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乒乓球海外军团:为什么很多外国的奥运乒乓球选手都是华人?

2021-07-28 16:49 作者:运动分子  | 我要投稿

不算正在进行的东京奥运会,自从1988年乒乓球加入奥运会以来,中国获得了32枚金牌中的28枚。另外还有17枚银牌、8枚铜牌。

这种领先优势在所有体育项目中都是完全碾压性的,放眼世界体育,也很难找到第二个这样的“梦之队”。

为了避免中国队出现包揽单打金银铜的情况,奥运会乒乓2010年开始改革为每支代表队只能派上两名选手参加单打比赛,而第三名选手只能在团体比赛中出场
中国乒乓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1996年亚特兰大夺冠后,萨马兰奇亲切的拍了拍邓亚萍的脸


这样的成绩优势背后,实际上包含了几点:

  • 中国乒乓球数代选手已经建立起相当系统且科学的训练体系,保证了各级梯队的成长及顶尖选手的数量;

  • 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国内选手会出现极其惨烈的内部竞争,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跻身参加奥运这样大赛的机会;

  • 当下乒乓球赛会制/联赛制比赛,依然有限,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如此多顶尖选手(并不像其它成熟的商业赛事,如足球);

  • 优胜劣汰也会很早很快就出现,基本15、6岁没打出来,后面就没有任何可能了。大器晚成在中国乒乓球简直不存在。一些优秀选手可能在职业生涯尚未巅峰时就面临出路的抉择;

  • 稀缺的赛事名额资源,外加更激烈的竞争,如果无法做到顶尖行列,都会导致乒乓球选手的职业生涯更短。


一些实力尚可,但无法跻身中国最强一线阵容的选手,往往就会考虑前往国外俱乐部打球,并寻找曲线参加更高级别赛事的机会;

此时,不管是对竞技成绩的需要还是技术的认可,国外乒乓球协会也会抛来橄榄枝,并许以较好的待遇(如生活条件/收入的承诺,移民/换籍等政策),邀请加入;

通常乒乓球海外军团的成员不光作为参赛选手,也会成为当地/该国的乒乓球核心成员,日后进入协会、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等职位的承诺。


——对于乒乓球海外军团的存在,希望不要以非黑即白、或者轻易去爱不爱国的帽子去扣。海外军团的存在,对乒乓球这项运动在全球的发展可以起到相当大的正向帮助。

刘国梁当时说过一句,“没有海外兵团,全球乒乓球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如果只剩下中国人还在玩这个项目,那对乒乓球运动来说才是灾难。”


刘国梁还是球员的时期,乒乓球海外军团已经有了规模不小的雏形,并逐渐成为国乒的重要潜在对手


上一届里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一共有172名运动员参加。这172人里,有44人都出生在中国。除了中国代表队的6人外,其余的38名华裔都是代表其它国家出战;

参加里约奥运乒乓项目一共有55个参赛国/地区,有21个国家/地区派出中国出生的运动员参赛,比例达到37.5%。这些国家包括西班牙、刚果、卡塔尔、法国、奥地利、加拿大、斯洛伐克、乌克兰、卢森堡和新加坡等; 奥运会参赛选手非本国出生的比例一直不低,比如美国有20多个项目的几十名选手都非美国出生,但里约奥运会,乒乓球接近1/3(31%)的选手都不是在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出生,这个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项目; 到了女子16强,只剩下4人不是“中国人”。


代表刚果的韩杏
2016年,何志文以54岁高龄代表西班牙队第四次征战奥运,男单首轮他以4-2击败小他35岁的美国华裔选手冯宜君,创造了当时奥运会乒乓球最老参赛纪录

而今年的东京奥运会,(部分)已经亮相的也有——


代表乌克兰的寇磊,1987年的北京人。昨天男子单打第二轮3比4不敌埃及的奥马尔:


代表卢森堡的“上海阿姨”倪夏莲,今年已经58岁高龄,3比4输给17岁的韩国人申裕斌,比她自己小了整整41岁……

之前介绍过这位活的非常有体育精神的老阿姨:

上海阿姨”倪夏莲,今年已经58岁高龄的她代表卢森堡参加个人的第五届奥运会——在东京奥运会有参赛选手里,她的年龄排在第二位,也是奥运兵乓球史上年龄最大的参赛者。 昨天她的对手是17岁的韩国人申裕斌,比自己小了整整41岁……双方鏖战七局,“上海阿姨”不敌对手。不过她心态很好,赛后全程用上海话接受采访,“对方是韩国女乒的头号种子。三年前交锋,我赢了,当时她有点嫩;这一次,对手在成熟,但我又长了三岁!” 1983年,20岁的倪夏莲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作为中国兵乓球运动员赢得东京世锦赛双打和女子团体赛事金牌。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开始代表卢森堡参加世乒赛,她的第一次奥运之旅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倪夏莲在37岁时终于参加了奥运会并在单打比赛中进入了前十六名。 2004年雅典奥运会,倪夏莲虽然依然算得上欧洲女单一流水准,但没有参赛,“反正也都体验过了”。2008北京奥运会,45岁的她再次复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这次2020东京奥运会,人们也都看到倪夏莲的身影。 “我对自己参与奥运会的定位很清晰,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奖金,而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至少,我这个年龄还能参与奥运会,我希望给比赛带去正能量和拼搏精神,向世人展示乒乓球可以很美。”


代表加拿大的王臻、张默。在和许昕/刘诗雯的混双中还曾先下一局,不过最后1比4被逆转:

加拿大的混双教练也是中国人,比赛间隙的交流全程都是用的中文

代表斯洛伐克的汪洋,1990年,单打第三轮0比4输给了东道主丹羽孝希:


代表葡萄牙的邵洁妮(上图),女单第二轮0比4输给了代表新加坡的于梦雨(下图)。邵洁妮和于梦雨都是辽宁人,于梦雨也已经闯进了女单16强:


代表葡萄牙的还有傅雨,已经42岁高龄,单打刚刚输给了今年状态爆棚的伊藤美诚:


代表德国的老将韩莹,今天4比0赢了代表澳大利亚的洪剑芳。这两人一个38岁,一个48岁了……

韩莹曾与与单晓娜、索尔佳一起获得里约奥运会乒乓球女团银牌


不过海外军团毕竟有“空降”属性,虽然能帮助代表国当下取得成绩,然而想靠他们支撑发展起一个国家的运动水平依然任重道远。海外军团几乎都是多年多届奥运征战,也要在年纪渐长时肩负助教甚至教练的职责。

所以尽管目前尚未有最终的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到——相比里约,今年东京的乒乓球海外军团人数应该是下降了不少。


因为很多老面孔依然都还在坚持。比如38岁的韩莹、48岁的洪剑芳、58岁的倪夏莲……放在国内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只不过不管“养狼计划”还是“海外军团”,效果是有的,好不好很难评价。忧患这项运动是否会因自身过强而陷入绝境,可能也就有且仅有中国乒乓球会有这样的困扰了。

时至今日,互联网上依然有用「叛徒」这样的字眼形容乒乓球海外军团,这显然并不客观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奥运乒乓球选手是华人?」

  • 中国乒乓球有非常庞大的顶尖选手数量,以及完善的梯队人才。无法达到顶尖(国家队级)、即便是优秀的选手,也很难得到参加奥运会这样大赛的经验;

  • 即使国家队,依然面临很激烈的竞争,在参赛项目等的选择上并无什么机会;

  • 当下乒乓球赛会制/联赛制比赛,并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如此多优秀选手。他们也不得不在职业生涯尚未巅峰时就面临出路的抉择;

  • 海外军团绝大多数也得到一定生活待遇和经济方面的福利;

  • 于个人而言,成为竞争压力更小的海外军团,可以延长个人职业生涯,保证常年、多次参加大型赛事的机会。甚至于成为阿姨/叔叔级、奶奶级选手;

  • 即便海外军团都已是移民/改籍身份,他们依然是很好的“中国乒乓”的旗帜,也为推动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实质的贡献;

  • 对中国乒乓而言,海外军团带来的竞技层面的竞争无疑是正向的。不管效果如何,它依然是乒乓球发展道路上的积极力量。


最后提一句,即便中国乒乓球的胜利总被视为理所应当,实际上每一块奖牌都没有轻松可言,胜利或者失败都同样应该报以鼓励。

期待中国乒乓球梦之队在接下来的征程里好运。


对很多人来说,乒乓球之于新中国,永远有不同于其他项目的情感在里面
抗战时期,乒乓球已经是新四军非常常见的体育、娱乐活动


乒乓球海外军团:为什么很多外国的奥运乒乓球选手都是华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