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18 空想社会主义

2023-04-14 10:46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8、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以前,反映早期无产阶级愿望的一种不成熟的、幻想的社会主义学说。十六、十七世纪的代表有莫尔、康帕内拉、闵采尔;十八世纪的代表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主要代表是十九世纪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工人阶级的种种罪行,主张建立一个人人参加劳动、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消费、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有些人[1]还提出消灭私有制,实行产品共有、按每人需要进行分配;消灭城乡对立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等主张。列宁说:空想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象征、表现和先声”。[2]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还未充分展开,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因而空想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既看不到社会变革的经济根源,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巨大力量。因而,它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只是少数天才人物从头脑中“发明”出来的,而“理想”的实现,也只有依靠他们去向统治阶级、富人们呼吁、宣传,以获得他们的同情和支持;或是通过各种小型试验和示范,使人们认识它的优越性而接受它。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不是奴隶们创造历史;主张和平改造,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恩格斯深刻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3]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者[4]的历史作用给予应有的评价,认为他们的著作中“有对新世界的预测和幻想的描述[5],“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6]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也多次给与批判,并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7]。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就愈来愈失去任何意义,并日益走向反动,成为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绊脚石。


注:

[1] 如欧文。

[2] 《列宁选集》第二卷432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09页。

[4] 特别是十九世纪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61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83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83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18 空想社会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