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与日军对比

淮军:因太平天国势大加之绿营兵都没什么用,开始用各地团练组军或募新兵,淮军于1862年3月正式编制成军,在成立之初淮军还只有6500人,后经过不断补充和招兵,在甲午战前有大约98000人。淮军军制为营制。刚开始时每营配格林机枪四挺、克虏伯火炮五门,枪械配备为大部分毛瑟1871步枪、少量黎意步枪和李氏步枪。每四步营火炮集为一炮营,炮营有四哨,每哨分三队。
步营分5哨:亲兵哨(为营官直属)、前哨、左哨、右哨、后哨。每哨有洋枪队6队,每一队12人。每哨还有护勇5人。每哨有火炮两门,一门为一队有6人。每营各有长夫180人,长夫不算哨内兵。淮军是3步1炮1骑为一标。
淮军先与太平军作战后又与捻军大战,后来淮军中部分人马进入北洋,丁汝昌这个北洋提督原来是太平军将领,后来降于清军到了李鸿章的淮军麾下,后成为北洋提督。说一句,被称为淮军是因为刚开始时,其中的兵员将领大多数来源于安徽江淮。
日军:当时日军为与清军作战编制了两个军。
第一军:第一、第二师团、第七临时师团。
第二军:近卫师团、第二师团、第四师团、第五临时师团、第六师团。
后备军:6个步兵大队、4个要塞炮兵中队等
日军参战兵力达将近240000人,火炮有将近300门。但是当时清军除了淮军还有其他各种军种多达63万人,日军当时步枪是村田步枪,火炮是75mm行营炮和105mm野战炮。日军机枪中也有格林快炮,这是日清陆上军队对比。清军是有63万人,可问题是其中有些人还都是大刀长矛或是抬枪鸟铳,并且日军的新军化比清军好,清军虽然有新武器但是思想还未全部新军化。并且军队一些纪律还不如日军,虽说有63万,但实际参加人数恐怕比这个少。在加上当时情有淮军,湘军一些这种私人性质的军队,但是正因为他们有些私人性质,导致有时是各自为战。当时日军进攻威海卫,一些清军明明已经到了威海卫,结果撤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