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随感:关于方方的《风景》入选《新编大学语文》一事

2020-09-10 04:02 作者:仙鸭儿  | 我要投稿

看司马南视频,谈及对方方、方方三部作品、“方方们”的看法,发问此事代表怎样的政治导向,发现底下评论几乎都是理工科生,于是乎我这个半吊子跃跃欲试。


读过方方的《风景》,坦白说我挺喜欢这篇中篇小说。一来,亡者视角、“零度状态”的情感模式等,确实挺能代表“新写实主义”。二来,适口性强,这小说恋爱脑虐文党读着容易上头。

相比之下,我不喜欢方方的《武汉日记》,夸大且虚假,更别说在疫情期于国外出版。

方方的《软埋》算是我偷读的,感谢某盘。读下来对于董少爷成了吴家名、黛云成了丁子桃没什么感触,反而读到政委说劝董少爷走出山林一起建设新中国、说“将不会再有战争、饥饿、压迫,人人平等,人人自由”时比较热血沸腾。


关于文学和政治的关系,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爆发过论争,文坛大佬、神仙打架,骂人都充满了奥妙:胡、苏强调艺术的独立性,瞿提出“文艺永远是、到处是政治的留声机”,苏认为反映某一阶级的生活并非必然赞同某一阶级的斗争、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文学并非就是拥护资产阶级的文学,张提出“不是无产阶级的作品,但可以是有价值的作品”……后来救亡运动爆发,鲁迅在答徐懋庸的信中提出主张:“我以为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在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


写这篇随想前,我问了我认识一大佬,想听听他的看法。大佬不愧是大佬,字数越短越像大佬:

“周作文的散文一样在文学史。”

“语毕。”

他言简意赅,我醍醐灌顶,感慨自己越学越倒退。

《风景》被读文学的人学,《马原》《毛概》被读大学的人学。


至于热评里提到理工科生不用学文,实话。

也提到理工科生注重实践出真知,大实话。

还有提到莫言的,莫言有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一次他和杨振宁同样被邀请去某某大学宣讲,主持人问他们二位对天才的看法,莫言这么说的:

“我身边的杨振宁毫无疑问就是天才。”

“我是一个数理化极其糟糕的人,我自学过一遍数学,学到能够不太正确地解一元二次方程。”

“有次我跟杨先生吃饭,一位女作家问我为什么这么低调,我说如果我得的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你看看我还低调不低调。”

“我的发现被世界证明存在于宇宙中,你不服你也去拿一个。”

“文学就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有些人认为这是天才之作,有些人就觉得这写得什么玩意儿?”

“我对于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有建树的人,那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

“假如有来生,我一定要去学物理。”


结论:不爱数理化的作家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


对啦,理工科的小伙伴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去看看文学类的书籍,就当解闷儿。要知道,一些课本里一脸正经的作家,总是会在没入选的作品里放飞自我,比如汪曾祺、比如史铁生……


出自汪曾祺的散文《夏天》
出自汪曾祺的散文《腊梅花》
推荐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不必认同他的看法,在捕捉思维的火花后,我们应当有自己的判断。)


随感:关于方方的《风景》入选《新编大学语文》一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