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如何治疗马尾神经损伤??
中医告诉你如何治疗马尾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综合征是一种难以治疗痊愈的疾病,属于世界医疗界的医学难题。大部分的病人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脊柱爆裂性骨折,脂肪瘤或转移瘤刺激压迫神经导致,常常需要结合手术来完成初期治疗。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病人解除神经受压或者神经黏连,为后续恢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西医治疗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西医的治疗。西医到目前为止,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解除神经黏连或者压迫,但是并不能盲目地去做手术,因为手术也只是为后期病情的恢复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并且神经本身就比较脆弱,手术容易造成二次损害,除非病情达到一定的手术指针或者症状无法控制以后只能优先考虑手术。
我们从西医角度先谈一下马尾神经损伤的发病因素。常见的发病因素就是马尾神经由外而内或者是由内而外受到的挤压,导致马尾神经功能无法正常的运转,从而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腰椎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手术疤痕压迫马尾神经等,通常情况下起病隐匿、发病缓慢。还有少数的外界因素导致的马尾神经损伤。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以及二便功能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骶部位疼痛、下肢感觉障碍、下肢运动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排便异常、性功能障碍等。
药物治疗的话据我所了解,西医除了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或者维生素的药物以外,没有其他的可以直接治疗的方法,可能会有些效果吧,不过很多咨询过来的患者说是效果不明显。我对西医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刻,但是我知道西医治疗常见病以及高发病有着绝对的治疗优势,但是对于神经系统这类慢性病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的欠缺。
中医治疗
中医是如何认识马尾神经损伤的呢?中医对这个病的认识,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都能归属到痿症、痹症或者痉症范围之内。那我们中医如何去辨证治疗呢?因为西医没有客观的诊断标准,所以我们就谈不上什么评判标准了。根据对王大夫这么多年临床治疗的观察,做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症状,我们还是能够切实做到的。下面我们从中医角度对此病进行一个病机分析。
马尾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的“伤筋”“痹症”“痿症”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有所描述。历代医家多遵从《内经》提出的“治痿独取阳明”原则,认为“独取阳明”重在调理脾胃,脾胃虚者益其损,脾胃实者调其气,以强阳明之脉,达到补后天脾胃之本 ,充气血生化之源,以润养筋肉。
阳明又有宗筋之长,宗筋主束 筋骨而利机关。因此,“治痿独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重要治疗原则。在痿证的各个治疗阶段都应顾及脾胃,切不可伤及脾胃。脾胃功能健旺,饮食得增 ,胃津得复,脏腑气血功能旺盛,筋脉得以濡养。“治痿独取阳明 ”的原则 充分说明了在治疗马尾神经损伤的过程中顾护脾胃的重要性。
临床诊治中记载,多数马尾神经损伤患者消化系统并不好,在营养吸收上更是慢上加慢,舌苔白腻,脉象弱,脾胃湿盛没胃口,药物吸收更是差到不行,营养无法吸收,功能不能健旺,肺腑气血功能虚弱,筋脉气血无法濡养所以马尾神经病人体虚痿软无力。用药效果不明朗。
马尾神经属中医学“经筋”范畴。肝主筋,肝血充盈,则筋得濡养,肝肾同源,筋附于骨。因此,肝肾亏损,髓枯筋痿也常导致筋伤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如前所述,马尾神经损伤也与肝肾功能失常亦有一定联系,滋养肝肾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医生提出从肝肾论治多适用于久病瘀阻的马尾神经损伤患者,运用滋养肝肾方法治疗此类患者,临床疗效明显。
中医学有“久病人络”之说,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寒湿之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而发。某些病变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迁延难愈,络脉瘀阻在其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患者血流动力学多发生异常,患者通常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临床症状。生经汤运用红花、桂枝、细辛等为主的温通活血药物配合组方,在此基础上根据病人情况来专人专项调整对症马尾神经病变,不会因为病人体质不同而出现毒副作用。
若病在后期或身体虚弱者,调补脏腑便显得更为重要,但就多数情况而论,可以益气活血、以补求通为基本治法。补气一法对本病有特殊意义。
在疾病的早期可“以补求通”“以补行滞”,达到补气行瘀的目的,同时通过补气以阻止或延缓血瘀致气虚的病变过程,以利于神经、肌肉得到营养物质的充养,从而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在发病急重、元气初亏之时,运用大剂量的补气之品,可快速补充体内丢失的元气 ;在中后期用益气药为主,配合活血祛瘀药治疗,既补虚又防补之太过而壅滞,可使气行血活。
中医治疗在于配合人体本身的运动代谢恢复病情。做到治标与治本紧密结合,灵活应用,进而调节病人的各项症状。融合中医整体观,中医药学着重起到总体调节优点,因时制宜,以此做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注意到,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大小便失禁等非运动症状也是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常见的主诉,他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甚至超过了运动症状,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要对这个疾病引起重视,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必要对这个病进行进一步探索和摸索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