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跨越大洋的初识,美国为何反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却是为数不多的反对的国家,这又是为何呢,难道是出于好心?当然不是,美国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这并不是出于美国的好心,而是因为美国距离中国过于遥远,而且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的势力远不如英法俄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以及近水楼台的日本。如果不阻止瓜分狂潮,美国在中国的利益将得不到保障。而早在“门户开放”政策之前,中美两国就已经横跨太平洋相遇了。

1839年到1840年,全美国都在反对英国发起的鸦片战争。美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站在中国一边,甚至还有人提出“联华制英”的方案。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会反对鸦片战争?为遥远的中国发声?难道美国人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天使?
当然不是,答案其实很简单,都是因为利益而已。

鸦片战争前夕,美国每年的对华贸易额已经达到700万美元,占美国对外贸易的4%左右,常年在中美航线往来的美国商船,也达到了60艘上下。
而美国正式进入世界大舞台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于1784年2月22日,”从纽约起航开往广州。这一天,北美独立战争刚结束5个月,美国人就已急不可耐地开始了对华交往的历史性首航。因为那时的中国也还算是超级大国,GDP总量颇为可观。

1785年春天,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皇后”号带着约30吨西洋参首航中国,居然获得了10倍还多的利润。而海獭和海豹皮,连紫禁城里的小主子和娘娘们,也都十分喜欢。

埃里克·多林这样描述对华贸易:“因为对华贸易,美国人几乎砍光了夏威夷和斐济的檀香树;因为对华贸易,美国人几乎杀光了太平洋上所有的海豹和海獭。1820年,美国人率先发现了南极,大清国从此用上了南极产的海豹皮。仅仅两年,美国人就猎杀了32万只南极海豹,然后把南极的海豹皮运到中国。因为对华贸易,1812年到1814年间,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大打出手;纽约也因为对华贸易而超越费城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

美国人为中国这个当时世界上富庶的国家,准备了一份无比绚烂的出口货单:西洋参、毛皮、檀香、海参……商品原产地北到阿拉斯加,南至南极。
通过与清朝的贸易,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发家致富,更使得美国的触角,伸展到了太平洋。美国横跨太平洋的扩张过程,是以广州贸易、捕鲸业和西北海岸的毛皮业开始的。

1784年8月,“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后,大清朝才第一次知道了美国这个国家。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美关系一直处在浪漫的蜜月期。
1920年代,为了向中国出口檀香料,夏威夷的檀香树被悉数砍光,几近绝种。盛产檀香的斐济,也被美国人3年砍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