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秦皇】正式考据(七),寒潮/姓氏,严上卿开学宫了~

2022-07-08 20:34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他现在渭河盆地西方,如今是四月,吹来的应该是东南季风,但这风分明是西南来的微弱风。

  他仔细回忆了一下这两天的头发吹拂方向,发现西南风已经吹了快两天了

……

都四月了,怎么还会有寒潮?

  但若不是寒潮,为什么会有西南风,西南是青藏高原,现在是东南季风开始发威的时候,只有两股气流僵持时才会出现这种可能,若是西风压倒东风,那乐子可就大了。

  四月来寒潮,地里种子不说全洗白,也会很久缓不过来。

首先,去了解下季风

原来这就是用南北风来区分夏冬啊~

但是文中说的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那么都属于夏季风,这两者的区别来搜一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大陆;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

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ok~

关于说西南季风不应该这个时候刮到渭水

看地图,从陇西开始到西安,差不多也都在季风区范围了

西南风也是夏季风,为什么西南风会带来寒潮?

来搜一下,西南风什么时候刮,东南风什么时候刮,寒潮是怎么来的

首先搜东南风和西南风的时间

在亚洲,西南季风主要影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也就是说,西南季风要进入我国沿海也只能是北部湾和南海附近,至于具体几月,实际来看整个5月到8月都会有一定影响

东南季风发源于太平洋低压,4--5月登陆位于华南珠江流域,6月到长江流域,7--8月位于华北、东北黄河,松花江流域,9月开始南撤,10月退回海洋

所以第一个,西南风影响的是中国南方半岛上的国家,进入我国也只是南海附近,根本不会到渭水

渭水4月份的确只应该是东南风

再搜寒潮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那看这个应该是西北风,才刮到渭水,或者是北风

怎么跟东南风叠加成为西南风呢?这试试用矢量看看

行吧,反正现在自己是自圆其说了。。。。

将纸铺在案几上,随手拿块炭画出亚欧大陆的轮廓,定出经纬,添上黄河长江定位,在黄河几字形的右下向左边延伸出渭河的大概位置,算出雍都的大致纬度度

  然后他又在图上添上陇西狄道的位置。

 又在旁边画出非洲和美洲,列出赤道,把周围的季风方向全画出来——优秀的野外专家,辨别天气了解气候是必须的。

纬度应该大概在北纬35°左右

主要几个大陆就是亚欧轮廓,非洲在左下,美洲在右侧,上面有了中国的季风,看看亚洲的

应该这些个季风就行了

over~我觉得自己get了~

他伸手,给秦王简单解释了东南风从海上带来水气,西北风从冰原带来寒气,北风过来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以西南风和天上的鱼鳞云有哪些不对,在秦王问及可会吹至巴蜀与南郡之时,说秦岭挡住风雨,川蜀方成天府

秦岭我也知道就在秦国下方^_^,现在还差海拔线没去了解。。。

影响粮食收成的寒潮,吹过黄土高原,然后遇到秦岭不至于影响四川盆地

陇西在渭水的起点处吧,在兰州下面一点,渭水沿岸,雍都,咸阳,西安,这一块盆地是啥

原来中条山在太行山下面~华山这上面都没有,有机会再学习吧

这些年秦国重视农耕,虽然大旱蝗灾从未消停,但坐拥汉中关中巴蜀三大粮仓,都过得有惊无险

刚在说渭水那块盆地是啥,这里感觉就是答案,于是搜搜

汉中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

上面的地图就get了,关中就是渭水那片绿地,汉中就是汉水那片绿地,巴蜀那就是四川盆地啦

原来。。。。^_^,以后看小说就更有地理概念啦^_^

荥阳东接淮河,北依邙山,南临索河,顺渭水而下便有粮草之利,更是魏韩赵秦四国边境交接之地,陈兵于此不用打谁,就足够三晋之主寝食难安了。

找了好久的地图各种对照,荥阳,xing,靠近黄河下游分叉成两条的点,一条是济水,一条是黄河主干道的河水,那个点貌似是官渡,荥阳在靠左一点,虎牢关旁边,再往左就是洛阳

所以,东接淮河是什么?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

算了我找来找去,淮河,邙山,索河什么的太累了,四国交接之地这个ok

韩国就算了,小得只剩下一郡之地了,打了也吓不到人;赵国最近几十年和秦国闹得厉害,前几年攻赵被赵将庞煖打了回来,用来立威容易磕到牙,可先当备选;魏国,魏就很合适啊,他家国都大梁离荥阳不到两百里,周围土地肥沃都是良田,打来就可以当军功分成士卒,立威也够

回咸阳是顺水而下

话说之前看阿江从雍都会陇西的时候还得纤夫拉纤,过去就顺水而下,当时没想明白,后来被地势图提醒了

可不是顺水嘛,黄河入海,长江也入海,都是地势从高到低才这个方向啊。。。

觉得自己有点傻来着。。。

李信一路上还给他细心科普,蒙家兄弟就是蒙毅和蒙恬,他爷爷是名将蒙鷔,为将数十年,为大秦夺了韩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

古代一座城池是。。。一个县吧。。。

古代的一个城池占地面积具体有多大没有统一标准。 不同时代的发展水平不同,一般城市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县城,一般城中人口在10万以下

查了下,我们这个十八线的县城的镇就是这样的人口数量,古城墙遗址就一小段,但我们镇地区都称为东西南北门,可能就是古代城池的四面城墙门

不打仗了就不需要城墙了。。。。

所以get

大概来了解下

河北省,11个地级市,2个省直管市(其中:4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95个县、6个自治县)共有1970个乡镇

不是很能搞清楚这里面是不是有包含关系,但是这打仗必须得抓大放小了 

赵国与秦国是同一个祖先

于是好奇的去搜搜

说他们都是赢姓赵氏

秦国皇族姓赢,赵国皇族姓赵

姓字写多了,我都视盲了。。。。话说有点不开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佐餐的小说,作者感觉有点水平,然后又觉得水平不够,看到有个地方做谋士计谋很厉害的时候,都是春秋笔法,就是大家都觉得这计谋的人太厉害了,太厉害了,里面揭露的东西很厉害一针见血。。。。一直都讲不出具体的谋划,于是就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觉得自己的时间就好浪费。。。于是有点沮丧。。。。

想不明白怎么解决这心情,就还是认真来考据【秦皇】吧,九州大大那都是真水平

回到姓氏,搜到姓是来自母系氏族社会——然后也注意到了姓,就是女生,理解了,但是氏,就觉得不太理解,下面这段百度知道的回答觉得很厉害,来认真理解下

姓来源于血脉,氏来源于地位。

自古以来,姓的变化不大。现代人的姓,依然是表示血脉来源于上一辈。

氏在战国姓氏合流后,基本就消亡了。以现代举例,比如铁匠张,如果这技艺代代相传,铁匠就会成为张家的氏——铁匠氏,同类项有神农氏轩辕氏等;再比如南阳刘,如果这封地代代相传,南阳就会成为刘家的氏——南阳氏,同类项有高阳氏昆吾氏等;再比如县长马,如果这官职代代相传,县长就会成为马家的氏——县长氏,同类项有祝融氏司马氏等。

先秦阶级分明,民这个阶层又分国人,野人。野人居于城外,要么祖上来历不明,要么是罪孽之后。被鄙夷为无姓无氏之人,相当于现在骂人野种,杂种。

另外古代是氏在前,姓在后,名在中间。如孔子就是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但刚开始没人会叫他孔子,叫的应该是孔仲尼,孔丘子。因为名声不显到众所周知,叫孔子指代不明。就比如现在说中国刘,你不知道说的是哪个姓刘的,但如果说中国毛,基本都知道说的是谁。类似的有苏妲己,苏氏己姓,名妲。但如果说苏己这个名字,很难让人想到是在说苏妲己。

姓是血脉,这个很懂,曾经母系氏族时代肯定都是母亲的血脉,到父系氏族后,就父亲的血脉

现在小孩绝大多数都是跟着父亲姓的——传统的恶俗还是生儿子传个姓——也就是传宗接代这个东

来理解下,这个氏其实是地位,职业是一种地位,官职也是一种地位,职业就是技术嘛在古代,那称呼一个人,地位在最先——所以传统的文化就是一种权力社会

难怪小说里,介绍人会加地在前,比如陇西李氏,因为陇西是李家封地,用法跟战国前的区分是加了姓,的确是融合了

氏是地位,中国邓,那也都知道了,这就懂了^_^,有地位的就能称氏了——姓一个字就是地位,孔氏子姓,姓子,现在拿这个姓氏,这个人就是代表,这其实就代表地位

真正的氏,应该是女字旁的吧,从母系氏族传下来的,而其他的氏,有地名,有官名,有职业

名声显赫的意思,可能就是绝对地位吧,哪怕是一个字,也就是他了

感觉心里有点清晰啦~~

over~

【秦皇】正式考据(七),寒潮/姓氏,严上卿开学宫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