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与意识形态

2023-08-16 20:23 作者:KUL无言  | 我要投稿

在社会中,接受到的信息,形成感知要素,得到的是一个主视角的感知信息,我们可以将信息抽象成一个泛传播的场,得到的永远都会是一抽象物的一部分,而面对这个抽象物产生的直观感受和感知形成的角度,就是主观因素。 在多信源的作用下,相似度较高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了解和观察,得到一个抽象物的结论,在无法得知所有信息的情况下,就像未知星空的神秘闪光,你觉得那是星星,实际上并不一定是真的,而是你的经验告诉了你那是什么,就像天空飞过鸟,你曾经看到过的麻雀,在同样的季节,只要远远的看着飞过的小黑点,叫声或者体形,就基本确定了抽象物的具体形态,尽管有时候会犯错,但大概率还是会对的,信源越多,得到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传递至感官,辨别,判断,这就是习惯性得到的经验。为了区分信源的可信度,感官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声音,尖锐的,刺耳的,高亢的,沉闷的,轻快的,等一些列特征,视觉也一样,五颜六色多彩斑斓的世界,明暗交替的昼夜,迷蒙的远处高山,近处透底的小河,游动的鱼,不动的大石头,荡漾的波纹,摆动的树叶,流动的风拂过水面,嫩绿的芽叶,阳光下剔透的露珠,迷人的你和逝去的时光记忆,触觉感知到的冷暖,疼痛,压力,撕裂,割断,,单只说触觉没太多内容,几乎都有情绪和触觉绑定在一起,和触觉有关的一切,几乎都有合适的释放和承受情绪的相关的能力,包括一切的所能感知到情感也在里面,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语言沟通是一部分,接触才是沟通的开始,感觉在收集所有信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对应的变化,首先接受到的信息便是动作和声音,这就是抽象物的一部分,称之为印象,人物相关的称为形象,好坏美丑,都是直观感受,经验上来讲是气质,具体是行为产生的,所以优秀的品德会锻造出如玉般的君子,而小人恶劣的行径会导致所有人的排斥为人所不容,这便是教化,通过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行为得到称赞,阻止一个不认可的得到教育,寓言故事不止是寓言,而是言行相顾,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自我感觉便会开始进入种子阶段,接受能力超强,容错率很低的认知初始化阶段,产生发自自我的好奇心,也是犯错率最高的时期,这个时期意识形态的萌芽产生,哲学是一直走在前面的,社会就是哲学的投射,而明白哲学一直在影响着你的行为和意识,除了本能的直觉之外,社会环境是影响一个人心性的关键,包括你的价值观。 那么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是什么呢?金钱主义,权利至上,还是平权主义?等一系列让人产生价值观变化的东西,一旦接受,想要改变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就像有些东西,你是真的无法接受,那么说明,你的意识形态在抗拒这这些东西,相对应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行为产生具体变化,例如消费观念,等具体的小细节上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就被表达出来了,这便是不。力产生缘由,你可以喜欢某些东西,你可以爱某些人,传达出来的时候,需要有人接收,学会对等的交流,便可以使的事件的发展趋于好的方向,而意识形态偏转,会导致受贿,贪腐等一系列事件的产生,本质是阶级对立面,就像硬币两面的人,不能相互理解,革命就是打穿和融化对立面的手段,大家相互尊重,站在同一个平面上交流,这才是社会需要的形态,而不是金字塔,橄榄型,圆柱体所谓的结构,那些都是有层级的东西必然会产生阶级,要想实现平等,首先是要存在一个面,这个面人人平等并且不依赖于法律军事等强权形成的公正公平,这也是社会追求的目标。 意识形态的产生演变转化,都取决于社会,就像现在不让骂人一样,以前历史也曾出现过,就像文化断层,也许是以往某个时期流行火葬或者水葬,文化信息流传的具体物件消失不见,文化自然也没法考证,也许几千年以后的考古发掘,看到我们这个时代,什么都没有,只剩一堆灰,也会表示惊奇,一点信息就剩一个骨灰盒和墓碑,什么都无法考证,一个消失的时代,谁也没办法曾经发生过的,就像树叶腐烂之后泥土和腐叶,随时间的更替,腐叶也不再是腐叶了,信息特征已经消失,随之消失的意识形态还等其他未知的东西。 文明依托于人民,经济依托于人民,社会依托于人民,但唯独统治者和手下一群人会觉得高高在上,总是觉得还不够,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哲学的问题?每个朝代更迭都是如此,人呢?

哲学与意识形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