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M2中型坦克

概述↓
类型:中型坦克
权重:1.3
原产国:美国
设计师:不详
开始服役时间:1939年
采用底盘:M2中型坦克
系列产量:112辆(本型号18辆)
尺寸与重量↓
战斗全重:17.2吨
全长:5.38米
总宽:2.59米
总高:2.82米
车组乘员:6人(驾驶员+车长/炮手/装填手+装填手+3机枪手)
机动性↓
发动机类型:星形航空发动机(9缸)
发动机功率:350马力(2400转/分钟)
通算功重比:20.35马力/吨
档位分布:5前1后
最大前进速度:54.0千米/小时
最大后退速度:7.0千米/小时
0~2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2.3秒
0~32千米时速加速时间:5.3秒
0~50千米时速加速时间:13.8秒
转向方式:制动差速
中心转向能力:不可
原地转向速度:60.34度/秒
防护↓
车体前部:25.4~28.5毫米
车体两侧:25.4毫米
车体后部:9.5~25.4毫米
车体顶部:9.5毫米
车体底部:不详
挡泥板装甲:9.5毫米
挡泥板延伸:4毫米
车体舱门:9.5~28.5毫米
车体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炮塔前部:25.4毫米
炮塔两侧:25.4毫米
炮塔后部:25.4毫米
炮塔顶部:9.5毫米
炮塔底部:9.5毫米
炮塔座圈:9.5毫米
炮盾装甲:25.4毫米
炮塔舱门:25.4毫米
炮塔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炮盾为铸造均质钢装甲)
机枪廓四周:19.5毫米
机枪廓顶部:19.5毫米
机枪廓底部:19.5毫米
机枪廓装甲类型:轧制均质钢装甲
火力↓
一级武器组:37毫米M3型线膛坦克炮(1门),身管倍径L48.0,膛线数量24条,定装弹,最大炮口动能272.86千焦,弹药基数200发(与弹药位置图不符),发射间隔2.9秒,理论射速20.7发/分钟,适配弹种AP/APCBC,弹丸重量0.870/0.870千克,初速每秒792/792米,装药当量0.000/0.000克TNT,无引信,10米垂直穿深67/75毫米,100米垂直穿深65/72毫米,500米垂直穿深56/62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6/51毫米,1500米垂直穿深38/43毫米,2000米垂直穿深32/35毫米,10米30度穿深58/60毫米,10米60度穿深26/26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5.5度/秒,垂直射界25/-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二级武器组: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1挺同轴),弹药基数3000发,单管射速500发/分钟,2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全向,水平转速5.5度/秒,垂直射界25/-10度,垂直转速4度/秒
三级武器组: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2挺车体前部),弹药基数6000发,单管射速500发/分钟,2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无,垂直射界无
四级武器组: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2挺前机枪廓),弹药基数6000发,单管射速500发/分钟,2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内侧20度/外侧70度,垂直射界30/-4度
五级武器组:7.62毫米M1919A4型机枪(2挺后机枪廓),弹药基数6000发,单管射速500发/分钟,2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8秒,10米垂直穿深10毫米,100米垂直穿深9毫米,500米垂直穿深7毫米,1000米垂直穿深4毫米,水平射界内侧10度/外侧70度,垂直射界30/-4度
额外细节↓
电台:有
周视观察系统:无
火炮稳定器:无
瞄准镜倍率:1.9~3.5
弹药分布:车体底部两侧对称各4个弹药架,每个弹药架48发
油箱分布:车体后部(发动机两侧)
驱动模式:后置前驱
悬挂类型:垂直蜗壳弹簧
评价↓
该型战车为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开发的中型坦克,以M2系列轻型坦克为蓝本,主要改动在于大幅度增大尺寸,以此容纳大量乘员、武装和弹药,这样的改动使该型坦克获得极为强悍的四周反步兵火力,但相对于高大的轮廓,该车装甲防护较为有限,面对具有较强反坦克火力的敌人时较为危险,为保证足够的机动性,该车配备了功率较大的发动机。在外观方面,该车轮廓高大,炮塔相对尺寸较小,前后的两侧位置各安装有一座机枪廓,炮塔两侧挂载有备用的机枪。
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