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避免“一做计划猛如虎,一看结果头埋土”。计划-实践-改正-实践-
摘自1999年12月28日在接见全国政协办公厅第二次信息工作座谈会代表时讲话
说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意思
先点明了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发端、取得的成果。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需要总结经验,并推广经验。接下来就是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上的具体的工作指导,也许就是总结的成果。
第一,反映真实的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
第二,要保证信息的质量。要挑选普遍性的、有分量的、有价值的问题。普遍性相对于特殊性,就更有价值。普遍性中也会有重要的和迫切的。这里其实挺不好选的,比如有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教师工资的问题,这两个只能选一个上报,该选哪个呢?
第三,信息要有时效性。这个很重要,尤其在重大问题上。重大问题,各方对很重视,谁先获得有效信息就可以先一步采取行动,就能占据有利局势。这里强调了政协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的优势。可以缩短信息传达的时间。
第四,要有特色。政协连接社会各界,在有问题时,可以收集各界对此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收集各界自身阶层出现的问题,以及各阶层之间存在的问题。
对政协如何做好反应社情民意工作提出的几点要求和建议。希望他们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
怎么说的,结构是什么,逻辑是什么
先说背景,反映社情民意符合当前形势,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为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几点要求。然后分条列出要求。
对于各项要求,在指出其重要性的同时,给出了工作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知道了工作意义,做事就更有动力,动力也更持久。知道了方向和具体的要求,工作就有了重心,就知道该往哪里投入精力。
重要性+具体方案,是指导性工作的绝佳结构。
我的观点
文件总是理想的,现实总会出现各类各样的问题。就像之前说的,虽然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但依然存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瞎指挥,乱拍板的事情存在。
不能光有指导性文件,还要有监督的手段,评价的标准。当发现出现偏航的时候,及时的更正。
我的启发,能采用什么行动
看完钟老师的视频,这是今天的目标。记录一下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发生的偏离事件。
原文


《学哲学 用哲学》第57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