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孩子
学习有效地表达你的感觉。记住,情绪本身不是坏事,如何对待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有效控制和利用情绪的力量的方法就是适当地表达情绪。不要消极、冲动地表达情绪,而要自信而平和、有同理心地表达。
让你心情变好、能更好应对情绪的魔法在于你把情绪变成文字表达了出来并与他人分享。如果你从来没有用过这个魔法,尝试一下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将情绪转化为文字,以适合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对自己倾诉就够了,也有最好只对自己说的事;有时对不相关的第三方倾诉效果最好;也有些情况,需要直接跟相关的人说你的感觉。
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生活更有价值,它是精致蛋糕里的糖,是人性的心跳。
他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一种感情交融的感觉,希望他们的配偶能明白自己,自己也能明白配偶,双方能很自然地体会到彼此的情绪。因为情感纽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一段关系的黏合剂,也是使其燃出灿烂火花的燃料。一段没有争吵的关系最终会消亡殆尽,真正能感情交融的夫妇会让对方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感到受伤、生气,必要时通过争吵解决问题。
友情单靠共同的兴趣就能维持,起码能维持一段时间,而对爱情来说,感情相通不仅是需要,更是其基石。感觉是浪漫、相爱和长久关系的基础。
找到事情的核心或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方法是练习在横向提问的同时加上纵向提问。横向提问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而纵向提问旨在获得理解。
在一个真正的纵向提问中,倾听对方的答案是至关重要的。你的下一个问题需要能够引导对方,将注意力转移到内心,深度发掘自己的情绪。整个过程需要由关心和同理心来贯穿。
童年时期经历过情感忽视的成年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经历过情感忽视的人不仅对他们自身的欲望、需求和感受毫不关心,而且他们经常看不到这些。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情感忽视,这些对别人来说自然习得的技能就需要你在成年后自己去培养了。
如果其中一个技能对你不管用,那么请果断放弃,转而选择其他更适合的技能。切记要慢慢来,集中精力培养一个技能,要远强于分散精力,浅尝辄止。
遇到挫折时,也不要迁怒于自己,慢慢地回到正轨即可。
如何关怀自己。步骤一:将自己放在首位;步骤二:调节饮食;步骤三:锻炼身体;步骤四:休息和放松。
只有你自己稳定、坚如磐石,你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自信而平和的第一原则就是任何人都有权利要求你做些事,相应地,你也有权利拒绝,而不用给出理由。
尝试陌生事物的次数越多,就越能适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慢慢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无须你再耗费太多精力。
当你度过一生都不知道依赖他人不仅是个选择,更是必要的,那么你就很难从另外的角度看待依赖。
关怀自己的关键之一就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喜欢什么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喜欢或是不喜欢什么都没有对错之分,都是客观存在的情感,确确实实并且非常重要。
只要持续努力一段时间,不适感就会逐渐减少。你的大脑会开始自动做选择了,直到这慢慢变成你的第二天性。直到某个时刻,你会惊喜地发现,生活变得不那么平凡乏味了。
童年就像你的生活进行程序编写的阶段,成年后的我们大多会运行孩童时期写好的程序.
很多成年人都极大地低估了孩童时期父母所写的程序对他们的影响。成年后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做出自由选择,都是自己做决定。但事实是,童年时期父母为我们写下的程序影响力极为强大。
改变生活方式很困难,但完全是可能的,只是需要努力。
理解孩子、懂得观察的父母不会根据自己需要让孩子休息,而是让孩子按照常规作息时间休息,这样能教会孩子遵循规律且持续地照顾好自己,或者让孩子明显显出疲惫的时候就去休息,这能让孩子学会发觉自己疲惫的迹象,知道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好好休息。
一个六岁的孩子不应该被允许连续看四小时电视,一个青少年也不能被允许躺在床上听一天iPod,这些对孩子都毫无益处。纵容孩子做这些的父母也许只是为了自己考虑,眼不见,心不烦,如果一个孩子不碍手碍脚、不惹事,父母就自由了。诚然没有父母在这点上是完美的,但总归可以判断他们做得是不是足够好。如果家长做得不够好,孩子在成人后就可能连起床都做不到,无论他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