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猫鸣泣之时 高清重制全程语音版 8个EP全部完结

但问题是龙7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爱,爱不是感性的臆想,那只能叫做妄动的情欲,爱是有理性为其奠基并且要实践自我的理性的;并且他也没有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现实,全篇的所谓“真实”也只不过是将表象堆砌在一起罢了,看到有拿来同《雷雨》做对比的,《海猫》同《雷雨》的差距就在于《海猫》根本就没有能触碰到现实矛盾,尤其无论是缘寿还是安田的抉择始终都没有跳脱出逃避现实,无论是戏法线还是魔法线都一样,对于缘寿而言她的现实矛盾是她不知道真相就没法明确该如何处置自己作为豪门遗嗣的身份以及是谁在阻碍她知晓真相即便是改名换姓也是如此;而安田更甚,只会将希望寄托在“白马王子”就注定了她要被现实击垮,不敢辞职也罢,假扮魔女后摆烂也罢,到ep8以“贝阿朵莉切”的身份始终不敢承担自己一系列带来的作为带来的后果也罢,只有软弱二字;到了这个份上还在鼓吹“带有魔法的爱”,能解决任何问题吗?反对绘梨花那派“僵死的伪理性”是要靠实在的辩证实践而不是始终靠自我安慰躲闪,要先从理性层次把握现实然后超越理性、行动之,去扬弃去改造已经充满局限性的现实。
顺带说明我不是任何一个路线的支持者,我对于《海猫》的态度仅仅是当作一个文字游戏看。
回昵称“德拉诺尔”b友:没有选择跳楼并不意味着缘寿就没有逃避现实,她所接纳的只是家人没有回来这个情况,而真正需要被解决的现实冲突还是摆在那里没跨过去。看到有这样一种解读说相信魔法是“前理性”的,绘梨花这样绝对否定“魔法”是“纯理性”的,而像莱特这样是“后理性”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方面“后理性”是解决“纯理性”僵死性的方向吗?另一方面缘寿“魔法结局”里是否是“后理性”的?这两者都是否定回答。前者明确到了被自感性与知性基础抽离的理性是不可靠的,但是却还是采取了退回到“相信魔法”的“前理性”状态这样类似于后现代主义的错误,而不是去看猫箱里是什么状态然后行动,因为打开客观现实这个已成既往的“猫箱”的不是我们;对于后一问题,缘寿甚至都不是意识到了“纯理性”的问题才选择了相信魔法的,甚至都不是处在知性阶段而是完全凭借儿童的那种对于关爱的渴望的感性冲动在驱使她希望知道真相。所以说缘寿的那种“接受现实”只是从感性层次到知性层次的过渡,是中世纪式的寄托于福音的被动“隐忍”。但是福音是不会降临的,即便是这里的“魔法”都被上了“必须实际能够做到才能发动”的限制,那么事实上那就不是魔法,也不过是换种称呼的方法X罢了,然后再用没有提升到理性阶段的“爱”来给“魔法”套上因信称义外衣,而不是让“爱”立在理性基地之上成为破除一切障目看透“魔法”其后之本质的真相并且将之转化为进一步行动的现实根据要素的能动力量。因而说缘寿始终没有能够真正接纳现实,只是在战人作为大他者再次下达的活下去的要求下没选择终结自己,而龙7借绘梨花之口对缘寿的这个评价或者说定义也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