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科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现任大队长韩捷大校。[1]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 该队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 2015年9月3日,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天安门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20年07月29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记集体一等功。 1946年3月4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从解放军驻南泥湾部队某团中挑选500名战士,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 1949年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主席递交国书的仪式上。 1952年3月,周恩来总理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决定,在中央警卫连中选调一批骨干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组建仪仗队,具体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 195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同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来华访问,新组建的中国仪仗队迎来建队后第一位外国元首。1952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检阅仪仗队。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7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定仪仗队执行队长报告词,沿用至今。 总统/主席/国王/首相/总理阁下/陛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 1984年,仪仗队启用新的礼宾用枪。 1986年1月,经总部批准,仪仗队改称仪仗大队。 1992年3月2日,中央军委授予仪仗大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1992年10月4日,时任南非非国大主席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访华,在欢迎仪式上,仪仗队执行队长、分队长第一次使用了军刀。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京举行。仪仗队第五次礼服改革。 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1年7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赴委内瑞拉参加委内瑞拉建国181周年阅兵式,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第二次成建制在外国阅兵式上亮相。 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正式亮相。仪仗队女兵三军仪仗队增加仪仗女队员是中央领导针对新形势下扩大对外交往,更好地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全面彰显国威军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际交往,也是实现中国梦、践行强军梦的重大体现。9月24日,全国共征集60名女仪仗兵。 2014年2月份在北京军区范围内22个旅团级单位首批选拔了30名仪仗女兵。她们分别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多数具有体育、文艺等特长。这些仪仗女队员根据外交部和总参外办的安排来执行外交任务。 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13名女队员首次亮相。要入选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除了要满足普通女兵的征兵要求外,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 2015年5月9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5年6月27日,受解放军报新媒体邀请,20多名网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亲身感受仪仗队官兵的训练生活。这是三军仪仗队首次向网友开放。 2015年9月3日,三军仪仗队女队员首次亮相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4日,三军仪仗队女队员首次亮相海外。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军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想执行任务要内部“竞争上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编制700人左右,它与军乐队、礼炮队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并不是所有官兵都有机会执行任务,仪仗队内部实行竞争机制,对训练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依此确定执行任务的名单。 仪仗规格 第一种规格:由151人组成,用于迎接外国首脑; 第二种规格:由127人组成,用于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 第三种规格:由101人组成,用于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此外,解放军仪仗队还担负着外国领导人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重大活动升旗的仪仗任务。 不同区别 所属不同: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是独立编制,可以自主征召士兵;国旗护卫队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 责任不同:三军仪仗队担负着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的重大国事活动和仪仗司礼任务;国旗护卫队担负天安门每日升降国旗任务。 编制不同:三军仪仗队分为三种规格:151名、127名、101名;国旗护卫队人数为36人,每月1日和重大节日,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在现场演奏国歌。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如今的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间;解放军首批女仪仗队员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 2014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访华举行欢迎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首现女仪仗兵身影。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的欢迎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来访的仪式上,来自三军仪仗队的13名女队员手持礼宾枪和男队员组成151人最大阵容的仪仗队,接受了两国领导人的检阅。这13名女队员是三军仪仗队建队62年来招收的第一批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批仪仗女兵。[8]上场的13名女兵,1人被编在空军护旗手位置,其他12人分三组被编在陆海空军种方队的最后一列。 这13名女兵是三军仪仗队刚成立的仪仗女兵分队的队员。这个分队有30人,从北京军区范围内选拔,包括3名干部、27名士兵,全部是党(团)员。她们于2月入队,经过3个月的强化训练,才达到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要求。 首批30名女兵是2月份在北京军区22个旅团级单位依据选拔标准、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的程序选拔出来的,她们分别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多数具有体育、文艺等特长,将根据外交部和总参外办的安排来执行外交任务。2014年2月初次招收女队员进入仪仗队。北京军区司令员张仕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待条件成熟时,将适时在室内和室外欢迎仪式中增加1个女兵方队。室外举行欢迎仪式时,女兵方队参加分列式。按计划秋季将继续征集女队员100名,以后每年征集50名。 首批仪仗女兵入队后,三军仪仗队利用一个月完成了以正步为重点的基础科目练习,并利用两个月进行了专业训练。仪仗队女队员在执行正式任务时所穿的是统一配发的07式礼宾服,但与男队员的礼宾服不同,女仪仗队员的衬衣都是白色的,着礼服裙。因为穿裙子,马靴也进行了改进,款式比较契合腿型,而且还有5厘米的高跟。 在发型要求上,女队员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执行任务时,女队员统一在脑后挽起统一样式、统一大小的发髻。仪仗队女兵们的发髻均由专业设计师设计,保持了女军人发型的简洁与端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 训练内容 训练项目 军姿训练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的必修课目,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位仪仗兵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站立三小时以上。 正步训练 正步是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仪仗队员最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意志和耐力的培养与锻炼。为了完成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的飞跃,他们每个人每年要穿破七双皮鞋,每一个士兵的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正步伴随着每一位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有人曾经做过计算,每一个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表情训练 在三军仪仗队中,神情是对内在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检验。在这里,每个仪仗兵,面队外宾时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军刀训练 中国仪仗队的持刀礼节,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它是根据中国历史上武术用刀和骑兵用刀中的有关礼节,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这六种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军刀与仪仗队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军队仪仗兵特有的风范。 三军仪仗队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军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们直接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说他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有着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在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军仪仗队的发展无不与国家的强大和繁荣紧密相连。除完成正常的仪仗司礼任务外,他们还多次担负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共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1952年以后的历次阅兵,三军仪仗队都作为第一方队走在阅兵部队的最前列。 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典,是中国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大阅兵,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先导,仪仗队组成的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为了迈好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仪仗队员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艰辛。 训练数据 1952年,三军仪仗队共圆满执行3179次仪仗司礼任务;包括迎接外国元首、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国庆60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8000公里: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 随着中国军队的发展,仪仗队的礼服经过了5次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它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12]第二次是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军服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设礼服、常服,简称55式军服。55式军服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仪仗队就是从这次军服调整开始穿着礼服的,其样式为当时的军官礼服。第三次是1965年,1965年6月1日,随着我军军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即废止,改为统着三军常服。三军仪仗队在经历了第一个10年礼服时期后,迎来的却是长达近20年的没有礼服的时代。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后的礼服,尽管新添了服饰、裤腿装饰线等,礼服也比较漂亮,但仍跟不上仪礼发展的步伐。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1987年,军委领导再次要求总后对礼服进行改革,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后的礼服试穿不久,便被淘汰了。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换着新式礼服。这是三军仪仗队第四次礼服改革。新式礼服既保持了我军服装的基本特点,又区别于普通常服,式样美观、庄重、明快、大方,颜色也由原来的三种改为六种,区分了军种,结束了陆海空军混色的模式。同时提高了主料的档次,冬服面料用礼服呢制作,使服装显得高雅大方。值得一提的是,仪仗队第一次使用了军刀。第五次,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三军仪仗队身着新式礼服、高擎着八一军旗走在13支新式服装展示方队的最前列。新式仪仗礼宾服既与07式军官礼服保持了基本统一,又凸现了仪仗礼宾服的特点。 2014年08月19日,在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华的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军乐团穿着刚刚换发的新礼宾服首次亮相。据悉,仪仗队、军乐团新式礼宾服已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2014年8月19日是三军仪仗队在新式礼宾服配发后所执行的首次迎外司礼任务,换发的新式礼宾服是调整改进后的第六次换装。此次换发的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三类,共18个品种,供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礼仪任务穿着使用。 新式礼服衬衣由军种衬衣改为白色衬衣,袖头由三道斜杠改成刺绣人字形橄榄枝加星徽,领、肩、腰部的版型、尺寸也进行了调整,因此增加了威武感。 与此相比,标志服饰臂章也重新设计,颜色改成红色,右臂增加军旗标志外,其他改动也相对较大。同时,仪仗队的标识是仪仗队这次设计特有的,国防服役章包括饰带都做了很大改进,原来的白腰带改成金黄色腰带,帽徽也是仪仗队自己特有的帽徽,八一帽徽有军队的元素也有礼仪的元素;随着军队不断发展,服装也开始朝正规化方向发展,此次换装在装饰方面更显威武雄壮,从服装变化上,可以看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已开始在和国际接轨。同时,改革开放以后部队服装不断变化,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军人的形象气质。 经中央军委批准,仪仗队、军乐团新式礼宾服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新式礼宾服进行了创新设计和整体优化,新增了仪仗队女礼宾服、夏礼宾服和军乐团夏仪式演奏服、行进演奏服、宴会演奏服等品种。调整改进后的新式礼宾服,区分性质、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3类,共68个品种。 新式礼宾服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和整体优化。 执行队长礼宾服变化尤为突出,改动包括帽顶翘度和帽瓦高度,以前的马靴改为长筒皮靴,服饰袖头由三道斜杠改为刺绣人字形橄榄枝加星徽,绶带由麻花式改为扁平辫式等。 女礼宾服样式为裙服,戴卷檐帽,穿长筒靴,颜色、用料和标志服饰搭配与男仪仗队员相同。 改进较大的是卷檐帽,与现行卷檐帽相比,有4处改进:两侧卷檐收紧、帽檐适当加长并刺绣金黄色橄榄枝、帽墙由刺绣橄榄枝改配饰带、帽墙带增加军种牙线。 与军官礼宾服相比,男士兵礼宾服主要有3处不同:佩戴仪仗士兵肩章,左胸佩戴国防标志徽,扎黄色外腰带。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新装亮相后,国防部网站于2014年8月29日发布了最新的女仪仗兵写真,女仪仗兵们都身着裙装礼宾服,系着金色腰带,头戴卷檐帽,脚蹬长筒皮靴。并且女兵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国女兵不仅可以驾驶战斗机、发射导弹,还能加入仪仗队接受检阅。 专用礼宾枪 2008年4月15日,奥运专用礼宾枪交接仪式在北京西山机械厂举行。 据西山机械厂于厂长介绍,春节后,他们接到研制礼宾枪的任务。15日交付使用的礼宾枪又称56-1式礼宾枪,是由56式半自动步枪改制而来,是专门配发为奥运会执行礼宾任务的武警部队使用的。 我国三军仪仗队装备的仪仗枪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仪仗队员使用的礼宾枪为1956年式(以下简称56式)半自动步枪,两名护旗兵使用的仪仗步枪称为1956年-1(以下简称56式)式冲锋枪(实际为突击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根据原苏联西蒙诺夫SKS 半自动卡宾枪仿制的产品,除结合本国实际做了少许改动外,与原枪基本相同。在中国军队中,该枪装备时间长达近4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向美国市场出口这种半自动步枪,由于大部分是通过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有限公司出口的,因此该枪在美国被称为“北方SKS”, 这也是中国对外军贸武器中名气最大的一种。 小科普: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为自动装填的单发步枪,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是一支出色的军用步枪, 是我国按照前苏联西蒙诺夫7.62毫米半自动步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是我军装备数量最多、装备时间最长的一款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步兵使用的单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使用56式7.62×39毫米步枪弹,有效射程达400m,集中火力可杀伤800m内集结之敌人。装上专用的榴弹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 56式半自动步枪结构简单,精度好,威力大,枪刺长而锋利,外形美观,不能达到实战所要求的火力密度,已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的要求,随着国产新型自动步枪的问世,56式半自动步枪已经从一线部队撤装 1上世纪50年代,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工业。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50年式末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53式步骑枪、日制三八式步枪和部分德制毛瑟步枪以及美制斯普林菲尔德M1903式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当时解放军陆军一个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7支56式半自动步枪、2支56式冲锋枪、2支56式轻机枪 1962年我国和印度爆发边境冲突,56式半自动步枪自装备后首次投入战斗,相比印军用的英制手动李-恩菲尔德短步枪,56式步枪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式轻机枪及56式冲锋枪,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轻武器方面拥有优势,最终赢得战事。 1968年,63式自动步枪(外国曾称为68式)装备部队,取代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56式步枪其后被拨入民兵部队。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步枪暴露出各种问题后终于撤装,部队重新装备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 1979年中越两国爆发边境战争,在普遍使用AK-47突击步枪的越南人民军的强大火力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中国步兵显得相当脆弱。这加速了81式自动步枪的研制和装备。1981年当双方再次爆发冲突时,中国军队已经普遍装备81式步枪。 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由81式步枪或56式冲锋枪取代。但56式半自动步枪仍装备民兵部队。解放军仅保留少数56式步枪作仪仗队的礼宾用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另称为自动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自动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负责人为赵瑞之,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 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可折叠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 AKS的56-1式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 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 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 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阿尔巴尼亚陆军装备的AKM自动步枪,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AK47的中国型号:56式、56-1式和56-2式冲锋枪. 改进型号 1963年,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56-1式冲锋枪设计定型,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有的木制枪托改为可向下折叠的钢制框架枪托,使结构更加紧凑。 1980年,56-2式冲锋枪设计定型。56-2式冲锋枪的主要改进是取消了折叠式刺刀,枪托改为右向折叠。另外在细节上也作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改进。如56式冲锋枪的保险扳把上端面形状与机匣和机匣盖间的让位槽相同,当保险扳把处于保险状态时,刚好可以盖住让位槽,携行时可防沙尘进入。56-2式冲锋枪在此基础上加宽了保险扳把的宽度,在机匣盖的下檐设计了一个突出的“屋檐”,保险扳把在保险状态下可伸入“屋檐”下,防尘效果更好。 规格数据 弹药:56式7.62X39毫米步枪弹。 全枪长:874毫米。 空枪重(不装弹):3.80千克。 枪管长:414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弹量:30发。 射速:600发/分 枪口初速 710~730 米/每秒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担负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的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一般指本词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现任大队长韩捷大校。[1]主要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仪仗司礼任务。[2] 该队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 2015年9月3日,仪仗队女兵首次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天安门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 2020年07月29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记一等功。[3]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外文名 Combined Honor Guard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隶属 北京卫戍部队 职责 仪仗司礼 获得荣誉 军旅标兵 相关视频 更多 6.6万播放|03:50 三军仪仗队:仪仗队合练出现意外,领导一句话,他一年努力竟白费 拾点一起看大剧 31播放|01:30 近距离高清欣赏,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方队的飒爽英姿 硬汉天堂 1212播放|05:18 训练一年走8000公里,平均每人流汗2000斤,我国三军仪仗队有多强 重器知识小库 29播放|07:09 这场规格极高的追悼会,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让美国以为发生三战 小鱿鱼说故事 15播放|00:43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威武霸气 是东方浪子 2千点赞 898播放|03:26 盘点三军仪仗队日常训练罕见场面 中国军人 小盘点大精彩 1千点赞 1.1万播放|00:54 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竟有这么多讲究 中国军视网 1734播放|01:02 “第一天团”三军仪仗队,中国军人现身海外,老外怒吼:别欺负人 觉醒新视野 376播放|00:26 大国仪仗!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虎符视频 1千点赞 551播放|13:21 27岁军人登台,还是三军仪仗队退役,台下女观众瞬间坐不住了 综艺串串香 查看更多 历史沿革任务规格成员选拔训练内容新式军服专用礼宾枪阅兵仪式历史故事对外交流外宾访华其他活动获得荣誉TA说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 1946年3月4日,为迎接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上将,展现解放区人民军队的力量,党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仪仗队。从解放军驻南泥湾部队某团中挑选500名战士,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 1949年10月16日,仪仗连首次出苏联驻中国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的仪式上。 1952年3月,周恩来按照毛主席指示正式决定,在中央警卫队中选调一批骨干组成中国仪仗队。组建仪仗队。具体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个头适中,相貌英俊。 1952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检阅仪仗队 1953年6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同年,11月12日,朝鲜首相金日成来华访问,新组建的中国仪仗队迎来建队后第一位外国元首。1952年10月1日朱德总司令检阅仪仗队。 195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改建为陆、海、空三军仪仗队。 1957年9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改定仪仗队执行队长报告词,沿用。 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1984年,仪仗队启用新的礼宾用枪。 1986年1月,经总部批准,仪仗队改称仪仗大队。 1992年3月2日,中央军委授予仪仗大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1992年10月4日,南非非国大主席威尔逊·曼德拉访华,在欢迎仪式上,仪仗队执行队长、分队长第一次使用了军刀。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京举行。仪仗队第五次礼服改革。 2010年9月,解放军仪仗部队首次走出国门远赴墨西哥参加墨独立200周年庆典阅兵。2011年7月5日,中国三军仪仗队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内瑞拉建国181年来最大规模的阅兵式上亮相。 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首批女仪仗队员正式亮相。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增加女仪仗队员是中央领导针对新形势下扩大对外交往,更好地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全面彰显国威军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国际交往,也是实现中国梦、践行强军梦的重大体现。9月24日,全国共征集60名女仪仗队员。 2014年2月份在北京军区范围内22个旅团级单位首批选拔了30名仪仗女兵。她们分别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多数具有体育、文艺等特长。这些仪女仗队员根据外交部和总参外办的安排来执行外交任务。 2014年5月12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13名女队员首次亮相。要入选三军仪仗队女兵方队,除了要满足普通女兵的征兵要求外,还有更加严格的标准。 2015年5月9日,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5年6月27日,受解放军报新媒体邀请,20多名网友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亲身感受仪仗队官兵的训练生活。这是三军仪仗队首次向网友开放。 2015年9月3日,三军仪仗队女仪仗队员首次亮相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2015年9月4日,三军仪仗队女兵首次亮相海外。 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迎宾礼炮鸣放任务。 2018年1月1日7时36分,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首次由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和军乐团执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中国军网进行了现场直播。 任务规格 确定人选 想执行任务要内部“竞争上岗”,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编制700人左右,它与军乐队、礼炮队共同承担不同规格的司礼任务,并不是所有官兵都有机会执行任务,仪仗队内部实行竞争机制,对训练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依此确定执行任务的名单。 仪仗规格 第一种规格:由151人组成,用来迎接外国首脑; 第二种规格:是由127人组成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高级将领; 第三种规格:是由101人组成的单军种仪仗队,用来迎接外国军队的单军种司令; 此外,仪仗队还担负着外国领导人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重大活动升旗的仪仗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不同区别 所属不同:三军仪仗队隶属于北京卫戍部队,是独立编制,可以自主征召士兵;国旗护卫队隶属于武警北京总队。 责任不同:三军仪仗队担负着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的重大国事活动和仪仗司礼任务;国旗护卫队担负天安门每日升降国旗任务。 编制不同:三军仪仗队分为三种规格:151名、127名、101名;国旗护卫队人数为36人,每月1日和重大节日,62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在现场演奏国歌。 成员选拔 仪仗队的选拔,过去建队初期,是从全军训练好的新兵中挑选。60年代开始,是从全国各地征选。选拔的条件非常苛刻,身高要求一米八零以上,体重八十公斤左右,还要求五官端正,目光有神等等。选拔的条件甚至超过飞行员,潜水员。如今的仪仗队选拔的身高要求在1米88到1米92之间;解放军首批女仪仗兵9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身高1.73米。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2014年5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访华举行欢迎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首现女仪仗兵身影。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的欢迎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来访的仪式上,来自三军仪仗队的13名女队员手持礼宾枪和男队员组成151人最大阵容的仪仗队,接受了两国领导人的检阅。这13名女队员是三军仪仗队建队62年来招收的第一批女兵,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批仪仗女兵。[8]上场的13名女兵,1人被编在空军护旗手位置,其他12人分三组被编在陆海空军种方队的最后一列。 女仪仗队员 这13名女兵是三军仪仗队刚成立的仪仗女兵分队的队员。这个分队有30人,从北京军区范围内选拔,包括3名干部、27名士兵,全部是党(团)员。她们于2月入队,经过3个月的强化训练,才达到执行仪仗司礼任务的要求。 首批30名女兵是2月份在北京军区22个旅团级单位依据选拔标准、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的程序选拔出来的,她们分别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多数具有体育、文艺等特长,将根据外交部和总参外办的安排来执行外交任务。2014年2月初次招收女队员进入仪仗队。北京军区司令员张仕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待条件成熟时,将适时在室内和室外欢迎仪式中增加1个女兵方队。室外举行欢迎仪式时,女兵方队参加分列式。按计划秋季将继续征集女队员100名,以后每年征集50名。 首批仪仗女兵入队后,三军仪仗队利用一个月完成了以正步为重点的基础科目练习,并利用两个月进行了专业训练。仪仗队女队员在执行正式任务时所穿的是统一配发的07式礼宾服,但与男队员的礼宾服不同,女仪仗队员的衬衣都是白色的,着礼服裙。因为穿裙子,马靴也进行了改进,款式比较契合腿型,而且还有5厘米的高跟。 在发型要求上,女队员也有特殊的要求。在正式执行任务时,女队员统一在脑后挽起统一样式、统一大小的发髻。仪仗队女兵们的发髻均由专业设计师设计,保持了女军人发型的简洁与端庄,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9] 共9张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首现女兵 训练内容 训练项目 军姿训练 军姿是军人最基本的姿态,也是军人的必修课目,在三军仪仗队中,每一位仪仗兵站姿都要求挺拔、自然,并能在炎炎烈日和凛冽的寒风中,纹丝不动站立三小时以上。 正步训练 正步是仪仗队的基本步伐,也是仪仗队员最基本的训练,同时也是对他们意志和耐力的培养与锻炼。为了完成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的飞跃,他们每个人每年要穿破七双皮鞋,每一个士兵的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正步伴随着每一位士兵走完他的军旅生涯。有人曾经做过计算,每一个仪仗队员服役期间所踢出的正步,相当于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 表情训练 在三军仪仗队中,神情是对内在气质修养等多方面的检验。在这里,每个仪仗兵,面队外宾时要求“神采奕奕”、“不卑不亢”。他们要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练眼神,30秒不能眨眼、不能流泪。透过他们的目光,体现出的是中国军人的精、气、神。 军刀训练 三军仪仗队的持刀礼,是从1992年开始实施的。它是根据中我国历史上武术用刀和骑兵用刀中的有关礼节,参照国际惯例设计出的拔刀、撇刀、立刀、托刀、举刀、刀入鞘这六种具有中国军人特色的持刀礼节,军刀与仪仗队的结合构成了中国军队仪仗兵特有的风范。 营区生活 三军仪仗队是一群特殊而普通的军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们直接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代表着民族的尊严。说他普通,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军人有着同样的待遇,有着正常的一日生活秩序。 在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中,三军仪仗队的发展无不与国家的强大和繁荣紧密相连。除完成正常的仪仗司礼任务外,他们还多次担负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共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1952年以后的历次阅兵,三军仪仗队都作为第一方队走在阅兵部队的最前列。 建国五十周年的大典,是中国在20世纪最后一次大阅兵,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作为陆海空三军的先导,仪仗队组成的方队第一个通过天安门广场。为了迈好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仪仗队员们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艰辛。 训练数据 1952年,三军仪仗队共圆满执行3179次仪仗司礼任务;包括迎接外国元首、香港澳门回归、北京奥运会、国庆60年大阅兵等重大活动,8000公里:一名仪仗兵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 新式军服 正式亮相 随着中国军队的发展,仪仗队的礼服经过了5次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仪仗队的服装却与其它部队无异,衣服布料为棉平布,颜色为草绿色,左胸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章,仪仗用枪为苏式762步枪。[12]第二次是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全军军服也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设礼服、常服,简称55式军服。55式军服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仪仗队就是从这次军服调整开始穿着礼服的,其样式为当时的军官礼服。[13]第三次是1965年,1965年6月1日,随着我军军衔制的取消,仪仗队礼服也即废止,改为统着三军常服。三军仪仗队在经历了第一个10年礼服时期后,迎来的却是长达近20年的没有礼服的时代。[14]第四次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后的礼服,尽管新添了服饰、裤腿装饰线等,礼服也比较漂亮,但仍跟不上仪礼发展的步伐。考虑到新形势下的外交需要,1987年,军委领导再次要求总后对礼服进行改革,遗憾的是,这次改革后的礼服试穿不久,便被淘汰了。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换着新式礼服。这是三军仪仗队第四次礼服改革。新式礼服既保持了我军服装的基本特点,又区别于普通常服,式样美观、庄重、明快、大方,颜色也由原来的三种改为六种,区分了军种,结束了陆海空军混色的模式。同时提高了主料的档次,冬服面料用礼服呢制作,使服装显得高雅大方。值得一提的是,仪仗队第一次使用了指挥刀。第五次,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三军仪仗队身着新式礼服、高擎着八一军旗走在13支新式服装展示方队的最前列。新式仪仗礼宾服既与07式军官礼服保持了基本统一,又凸现了仪仗礼宾服的特点。 2014年08月19日,在欢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访华的仪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军乐团穿着刚刚换发的新礼宾服首次亮相。据悉,仪仗队、军乐团新式礼宾服已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2014年8月19日是三军仪仗队在新式礼宾服配发后所执行的首次迎外司礼,换发的新式礼宾服是调整改进后的第六次换装。此次换发的礼宾服是在07式礼宾服基础上融合我军传统和民族特色进行调整改进的,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式设计,调整改进后的仪仗队礼宾服分性别、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三类,共18个品种,供执行国家和军队重大礼仪任务穿着使用。 新式礼服衬衣由军种衬衣改为白色衬衣,袖头由三道斜杠改成刺绣人字形橄榄枝加星徽,领、肩、腰部的版型、尺寸也进行了调整,因此增加了威武感。 与此相比,标志服饰臂章也重新设计,颜色改成红色,右臂增加军旗标志外,其他改动也相对较大。同时,仪仗队的标识是仪仗队这次设计特有的,国防服役章包括饰带都做了很大改进,原来的白腰带改成金黄色腰带,帽徽也是仪仗队自己特有的帽徽,八一帽徽有军队的元素也有礼仪的元素;随着军队不断发展,服装也开始朝正规化方向发展,此次换装在装饰方面更显威武雄壮,从服装变化上,可以看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成就已开始在和国际接轨。同时,改革开放以后部队服装不断变化,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气,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军人的形象气质。 三军仪仗队礼宾服的历史变迁 军服变化 经中央军委批准,仪仗队、军乐团新式礼宾服于2014年8月1日正式启用穿着。新式礼宾服进行了创新设计和整体优化,新增了仪仗队女礼宾服、夏礼宾服和军乐团夏仪式演奏服、行进演奏服、宴会演奏服等品种。调整改进后的新式礼宾服,区分性质、军种和官兵,包括春秋礼宾服、夏礼宾服、冬礼宾服3类,共68个品种。 新式礼宾服在样式、用料、颜色和标志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和整体优化。 执行队长礼宾服变化尤为突出,改动包括帽顶翘度和帽瓦高度,以前的马靴改为长筒皮靴,服饰袖头由三道斜杠改为刺绣人字形橄榄枝加星徽,绶带由麻花式改为扁平辫式等。 女礼宾服样式为裙服,戴卷檐帽,穿长筒靴,颜色、用料和标志服饰搭配与男仪仗队员相同。 改进较大的是卷檐帽,与现行卷檐帽相比,有4处改进:两侧卷檐收紧、帽檐适当加长并刺绣金黄色橄榄枝、帽墙由刺绣橄榄枝改配饰带、帽墙带增加军种牙线。 与军官礼宾服相比,男士兵礼宾服要有3处不同:佩戴仪仗士兵肩章,左胸佩戴国防标志徽,扎黄色外腰带 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新装亮相后,国防部网站于2014年08月29日发布了最新的女仪仗队员写真,女仪仗队员们都身着裙装礼宾服,系着金色腰带,头戴卷檐帽,脚蹬长筒皮靴。并且女兵在中国军队的序列中,人数也越来越多,中国女兵可以驾驶战斗机、发射导弹,加入仪仗队接受检阅。 共3张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女兵 专用礼宾枪 56式半礼宾枪 2008年4月15日,奥运礼宾枪交接仪式在北京西山机械厂举行。 据西山机械厂于厂长介绍,春节后,他们接到研制礼宾枪的任务。15日交付使用的礼宾枪又称56-1式礼宾枪,是由56式半自动步枪改制而来,是专门配发为奥运会执行礼宾任务的武警部队使用的。 我国三军仪仗队装备的仪仗枪是中国制造的,仪仗队员使用的仪仗步枪称为1956年式(以下简称56式)半自动步枪,两名护旗兵使用的仪仗步枪称为1956年(以下简称56式)式冲锋枪(实际为突击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中国根据原苏联西蒙诺夫SKS 半自动卡宾枪仿制的产品,除结合本国实际做了少许改动外,与原枪基本相同。在中国军队中,该枪装备时间长达近40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开始向美国市场出口这种武器,由于大部分是通过北方工业公司出口的,因此该枪在美国被称为“北方SKS”, 这也是中国出口武器中名气最大的一种步枪。 共2张 56式半自动礼宾枪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为自动装填的单发步枪,采用导气式,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具有重量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是一支出色的军用步枪, 是我国按照前苏联7.62毫米CKC半自动卡宾枪仿制而成的,1956年定型生产,装备部队使用达30年之久,是我军装备数量最多、装备时间最长的一款步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步兵使用的单人武器,它以火力、刺刀及枪托杀伤敌人,使用枪弹:中国56式7.62×39毫米步枪弹,有效射程达400m,集中火力可杀伤800m内集结之敌人。装上专用的发射器还可发射枪榴弹。 56式半自动步枪结构简单,精度好,威力大,枪刺长而锋利,外形美观,不能达到实战所要求的火力密度,已不能适应现代作战的要求,随着国产新型自动步枪的问世,56式半自动步枪已经从一线部队撤装 1950年代,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军工业。1956年,解放军定型了56式枪族并开始量产。50年式末56式半自动步枪大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取代53式骑枪、日本三八式步枪和部分毛瑟步枪以及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式步兵武器。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7支56式半自动步枪、2支56式冲锋枪、2支56式轻机枪。 1962年中国和印度爆发边境冲突(参看中印边境战争),56式半自动步枪自装备后首次投入战斗,相比印军用的英制手动李-恩菲尔德短步枪,56式步枪以其较高的可靠性及火力,配合56式轻机枪及56式冲锋枪,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轻武器方面拥有优势,最终赢得战事。 1968年,63式自动步枪(外国曾称为68式)装备部队,取代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56式步枪其后拨入民兵部队。但到了70年代中期,63式步枪暴露出各种问题后终于撤装,部队重新装备56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 1979年中越爆发战争(参看中越战争),在普遍使用AK-47突击步枪的越南人民军的火力下,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中国步兵显得相当脆弱。这加速了81式自动步枪的研制和装备。1981年当双方再次爆发冲突时,中国军队已经普遍装备81式步枪。 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由81式步枪或56式冲锋枪取代。但56式半自动步枪仍装备民兵部队。中国军队仅保留少数56式步枪作仪仗队的礼仪用枪。 规格数据 全枪长:1025毫米。 全枪重(不装弹):3.85千克。 枪管长:521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弹仓容弹量:10发。 发射7.62毫米56式枪弹。 初速:735米/秒 战斗射速35~40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表尺射程:1000米 最大射程:1500米 共2张 56式半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另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 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 56式冲锋枪与AK-47的性能基本一致,外形上稍有不同,例如AK-47的准星为半包式两侧护翼,而56式冲锋枪则为全包式的护环,护环顶端有开孔,56式冲锋枪最特别的是采用了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充分发扬我军“刺刀见红”精神。56式冲锋枪的枪托为木制固定枪托,在1963年又推出了仿制 AKS的56-1式折叠枪托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 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 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 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 共4张 56式冲锋枪 服役历史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AK47的中国型号:56式、56-1式和56-2式冲锋枪. 改进型号 1963年,56式冲锋枪的改进型56-1式冲锋枪设计定型,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原有的木制枪托改为可向下折叠的钢制框架枪托,使结构更加紧凑。 1980年,56-2式冲锋枪设计定型。56-2式冲锋枪的主要改进是取消了刺刀,枪托改为右向折叠。另外在细节上也作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改进。如56式冲锋枪的保险扳把上端面形状与机匣和机匣盖间的让位槽相同,当保险扳把处于保险状态时,刚好可以盖住让位槽,携行时可防沙尘进入。56-2式冲锋枪在此基础上加宽了保险扳把的宽度,在机匣盖的下檐设计了一个突出的“屋檐”,保险扳把在保险状态下可伸入“屋檐”下,防尘效果更好。 规格数据 弹药:中国56式7.62X39毫米步枪弹。 全枪长:874毫米。 空枪重(不装弹):3.80千克。 枪管长:414毫米。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弹量:30发。 射速:600发/分 枪口初速 710~730 米/每秒 参加阅兵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阅兵。 1999年10月1日国庆50周年阅兵。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三军仪仗队最先通过检阅台。一名擎旗手(军旗手朱振华)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率先通过天安门广场,另外两名护旗手(海军护旗兵张洪杰和空军护旗兵马常利)护卫,全体官兵执95式自动步枪,着07式仪仗队礼宾服。 随着2014年5月12日下午13名仪仗女兵的出现,从而结束了我军无仪仗女兵的历史。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向媒体介绍说:“2010年三军仪仗队首次成建制走出国门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参加墨西哥阅兵的美国、加拿大、法国、智利、哥伦比亚等仪仗队中都有女军人的身影,这也是三军仪仗队建队62年来首次招收女兵,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1992年5月26日,共和国的最后一位开国元帅聂荣臻逝世,起灵的时候,8名个头均等的仪仗兵身着崭新的礼服,臂带黑纱,神情庄重和着哀乐的缓缓节奏,抬着安放聂帅遗体的灵柩送上灵车。 俄罗斯国防部代表在位于莫斯科的中央军事博物馆向参加纪念卫国战争70周年红场阅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方队代表颁发了纪念勋章,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阅兵中国方阵的三个执行分队长,陆军、海军、空军平行成排,一起行进,这在整个队伍的编成中是史无前例的。 当地时间上午10点,于9日参加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的112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官兵整齐列队,进入莫斯科中央军事博物馆展览大厅。俄国防部代表洛吉诺夫上校将“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勋章”佩戴在受勋官兵左胸。这枚勋章为金色,呈圆形,上有麦穗、红场、克里姆林宫等浮雕图案,配有金色和红色相间的缎带。 2020年07月29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记集体一等功。2020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记集体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的通令,并颁发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