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多舛的命运——法国轻巡洋舰德格拉斯沉浮录

2019-07-10 06:36 作者:千本蔷薇十字  | 我要投稿

(题图为1972年,完成核试任务归来的德格拉斯号巡洋舰)

当格拉斯伯爵在1788年于法国本土去世时,这位几乎是一夜之间地位便从美国独立战争英雄的高位跌落至法国退出美洲罪人的谷底的法国海军将领一定不会想到,在将近150年后,法国海军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战舰,而这艘战舰的经历甚至比他自己的人生更富戏剧性。德格拉斯号承载着法国海军的期望开始建造,但随后即经历了被俘、被昔日的盟友攻击、被改造、以及重新回到法国海军怀抱并以另一种形态重生。她可能是世界上建造周期最长的军舰之一,而她的姊妹舰——柯尔贝尔号,则是法国海军最后一艘服役,也是最后一艘退役的巡洋舰。

1.诞生

当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时,法国人便决定中止10000吨级装备8英寸主炮的A型巡洋舰(即重巡洋舰)的设计建造工作,理由是他们意识到,这种昂贵的巡洋舰是本国国力所无法负担的起的。在法国海军的构想中,巡洋舰应组成3艘编成的小分队以辅佐战列舰行动,而3艘万吨级巡洋舰过于昂贵,6000吨级试验性轻巡埃米尔·贝尔当号则由于防护过于薄弱而被认为不适用于此等任务,因此在条约签订后,法国海军新设计了一型折中的7600吨级轻巡——拉加利索尼埃级,并建造了6艘以编成两个巡洋舰分队。不过在1935年春季,由于德国在扩军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意大利也同时开始设计建造更新型的雇佣兵级轻巡洋舰,法国海军感到自己受到的潜在威胁陡增,而其现有的兵力并不足以应对此等威胁,尤其是自己的巡洋舰队,虽然6艘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订单完成在即,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巡洋舰均是30年代以前设计建造的,大多是防护薄弱的条约重巡,不能满足法国海军的需求。基于这种原因,法国海军决定新建三艘轻巡洋舰以再度新编成一个分舰队。

7600吨级“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德格拉斯的船体设计基于此型。图为二号舰蒙特卡姆号,1943年

法国海军技术及建设部(STCN)了解到海军的需求后,出于成本因素考虑,最初打算按照拉加利索尼埃级的标准设计建造三艘新舰,仅做一些细微的修改。不过随着年底法国海军代表出席伦敦海军会议,英国人在会议上提出的将巡洋舰最大吨位限制在8000吨(注:这里的吨其实是英制长吨),法国人对这个提案表示赞同,并同时认识到自己的7600吨级的拉加利索尼埃级仍有条约框架下的升级改进空间。尽管由于日本和意大利的退出导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已经基本上形同一张废纸,法国海军依旧决定按照新条约标准重新设计新轻巡。

1936年初,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不久,法国海军部正式向STCN提出了设计8000吨级新轻巡的要求。由于相比于拉加利索尼埃级增加了400吨,因此海军部要求STCN利用这400吨以尽可能使新轻巡在速度、火力和防护上均比拉加利索尼埃级有所提升,优先级上速度>火力>防护。为了尽可能控制成本,STCN还是决定基于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船体设计新舰,1935年时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也因此被保留,包括在四分之一甲板上添加硬木层、增加交通艇的数量、用两座位于舷侧的飞机弹射器替换原本位于舰体中轴线上的单一飞机弹射器等。1936年6月,STCN又提出了两项新的改进措施,以满足海军的要求。第一项为增加主炮装填角度——拉加利索尼埃级的主炮仰角最大为45度,但只能在15度以下的角度下装填,海军认为这会导致其在远距离交战时降低火力输出效率,因此STCN新设计了一款炮塔以及配套的装填辅助机构,以使其能够在45度以内的仰角下自由装填弹药。第二项为换用更大功率的轮机——拉加利索尼埃级在试航时,其100000马力的轮机能够保证其在8个小时内维持35节的航速,而新舰由于吨位更大,为了维持同等的航速水平需要至少105000马力出力,STCN则建议提高至110000马力以便使新舰在普通巡航状态下也能有更高的航速,并且可以用尽两轴推进的动力系统的潜力(法国人也考虑过改用四轴推进,但是因成本因素作罢)。

埃米尔·贝尔当号轻巡洋舰的前主炮群,拉加利索尼埃级使用结构相同但是拥有更厚装甲的主炮炮塔,该款炮塔因不能全角度装填而被认为有缺陷

在进行了初步计算后,STCN认为如果保持现有的拉加利索尼埃级的防护水平而使用以上方案改进的话,400吨的改进升级空间将被用掉大半,仅剩余约120吨空间可用于其他改进。由此他们认为,基于拉加利索尼埃级船体进行设计的话将不可能在新舰上完成火力、机动和防护水平上的明显提升,因此只能在各方面做出一些妥协。防护最先被放弃,因为拉加利索尼埃级的防护水平还算令人满意。在改进方面,首先纳入考虑的是主炮的改进,STCN提出了三个方案供海军选择:一为维持此前新设计的可45度仰角装填的新炮塔方案,但是将尾炮塔由三联装改为四联装以使总火力达到10门152mm火炮;二为换用黎塞留级上的副炮炮塔,以使仰角能够达到90度而有高平两用能力;三为新设计一个最大仰角70度的炮塔。方案一可以明显提升火力,但是需要新设计一个四联装炮塔,而这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现有的船体空间不足以容纳四联装炮塔,需要加宽舰身;其次四联装炮塔可能会挤占机库空间;最后四联装炮塔的旋转和火控都成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资金。方案二和方案三都没有提升火力,但是带来了主炮对空射击的能力,法国海军认为在海军面对的空中威胁日益增长的当下,拥有此等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过方案二使用的黎塞留副炮炮塔要比拉加利索尼埃级的主炮炮塔重约70吨,而这还不算上其所会带来的弹药库增容(需要额外的空间储存对空弹药)所导致的增重。对于仅有400吨的升级空间来说,这款炮塔显然重量过大。方案三虽然需要新设计炮塔,但是其预计仅比原炮塔增重22吨,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做其他改进,因此是STCN最为推荐的方案,法国海军最终也选择了这个方案。

德格拉斯号的一些初步设计方案,1a为1935年的改进型拉加利索尼埃级方案,1b为更换可全角度装填的炮塔的方案,1c为尾炮塔四联装的方案一,1d为使用70度仰角主炮炮塔的方案三。2和3则参见下文

由于主炮改进使用方案三使得相比于其他方案能节省将近50吨的重量,STCN决定将其用于增强新巡洋舰的防空火力。不过这点吨位并不足以增加90mm高射炮的数量,因此STCN建议,将拉加利索尼埃级上使用的90mm高射炮更换为阿尔及利亚号重巡洋舰上使用的100mm高射炮,增加的口径有助于使新舰拥有更远的对空射程。不过这依旧带来两个问题:基于拉加利索尼埃级上90mm高射炮的位置,换用体积更大的100mm炮炮塔会使得本就有限的回旋空间更为有限,从而导致其射击角度受限;炮塔距离弹药库位置过远,对于持续射击不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CN计划采用不久前刚完成测试的全新Mle 1933型100mm高射炮。新款高射炮尽管火炮本身与阿尔及利亚和黎塞留等舰使用的Mle 1930型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使用了一个全封闭的新型炮塔,新炮塔使用半自动的提弹机构,因此需要炮塔安装在弹药库正上方。不过由于新炮塔重量是老炮塔的两倍之多,因此数量只得缩减。STCN提出了两个使用Mle 1933型高射炮的方案,两个方案均将高射炮从舰舯部舷侧位置挪到了舰艉飞机弹射器后部,其不同仅在与一个方案使用了两座新型炮塔,而另一个方案为3座。1936年年底,两个方案被海军部高层接受,进入下一步设计工作。同年12月,法国国会也通过了建造第一艘新舰的预算。新舰被命名为“德格拉斯”号。

黎塞留号的舰体中部细节照片,注意图片左下方的100mm高射炮,为Mle 1930型。德格拉斯级计划使用基于其改进的Mle 1933型,并将拥有一个全新设计的半自动炮塔

2.定型与建造

为了达成最优的防空效果,海军部在新舰进入详细设计阶段时指示STCN,选择使用三座100mm高射炮炮塔的方案。为了能有足够的空间放置100mm高射炮和飞机弹射器及其附属设备(弹药库、机库等),STCN决定更改拉加利索尼埃级上的烟道设置,其上安装的两个烟囱在新舰上被整合为单一的烟囱。不过烟囱合并也带来了其他的一些问题:烟囱挤占了甲板空间,导致两个安装于舰舯部的飞机弹射器长度比较短,可弹射的飞机重量受限。另外一个问题则是法国海军担心这些改进措施会导致新舰超重——不过随着1937年3月,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正式作废,超重也不再是个问题。随后,STCN根据法国海军总司令达尔朗的要求,将新舰上沿用自拉加利索尼埃级上的双联装鱼雷发射管更换为三联装,新舰的标准排水量依据法国海军官方文件也达到了8127吨。1937年12月,二号舰的预算也下发,舰名定为“沙托雷诺”。1938年1月,详细设计正式完成,德格拉斯号的订单也被下发至洛里昂海军造船厂。2月份,三号舰“吉尚”号也被定名,预算下发。

德格拉斯级轻巡洋舰定型方案线图

定型的“德格拉斯”级船体设计基本沿用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设计,但是为了达到更高的航速,舰体长度更长(188米对比179米),舰艏外飘更明显,舰艉水线部分向内弯曲则更少。轮机系统尽管沿用自拉加利索尼埃级,但是由于提升了蒸汽压力而使德格拉斯级的轮机出力可以达到110000马力(拉加利索尼埃为84000马力),由此德格拉斯级的设计巡航速度可以达到33.5节。主炮如前所述,使用了与拉加利索尼埃级相同的55倍径152mm Mle 1930型舰炮,9门主炮安装于3个最大仰角可达70度的三联装高平两用炮塔内,并安装了一套同黎塞留级副炮所使用的相同的全角度装弹系统——尽管这套系统在黎塞留级身上存在火炮仰角超过75度即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然而德格拉斯级的主炮最大仰角只有70度。对空火力方面,除去3座全新的双联装100mm Mle 1933型高射炮外,还包括4座双联装37mm高射炮和8挺13.2mm哈奇开斯高射机枪。德格拉斯级还装备有两座三联装550mm鱼雷发射管以及两架水上飞机,两架水上飞机计划为一架卢瓦尔130水上观测机和一架卢瓦尔210水上战斗机。防护上,德格拉斯级延续了拉加利索尼埃级的防护水平,主装甲带厚度为100mm,高度为3.5m,主装甲甲板厚38mm,前后装甲隔板厚60mm,主炮塔正面厚100mm,指挥塔四周装甲厚度为95mm。

卢瓦尔210水上战斗机,拉加利索尼埃和德格拉斯级都计划携带这种飞机
德格拉斯级轻巡洋舰的防护方案示意图

1939年8月28日,德格拉斯号正式开工,不过不到一周后德国就开始大举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就囊中羞涩的法国人立刻叫停了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工作,同时取消了沙托雷诺号和吉尚号的建造计划。1939年9月28日,空出手来的法国人将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工作再开,但是在1940年6月10日又再度停止——此时法军已经无力抵抗德国对本土的入侵,政府也已经从巴黎退到波尔多。6月22日,洛里昂被德国人占领,德格拉斯号尚未完成的船体落入德国人手中。

3.俘虏生涯

在落入德国人手中时,德格拉斯号舰体完成度大约为28%,船体结构大部分已经建造完成,不过内部诸如轮机等内部组件尚待安装。由于洛里昂的造船厂能够提供德国所需的大型船坞以供突入大西洋的德国袭击舰维修整备,因此德国人计划由自己来继续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工作,一方面建成后可以收为己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腾出船坞以供本国军舰使用。不过由于英国方面持续对法国港口发动轰炸以及法国抵抗组织在暗中的破坏,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工作进展地十分缓慢。

落入德国人手中时的德格拉斯号建设中的船体,布满脚手架

1942年初,由于在折损了俾斯麦号战列舰时暴露出的舰船防空能力不足,外加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也饱受英国空袭之苦,希特勒认识到舰队防空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战斗机,而能为舰队提供实时战斗机掩护的则非航空母舰莫属。5月份,尽管戈林依旧反对海军拥有自己的航空力量,希特勒依旧决定重启此前被叫停的齐柏林伯爵号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同时还选定了一批商船和未完成的大型军舰以将她们改造成为航空母舰,而其作战目的只有一个——为本国水面舰队提供实时防空。德格拉斯号连同塞德利茨号重巡洋舰以及三艘商船(欧罗巴号、格奈森瑙号、波茨坦号,均为远洋客轮)被选中,德国人以“辅助航空母舰II号”的代号对德格拉斯的舰体展开了改造研究。1942年8月,设计工作完成,德国人计划在原本船体结构的基础上在主甲板上方添加一层机库,预计可以携带23架作战飞机。改造工作随即展开,不过基于同此前续建时相同的原因,改造工作也进展地十分缓慢,造船厂甚至难以找到足够的工人来完成这项工作。1943年2月,由于英军轰炸机扔下的两颗炸弹命中德格拉斯号,对船体内部造成较大破坏,这项难以进行下去的计划最终被废弃。

“辅助航空母舰II号”方案线图,计划以德格拉斯号船体改装

出于对英国人轰炸的担忧,在德国人放弃了改造德格拉斯号的计划后,其船体就被放置于干船坞内,而并未像德国人对待其他大多数未完成的俘虏舰一样,将其拆解并回收材料挪作他用。1945年5月9日,法军收回洛里昂,德格拉斯号也终于重回法国海军怀抱。尽管在被俘虏期间,德格拉斯号的船体经受了英军轰炸、法国抵抗组织的破坏以及德国人对舰体材料的搜刮,但是其外形尚算完整,有续建的可能性。法国海军当即决定,完成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并期待她能够同两艘黎塞留级战列舰一同重现法国海军的荣耀。

4.战后新生

1946年9月11日,完成了上层甲板以下部分船体的重建与修复工作的德格拉斯号在开工7年后终于下水。不过由于战后海军需求有变,德格拉斯号的船体在下水后仍需要听候发落。1946年底,海军部在研究后认为,德格拉斯号可以按照原先的设计方案以快速完工。由于其在设计上采用了具有前瞻性的高平两用主炮设计,因此即便是在战后,巡洋舰的主要任务变更为对空防御时,德格拉斯号的设计理念依旧能派上用场,而美英同时期设计建造的巡洋舰也不过就是使用6英寸高平两用炮的方案。副炮方面,尽管海军部认为原来计划安装的45倍径100mm Mle 1933型高射炮威力足够,不过由于海军此时早已开始研发射速更快的55倍径100mm Mle 1945型高射炮并计划装备在让巴尔号战列舰上,因此海军希望德格拉斯号也能换装该型号的高射炮。同时为了增强防空火力,海军决定在保留原方案上三座双联装100mm炮塔的基础上,移除原方案上在战后已经没什么用的水上飞机设备,并在其位置上加装一座双联装100mm炮塔,同时在舰舯部烟囱两侧也计划加装两座炮塔。如若按照此方案,德格拉斯号将拥有6座双联装共12门100mm Mle 1945型高射炮。中小口径高射炮方面,法国海军则计划将37mm高炮和13.2mm高射机枪全部更换为经过实战检验的美制四联装40mm博福斯高炮。

自洛里昂下水后被拖至布列斯特准备进行下一阶段建造的德格拉斯号船体

由于大战后的法国面临重建,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很多,海军的重建则因为重要度较低而被延后。1947年11月,法国海军内部通过了一项长期建设计划,预计在未来法国海军可以拥有6艘使用152mm口径主炮的轻巡洋舰(3艘拉加利索尼埃级,3艘新建)和6艘小型防空巡洋舰,而德格拉斯号则属于3艘新建的轻巡洋舰,预计最早将于1950年开工以完成建造。1948年初,海军部开始要求STCN对小型防空巡洋舰的方案进行研究,初定方案为标准排水量5000~6000吨,使用1947年开始研制的双联装130mm高平两用炮——随后为了配合美制的北约标准弹药,这款炮发展成为54倍径127mm Mle 1948型舰炮。1948年4月,小型防空巡洋舰的方案被确定:标排6150吨,6座双联127mm舰炮,6座双联装57mm高射炮。法国海军计划在1952年完成德格拉斯号的建造,并同时展开第一艘防空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不过理想总是很美好,1949年8月,海军计划部指出,有鉴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法国海军的建造计划几乎没有可能获得财政拨款,现阶段有限的资源应用于改进从德国和意大利获得的补偿舰以迅速形成即战力,而新舰的建造计划只能搁置。

德格拉斯号防空巡洋舰线图

这一次,拯救了看上去又将胎死腹中的德格拉斯号的是美国人。随着1949年北约组织的正式成立,美国开始为法国提供大量的财政援助以帮助其重建军事力量。不过即便如此,完成最初9艘新巡洋舰的建造目标仍然是不切实际的,法国海军最终决定,利用这些援助首先完成让巴尔号和德格拉斯号两舰的建造。法国海军则再次审视了德格拉斯号的建造方案,并决定将1947年计划中的小型防空巡洋舰与轻巡洋舰的定位合二为一,将德格拉斯号以及从意大利获得的两艘补偿舰“沙托雷诺”号和“吉尚”号(均为意大利“罗马队长”级轻巡洋舰)定位为防空巡洋舰,以此前计划安装于小型防空巡洋舰上的127mm舰炮作为主要火力。1951年1月,海军部确定了德格拉斯号的武装配置——16门54倍径127mm Mle 1948型舰炮作为主炮,辅以20门60倍径57mm Mle 1951型高射炮。为了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包括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导航雷达、高射炮火控雷达和电子对抗装置等,德格拉斯号的上层建筑的体积也被加大,前部舰桥向后延伸至四分之一甲板,而为了防止排烟影响舰桥工作,烟囱顶部也增加了一个风帽。1952年中,详细设计方案最终完成,德格拉斯号终于复工,并于1956年建成服役——此时距离她开工已经过去了整整17年。

建成服役的“德格拉斯”号防空巡洋舰
1961年访问意大利热那亚的德格拉斯号巡洋舰,注意其舰舯部的小艇投放口此时已被封闭

5.后继有人

随着德格拉斯号建造方案的确定,早先与其一并归类为防空巡洋舰、继承了德格拉斯号计划中的两艘姊妹舰的舰名并同时开始现代化改装的两艘意大利补偿舰——“沙托雷诺”号和“吉尚”号由于吨位较小、改装潜力有限,最终被法国海军划分为“舰队护卫舰”——即驱逐舰。尽管此时1947年的6艘轻巡+6艘防空巡洋舰的计划已被废弃,法国海军还是希望至少能够维持三艘防空巡洋舰的建造,以维持自己在战前制定的3艘巡洋舰的分队编成。不过即便有美国援助,新建三艘巡洋舰对于法国的财政状况来讲依旧过于奢侈。因此,在德格拉斯号复工后不久,法国海军仅仅申请到了一艘同型舰的续建计划的预算。1953年底,第二艘防空巡洋舰的预算下发,由于战前德格拉斯号的两艘后继舰舰名已经被两艘意大利补偿舰占用,新舰被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柯尔贝尔”号。

建成服役的“柯尔贝尔”号防空巡洋舰

由于柯尔贝尔号基本就是德格拉斯号的复制品,仅仅是为了增加航海稳定性而对舰体尺寸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例如舰艉被缩短、舰体宽度略微增加(德格拉斯号舰宽为18.6米,柯尔贝尔号为19.7米),因此在预算下发后不久,订单及图纸就很快送到布列斯特的造船厂。1954年6月,柯尔贝尔号开工,两年后下水。1959年,柯尔贝尔号建成服役。德格拉斯号终于有了自己的姊妹舰,而柯尔贝尔号也成为了法国海军巡洋舰的绝唱。

德格拉斯号和柯尔贝尔号建成后均服役于法国地中海分舰队,母港位于土伦,由姐姐德格拉斯号担任旗舰。1964年,德格拉斯号接到了一项新任务——法国即将在太平洋中部的法属波利尼西亚进行一系列核试验,德格拉斯号被选中作为试验指挥舰,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装。1966年,德格拉斯号完成改装,拆除了部分武装,扩大了上层建筑,并安装了一系列指挥通信设施。在此之后,德格拉斯号便奔赴大洋洲。告别了姐姐的柯尔贝尔号从此接过了地中海分舰队的指挥旗,成为旗舰。1970年,柯尔贝尔号接受了现代化改装,127mm舰炮被拆除,一套双臂“马舒卡”舰空导弹系统和两门全自动100mm高平两用舰炮取代了她们的位置,4具MM-38“飞鱼”反舰导弹发射架也被加装。1972年,完成改装的“柯尔贝尔”号被重新分类为“导弹巡洋舰”,此时她也迎回了完成核试验任务的姐姐“德格拉斯”号。不过姐妹俩并未相聚太久,德格拉斯号于2月28日退役,并在两年后拆毁。柯尔贝尔号则继续服役至1991年5月24日,退役后成为了一艘博物馆舰,停泊于波尔多沿岸对公众开放。不过由于财务状况不佳,舰体缺乏必要的保养与维护,再加上当地居民反对地方政府将其住处变更为喧闹的旅游景点,2006年,柯尔贝尔号停止对公众开放,其后被拖离波尔多。2016年,柯尔贝尔号被拆毁。

1966年,被改装成为指挥舰的德格拉斯号
停泊于波尔多的博物馆舰“柯尔贝尔”号,此后由于多种原因取消对公众开放
2016年6月,等待拆解的柯尔贝尔号


多舛的命运——法国轻巡洋舰德格拉斯沉浮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