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麒麟到骁龙、从徕卡到XMAGE,Mate50 Pro的影像能力比Mate40 Pro是进还是退?

大家好,评者N大今天来说说华为Mate50 Pro的实战拍摄表现,顺便也和Mate40 Pro做个对比,来看看XMAGE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插句题外话,你觉得Mate40 Pro和Mate50 Pro的影像模组哪个更好看?



OK,我们进入Mate50 Pro的实战表现环节(下文对两台手机分别简称为M50P、M40P),实战时M50P能升级的最新固件版本是鸿蒙3.0.0.137,M40P则是鸿蒙3.0.0.126。之后的影像表现可能会随固件升级而改变,我也会持续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我们先从三摄(超广、广角、中长焦)的色彩统一度说起(均为默认原色拍摄),M50P在大部分场景下(尤其是冷暖色混合工况),超广角与广角主摄的色彩标定咬得比较紧,只在中长焦有偏青的趋势(观察天空颜色)。


“失衡”出现在颜色较为单一或是环境光线不强的场景,比如这个工况下,三摄的发色也各不相同(超广角色彩正常、主摄偏冷、中长焦偏冷+偏品)。

看来背阴这个工况对M50P的色彩表达影响还是挺大的,素质最好的主摄有时候也会翻车。
对目前的M50P来说,色标定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可以等后续的固件更新。
接下来看看超广角模组边缘成像的光学矫正,在日常状态下问题不大,虽然有可见的慧差,但这方面各家旗舰的水平都是半斤八两。

直到反差大的工况,问题就相对显著了,基本是轴向色差、像散还有慧差糊成一锅粥的状态。

这就不是靠固件升级能有效解决的问题了,只能说供应链的光模品质提升,任重而道远吧。
广角主摄的光学模组相对从容一些,中心与边缘的解析力表现都很不错,对美食和静物拍摄很有帮助。




不足的是在照度不均一的工况下,可能是涂抹的干预或是像散和场曲的特性,让物件难以呈现较为均一的细节:


右下角区域的装饰饼干虽然反差与色彩都很不错,但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细节有一些发散,没有聚焦精准的感觉,这是由场曲像散导致的,可以理解为轻微的散光。
当然,主摄镜头的镀膜与内部消光也还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抗炫光和两年前的M40P比没有明显的进步,略显遗憾。


M50P的原生3.5X中长焦镜头画质出色,照片反差与细节描写都是业界顶级水准,由于M40P原生中长焦是5X,我把两者在3.5X(M40P插值)、5X(M50P插值)、10X(插值)时的成片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委婉地说,除了10X插值时M40P有边缘锯齿和涂抹掉色深的劣势,在其他倍率下的明锐度与细节并不在下风。
而且M50P的10X某些工况下还有偏品的色彩再现劣势。




M40P的优异表现很大程度上是麒麟9000在NPU上堆狠料的结果。插一句,目前固件版本状态下的M50P还无法将中长焦的光害完全抑制,抑制高反差边缘的色散后会留下一圈光晕:


当我们切换到视频这个仰仗ISP的工况后,局面就改变了,4K60P视频规格下两者的清晰度拉开了很大差距,
无论是4X还是5.5X这两个节点,M50P都能提供不错的清晰度:



主摄也同样如此,放大4K60P的画面中心就可以看到两机在细节上的差异,M50P更为细致。


而且在自然光与人工暖光混合的场景下使用4K60P记录,M50P的色彩还原也比前代更为真实。

小结一下,默认原色画质的照片记录,M40P依靠强大的NPU,与M50P并无显著差距,但在视频记录的品质方面,重ISP处理的M50P要比M40P好上不少。
接下来,我们比一下极限画质,两机都在专业模式开启50MP(JPG-L),有意思的是此时M50P的表现显著弱于M40P:



在和内部大佬沟通后得知M50P在专业模式下的50MP是以单张输出为核心而非多张合成,需要开启AI 50MP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好,那就试试AI 50MP的提升有多大:



两个字:质变。
使用了多张合成的M50P明显反超了前辈,无论是细节还是质感都更胜一筹,而且伪色和涂抹现象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大光比场景记录工况,M50P的超清AI算法可以兼顾高光的压制与暗部细节的提亮,暗光环境下也能获得更出色的画质与亮度,老款M40P则没有这个能力:





当然,代价就是你得把手机持稳3到4秒,个中利弊大家自己权衡。
大光圈模拟景深是M50P的另一个拿手好戏,不仅虚化量大,抠像也比较准确,和M40P相比,同样是F0.95虚拟光圈,M50P的虚化量上限明显要更高,抠像也更准。


注意这个“准”可是不限于人像的各种物体。


M50P这代机型基本能把握住超大光圈模拟景深对抠像精度的要求,在同时期旗舰中可以说是独占鳌头的存在。

接下来要说的黑白拍摄很可能是M50P的最大短板之一(相比M40P),最大的原因是它无法做到“所见即所得”,在相册查看时会看到调优算法在大幅地拉实黑场,压低暗部,与预览构图的观感会产生明显的不同。


虽然在某些反差比较平的场合,确实能收获惊喜:



但......影调的自治权不是改由用户,尤其是动了曝光补偿的用户说了算嘛?
比压黑场更离谱的还有无视人为干预,大幅提亮白场的思路,让高亮区域损失了很多过渡细节。M40P就很少出现这种“高强度”的“自说自话”现象,我们可以对比“黑白艺术”模式下,两机对远景高亮建筑的细节表现力,到没到天差地别的程度?


说实话,M50P这种自作主张的机制对喜欢拍摄黑白照片的扫街爱好者来说,是非常的不友好。希望能在之后的新固件看到调优方案的思路转变(从P50 Pro开始就求了)。
夜景拍摄工况下M50P和M40P最大的区别在于对高光的控制,老款机型对高光处理的激进思路很容易引发大反差高光区域的光害现象,比如灯箱工况,我们能看到M40P为了强化轮廓感,制造在视觉上并不存在的黑色伪影:


其实这些灯箱都是平面的,由于黑色伪影让字变得立体而曲解了场景描述。
限于篇幅,暂时先写到这里,之后会加更一个大工程:
M40P的徕卡(LEICA)影调与M50P的XMAGE影调在实战种的风格差异。
希望大家喜欢,对点赞得朋友先行谢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