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随口谈外传】威少“刷板”怎么看?

随着韦斯特布鲁克常规赛最后一场甚至可谓丑陋的疯狂,其场均篮板球达到了10个,成为了史上唯一一个完成过两次赛季三双的球员,更是唯一一个连续两个赛季场均三双的球员。

威少抢篮板很厉害也并不是这俩赛季开始的,从数据统计来看,威少最早的在篮板球上数据爆发得从2014-15赛季开始,由前一个赛季场均5.7个后卫中较高数据跳跃到了场均7.3个普通内线球员水准的篮板数据。

究其原因就是那个赛季杜兰特遭遇了严重难好的脚伤(小脚趾骨折,位置偏但影响脚步发力,而且很难好),在杜兰特一个赛季只能出场27场比赛的背景下,威少进入单核模式,用疯狂的个人爆炸表演几乎扛着雷霆到了季后赛边缘,直到马刺赛季最后一场让鹈鹕击败令鹈鹕战绩略优于雷霆以第八进入季后赛,取得西部第九抱憾结束赛季,而这也是雷霆当时主帅斯科特·布鲁克斯在雷霆的最后一个赛季执教雷霆。
从2015-16赛季开始杜兰特伤愈回归,球队换帅,威少便场均篮板再也没低于过7个,而杜兰特离队后,威少便开启了连续两赛季场均三双的旅程。

如果说威少只是纯粹恶意个人刷数据,那么雷霆的战绩影响应该会很大,至少真正恶意个人刷篮板的情况往往都是在牺牲球队的防守效率的前提执行。而我们确实看到了尤其近两个赛季,当威少能拿到三双的比赛里,球队更容易拿到比赛胜利。于是就有些球迷调侃了:凑够三双了,可以认真把比赛拿下了。但如果真的冒险先刷数据,球队是铁定没办法进入季后赛的,因为只要针对好威少的刷数据方向,即可令其无心带队赢球,同时频繁恶意刷数据的举动,哪怕是球队老大也会被队友嫌弃。但队内似乎并无怨言,这是从多诺万执教至今都没出现过的,说明什么?说明这本身就是球队的策略。

在当今加速篮球时代,防守反击推动进攻是球队提速关键,而从抢下篮板球环节进入攻守转换最方便的思路就是抢下篮板球的人直接能够推动快攻。于是拥有格林的勇士便有了格林防守端抢下篮板球推动快攻的操作,而对于能够推快攻的球员要求必须拥有一定的组织进攻能力,所以在杜兰特离队之前,杜兰特和威少两人成了推动防守反击的核心要点,谁抢到篮板球就谁持球推进,凭借着近乎疯狂的防守反击冲击速度,让雷霆在2016年季后赛里,将经验丰富老辣的马刺队拒西决门外。而从杜兰特离队后,能够这么做的球员对内就剩威少一人,于是此前杜兰特在防守反击中需要抢的篮板球便都集中到了威少的身上,这就有了杜兰特离队后威少成了“刷刷乐”的现状。

而球队策略终归还是主教练安排,所以问题关键可想而知,这可谓是多诺万一手导致。
就只讨论防守反击的角度,球队为防守反击进攻最具有冲击力的球员卡位冲击篮板提升转换速度,多诺万为了亚当斯等人“卡锋”定位简直是天才之举。但其最大的问题所在是他太依赖核心成员的个人能力,以至于将比赛资源全部投递到核心身上令其队友吃不到足够的进攻资源导致发挥不出自身全部才华。

对于多诺万的口诛笔伐其实在其刚接手雷霆的2015-16赛季就开始了,当时就有不少人质疑多诺万“死用”杜兰特与威少。但在当时雷霆长期胜利的背景下,多诺万的“手握两个联盟最佳级别的球员,为何不用”这样说辞显得非常有道理。但杜兰特离开后,把全部进攻资源投入到威少身上而不是让球队进攻变得更像团队整体一些的调整确实让人怀疑其执教能力。
可以说多诺万一人一手打造了一个场均3双的怪物,但也暴露了他除了依赖核心以外战术执教毫无建树的事实,很难想象这是个在“更强调整体的”NCAA篮球联赛里连续两年带队夺冠的主教练。
刨去最后几场威少实实在在有的“刷”,一个赛季下来,雷霆的命脉就因为球队战术安排导致威少的篮板球成为了比赛走向晴雨表,对于这种现象,要么就祈祷威少不会受伤并能够顺利每场疯狂拿到大量篮板球推动反击,要么就赶紧找多诺万的替代者解决球队天赋挖掘不充分的问题。

毕竟哪怕现在威少能够这么疯狂地收割篮板球推动进攻速度,今年11月将年满30的威少还有多少燃料能供他这样疯狂地消耗?
(结尾就是对有缘看到并且喜欢我这篇文章的人提问:有没有想看篮球方面个人向分析内容,可以提出,我会加入写文的考虑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