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4中指看报:以县城为联结点和突破口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中指提示:1、主题上:城乡融合发展这一主题,与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要主题紧密联系,县乡类申论、面试都很有可能考察,值得专门出大作文考察。2、结构上:比较标准的策论文章,结构比较直接。要注意城乡融合发展的分类方式,从新型城镇化建设、激活资源要素、加强县域治理三个方面来写,具体内容把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等我们常见的分类都给涵盖了。3、内容上:文章在对发展县域经济的定性评价、重要性及意义分析、具体举措都干货满满,值得积累!
以县城为联结点和突破口 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孙慧文 杨玉珍《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20日 第 09 版)
县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定性和重要性,积累)。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必要性或背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县城为联结点和突破口,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经典开头方式,理论背景+领导讲话+中心论点)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县城是承接大城市功能外溢、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提升县城发展质量能够充分发挥其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作用(县城的功能定位,积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全局高度的要求)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挖掘县城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旅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县城就业空间。同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县城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多措并举增强县城对域内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通过挖掘和塑造优势资源,提升县城对周边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二是依靠体制机制改革扩权赋能,鼓励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的创新探索,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通过制度设计为县城发展松绑,让各个县城能够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三是以县城为基点,建立联结城乡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县城的强劲发展实力带动乡村融入其产业体系并升级乡村产业)。四是加快构建联通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发展的基础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县城基础设施能够无缝对接县城)。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他指出:“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一要聚焦“人”“地”“钱”等核心要素,以县为纽带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提升自己对资源要素一词的理解,并认识地方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在“人”的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在“地”的方面,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在“钱”的方面,完善县域金融市场体系,创新县域金融机构支农惠农模式,加快推动县域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满足县域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促进三个核心要素发挥作用,这部分内容要弄懂,帮助大家增长纸面上的工作经验,对面试很重要,建议积累)。二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数据、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加快向县域下沉,依托新基建赋能县域经济(重要内容,可参考之前数字经济相关看报,加深理解)。三要盘活县域农村要素资源,激活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村的要素资源是什么,既有第一点说的人地钱等要素,也有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特色文化等)。
提高县域治理能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县域治理能力,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乡镇赋权扩能,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乡村治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大方面需要熟知)。一是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县域治理中的作用,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服务数字化,促进乡村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完善推广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乡村治理服务数字化关键在于根据乡村治理实际,打造符合乡村治理实际需要的数字化治理模式)。二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三个特点需要了解),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