艾奇军突入,势如破竹,攻下成都。

邓艾伐蜀示意图

“田”的数大于等于3」对应军事准备充足;「减1点体力上限」对应邓艾凿险之时缺少粮食,“濒于危殆”之事;「然后获得“急袭”」对应邓艾一路奏凯,攻破蜀军。


急袭】:你可以将一张“田”当【顺手牵羊】使用。

邓艾攻下成都,蜀地之物尽归其有,跟【顺手牵羊】效果相似,此技能或许可以做此解。

下期预告,孙策。

【三国杀】武将技能考——邓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