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2.5 货币的职能

2022-12-04 00:59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五)货币的职能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职能也发展着。作为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都是从这一职能派生出来的。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它测量着一切商品的价值,使它们便于相互比较和交换。为了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本身必须是商品,必须具有价值,正如衡量一切物体的重量的砝码本身必须是物体、必须具有重量一样。

  可是,在测量商品的价值时,人们手中并不一定要握有货币,例如在商店中,每一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标志出来,但是这并不需要商店中存在着货币。

  由于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产生了商品的价格。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例如1匹布=2两黄金,2两黄金就是这匹布的价格。

  为了便于衡量和比较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本身亦必须有它的计算单位,这个单位包含着一定重量的贵金属,例如苏联卢布的含金量规定为0.222168公分,每1卢布又分为100戈比。这种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叫做价格标准。

  作为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另一个职能。这个职能一方面便利了商品流通,因为它解决了物与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另一万面又扩大了商品流通中的矛盾,因为在商品流通中,用货币来进行交换,商品交换就分成了卖和买两个步骤。比方说,商品生产者把布卖掉,换成货币,再拿货币去买米。但是,已经卖的人,不一定立到就买。如果社会上有许多人卖掉自己的商品后不立即就买别的商品,那末,就会有很多人卖不出商品。这里就隐伏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个可能性就会发展成为危机的必然性。

  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和÷货市的流通速度。在用金属作为货币的条件下,货币流通量的变化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在一定限度内,当货币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就减小,而价格不变;相反时,则货币流通速度加大,而价格亦不变。当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这一超过限度的部分就会离开流通界,而成为金属本身,失去了流通手段的作用;当情形相反时,则社会上所储存的金属又转回流通界作为货币,起流通手段的作用。所以,金属货币的流通量一般总是与商品流通的需要相适应的,而不会引起价格的涨落。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便利商品流通,国家逐渐用金属块铸成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面额价值的铸币。以后,鉴于因磨损而丧失一部分价值的铸币仍然和定值的货币一样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国家又减轻铸币的重量、降低货币金属的成色,而仍保持它的名义价值,于是铸币日益变成货币符号。最后,国家发行了纸币。

  上面已经说过,金属货币的流通量按照社会需要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时,如投入流通的纸币量未超过这一限度,则它所代替的价值等于金属货币的价值;如超过这一限度,则每一纸币所代替的价值与其总数成反比;也就是说,纸币发行额超过社会需要越多,它就越要贬值,而商品的价格就相应地提高。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而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金属货币除作为流通手段外还是一种商品,而纸币则不是。所以,纸币只能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不能起价值尺度的作用;当纸币流通时,测量价值的仍是为纸币所代替的金属货币。

  随着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取得了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这个职能一方面调节着货币的流通,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当货币流通量超过社会需要时,货币被贮存起来;相反时,又被投入流通界,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可是,当货币从流通中被抽出的时候,意味着一部分生产者是只卖而不买,这就又会阻碍商品的流通。

  当以上这些职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用延期付款方式去买卖商品,这样,货币又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用作支付手段并不限于商品流通的范围,也可能涉及其他债权债务的关系,如清偿借款、完纳捐税、缴付租金等。

  在商品流通的范围内,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需的货币流通量就不是简单地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总和及货币流通速度,而是等于(商品的价格总和-延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和+到期应付的商品价格总和-在清算中相互抵销的商品价格总和)÷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一方而导致信用制度和清算制度的建立,从而节约了货币的使用,加强了商品生产者间的联系;另一方而又助长了商品经济的波动,从而加大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表现了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少数人欠账不还,就可能引起社会经济的混乱。

  当商品流通扩展到国际范围,货币就在世界市场上执行着世界货币的职能,在这一场合,它一般必须以贵金属的原材料出现。

  以上可看出,货币职能的发展过程,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过程,同时是商品生产内在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过程。那末,决定商品生产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呢?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2.5 货币的职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