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爱上虚拟偶像A-SOUL的年轻人们

近期随着A-SOUL在Vtuber(虚拟主播)圈子里爆火,以及2021年华语辩论赛中的辩题之一「传统偶像/虚拟偶像更能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的出现,社会上对「虚拟偶像」这个新兴概念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这篇文章一开始我是不想写的,但目前市场缺一篇阐述「定位」与「需求」的文章。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想重新花上一些笔墨,来谈谈「虚拟偶像」这一命题。
在本篇文章里,将会以近期备受瞩目的A-SOUL为例,为你详细分析「虚拟偶像」的定位,以及她们背后所承载的供给需求。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 「虚拟偶像」到底是什么?
2. 「虚拟偶像」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3. 「虚拟偶像」反映的社会需求是什么?
一、「虚拟偶像」到底是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洛天依等VOCALOID家歌姬是虚拟偶像吗?素人用二次元形象进行直播是虚拟偶像吗?
本以为这种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已经不用再去重复解释了,但这段时间的舆论风波告诉我,主流大众还是无法对「虚拟歌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进行区分。
在百度百科里面很笼统地将虚拟偶像称为“以商业、文化等具体需求制作培养,但本身并不以实体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但很显然这一套解释已经没有跟上现有亚文化的发展速度。

先来解释「虚拟歌姬」,一般以初音未来、洛天依等V家(VOCALOID)歌姬为代表,他们实质是服务于音乐创作者和为用户作曲及演奏新歌曲的「唱歌合成软件」
无论是人设还是作品,都是通过后期创作者去进行音乐调教、作品创作,最终积累形成的普遍认知。
比如初音未来“葱娘”的设定源自于波尔卡舞台改编的《甩葱歌》;洛天依“吃货”的设定源自H.K.君及其团队创作的歌曲《中华食谱颂》和无能洗厕所老师调教的歌曲《洛天依投食歌》。
国内这几年也有不少热门的虚拟歌姬,例如B站2021年拜年祭中万象霜天的演唱者——赤羽。

「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是最容易被混淆的,甚至有人抛出了这样的论点:只要是用二次元或者非本人形象示人的都算是虚拟偶像,其实按照这样的说法,乔碧萝也算是虚拟偶像。
这种说法不准确,我认为「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前者对应的是偶像,后者对应的是主播,偶像和主播的区别其实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简而言之,两者的准入门槛是不一样的。只不过碍于现在技术的限制,虚拟偶像只能用类似于虚拟主播的方法展现给观众,但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实力的提升,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
本质讲完了,现象也得讲。尽管目前看起来两者用的都是「皮」与「魂」结合这套模式,但实际上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
为了更好理解下文,这里先介绍一些概念:
「皮」:指以2Dlive和3D等形式展现的虚拟形象
「魂」:又称「中之人」,是虚拟形象的扮演者,也可以说是虚拟偶像的灵魂
「虚拟主播」门槛低,套着2DLive形象的虚拟主播只能算是一个略有不同的网络主播。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展现方式稍优于传统网络主播,有包装有设定,且观众的注意点主要集中在皮与声音上,这意味着虚拟主播的门槛在理论上会稍低于网络主播。

「虚拟偶像」处于一个更高的层级,它拥有职业特征,门槛高。
主播可能会靠着某一项技能和特点而受到观众的喜爱,甚至有的主播还可以一直摆烂。但偶像不仅需要被人们喜爱的性格和人格魅力,而且需要掌握的技能也与主播不一样:
唱、跳、杂谈,可能还需要精通一点游戏……偶像要做到的可能不止是某一项技能的精通,以A-SOUL为例子,队伍之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特色和专长,在队伍当中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担当”,可除了这些特长之外,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要在素人之上,讲究没有绝对的短板,其中甚至还包括她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
这意味着她们不可以安于现状,要基于职业精神不断成长,这点对虚拟偶像来说是一样的。

而对「虚拟偶像」这个概念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皮与魂之间的相互成就。
对虚拟主播而言,皮与魂的捆绑关系不一定要很强。我们姑且不说有的个人势是本色出演、不按照设定来,虚拟主播中也存在像蔡明老师这样大物转生成菜菜子的事例(大物转生:自己有正职,主要将虚拟主播活动作为兴趣去做的名人),中之人身份清清楚楚,却也并不影响直播的效果。

同虚拟主播的状况不一样的是,虚拟偶像的皮和魂注定是要绑定在一起的。他们以皮示人,以魂成就事业,共同构建起了一位「虚拟偶像」的概念,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这个概念出现违和感。
简单总结,虚拟主播皮与魂的分割不是致命伤,但这对虚拟偶像来说就不一样了。所以虚拟偶像相对来说不容易出现塌房,可一旦出现,会相当致命。
前段时间A-SOUL成员向晚的「小粒Q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起因是向晚中之人疑似被“开盒”:B站隐退的虚拟主播小粒Q从口语到特长都与向晚有极为相似之处,难免让粉丝进行发散,将这两个人联系起来,最终造成了塌房。
当然,不管是向晚抑或是小粒Q,她们都是很不错的孩子,没有什么个人污点。
然而,中之人真实身份被曝光,会让虚拟偶像陷入最恶劣的事态当中。它会对虚拟偶像的形象概念造成毁灭性打击,约等于职业生涯到此结束。
不过这件事最终的反转非常惊艳,乐华和字节先是在用官方账号A-SOUL_Official进行了正式回应。
随后向晚在自己周三的日常直播中用自己写的曲子安慰粉丝,用“世界不会轻易崩塌”暗示自己想对粉丝说的话,缓和了粉丝们的情绪波动。

最终向晚直面同团成员嘉然的直接质问,说出了“晚晚就是晚晚,我不是小粒Q啊,!”这样一句盖棺论定的话。
在团员们默契配合下,这件事情告一段落,向晚在B站的关注不降反升。

除了本次案例之外,国内外的虚拟主播与偶像都有过类似的事件。
所以虚拟偶像的准入门槛确实很高,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并对扮演者的综合实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有时候还会面临极为困难的危机。
基于上述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去定义「虚拟偶像」:
虚拟偶像是在互联网时代,由职业偶像所扮演的虚拟形象,其虚拟形象与真人达成一致性,共同构成「虚拟偶像」这一概念。
因此虚拟偶像的虚拟形象容不下第二个人,中之人理论上也不可能以真实的面貌面对粉丝。
二、「虚拟偶像」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上面我们阐述了「虚拟偶像」、「虚拟主播」和「虚拟歌姬」之间的区别,并给出了确切定义。
「虚拟偶像」也是偶像,抛开现象看本质,她同样具备了偶像所需要承载的社会价值,但在这一层面的表现与「传统偶像」又截然不同。
1.「虚拟偶像」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一载体表现的偶像形式
耶稣是不是虚拟偶像?
从广义上说,他是「虚拟偶像」,但从定义角度来看,狭义上他又不是「虚拟偶像」。虽说这是一个难以辩解的题目,但从中能看出偶像的历史变迁,而这历史的变迁与信息媒体的传播方式紧密相关。
人类最开始通过对动物、对自己不熟悉的概念赋予人格化特征的方式来进行膜拜、追求,逐渐制造演变出偶像这一概念。
在流行戏曲的30年代,偶像的主要代表群体是戏曲演员;后来随着电影的普及和发展,偶像的主要代表群体变成了影视明星;外加电视的发展,电视剧明星也逐渐成为了偶像的主要代表群体。可见,偶像这一概念背后所涵盖的身份角色和表现形式随着传播形式的变化而变得多元化起来。

那么「虚拟偶像」的诞生同样需要结合传播背景来看,它是依托于互联网传播载体来表现的,是全新的偶像概念。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直播、短视频、切片等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传播渠道,通过游戏引擎搭载虚拟角色与舞台的形式,进行传播表现。同时融汇了传统偶像所具备的线下活动、演唱会、周边贩卖等活动形式,是结合游戏产业、互联网产业、传统偶像产业多方面技术、内容混合最终诞生的产物。
而其以这样的表现形式诞生,源自于如今互联网时代年轻用户诉求的变迁:
一方面,用户审美的变化决定了「虚拟偶像」的构成。
二次元亚文化的崛起,意味着年轻受众的审美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这便催生了虚拟偶像这一特殊的存在形式,而由年轻人追求的美好内容所形成组成的标签,也便成为了虚拟偶像的「设定」。
在大众理解中「设定」与「人设」很相似,首先它们似真非真,源于本体却又超出本体的精神范畴。但实际上,虚拟偶像的设定与传统偶像需要时刻保持的「人设」是截然不同的,虚拟偶像的设定处在一个弱设定,无限制的状态。
举个例子,A-SOUL女团中珈乐给人最初的印象应该是「高冷帅气珈乐王子」,光看样子就觉得很酷盖?

然而她是一个软妹!尽管这容易被理解为一种“反差萌”,但其实直到后面,珈乐酷盖的设定反而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甚至没有向晚唱《Secret Player》时那么酷盖,虚拟偶像的设定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魂之中,由魂持续塑造下去。

那么最终「虚拟偶像」的设定又要归于何处呢?我认为它会为UGC创作内容提供一个更开放的参考,这是真人「人设」所无法做到,或者基本不能去做的。

另一方面,年轻人日渐增强的陪伴需求,确立了「虚拟偶像」的强互动性。
年轻人需要陪伴感,这是做年轻人产品的一个标准,无论是二次元游戏,还是其他社交游戏、软件,都是如此。
这对虚拟偶像来说也不例外,年轻人需要的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崇高存在,更多的是一个能够交流、能够倾诉、能够带来美好遐想的对象。
虚拟偶像的强互动性,也是由此诞生。这其中有很多的内容,我们会放在下面的第三大点进行分析。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互联网越加发达的当下,随着未来AR/VR的设备普及,以及元宇宙(Metaverse)这一概念的形成,那么「虚拟偶像」也会随着这些传播载体的蓬勃发展诞生多元化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为「虚拟偶像」这一概念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堡垒之夜》在游戏中举办的大型演唱会,就是元宇宙未来的一种可能性。歌手和制作团队合作在游戏内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设计,让数千万玩家和众多从业人士为之震惊,连连称叹。

可能在不远的未来,真正属于虚拟偶像的舞台会被打造出来,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她们也终将可以从屏幕中走出来,走进每个粉丝的现实中来。
2.「虚拟偶像」是传统偶像残缺部分的补全者
近段时间,大流量明星的塌房也顺便展示了现在病态的内娱环境,部分粉丝无底线地追随偶像艺人,出轨、冷暴力、强奸未成年少女、甚至连去参拜靖国神社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部分粉丝群体非常容易沉浸在艺人的完美人设中无法自拔,而这种完美人设一般源自艺人所扮演的电视剧角色或者是舞台上的形象演绎,加之在后援会和各类营销号的渲染之下,使得这部分粉丝群体形成了一种“哥哥是完美无缺的”“哥哥不会错,都是世界的错”的偏激思想。
这样的结果是部分偶像被揠苗助长,德能皆不配位。

神化偶像的存在、制造粉丝阶级,这会导致偶像缺乏一种真实性。新华社针对近期撰写的《“职粉”、艺人工作室、投资方——解谜“饭圈”疯狂氪金背后的三大推手。》一文还被中国反邪教转发,此事别有意味。

这并不是说内娱圈大部分偶像都是被捧上来的,只是打投应援这种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这样的大环境下,偶像及其团队也很难做出更好的运营模式,毕竟背后的资本给予的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签对赌协议的明星艺人更是不在少数。
国内好的爱豆当然有不少,但大环境促使了他们必然会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偶像对于粉丝而言只能是抬头仰望的存在,且仅存在这一种形式。

然而,偶像的存在形式,他们能走的方向,不应该只有一种。
以日本偶像为例,除了走传统偶像路线的杰尼斯,还有走亲民偶像路线的AKB48。
AKB48除了大型演出,平日里主要以小剧场的形式为粉丝们提供日常演出,甚至还有坚持了十几年的握手会,入场条件简单亲民,凡购买CD即可与自己的偶像握手,2020年隶属AKB48的偶像们在握手会总共接纳了高达10万之多的粉丝。
这种拉近距离的形式,打破了粉丝只能仰望偶像的惯例,让偶像与粉丝可以面对面,用梦幻的相遇淡化现实的残酷。

关于握手会,一直有很多故事,我们选出了其中流传甚广的一段:
AKB48的握手会由于参与粉丝众多,通常要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因此公司每一场握手会都会为残疾人准备特别通道避免排队。
在一次握手会上,残疾人特别通道出现了一个重度脑瘫患者,他是被母亲用轮椅推着来的,整个人瘫在轮椅里不停乱动,话也说不清楚,因为激动,他一直在含混不清地嘶吼。感觉大部分人在大街上见到他都会不由自主绕道。过了一会,成员村重杏奈被工作人员带了过来。
那个粉丝看到偶像后很激动,动作和叫喊声都变大了,一般的握手会只有10秒左右,但村重杏奈紧紧抓着这位粉丝的手好几分钟,不仅对他说很多鼓励和感谢的话,还主动跟他合影。
因粉丝身体原因,在没有行动力的情况下,整个过程中一直是村重杏奈主动抓着粉丝的手跟他说话,直到后来工作人员过来交涉才把两人分开,当时在场的很多粉丝和工作人员都感动落泪。
事实证明「平民化+偶像」的方向正是AKB48人气爆棚的主要原因之一,处在日本高压环境下的年轻人被AKB48那种稀缺而又重要的「有温度的人格」所包容、接受,最终为之倾心。

这是国内传统偶像在持续发展中所缺乏的东西,然而在娱乐圈打法早已成型的当下很难做出改变。但另一方面,这些温度又是国内年轻人现在最需求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说「虚拟偶像」是传统偶像残缺部分的补全者?因为它恰恰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让粉丝与偶像的距离只有一个屏幕之隔,这种独特的距离感联系起了偶像与粉丝间别样的默契。
它是双向传播的:粉丝能从偶像那里获得希望,偶像也能从粉丝那里获得力量。关于这一点,我觉得A-SOUL的乃老师讲得就很好:
“我不需要大家时时刻刻地想着我,只要看到天上的云、看到夜晚的星星……看到任何美好的事物的时候,突然觉得我下次一定要讲给乃琳听,就好了。我也一样。”
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

2021年8月8日,当奶淇琳们为这位善解人意的“坏女人”献上生日祝福时,偶像追求的理想境界就跃然而现了。
还记得工地大哥给乃琳的祝福吗?奶淇琳会一直陪你走下去,我们约好,A-SOUL走出枝江,我走出工地,我们鸟巢见……

A-SOUL的成功当然不只是因为技术力的优势,五个小姑娘在对待粉丝的人情与温度上真正做到了永不疲惫的「双向奔赴」,这才是她们之所以能与粉丝共鸣,最终赢得庞大人气的原因。
三、「虚拟偶像」背后反映的需求,是活生生的社会现象
虚拟偶像的高速发展和Z世代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密不可分,就在8月10日当天,知名户外博主「峰哥亡命天涯」发布了这样一则令人破防的视频:

视频讲述的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癌症青年,他众叛亲离,每打一个电话都被亲人拉黑,连医药费都是靠着朋友套现信用卡去补上。
出租屋墙上还挂着早已写好的遗书,他说万一自己哪一天没了,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还留下了自己好兄弟的联系方式。
他也已经做好了随时死去的准备,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想要网恋,然后被骗八千。问起原因,他的原话是:“像我这样的人,后半生就基本告别谈恋爱这个事情了。”

坦白讲,现在的年轻人想寻求一段相对稳定的感情,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拿我们编辑部举例,单身的人就占据大头,那如果在我们所不了解的更为基层的青年群体,这个问题会不会更加严重呢?

其实生活再灰暗的人都需要感情的慰籍,这里的感情不只是爱情这单一的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情感寄托。
年轻人在城市中,孤独一人是常态,他们可能不是需要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或许他们只是希望能有个人和他聊聊天唠唠嗑罢了,甚至是在生活里听到一点人的声音。
这里我们要重新折返到嘉然身上,嘉然所读的那篇鸡胸肉小作文就很好地阐述了这一现象:

为什么弹幕评论之中会有那么多人破防?他们怀着一颗充满理想的心去面对生活,去大城市里面打拼,可到最后却只能感叹一句:这就是生活啊……

明星读粉丝来信并不是少数情况,一般都会选择在一些重要节点去读,也会有潸然落泪的桥段。
然而当时情况很特殊,距离A-SOUL企划公布(2020年11月23日)才过去一个月,这段小作文是在12月30日的时候去读的,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嘉然是抗住了多大的压力去直播。
嘉然的哭也与一般的明星主播的情绪不太一样,这里更像是一种感同身受,是一种极强的共鸣。
试想一下,一个抱着要当明星梦、偶像梦的女孩,来到了一家娱乐公司做练习生,结果因为各种原因却当成了虚拟偶像,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让大家看到她的脸,但还是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可从企划一开始就遭遇了莫须有的骂名,稍有点起色,但前路依旧迷茫。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那就是嘉然在哭泣的时候,向外表现的依旧是一张笑脸。
虚拟偶像是给人带来笑容、美好、慰藉的职业,官方也并没有为这个模型准备哭泣的表情,所以最终呈现给粉丝的是一个微笑的建模和一个哭泣的灵魂,反差感与违和感只在这一瞬间。

这是真实的,也是最令大家动容的人性光辉。
2020年12月25日,B站一位叫「新户眠子」的用户创作了名为《好想做嘉然小姐的狗啊》的小作文,引起众多粉丝将其做成二创作品,大致的内容都是富有感情的朗读。
我想如果是圈外人,看到之后可能会觉得无语甚至可笑,怎么会弄出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会想当狗?


殊不知,这段话体现了他们的反抗意志。
他们自称「鼠鼠」,把自己比作生活在阴冷湿暗不见得阳光的老鼠,恰恰是A-SOUL粉丝复杂成分的冰山一角,代表着互联网中无法走上台面的那些阴暗面。
整篇文章当中充斥着自卑与自嘲,甚至是自我贬低。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爱意,只能通过这些疯狂的发病作文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后面那些“乃琳,带我走吧””你不许说她,向晚是我爹“等也是同理,滑稽的发病视频也恰好起到了引流的作用。
虽然也有玩梗的要素,但核心依旧是充满着悲伤的,甚至让人隐隐感觉竟有一股怒气藏在其中。

总的来说,这些话语背后的意思一定程度反应当代年轻人各式各样的孤独、焦虑,囊括了复杂情绪和庞大压力的情感宣泄,甚至是对自己生来不平等,身处「格差社会」的无奈。
这也构成了A-SOUL粉丝复杂的成分,他们可能来自于截然不同的平台,但最终会汇聚在同一个地方,形成属于一个魂自己的粉丝文化。
比如给偶像打赏多少都不会有任何的差别,甚至他们自发组织反对小群体的存在。这在笔者看来是一种匪夷所思的举动,有人的地方必定会有战争、有阶级、有对立,这种脱离于传统偶像,没有官方群、没有粉头的“大同世界”究竟还能持续多久?或许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虚拟偶像不仅仅是亚文化、小圈子的缩影,其实你会发现喜欢A-SOUL大部分并不是核心二次元用户,她们的直播内容也不只有宅文化方面的东西,而是更偏向于年轻人的大众审美。

刨开其表面,究其内在,A-SOUL的大受追捧其实也是Z世代青年的一个缩影,至于这缩影代表着什么,大家应该有各自的答案。
写在最后:「虚拟偶像」,真实的番剧
偶像题材的经典动画在二次元里有不少,比如《偶像大师》《LoveLive》《佐贺偶像是传奇》等等。
虽说这些偶像的设定各不相同,但其故事皆是以「逆转力」为核心进行王道展开的故事,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特定时期的现象级作品。

大家都喜欢的王道展开若是出现在现实中,一定会很不一样吧?
那就是A-SOUL的故事,五个女孩从被人嫌弃到如今的独立成圈,被上百万人所喜爱所追捧,这五个女孩背后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我们无法一一描述,这次我们就以点代面,拿嘉然去笼统地概括。
在嘉然的故事中,她本身就是出生在夜雨之中的向日葵,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微风的安抚,有的只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暴雨和雷鸣,可就是这样的一株向日葵硬是背阳而生,并变成太阳温暖了众多小老鼠,这样的桥段也算是童话的一种了吧。
粉丝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嘉然小姐不喜欢的人,喜欢嘉然小姐的,她都会喜欢。

从六七月营收数据来看,A-SOUL已经占据了国内虚拟主播经济的半壁江山。

行业制霸,这就是结局了吗?不是。
7月17日乐华12周年演唱会,A-SOUL面对的不是来自圈外主流大众群体的掌声和鼓励,而是来自其他艺人粉丝的嘲讽、喝倒彩……面对饭圈的冲击,这个团队将如何突破自我?A-SOUL粉丝的鸟巢梦又将何去何从?
这些内容,被粉丝们称为「第二季」。

作为媒体我们很好奇她们会怎么走,毕竟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对了,文章到这里已经来到尾声,你现在可以转战评论区了。
我记得,嘉然小姐会经常对嘉心糖们说:“好好吃饭,天天都开开心心的!”
这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有时候细想一下,各位生活中已经有多久没听到这句话了?
曾几何时,原来也有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
我想,这就是A-SOUL的特别之处吧?
你不必完全热爱你的生活,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

原文链接(感谢点赞、在看、关注三连):
https://mp.weixin.qq.com/s/Hrys18OzHymix7OdzHOk8Q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34y1Q7Ld/
主笔:Yami
编辑、配音:NIKU
剪辑:朝国
鸣谢:一个魂,谢谢你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