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头鸭脖,牵出一场食品安全风暴, 事件背后的团餐产业有何内幕?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吃过鼠头,我是没有。但是,我有一个朋友,他吃过。他是在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食堂里吃的,当时他还以为是鸭脖,直到他咬了一口,发现里面有牙齿和胡须。
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恶作剧,或者是一个谣言。但是,这是真的。这件事发生在2023年6月1日,当天就有视频在网上流传,引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黑色的异物,就是一只老鼠的头部,而不是什么鸭脖。

事件经过
一切都要从6月1日说起。那一天,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在食堂买了一份叶子菜。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发现菜里有一个黑色的异物,形状很像老鼠头。他拍下了视频,并上传到了社交平台上。
视频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视频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黑色的异物,有着毛发、耳朵、眼睛、牙齿等特征,与老鼠头极为相似。网友们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慨,质疑食堂的卫生和安全。
事件发生后,学校和食堂方面很快做出了回应。他们否认那个异物是老鼠头,而是坚称是鸭脖。他们还找来当事学生出来道歉辟谣,说那个异物就是鸭脖。当地的市场监督局局长也亲自出面说:“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
然而,这样的回应并没有平息舆论的怒火,反而激起了更多的质疑和不信任。网友们认为,视频中的异物明显不是鸭脖,而是老鼠头。他们拿出放大镜来对比鼠头和鸭脖的区别,还有人做了专业的解剖分析,指出了鼠头的特征和结构。结果越看越像鼠头,越看越不像鸭脖。
舆论压力下,江西省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经过十几天的时间,终于在6月17日公布了调查结果:那个异物确实是老鼠头。
这个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一个食堂鼠头案要花这么长时间才能查清楚?为什么当地市场监督局不能在第一时间确认鼠头?为什么食堂方面要坚持说是鸭脖?为什么要让当事学生出来道歉?
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什么利益关系?又有什么黑幕需要掩盖?

事件背景
其实,在高校食堂吃出异物的事件并不少见。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吃出虫子、塑料、钢丝、玻璃渣……甚至还有人吃出了避孕套。
这些事件背后,反映了高校食堂的管理混乱和监管缺失。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食堂外包。
外包食堂指的是学校将食堂承包给外部公司或个人经营。这种做法在近年来越来越普遍,据统计,在全国高校中有超过80%的食堂实行了外包制度。
外包食堂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食堂的效率和质量,增加食堂的品种和选择。但是,外包食堂也有很多弊端,比如:
外包食堂的经营者往往只关心利润,不重视食品安全和卫生。他们可能会使用劣质的原料,偷工减料,甚至掺假造假。
外包食堂的监管难度增大,学校和相关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手段和力度,对外包食堂的质量把关不严。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也难以界定和追究。
外包食堂的服务水平下降,学生的满意度降低。外包食堂的经营者会提高价格,降低分量,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学生对食堂的投诉和建议也难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回应。
而在这次“鼠头鸭脖”事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外包食堂公司——中快餐饮集团。

中快餐饮集团
中快餐饮集团是一家专业从事团体餐饮服务的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北京。该公司主要为高校、企业、机关等提供食堂承包、配送、管理等服务。
据其官网介绍,中快餐饮集团拥有超过3000家合作客户,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人数超过500万人。其中,与之合作的高校就有近300所。
这家公司自称是“中国最大的团体餐饮服务商”,并且“以安全、卫生、营养、美味为宗旨”,“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诚信为基础”。
然而,在这次事件中,中快餐饮集团却暴露出了其与宣传不符的一面。
首先,在事件发生后,中快餐饮集团并没有及时作出回应和处理,而是选择了沉默。直到6月14日,该公司才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声明,称正在配合调查,并对事件表示歉意。
其次,在事件发生前,中快餐饮集团并没有对其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监督。据媒体报道,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所用的叶子菜(即疑似老鼠头所在菜品)是由南昌市青山湖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家摊位提供的。而这家摊位并没有任何资质证明,也没有进行任何检测。
最后,在事件发生后,中快餐饮集团并没有对其其他合作客户进行通报和检查。据媒体报道,在江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食堂里,也发现了同样来源的叶子菜,并且有学生吃出了虫子等异物。这些高校都是与中快餐饮集团合作的。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快餐饮集团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公司的声誉,也危害了广大学生的健康和权益。

事件影响
在《鼠头闹剧》的余波未平之际,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以及周边学校的食堂,都在承受着压力与震荡。由此引发的思考,是高校餐饮产业链的青黄不接之处,以及与之关联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大学生食堂异物事件时有发生,但是此次的鼠头事件,却因在微信朋友圈的热传,掀起了全国高校食堂的关注与恐慌。
面对媒体的采访,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通报,食堂已被勒令停业整顿,全面检查食材来源与流程,目前暂无发现其他异常或异物,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与食堂合作的餐饮公司“中快餐饮”的负责人也接受了采访,表示将全面配合学校调查,如有责任将承担法律责任。
就“鼠头”事件相关责任问题,双方还在继续商定中,暂无定论。 无论责任归属如何,高校食堂安全问题已然引起广泛关注。作为高校生最直接也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食堂的食材来源与管理水平值得严密审视。
既有的餐饮外包模式,使得学校对食堂运作失去了直接监督,但外包公司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食材与流程管控出现漏洞的可能性也不容小视。
事实上,像“中快餐饮”这样的大型餐饮公司,通常都会与全国各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其影响范围之广,一旦出现问题,将会波及大量高校。那么,如何保障高校食堂的安全与质量,确实是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的问题。

单纯依靠外包公司与食堂的自我检查似乎较难令人满意。高校作为出钱出政策的一方,理应加强监督与审核。而广大学生和家长作为食堂服务的直接消费对象,也应积极监督食堂运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高校食堂异物事件才有望真正遏制。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鼠头”事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它引起的思考却远远超出一个食堂,而是整个高校餐饮产业的质量安全体系。
这涉及到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从食材采购、储存、加工,到餐饮公司与食堂的管理,再到学校与家长的监督,每一步都值得警惕。只有各方通力合作,严密监管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保障高校食堂的安全与质量。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广大学生的角色也不容小视。作为食堂服务对象,学生对食堂运营的监督作用不亚于任何一方。平日里,学生应多打量食堂环境与食材,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一旦出现异常,也要第一时间通报管理方与家长。
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食堂的监管机制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学生的监督也需要学校的引导与支持。高校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食堂运营的规定与标准,培养学生的饮食安全意识。定期开展食堂检查评价的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高校只有真正把广大学生当作 igual 的监督方与服务对象,学生对食堂的监督作用才能最大化。“鼠头”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校与家长在食堂管理方面,参与不足的问题。
高校理应加强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食堂的具体运营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共同制定食堂监管措施。而家长也应积极与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就餐环境,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与学校共同监督食堂的运营。

只有高校、家长与学生的通力配合,食堂监管才会形成有力的合力。这也正是高校食堂异物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各方力量的分散与不足。要想真正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发挥每一方的作用,形成监管合力。
“鼠头”事件至此,看似告一段落。但它所引发的思考,让我们看到高校食堂管理的短板与不足。要真正杜绝食堂异物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各高校、餐饮公司、学生与家长的通力合作,才能推动高校食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这其中,高校的主导作用尤为关键。高校要加强自身建设,定期检查食堂运营情况,制定严密的质量标准与安全规定。同时,也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餐饮安全意识。
只有高校发挥好主导作用,带动家长、学生与餐饮公司的参与,高校食堂管理体系才会不断优化与完善。
当然,餐饮公司作为高校食堂的具体运营方,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公司必须严格遵守高校的要求,加强食材与流程管控,保证食品安全。一旦发生食堂异物事件,公司要积极配合高校的调查,并承担相应责任。只有餐饮公司的勤勉尽责,高校对其的信任才会持续。

“鼠头”事件的教训深刻,但前行之路依然漫长。要建立一套高效的高校食堂管理体系,还需要各方的不懈努力。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不断优化与完善,高校食堂的安全与质量必将有所保障。我们必须以此次事件为鉴,通力合作,共同守护广大学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事后,有家长反映高校食堂的厨师素质参差不齐,技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这一点也值得重视。作为食堂运营的主力军,厨师的业务素养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事实上,随着高校扩招,食堂订单量大幅增加,厨师的短缺问题也逐渐凸显。
许多食堂不得不临时招聘不具备正规培训的临时工,这也成为食品安全隐患的一大来源。因此,加强食堂厨师的培训与管理,确保其业务水平,是保障食堂安全的重要一环。高校与餐饮公司应加大对食堂厨师的培训投入。定期组织厨师进行饮食安全、菜品制作、营养搭配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其掌握专业知识和标准操作规程。
同时,也要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厨师的工作程序和环境卫生情况,一旦发现问题须及时指出并严加惩戒。除强化培训外,提高厨师待遇也非常关键。低廉的工资难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食堂工作,这直接影响了食堂运营的安全与质量。

因此,高校与餐饮公司应提高食堂厨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具有正规培训经历的优秀厨师加入,这将有助于食堂管理的优化。总之,食堂厨师是食堂运营的核心要素,其专业水平与素质直接决定着食品安全。
因此,高校与餐饮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对食堂厨师的培训与管理,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素养,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同时也应提高厨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只有不断加强食堂厨师队伍建设,食堂管理才能水漉方得,真正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鼠头”事件的发生,也为此敲响了警钟。高校与餐饮公司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食堂厨师的培训与管理,这是优化食堂运营,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一步。
希望各高校与企业能借此机会,全面检讨现状,不断加强食堂厨师队伍建设,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的责任,维护广大消费者与家长的权益。
这次“鼠头鸭脖”事件,不仅引起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和愤怒,也引发了国际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据外媒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此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文章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消费国和生产国,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14亿人口的健康和福祉。然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存在着诸多挑战和难题,尤其是在团餐领域。
文章认为,团餐产业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的复杂系统,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责任体系,以保证食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同时,也需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文章还建议,中国应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和交流,以提升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水平和地位。
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反思和讨论。有人表示赞同和支持,认为中国应该向国际标准看齐,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人表示不满和反驳,认为中国已经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不应该被外界指指点点;还有人表示无所谓和冷漠,认为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事,不值得大惊小怪。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得好!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很严重,需要从源头上抓起。我们不能再让那些黑心商贩害了我们的身体!”
“联合国粮农组织搞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他们来指手画脚。我们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我们有能力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管得太宽了吧?这只是一个个案而已,不代表中国的整体情况。我们每天吃得很好很安全,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结尾
我想说,在这件事上,我站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边。我认为他们说得很中肯很客观。我不觉得他们是在干涉我们的内政,而是在给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我不否认,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但是,我也不忽视,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也关系到我们的信心和尊严。
我不认为,这只是一个个案而已。我认为,这是一个警钟。这是一个让我们警惕和反思的机会。我们不能再对食品安全问题视而不见,我们不能再对食品安全问题漠不关心,我们不能再对食品安全问题姑息养奸。
事后评论方兴未艾,有观点认为“鼠头”事件反映出监管体系的缺失,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个案,不应被过度放大。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值得高度重视,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完善体系,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高校食堂运营涉及学生的生命安全,本就不容马虎。而餐饮外包模式使得高校对食堂的直接监管减弱,这就要求各方必须通力配合,加强监督。单靠食堂自己的自查自纠难以令人满意,必须有专人对其运营进行定期检查,并不定期进行抽检。
而家长与学生作为食堂服务对象,也应积极监督,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事实上,高校食堂异物事件并非个案。就在“鼠头”事件发生后,山东一高校食堂又被曝出发现老鼠屎,引发轩然大波。这说明高校食堂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单纯处罚几家食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监督与优化。优化高校食堂管理,关键在于加强各方的沟通与配合。高校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家长与学生的意见,并邀请专家提出管理建议。同时,也要加强日常沟通,让家长和学生及时了解食堂运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快速反馈。
高校还应建立热线电话,家长与学生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校方。除此之外,高校应加大对食堂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派专人对食堂进行实地考察,检查食材与环境卫生,并进行食品抽检。一旦检查出问题,要严厉追究责任,处罚不力的食堂与餐饮公司。
同时,也要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加强食堂运营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总之,“鼠头”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到高校食堂管理 cannot马虎。要真正确保食堂安全,需要高校主导,家长学生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的监管机制。
只有持续改进、优化与完善,才能有效避免食堂异物事件的再次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食品安全与健康。
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