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天下
自信满满,光明磊落。抬起头来无愧于天,低下头去无愧于人。纶巾羽扇,潇潇洒洒。
称之为君子的人,他们都是力求做到既有健全的心智,又有高尚的品德而不被私欲所迷惑的人。这样的人在面对是非考验时,我只看到他们是如何做到问心无愧却不会考虑自身的利益。这也正是古今人们对德高望重,大仁大义之人发出赞叹的原因之所在。
天下之事变幻无常,而利益之所系事关重大。在面对是非考验时,固然有自轻自贱破坏道德的人,但也有不卑不亢,牺牲自己成就道德的人。是舍前取后,还是取后舍前,取决于对“是”和“非”的判断,这也是容易让人迷惑的地方,正人君子会有所犹豫吗?
正人君子肩负纲常重任,其思想崇高而纯洁,其心灵光辉而澄明,天下有识之士视其位心中的榜样。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震惊海内外,日寇的屠刀肆意挥舞,造成的罪孽罄竹难书。中华大地迎来了灾难的时刻。国难当头,有些人不仅不做积极地抵抗而是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为日寇服务,向日寇索要荣华富贵。为一己私欲竟然将屠刀伸向了自己人。然而我中华儿女岂能容日寇于中华大地恣意妄为?为消灭日寇,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数仁人志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同仇敌忾,竭尽全力贡献着自身的作用,歼灭了无数的来犯之敌,他们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既然君子的意志不会被生死所动摇,君子的品德不会因荣辱而变质,利害得失不能改变其志向和气节,那就没有什么能对他们构成妨碍了。
为荣华富贵而丢掉节操值得称赞吗?为伸张正义而失去性命真的可笑吗?答案是否定的。变故发生时,固然可以吃里扒外,侥幸求得生存。自己的生命虽然暂时保住了,但自己的品德却永久丧失了,自身的行为有愧于天地,这样的内心又怎能踏实安稳?作出有违道德之事的人,正人君子不屑与其为伍,也绝不会这么做。
将完善道德,发扬美德作为前进的资本和动力,并将其作为内心的理想和生存的意义,使天下的大道更加完善,就算牺牲了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