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同人作品设定评析】败者,流入幻想(其三)

在前两期中我简单谈了谈《东方鬼葬剑》和《东方觉醒珠》这两部作品,
赏析了这部作品中涉及的“历史的失败者”。
有战败的豪杰,平将门与蚩尤。
也有不幸的文人,大伴家持、竹御所、仙觉。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087309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221691
最后一回,我准备谈一谈2021年4月24日发布作品,由日本社团「常春区役所」(路鸟的一人社团)制作的东方同人游戏《东方光条阁》。

东方光条阁
東方光条閣 ~ Over the Developed Eden.
《东方鬼葬剑》取材自中国上古神话和日本平安时代,
《东方觉醒珠》取材自日本镰仓时代,
而《东方光条阁》的取材时间段,却一跃来到了风云激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家都知道,1853年发生了著名的“黑船来航”事件,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叩开了日本的国门。
面对西方的冲击,德川幕府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体制瓦解,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面对外部威胁与内部矛盾激化、幕藩体制危机,德川幕府的统治风雨飘摇。
在这种大背景下,地方各藩兴起了“尊王攘夷”运动,要求驱逐外国人、改革幕政、还政天皇。
而在幕府内部,则出现了“公武合体”的改革声音,同样希望改革幕政,推动朝廷和幕府联合。
然而,革新幕府的思潮却面临巨大阻力,1858-1859年“安政大狱”,幕府大肆捕杀尊王攘夷派;
1860年樱田门外之变,尊王攘夷派复仇杀死幕府大老井伊直弼;
1863年尊王攘夷运动大本营长州藩,发生了炮击下关海峡的外国船只的“下关事件”;
1864年长州藩军队进入京都,与幕府军爆发激战,史称“禁门之变”,
并随之发生了第一次长州征伐,长州藩战败,尊王攘夷运动陷入低谷。
在第一次长州征伐后,萨摩藩、长州藩结成“萨长同盟”,尊王攘夷派向着“倒幕”转化,
1866年第二次长州征伐幕府军失败,1867年在内外交困下,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不得不宣布“大政奉还”。
德川庆喜固然有实行“公武合体”,改革幕府体制的意愿,但是倒幕派无意与幕府媾和,坚决要消灭幕府势力。
最终1868年,戊辰战争爆发,在决定性的“鸟羽、伏见之战”中幕府军遭受惨败。
德川庆喜在战败后,选择了将权力移交至新政府,即所谓“江户无血开城”。
《东方光条阁》最主要的取材对象,便是在以上历史中,有过重大影响的奥州“会津藩”。
1643年,加藤氏改易,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庶子保科正之入封会津藩,并恢复松平姓氏,会津松平氏成为幕府的亲藩。
“松平”与“光平”同音,都是“Mitsudaira”,这就引出了《光条阁》的六面BOSS——光平向日葵。

心系尘世的天才潮来
光平 向日葵
Mitsudaira Himawari
主题曲:东颂歌 ~ Only Edo,Gong J-ode!
“光平向日葵”无论名字还是形象都很明显取材自德川,符卡立绘中就出现了德川的家纹“三叶葵”。
设定中她拥有“灵能力”,听到了祖先“东照大权现”(德川家康死后的受封的神明)的指引。

她取得了所谓的“德川埋藏金”,启动“新幻想乡幕府计划”,还自任“幻想乡幕府将军”。

“潮来”(イタコ)是日本北部奥州的一种地方神道中的巫女,其最大特色是传说能与死者沟通,也就是“通灵”。
“潮来”这个身份的选择也是经过设计的,会津藩就位于奥州地方,是“潮来”的聚集地。
光平向日葵的符卡也大多与德川氏相关,譬如:
祀符「东照大权现舞」
祀符「東照大権現舞」
取自德川家康死后被祭祀为“东照大权现”,葬于日光东照宫。
超大将军「Bar祖灵弓Fifteen」
超大将軍「バル祖霊弓フィフティーン」
“Fifteen”取自十五代德川幕府将军,从初代将军德川家康到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东迁「降伏坂东太郎」
東遷「調伏坂東太郎」
“坂东太郎”指利根川,德川家康被转封至关东后,于1594年启动了“利根川东迁事业”。
原向南注入东京湾的利根川经过人工改道,转为向东直接注入太平洋,一具根除了关东地区的水患,促进了江户的崛起。
除了取材奥州地方的通灵巫女“潮来”,会津松平氏与巫女扯上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末代藩主“松平容保”的经历。
“松平容保”在“戊辰战争”后被解除藩主之位,以从五位的官职成为日光东照宫的宫司。
“宫司”是神社中最高职位的管理人员,而“日光东照宫”是德川(松平)的灵庙。

那么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为何会从掌握地方实权的幕府亲藩,沦为看守祖先陵寝的宫司呢?
这就要说到“戊辰战争”中后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会津战争”。
这也是五面BOSS“御剑缝重子”的设计灵感的重要源头。

孤城落日的人造人
御剑 缝重子
Mitsurugi Nueko
主题曲:照亮远方吧,荒城之月
主题曲名里的“荒城之月”是取自泷濂太郎于1901年所作的同名歌曲《荒城之月》,由土井晩翠作词。
荒城之月: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J411v75e?from=search&seid=10804520968142472999

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源,即会津若松城。
若松城有“鹤之城”的美称,而同样位于会津藩治下的“猪苗代城”,有“龟之城”的美称。
鹤与龟结合而成“鹤龟”(Tsuruki),也就是这个角色的姓氏“御剑”(Mitsurugi)的由来。
也正因为是“鹤之城”,御剑缝重子才会有飞鹤的外观。

而本作四面BOSS“水绳城万龟”,“水绳城”(Minawashiro)与“猪苗代城”(Inawashiro)音近,
“万龟”既是取自“龟之城”猪苗代,也是取自会津当地传说中,盘踞在城中的妖怪“龟姬”。
除了会津若松“鹤之城”,“御剑缝重子”的另一设计源头是出身会津藩的幕末传奇女性,新岛八重。
她能够熟练运用新式长枪,在24岁时率领500名女性参加了会津若松城的攻防战。
据说当时新岛八重女扮男装,佩戴刀刃,手持步枪,身缠子弹。
由于她在战争中的英姿,甚至被称作“幕末时代的贞德”。

2013年拍摄的大河剧《八重樱》,就是取材自新岛八重的生平。
御剑缝重子这个手持步枪的姿态,应当是取材自《八重樱》中新岛八重手持步枪的剧照。
除此之外,御剑缝重子的符卡名也是大量取材自历史事件,完全可以根据这些符卡名回顾“会津战争”的历程。
1852年,松平容保继承会津藩藩主之位,在尊王和佐幕两大潮流中,
松平容保率领的会津藩既恭敬于朝廷,又效忠于幕府,积极推行他“公武合体”的政治主张。
松平容保希望推动和平变革,避免战争,樱田门外之变时,他就曾劝服众人放弃武力讨伐水户藩。
然而事情并没有向着他期望的方向发展,尊王与佐幕的冲突愈演愈烈,诸藩与幕府的矛盾难以调和。
1862年,松平容保任京都守护职,率领会津藩军队入京都,招募浪人成立“新选组”,试图稳定局势。
1864年长州藩军队企图进军京都,与会津藩军队爆发激战,即上述“禁门之变”。
这也是“御剑缝重子”的符卡:
会战「禁门归返」
会戦「禁門返し」
虽然“禁门之变”中长州藩被逐出京都,但后来事态的发展如前文所述,
第二次长州征伐失败、鸟羽伏见之战失败、江户无血开城,效忠幕府的会津藩陷入了困境。
会津藩在幕府倒台的现实情况下,向新政府提出了恭顺的请求。
然而,会津藩的恭顺却被新政府中的长州派拒绝,
长州藩深恨松平容保在禁门之变、长州征伐、鸟羽伏见之战等事件中与其对抗的行动,必欲除之而后快。
长州藩要求会津藩交出藩主松平容保和一众主战派家老的头颅,
会津藩家老们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头颅,但请求保住藩主松平容保的性命。
仙台藩、米泽藩主向奥羽镇抚总督九条道孝提出对会津宽大处理的请求,但是遭到了拒绝。

然而长州藩的目的是要武力报复会津藩,即便有更稳妥的和平谈判的方案,长州藩还是要以胜者之姿彻底消灭败者。
长州藩的步步紧逼,最终让会津为首的东北诸藩放弃和谈,联合组成“奥羽越列藩同盟”,
新政府军随即向东北地方进攻,与东北诸藩开战,会津战争爆发。
在东北诸藩愿意归顺的情况下,长州藩却掐断了一切和平的可能,为了私愤无视大局。
因而“倒幕”这个口号在会津战争中显得并不那么正义,反而更凸显东北诸藩抵抗暴虐、争取和平的大义。
若不是因为会津战争中会津藩一方具有这种正义性,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感念于其悲壮。
“御剑缝重子”的设定里也体现出作者对于会津藩的同情。


“御剑缝重子”的符卡:
血符「鵺之樱」
血符「鵺の桜」
“鵺”(Nue)和“八重”(Yae)音近,“鵺之樱”捏他2013年大河剧《八重樱》,
也就是取自上述新岛八重在会津若松之战的事迹。
血符「白虎噤」
血符「白虎噤」
同样取自会津战争,会津藩藩众自发组织起“青龙队”、“白虎队”、“朱雀队”、“玄武队”对抗政府军。
其中“白虎队”几乎全由15-17岁的少年组成。
在会津战争最后阶段,若松城陷落,绝望的白虎队成员自杀身亡。


血符「碧血弹」
血符「碧血弾」
“碧血”出自《庄子》:“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戊辰战争最后阶段,旧幕府军、彰义队、新选组等势力在土方岁三等人的率领下,占据函馆等地,建立所谓“虾夷共和国”。
1869年政府军攻克函馆五棱郭,土方岁三战死,幕府最后的抵抗势力覆灭,戊辰战争结束。
后人在土方岁三安葬的一本木关门立起了“碧血碑”作为纪念。


从这些符卡典故中,可以看到会津战争乃至后续的箱馆战争是绝望的抵抗,会津藩等抵抗者在巨大实力差距下最终失败。
末代藩主松平容保战败投降,被解除了藩主之位,会津藩土地被没收,幸存的藩众被流放到边远之地。
然而,这场绝望的战争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此战让政府军伤亡惨重,打出了东北地方的骨气。
新政府担忧东北地方不稳,还是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用较为宽容的政策对待东北诸藩。
会津藩众战前保住松平容保性命的主张,最后也得到了实现。
虽然在战争中失败,但会津藩的抵抗绝非徒劳无功,而且后人也更多给他们倾注以同情。
《八重樱》中有这样的台词:“会津绝非逆贼!”
《东方光条阁》这部作品涉及了日本近代曲折而壮阔的历史,这是在同人创作中是十分罕见的。
而其作者也非常明显地表露出自己对于败者一方的同情,和对会津藩抗争的感慨。
而当他把历史放入幻想,就有了从德川先祖那里得到启示的“光平向日葵”,
和用会津若松城残垣断臂炼就的人造人,“御剑缝重子”。

这个悲壮的历史题材,被运用到幻想作品中,就具有了浓烈的浪漫色彩。
人们在“历史的失败者”身上,往往寄托了抵抗暴虐、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
“英雄末路”的壮烈场面,总是被人们传颂。
在东方同人创作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譬如《东方天流宫》,取材源平合战,坛之浦决战中平家的覆灭;
又如《东方光条阁》,取材戊辰战争,会津战争中会津藩的结局。
个人认为,这也是东方同人创作的一条道路,可供参考。
既然历史没有假设,那就让幻想张开翅膀。
【三分戊辰战争】拆分战争阶段,多角度分析(幕末史):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0762283?from=search
戊辰战争中的会津藩 ——谈谈对会津之战的误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200034?from=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