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28)现代新儒家

2023-10-15 16:02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14.3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探索

  • 如何以西方思想来把中国人塑造成一个独立的个体、道德自觉的主体?从根本上认为无法用西方思想来塑造中国的道德自觉的主体的那一批文人、学问家,就形成了现代新儒家。虽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他们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但他们发出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 儒家发展:先秦原儒(孔孟)——宋明新儒家(理学心学)——现代新儒家(熊十力、牟宗三)

  • 现代新儒家(第二代新儒家):西方的“德先生”(民主政体) 和“赛先生”(科学体系) 能否跟儒家思想融合?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老“内圣”如何开出新“外王”?(老“内圣”:传统的儒家道德体系;新“外王”:现代的西方民主整体。)

    • 中国其实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政治学,中国的政治学思想,同时就是伦理学思想,讨论政治问题,首先就是讨论道德问题,那叫“内圣外王”。

  • 1958年元月,在台湾有四位大学者联合发表了一份宣言。哪4位人物?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这四个人联名签署了一篇宣言,这个宣言的标题《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宣言中说:“中国之学术文化,当以心性之学为其本源”。

    • 他们认为儒家的学问就是“心性之学”,如何在我们的本心仁体中达到符合人性的生活,这是儒家的主题。如何根据我们的本心仁体,达到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这叫“心性之学”。所以这篇宣言认为,我们绝不能放弃中国的儒家,也就是不能放弃“心性之学”,因为只有“心性之学”才是中国之学术文化的本源。

  • 张之洞: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提出了这个命题但是没有解决。

  • 唐君毅:“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政治,都应当以仁心为主宰,否则科学经济、政治将会变异,导致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权力崇拜”。

  • 牟宗三先生认为中国儒家思想本有民本精神,以民为本,跟西方的民主比一比,我们的境界绝比、绝不比他们低。

    • 孔子说过一句话:“为仁由己”为仁全凭我们每个人自己。牟宗三先生认为这就是在儒家思想中的自由原则——我们并不是被迫的去服从道德规则,为仁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精神。他认为这是儒家思想中本有的自由的观念。

    •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江山就社稷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民为贵,我们讲不忘初心是吧?这个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 牟宗三先生说:由于儒家思想的民本精神只局限于道德领域,未能进展到公民人格和社会组织的层面,因此在历史上没有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条纲领”。然后具体讲道德人格的修养又有八个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修身”怎么修?就是前面几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如果你修身成功了,在家里你可以把这个家,引导到它积极向上的一面,这叫“齐家”,不会有父母与儿女的冲突,骨肉的相残都没有了,叫“家齐”了。因为你能够做到“家齐”你才能进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那叫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天下是文化概念)。

    • 实践的途径就是“学而优则仕”。为官一方,左幅复议教化一方,造福一方。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的政治目标和政治方案。

    • 但是这样一条路在今天走不通了,由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建构起来的现代社会生活,你如何由修身而治国平天下?所以终于还只是局限在道德领域里面。

    • 既然是一个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建构的现代社会,要有公民人格了,而不是臣民,公民和臣民的区分。也必须承认一系列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了,不能以父母官来取代社会组织,不能把百姓仅仅看成是被教化的对象,有一个公民人格需要树立,这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必然要求的。

  • 牟宗三认为,儒家以“仁”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内圣”,无法开出民主、科学和法治的“外王”。。。他认为儒家的道德理念,必须经历过、经历一个自我坎陷的过程。。要由“内圣”而曲折一下,转一个弯,进入知性层面,如此才能生出民主、科学、法制。

    • 什么叫“知性”?用英语来表达叫understanding,比知性更高的叫“理性”,用英语来表达叫reason。(康德);知性也是一种认识能力,它去认识具体的、有限的经验事物;理性是一种认识能力,这种认识能力指向绝对无条件的事物,比如说一个理念。

  • 这几年我们看到中国社会有许多人都对中国儒家的学说重新发生兴趣、高度关注,但是一种疑惑也就随之而来。

    • 面对现代社会,一方面科学技术,一方面市场经济,我们比如说复兴阳明心学,它的实际的现实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 比如说你面对市场经济这样一个社会现实,资本的竞争也不可避免。你如何作为一个阳明心学意义上的道德主体,同时又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彼此竞争,这两者如何统一?

    • 中国的问题的解决,当下许多麻烦,包括所谓“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儒家真帮得了我们吗?它作为一种精神境界,固然是很高的,但是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实际,恐怕还是要法治才能解决问题。是吗?于是法治跟道德主体的关系是什么?在今天真是一个基本问题了。

  • 现代新儒家的称得上现代新儒家的学者,都共同强调了儒家思想的现代化,都想要寻找一条路,这条路就是让儒家的道德精神融入由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建构的现代社会生活。

  • 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的也大有人在,主张儒家是思想现代化的也有人。这样的争鸣还将继续,思想的争鸣还将继续,因为它是现实社会生活本身提出来的课题。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7 中国现代的新儒家](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aadcda83ecd6d897)

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28)现代新儒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