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社团失去活力时,它的存在将毫无意义

(前排提醒:本文非吹学论文,只是对自身经历有感而发罢了)
在因为疫情而“获得”的接近三个月的假期中,我补完了《吹响吧!上低音号》。其中有一个吹学家最大的争议点,就是吹奏部“没落”的责任。有些人说,既然当初一些人不想努力练琴,那他们离开社团不就好啦?其实,我想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两个人的责任,当你处在过一个没有活力的社团时,你就只能选择离去。


我曾经是学校动漫社的副社长,之所以用“曾经”,是因为我已经离开了,毕竟,在一个画个板报都画不好,什么活动都没兴趣,不想做,不敢做的社团,一切都毫无意义。
我仍记得,当我刚成为动漫社实习生时,我们实习期间就有两位实习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好像是一个女生无意间听到另一个女生对某个角色的负面评价)而产生了摩擦,这使我在一开始就嗅到了一丝火药味。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我翻出一份上一届学长学姐们的成员名单,发现少了很多人,而且名单上任命的社长也不是当时的社长。我向社长询问,社长只是说有些人因为学习忙而离开,语气中带着无奈。后来,我又向部门的学姐询问,她只是说“动漫社已经衰落很久了。”
实习期过后,我被任为副社长,那时起,我就下决心要通过一些方法重振社团,至少,提高一下社团的存在感。
我提出了由动漫社接手广播站每周动漫栏目的的广播稿(说来也奇怪,一档动漫节目竟然与动漫社无关),却被其他成员嫌麻烦,后来,我又提出了其他想法,不但没有得到认同,反而被一位学姐嘲笑。在这期间,我和社长的关系也逐渐变差,直到有一天,社长叫我去开会,到场时我发现,除了各部门的负责人,还来了社联主席,社长宣布解除我副社长的职位,在一片沉默中,决定通过了。
我并不怪社长,我知道他也有难处,毕竟受到一些人不喜欢我的人的“施压”,又和像我这种激进的人共事,确实很难办,我们曾是朋友,都希望能改变动漫社,只可惜,我们越走越远。
于是,我索性离开社团,不久之后,我以学业繁重为由递交了退社申请,与我一同离开的,还有近二十人,他们的离开与我无关,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在我前前后后离开的。离开的人中,有画师,有写手,有资深“老宅”,离开的根本原因很简单,没有活力的社团,留着还有什么意义?
今年社团招新时,我向一位仍留在动漫社的朋友询问招新的准备情况,他对我说:“你还关心这个啊,我们都没有热情去准备了。”
我不知道你们看了上面的故事后有没有觉得与吹奏部有些相似,这就是事实。只可惜我不是黄前,我只能向伞木那样离去。更何况,像动漫社这种不能为学校赢取荣誉的兴趣类社团根本不可能被学校重视,终究只会被淡化,被忽视,被质疑存在的意义,只能在夹缝中勉强生存。
在今年的学校为招生而印发的宣传手册中,我惊奇的发现,在社团介绍一栏中,所有社团都有介绍,唯独动漫社被忽略(或者是学校遗忘掉这个社团)了。只能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罢了。
高考都结束了,动漫社的新实习生们还没有完成学校布置的以“高考加油”为主题的板报,算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通过这篇文章泄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