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苏联是当之无愧的击败纳粹德国的主力(十)——钢铁大碰撞(1943.7.5—8.23)
暴风雨前的宁静
在苏德战场1942—1943年的冬季战局中,苏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1943年3月底,随着春季泥泞的到来,苏德战场上双方的军事行动基本停止。
由于连续4年的战争消耗,法西斯德军处境急剧恶化,尤其是在东线。根据两德统一后奥菲尔曼斯在《德意志武装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一书中所列的数据,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3年上半年,东线德军共死亡1152148人:

1941—1943年,德军死亡人员中有80%以上在东线:

另外,根据冷战时期的统计资料,从1941年6月到1943年6月,德军在东线共损失了8105辆坦克。1943年4月初,东线德军4个集团军群的陆战兵力只有273.2万,连同芬兰战区的德军以及苏德战场上的仆从军则共有3388191人;东线德军的4个集团军群拥有1336辆坦克和6360门火炮;东线德军和仆从军共有2955架作战飞机。蒂佩尔斯基希后来这样描述了1943年春德国东线战场的形势:

尽管蒂佩尔斯基希竭力粉饰太平,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话里看出,德军已经无法再像前两年那样发动巨大攻势了,从而被迫转入防御。
与此同时,德意军在北非战场也连遭败北。美英军在法属北非登陆,并于1943年5月13日在突尼斯最终肃清了北非的全部德意军。
由于前线损失了大量兵力,德国的人力资源处处紧张。希特勒被迫于1943年1月13日宣布实行总体动员,10—65岁的男子和17—45岁的妇女都必须登记,听候安排军事方面的工作。同时,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缺口,德国当局强征了大量的外籍工人和战俘在经济部门劳动,到1943年5月底已达626万人。但尽管如此,德国平民劳动力总数仍比1939年减少了近300万,以后又进一步减少。

由于官兵损失严重,德军被迫缩减了步兵师的编制:1942年春,北方、中央集团军群的75个步兵师中,有69个由于损失惨重不得不进行改编;而到了1943年春,这在东线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每师建制内9个步兵营减为6个营,每营炮兵连由原来的4门火炮减到3门,一个状况相对较好的步兵师也只有8000名有效的战斗兵员,外加1000名没有武器的俄国辅助人员。不过,由于增加了自动武器、120毫米迫击炮、防坦克炮和高射炮的数量,师的火力却有增强。
更让希特勒们头疼的是,德军步兵师面对集中使用的苏军坦克时几乎束手无策。他们刚开进苏联时使用的37毫米反坦克炮,现在面对苏军T-34坦克几乎无能为力。1942年,大多数步兵师接收了限量的新型75毫米反坦克炮,但经常缺少炮弹。因此,德军步兵师此时只能凭借有限的攻防能力据守漫长的战线。
为恢复军队战斗力,纳粹竭力加强军工生产。1943年,装甲坦克兵器、炮兵武器和飞机产量的增长尤为显著:

但是,德国的军事经济也有着严重弱点:主要工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严重落后于战争武器生产的增长。同时,随着占领区的逐步缩小和同盟国的逐渐离心离德,从被占领国和同盟国索取资源的路子也越来越行不通了。长此以往,德国资源短缺的问题必然会成为其军事工业的严重掣肘。

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德国的军火生产也越来越难以弥补前线的损失,这体现在军火现有量和生产量之间的比例不断恶化:

为重建德国陆军,希特勒极为重视装甲师和摩托化师的组建和补充工作。1943年2月,他任命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3月9日,古德里安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提出:

然而,古德里安重振装甲力量的工作却并不顺利,因为它受到了第三帝国互相抢夺资源的官僚机构的颇多掣肘。不过,古德里安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泥泞季节刚到,古德里安就开始向东线各装甲师补充大量的人员和装备。这些师大多会撤出前线,并获得一段时间来休整补充。尽管古德里安从未实现自己让每个装甲师都拥有400辆坦克的目标,但到1943年6月,许多装甲师还是再次拥有100—130辆坦克,基本上恢复了前几年的战斗力。

希特勒还十分重视坦克的改进和研发。1941年,德军难以解决苏军的T-34和KV坦克。由此,他们开始改进自己的坦克性能。不久,德军的3、4号坦克逐步换装更强大的火炮并加厚装甲。到1942年夏季,4号坦克已经配备了足以击穿T-34和KV坦克装甲的长身管75毫米火炮。因为3号坦克的炮塔太小,无法安装这样的火炮,所以在1943年2月,它的底盘不再用于生产3号坦克,改为生产支援步兵的3号突击炮。虽然与坦克比较时相形见绌,但是3号突击炮在进攻中能为德军的步兵提供必要的直接火力支援。除了这些突击炮,在“堡垒”行动中参战的德国部队仍然装备着432辆长身管50毫米炮的晚期型3号坦克;使用改进型弹药时,可以在500米内击穿T-34的前装甲。
火炮升级后的4号G型坦克是德军进攻库尔斯克时最常见的中型坦克,共有841辆。它的性能和1943型T-34基本相当。4号坦克的火炮威力更大,火控更出色,三人炮塔布局更合理,无线电设备也更好。库尔斯克会战之前,3号和4号坦克都安装了侧面装甲裙板,以防被苏军反坦克枪在近距离内击穿德军坦克侧装甲。

与此同时,德国又新开发出了虎式(6号)、豹式(5号)坦克和象式反坦克歼击车。虎式坦克由亨舍尔公司研制,重56吨,配备一门威力巨大的88毫米高射炮的改进型,加厚的装甲也足以抵御同时期的苏军坦克和反坦克炮,是1943年战场上最致命的坦克。它能够在1公里开外击中苏军坦克。为此,苏军坦克在与德军虎式坦克作战时,不得不尽量地缩短距离,攻击它们比较薄弱的侧翼和后方,但却要付出重大损失才能摧毁几辆虎式坦克。
然而,虎式坦克的生产成本太高,生产每一辆虎式坦克都要耗费30多万个工时,在整场战争期间它们只产出1354辆,还不到T-34一个月的产量。生产虎式坦克消耗了德国大量本就捉襟见肘的各种资源。这就决定了虎式坦克不可能被大量列装部队。

豹式坦克重约45吨,是为了对付T-34坦克而研发的。豹式坦克装备新型长身管75毫米炮,可以击穿当时任何一种苏军坦克的装甲,而厚实的正面装甲足以抵御苏军的76.2毫米坦克炮。然而,豹式坦克也有着致命缺陷:侧装甲较为薄弱;况且该型号坦克是在1943年春匆匆投入生产的,因而多次遭遇新产品常见的严重缺陷。5月刚刚服役,豹式坦克就暴露出发动机容易起火等机械故障。此外,它的造价同样昂贵,操作也很复杂,且在整场战争中仅产出5976辆,只相当于苏联3个月的坦克产量。

象式坦克歼击车,又称斐迪南式,全重67吨,是由波尔舍公司研制的另一种虎式坦克。亨舍尔公司的虎式坦克出现后,希特勒要求新型的虎式坦克配备一门身管更长(71倍口径)的88毫米炮。然而,设计出可以容纳这种火炮的炮塔,却需要一个费时费力的漫长过程。为尽快满足他要求,这种长身管的88毫米炮安装在固定式的装甲战斗室里面,从而诞生了一种使用波尔舍底盘的无炮塔式突击炮。由于这种车辆的预定用途是在远距离摧毁敌装甲车辆,所以它并未配备任何机枪,面对使用近距离反坦克武器的苏军步兵时无法自卫。因此,象式只能远远待在战线后方的掩护射击阵地。
总之,这些新式坦克就其个体而言,都有着对手无法企及的优势,但由于其工艺本身就十分复杂,且造价昂贵,所以它们无法大量生产,也就无法形成对苏军整体上的优势。
希特勒大量补充东线兵力。到1943年7月9日,东线德军地面部队共有340.3万人,在芬兰战区另有8万人,此外还有芬兰军33万人、罗马尼亚军11万人、匈牙利军8万人以及西班牙军1.5万人,合计401.8万人。德军和仆从军共有飞机2980架。此时,德军的大部分作战兵力仍然配属在东线:

1943年夏,东线德军战斗序列如下:

希特勒在疯狂补漏洞,斯大林这边也没有闲着。由于德军仍然把绝大多数作战兵力配属在东线,并且正在国内和欧洲占领国实施总动员以便继续战争,而第二战场在短时间内也不会开辟,斯大林在1943年2月23日签发的最高统帅第95号命令中说:“红军面临着反对阴险残暴而且暂时还强大的敌人的严酷斗争。这场斗争要求时间,要求牺牲,要求集中我们的全部力量和动员我们的一切能力。”他指出,在苏军队伍中,不应有泰然自若、疏忽大意、骄傲自大的情绪。
1943年4月1日,在苏军作战的陆海军编成内,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预备队中和苏联的远东和南部边境地区,共有841.3万人。此外,还有部分军队和技术兵器驻扎在内地各军区。布置在苏德战场的各作战方面军和舰队共有583万人,497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2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0毫米迫击炮及火箭炮不计在内),5892架作战飞机和117艘主要作战舰艇——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30艘舰队驱逐舰、79艘潜艇。
在联共(布)和苏联政府面前摆着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即进一步动员全国人力、物力和精神力量给敌人以更有力的打击。党中央、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今后仍须时刻关心最充分地利用苏联社会制度、国家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千方百计地加强和改善武装力量,同时,周密研究战争的经验和部队将要执行的任务。
苏联的工业生产开始回升。各工业主导部门1943年的产量均不断有所增长:

在1943年一年内,苏联国防工业大大增加了武器装备的生产:

与德国相比,苏联军事武器产量的增长速度与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增长速度要平衡得多,可持续性也更强。
但是,1943年是苏联农村最困难的一年。战争所造成的损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农村人口锐减。有劳动能力的集体农民只有1940年的47%。每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负担几乎增加了一倍。妇女和青少年成了农村中主要的生产力。由于一些重要的农业区被占领,到本年年初全苏农业劳动组合的数量同战前水平相比几乎减少了38%,国营农场数量减少了一半。播种面积缩减到战前的58%;留下的拖拉机只占拖拉机总数的59%左右,而汽车仅占汽车总数的19%。1943年农产品的生产大体保持了1942年的水平。

1943年秋季,苏联不得不暂时降低口粮供应标准。由于对节约粮食和原料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并实行了计划使用,苏维埃国家基本上没有间断对工业原料和军民用粮的供应。靠国家供应粮食的人数达到6770余万人。
苏军在技术装备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与同年4月相比,作战军队中自动武器的数量到1943年7月几乎增加了1倍,防坦克炮增加了50%,高射炮增加了20%,飞机和坦克分别增加了70%和1倍。

装甲坦克兵和机械化兵获得了经过改进的新式技术兵器,如行驶部分和发动机均作过改进的T-34式坦克以及Su-122式和Su-152式自行火炮。152毫米自行火炮使用的威力强大的炮弹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各种类型坦克的装甲。按1943年4月1日统计,作战军队计有4882辆坦克和94辆自行火炮,而到7月1日时,已增至9831辆坦克和368辆自行火炮。7月初,在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中重型和中型所占比重已超过64%。

但是,由于此前苏联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坦克产量方面,而忽视了技术上的改进,因此,T-34坦克的性能并没有什么变化。KV-1重型坦克在1942年的表现令人失望,它的火力同T-34相比没有优势,装甲也不再像1941年那样令德军的反坦克武器无可奈何。重量带来的防护优势不再,反而带来机动性问题,加上各种琐碎技术问题(特别是糟糕的变速箱)的困扰,不但导致KV-1的装甲厚度在1942年实际上有所削减,而且从1942年秋季起,KV-1不再编入坦克军,改为以每团21辆坦克编成支援步兵的独立坦克团。车里雅宾斯克的部分重型坦克生产线转产T-34,甚至还考虑过彻底停产重型坦克,全力生产T-34。此外,苏联新研发的坦克和自行火炮还未及大量列装部队。因此,1943年成了整场战争中苏军坦克性能劣势最大的时候。

改进型飞机生产的增长和作战损失的降低,使苏联空军的飞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4月1日止,作战军队共拥有作战飞机5892架,其中新式飞机4978架(占84%)。至7月初,作战飞机总数达到了10252架,新式飞机的数量为8948架(占87.3%)。
盟国对苏联的援助也有所增加。1943年运往苏联的租借物资除个别项目外,货值比上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截至1943年7月初,参加苏德战争的苏军陆海军人员共有661.2万人,拥有10.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50毫米迫击炮和火箭炮)、1019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0252架作战飞机以及123艘主要作战舰艇,其中在苏德战场各个战略方向上的实力分布如下:

总之,在1943年3月底到7月初这一短暂的宁静期中,苏德双方均在厉兵秣马,准备在夏天决一雌雄。
库尔斯克突出部

虽然德军在1943年已经无法在宽广的战线上发动全面进攻,但是从政治上讲,他们必须在某处发动进攻,以免仆从国另谋出路。于是,希特勒将目标锁定在了库尔斯克突出部:这里的战线向西弯曲,南北长250公里,东西长160公里,而苏军正占据着这一突出部。如果德军在这里南北夹击,消除该突出部,便能够消灭集结于此地的大量苏军,并使自己的防线缩短120公里,节省出预备队以便实施后续行动。1943年3月13日,德军统帅部下达了第5号命令,规定了各集团军群的具体任务。按照德军统帅部的看法,向西伸出很远的库尔斯克突出部为合围并进而击溃在该地防守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任务由在中央和南方两集团军群邻接翼侧上展开的部队执行。北方集团军群部队的任务是在7月初进行列宁格勒战役。A集团军群最主要的任务则是腾出兵力支援其他战线,并不惜一切代价固守库班河登陆场和克里木。这样,德军中央、南方集团军群应在4月中旬以前,向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两翼集结装甲兵力。一旦泥泞季节结束,就马上向突出部发动钳形进攻。为准备这次进攻,在遥远的南方困守黑海沿岸桥头堡的A集团军群奉命将几个师转隶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

为了给库尔斯克战役创造有利条件,3月22日,希特勒下令实施苍鹰战役,预定由第1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实施,任务是沿向心方向向库皮扬斯克实施突击,在丘古耶夫地域合围并歼灭西南方面军的部队。若进攻获胜便可拉直和缩短哈尔科夫东南的战线并将战线进一步向东推进,使在这一地段上作战的苏军无法向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进攻,稳住德军在顿巴斯的态势,保障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正面的突击集团的翼侧和后方。两天后,希特勒又指示南方集团军群着手制定代号为黑豹的规模更大的战役,预定由第1、4装甲集团军实施。战役目的是合围和击溃哈尔科夫东南的苏军,摧垮北顿涅茨河一线的苏军战线并进抵沃尔昌斯克、库皮扬斯克、斯瓦托沃和红河地区。上述战役的开始时间则视北顿涅茨河春汛结束后水位下降情况而定。但是,希特勒又担心这两个战役会影响作为重头戏的库尔斯克进攻战役,所以随后又取消了它们。
4月15日,德军统帅部又下达了第6号命令,命令写道:

为实现其预定计划,德军在4月下半月采取了重大的准备措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北两个正面集中了两个新的集团军。至4月18日,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展开在库尔斯克以北。4月25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占领了库尔斯克以南的正面地段。这两个预定实施堡垒行动的加强集团军意味着希特勒在东线的全部战略预备队,一旦进攻失败,它们便无可替代。所以,就连一向自信过头的希特勒这次也信心不足。
堡垒行动开始的时间一再推迟,一是因为部队集结拖延了时间,一是莫德尔担心自己兵力不足,再三要求补充兵力。4月30日,德国陆军总部因连降大雨而下令推迟堡垒行动。5月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召开会议,古德里安详细地回忆了会议经过:

古德里安还回忆,5月10日希特勒接见他时,他再次提出取消东线的进攻,而希特勒也表示对这次进攻缺乏信心:

堡垒行动原定于5月4日展开,但为了更多的新式坦克和突击炮运抵德军,希特勒又推迟到了6月12日。5月13日,德意军在北非的基地全部失守,希特勒又将行动推迟到了6月底,以便准备在意大利的防御。6月16日,古德里安建议希特勒进一步推迟进攻,以便继续重建装甲兵,曼施泰因和克卢格则建议希特勒抢在苏军防御继续加强之前进攻。希特勒则表示,空军的侦察极度夸大了苏军的防御,所以继续坚持原计划。两天后,国防军统帅部建议取消堡垒行动,以便东西两线节省出预备队。希特勒则坚持在7月3日发起进攻,后来又推迟了两天。

在德军进攻开始前不久,希特勒对奉命实施战役的高级指挥官作的一次讲话中,声称他已决心转入战略防御。他指出,德国今后应在防御交战中疲惫敌军,以便比他们支持更长的时间;当前进攻的目的不是夺取大片领土,而只是拉直弧形战线,以便节省兵力。用他的话来说,应该消灭配置在库尔斯克弧形战线的苏军各集团军,迫使俄国人在消耗战斗中耗尽预备队,以此削弱其入冬前的进攻实力。
截至7月5日前,德军已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集结了78.09万人、2928辆坦克和突击炮、8170门火炮。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担任北线主攻,该集团军共33.5万人,拥有1081辆坦克和突击炮。在突出部以西是第2集团军,共9.6万人,负责保持中央、南方集团军群之间的联系。此外,中央集团军群还有相当兵力负责治安。南方集团军群集中的兵力更为强大,包括第4装甲集团军共223907人和肯普夫集群共12.6万人。第4装甲集团军拥有1235辆坦克和突击炮,其中第48装甲军在拥有200辆豹式坦克,党卫军第2装甲军拥有42辆虎式坦克,而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共有102辆虎式。第4装甲集团军负责南线的主攻。肯普夫集群在第4装甲集团军右侧,这支临时编组的军队起初只用于侧翼掩护,后来则准备用于进攻苏军防线肩部。北部的第6航空队第1航空师(730架飞机)和南部的第8航空军(1100架飞机)负责支援地面部队进攻。

从纸面上看,德军装甲力量阵容十分强大,但是,两个集团军群都无法做到像1941—1942年那样集中大量后勤资源去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作战。根据陆军总部的堡垒方案,第9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应该有足够的补给来持续18天的战斗,但直到7月4日,第集团军燃料补给所需量的20%,弹药不到40%;第4装甲集团军大多装甲部队有2—3个基数的弹药和5个消耗额度的燃料,只够维持一周。此后,两个集团军群每次都只能以几个机动师来实施作战。
为实施堡垒行动,希特勒几乎把东线能用的家底全都押了上去,特别是坦克和飞机。第48装甲军参谋长梅林津后来评价说:“我们所有的坦克部队都集中使用在钳形攻势的两个钳臂上——莫德尔上将的第9集团军由北面进攻,霍特上将的第4坦克集团军由南面进攻。在第一梯队,霍特拥有8个装甲师,莫德尔有5个装甲师。一些步兵师也要参加这次进攻,为此把友邻的部队几乎都调光了。从战略观点看,‘堡垒’战役纯属‘盲人瞎马’,为了这次战役,要使用全部的战役预备队。”
苏军指挥部于1943年3月末结束冬季交战后,立刻着手制订1943年夏秋作战计划。最高统帅部考虑到苏军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兵力兵器也超过德军,最初计划在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战局一开始就展开广泛的进攻行动。但不久就对上述计划作了修改。4月3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下令:“务须设法捕获俘虏,以便随时关注敌人部署的各种变化并及时判明敌人聚集军队,尤其是聚集坦克部队的方向。”此后,苏军便开始积极通过捕获俘虏来搜集敌军情报。

4月8日,副最高统帅朱可夫估计,德军可能首先进攻库尔斯克,然后试图合围突出部南线的苏军兵力,最终攻向莫斯科。他认为,苏军在不久的将来抢先发动进攻是不明智的,苏军应首先通过防御耗尽敌人的力量,摧毁敌人的坦克,再投入新锐预备队转入全面进攻。4月10日,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和参谋长马利宁也作出了相同的估计。他们认为,进攻将沿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两个方向展开,建议以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共同进攻奥廖尔。4月12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估计德军将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两翼,从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攻向库尔斯克。他还认为,德军下一步很可能转向东北直取莫斯科,同时向南发起辅助突击。也正是在同一天,斯大林在听取了朱可夫、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以及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的意见后,决定将苏军主力集结在库尔斯克地区,现在这里以一场防御战役消耗德军,然后转入反攻并完全粉碎德军。为以防万一,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在整个战略战线上建立牢固的纵深防御,尤其要在库尔斯克地区建立强有力的防御。
按照计划,中央方面军担负的任务是抗击德军自奥廖尔方面发动的进攻,而来自别尔哥罗德地域德军的进攻则由沃罗涅日方面军所部负责抗击。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计划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两方向转入反攻。但这应在敌人兵力在进攻战斗中耗尽时实行。西方面军左翼、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右翼各部队即将在奥廖尔方向上实施的进攻战役代号为库图佐夫。击溃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的任务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军区执行,西南方面军部队予以配合。该战役计划的代号为统帅鲁缅采夫。大本营的战略预备队草原军区(7月9日改称草原方面军)负责防止敌人从奥廖尔方面或从别尔哥罗德方面实施大纵深突破,而在转入反攻时其部队应从纵深增强苏军突击力量。实施进攻是该军区的主要任务。远在4月23日,该军区即已得到指示,要使军队主要作好进攻战斗和战役的准备。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包括草原军区战略预备队)地带内,集中了整个作战军队1/3左右的人员和作战飞机,近半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1/4以上的火炮和迫击炮。至7月初,苏军最高统帅部已成功地将兵力兵器高度集中于主要突击方向上,并在西南和西方两战略方向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集团。

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辖第48、13、70、65和60集团军,坦克第2集团军和空军第16集团军,独立坦克第9、19军)防守着从亚历山大罗夫卡到科列涅沃长达306公里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北正面。方面军指挥部认为,德军经由波内里向库尔斯克实施突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将基本兵力展开在方面军的右翼。在这里,在只占方面军正面总长度31%的95公里地段上,集中了58%的步兵师、87%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70%的炮兵。该方面军有711575人、11076门火炮和迫击炮、246门火箭炮、1785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092架飞机。
库尔斯克突出部南正面从科列涅沃到沃尔昌斯克,长达244公里由沃罗涅日方面军(辖第38、40和69集团军,近卫第6、2集团军,坦克第1集团军和空军第2集团军,近卫步兵第35军,近卫坦克第2、5军)防守。该方面军指挥部认为德军可能向下列三个方向进攻:从别尔哥罗德地域向奥博扬;从别尔哥罗德地域向科罗恰;从木罗姆、捷尔诺瓦亚地域向沃尔昌斯克、新奥斯科尔。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认为德军向头两个方向进攻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把基本兵力集中在方面军的左翼。在占方面军正面总长度约68%的164公里地段上,配置了83%的步兵师、近90%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和86%以上的炮兵。该方面军有625591人、8718门火炮和迫击炮、272门火箭炮、17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080架飞机。

科涅夫的草原军区(辖近卫第4、5集团军,第27、47和5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空军第5集团军以及1个步兵军、3个坦克军、3个机械化军和3个骑兵军),其任务是不论敌重兵集团可能从奥廖尔方面,还是从别尔哥罗德方面向东突破,均予以制止,为此作好向小阿尔汉格尔斯克、施格雷、库尔斯克、奥博扬、别尔哥罗德等方向实施反突击的准备。同时应作好转入进攻的准备。该军区拥有573195人、8510门火炮和迫击炮、16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苏军在库尔斯克防御阵地构筑了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内挖掘了83912个步兵掩体、机枪掩体和防坦克枪掩体,构筑了5322个指挥所和观察所、17505个掩蔽部和土屋式掩体,埋设了63.75万枚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设置了593公里铁丝障碍物,堑壕和交通壕的总长度达到4240公里。中央方面军部队共挖掘了总长5000公里的堑壕和交通壕,埋设了40万枚地雷和爆破雷,仅在第13和70集团军地段上就架设了112公里铁丝网,其中10.7公里是电网,埋了17万余枚地雷。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构筑了5—6道防御地带(地区),其中包括2道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地带、1道集团军防御地带、3道方面军防御地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1道草原军区防御地区,沿顿河左岸则构筑了1道国家防御地区。工程构筑总纵深达250—300公里。工事最完善的是防御的战术地幅,其纵深在战时第一次达到15—20公里。战术地幅的主要防御地带由2—3道防御阵地组成,每道防御阵地有2—3道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防御阵地纵深达1.5—2公里。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最为坚固。库尔斯克附近的防御,首先是作为对坦克的防御来准备的。防御的基础是防坦克支撑点。对坦克防御的纵深达30—35公里。建立稳固防御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敌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役布势纵深达50—70公里。同时,组织了强大的对空防御,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

对于苏军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强大防御体系,梅林津后来哀叹道:

北线烽烟

早在7月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就警告说,德军可能在7月3—6日发动进攻。7月4日夜间,中央方面军在第13和48集团军防御地带内抓到了德军俘虏。他们供认:进攻预定在7月5日凌晨3点。被派到中央方面军的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和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当机立断,命令对德军阵地实施炮火反准备。德军的阵地被炮弹和迫击炮弹绵密的炸点所覆盖。苏军的炮火反准备打乱了德军的进攻时间表,中央集团军群不得不将进攻推迟2个半小时。德军的进攻失去了突然性。

7月5日凌晨4:30,德第9集团军开始炮火准备,集中于苏军防御前沿和4公里内的纵深。同时,德军飞机空袭了苏军阵地和机场。5:30,德军开始进攻。
在东面,德第23军向苏军第13、48集团军接合部发起了迷惑性进攻,试图夺取小阿尔汉格尔斯克镇,这个道路枢纽将会有利于向东、西和南边的库尔斯克迅速推进。德第78、216和36步兵师突入苏军第13集团军步148、8师和第48集团军步16师的第一防御地带约1.5公里,随即被苏军所阻。
在中部遂行主攻的第47、41装甲军进攻苏军步29军步15、81师的防御,其锋芒直指苏军第13集团军防御地带内的奥利霍瓦特卡。苏军指战员用反坦克炮兵的火炮和反坦克枪击毁德军的坦克,用机枪火力和火炮、迫击炮的拦阻射击消灭进攻中的步兵。向前推进的德军坦克接近到苏军雷场时开始爆炸。直到9时,德军第47装甲军第20装甲师的120辆坦克和突击炮才突入苏军步15师防御阵地,德军第6步兵师和第41装甲军第292步兵师分别威胁到苏军步81师两翼。德第41装甲军第86步兵师在坦克部队的支援下也直扑波内里车站。7月5日上午,苏军步29军在击退了德军的4次冲击后,于德军第5次冲击时,被迫后撤,东面扼守小阿尔汉格尔斯克镇的步148师也为了保持同友邻的联系而后撤。德第46装甲军也在西面发起了支援性进攻,但并未取得多大进展。

德军也使用航空兵突击来支援自己军队的进攻。德军的轰炸机以50—100架为一个机群,不断地对苏军进行轰炸。仅在进攻的头6个小时,德航空兵在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约有1000个飞行架次,其中约800个架次是轰炸机完成的。这一天,苏联空军未能有效阻止德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
7月5日这一天,在德军的主攻方向上,苏军所有的步兵火器、反坦克支撑点的火器和支援步29军各师的所有炮兵群的火器都参加了战斗。步兵用手榴弹和燃烧瓶勇敢地炸毁德军的坦克。工兵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进行战斗,他们在极猛烈的火力下接近敌坦克,用反坦克手榴弹、燃烧瓶炸毁敌坦克,往坦克下放置地雷。在一整天时间里,工兵在集团军地带内补充敷设地雷约6000枚。当日日终前,德军已楔入第13集团军的防御6—8公里,并向奥利霍瓦特卡以北15公里地段上的第二防御地带推进。而在苏军第70集团军的防御地段上,德军只向格尼列茨方向推进了4—5公里。苏军步15、81师击退了德军5次冲击后按照指挥部的命令撤至第二防御地带。德军参战的300多辆坦克中有2/3失去战斗力。

第一天的战斗表明,德军的进攻并没有按照德军统帅部的计划进行,它试图以一次突击摧毁苏军防御,但未能得逞。苏军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则得到了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13旅和第21迫击炮旅的加强。
7月5日傍晚,罗科索夫斯基确定了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后,定下决心于次日晨对敌主要集团实施反突击,恢复态势。然而,由于德军的进攻力量仍然很强大,且在当时情况下,很难组织兵力兵器的协同动作和机动,结果坦16、19军开始战斗行动的时间不一致。在6日的反突击战斗中,只有近步17军击退敌人1.5—2公里,虽然反突击未能达到目的,但方面军的军队牵制了德军的行动,为受威胁的方向集中补充兵力赢得了时间。
德军第2、9装甲师在第505虎式坦克营的支援下投入战斗。这天下午,近步17军承受了敌第9装甲师的主要突击。近步70师203团的军人英勇地与敌战斗,全团在科诺瓦连科少校指挥下击退德军的16次冲击。为了表彰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几乎全团成员都被呈请给予政府的奖励。该师近卫步兵第207团45毫米加农炮连连长杰尼索夫中尉指挥一个规模不大的炮兵小组于7月6日击退了约有1个团的敌步兵随伴坦克的冲击。当炮手伤亡时,连长操炮用直接瞄准射击击毁坦克。经过一天的战斗,全连击毁坦克12辆。英勇的指挥员、共产党员杰尼索夫中尉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同样是该师,近卫步兵第205团预备党员穆罕默季耶夫上士在排长阵亡后站出来指挥全排。7月6日,在萨莫杜罗夫卡村地域,约60辆德军坦克向苏军战斗队形推进。激烈的战斗持续1个多小时。穆罕默季耶夫上士巧妙地分配排的火器,用反坦克枪击毁了3辆坦克。德军的坦克冲击被击退了。穆罕默季耶夫近卫军上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无独有偶,坦16军独立第729反坦克歼击炮兵营3连的炮兵们也英勇善战。7月6日,向帕诺夫中士指挥的炮手班开来了大群的坦克,还有德军的航空兵也轰炸该炮连。帕诺夫的炮手班非常沉着,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迎向敌人的坦克,与坦克决斗。经过一天的战斗,帕诺夫指挥的炮手们击毁和烧毁敌坦克11辆。帕诺夫中士被授予苏联英雄的崇高称号。
这一天,东面的德第41装甲军企图再次分割苏军第13、48集团军,但第292和86步兵师、第18装甲师组成的突击力量在这天晚上被苏军步29军第二梯队的步307师阻挡在波内里外围。在进攻的前两天,北路德军就死伤1万余人。
方面军空军继续支援地面部队,通过积极行动迫使德军从其他战线地段抽调新锐空军力量来应付苏军的空中打击。德军未能掌握绝对制空权,只能集中轰炸机和战斗机进行重点攻击。7月7日,苏军航空兵掌握了中央方面军上空的制空权。
7月7日,莫德尔重新恢复了进攻,其主要突击转向波内里,并继续向奥利霍瓦特卡方向进攻。德军决心以任何代价来夺取这个构筑在第二防御地带内的防御枢纽部。固守波内里对苏军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可以在这里截断奥廖尔至库尔斯克的铁路,并能向小阿尔汉格尔斯克和奥利霍瓦特卡方向进攻的德军实施翼侧突击。中央方面军指挥部在波内里地域总共集结了15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大大加强了守卫该城的步307师的防御,并且成为德军道路上一个强大的炮火屏障。向波内里进攻的德军部队是第18装甲师和第292步兵师。

上午10时,德军步兵在50辆坦克的支援下,从西北向波内里发起了进攻。当日,德军向波内里发起了5次冲击,均被步307师击退。在统帅部预备队第540炮兵团的防御阵地,谢多夫准尉指挥的炮手班击毁了8辆德军坦克,消灭了上百名德军冲锋枪手。但是,这个炮手班被敌人炮弹直接命中而全部牺牲,他们全体都被授予政府的奖励。谢多夫准尉也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在保卫波内里防御枢纽部的战斗中,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13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旅188反坦克歼击炮兵团4连的炮兵们在波塔诺夫大尉指挥下,击毁了6辆敌坦克。步307师步1019团3营机枪手斯图焦尼科夫上士光荣立功,他三次受伤不下战场,还消灭了几十个敌人。波塔诺夫大尉和斯图焦尼科夫上士都荣获苏联英雄的崇高称号。
当天下午,第47装甲军第2、20装甲师在第6步兵师的支援下向奥利霍瓦特卡发动进攻。攻下此处的高地,就可以清楚地望见库尔斯克。防御方为坦2集团军坦16、19军和歼击第3旅。德第2装甲师出动了190辆坦克和突击炮和右翼的第505重装甲营以及第20装甲师在萨莫杜罗夫卡和奥利霍瓦特卡之间发起进攻。德军向257高地和卡沙尔地段发起了主要突击。德军两天内在这里4次冲击苏军阵地,均未成功。炮兵向前进中的坦克射击,把敌步兵与坦克切断并用冲锋枪和机枪火力将其消灭。
在乔普洛耶村附近防御的歼击第3旅的军人表现了空前的英勇和顽强。在4天的战斗中,他们击退了德军的20次冲击,击毁了146辆德军坦克。仅伊吉舍夫大尉所在的1连就击毁19辆坦克。当最后一门火炮被打坏的时候,德军的冲锋枪手继续进逼过来,受了弹伤和震伤的伊吉舍夫大尉率领活着的炮兵和掩护他这个连的冲锋枪手起来冲击。他们高喊“为了祖国”冲向敌人。德军没能从这里通过。歼击第3旅的军人以自己的英雄行为打破了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发展突击的计划。为了表彰这种英勇顽强的精神,伊吉舍夫大尉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炮连的所有人员荣获了政府的奖励。
在德军右翼,第46装甲军对面的苏军第70集团军右翼部队得到了步140师的加强,德军发起的13次冲击均被打退。
7月8日8时整,莫德尔投入了新锐的第4装甲师的101辆坦克,支援攻打萨莫杜罗夫卡的第20装甲师,第2装甲师的118辆坦克也再次向奥利霍瓦特卡发起冲击。第4和20装甲师在萨莫杜罗夫卡附近发起了4次进攻,企图突破苏军第70、13集团军接合部。在这里,苏军近步17军承受着德军的主要突击。双方的争夺极为激烈。据保罗·卡雷尔的描述,第20装甲师发起进攻不到一个小时,第112装甲掷弹兵团第5连的所有军官非死即伤。尽管如此,德军仍然冲破了苏军一道道战壕。各个营的实力迅速消融,连队则成了排。第112装甲掷弹兵团第5连死伤半数,连长亨施中尉阵亡。保罗·卡雷尔就此评论道:“著名的阿拉曼战役中,蒙哥马利将军投入1000门大炮,以达成非洲战事的转折点,但与库尔斯克战役相比根本不算什么。就连斯大林格勒战役,尽管更加可怕,更具悲剧氛围,但在兵力投入方面也无法与庞大的库尔斯克野战相提并论。”
与此同时,第4装甲师突破了苏军步175师和近步70师接合部,第4装甲师第33装甲掷弹兵团第2营夺取了乔普洛耶村。罗科索夫斯基投入步140师和坦2集团军近坦11旅封闭突破口。双方又在这里激烈争夺。德军尽管将苏军赶出了乔普洛耶村以南的山脊,却未能摧毁苏军的抵抗。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257高地,这里是近步17军的关键防御地段。这天,德军先后三次同时从东北方和北方进攻高地,每次都有60—100辆坦克组成多个集群。德军步兵冒着苏军的火力,跟在坦克后方猛烈向前推进。17时,257高地失守,但德军未能继续向前。德军突破奥利霍瓦特卡的最后努力失败了。
这一天,苏德双方继续激烈争夺波内里镇。双方在这里均投入了新锐部队。经过反复拉锯,德军才得以占领了波内里镇大部,然其已筋疲力尽,无力继续进攻。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早已疲惫不堪,空军的燃料也所剩无几。

7月8日晚,莫德尔重新在奥利霍瓦特卡北面的山脊前重新集结兵力。第二天,莫德尔投入了第2、4和20装甲师的300辆坦克进攻奥利霍瓦特卡。但是,苏军第70集团军已经得到了步162师的加强。莫德尔的进攻又一次失败了。至此,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几乎把第9集团军的突击集团全部投入交战,只有第10摩托化师留作第9集团军预备队。集团军群预备队里还剩下第12装甲师和第36步兵师。德军统帅部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并着手调整各部队的部署以便组织向第13和70集团军接合部法捷日的突击。7月10日,莫德尔恢复进攻。为了增强突击力量,希特勒命令将南方集团军群近1/3的航空兵转隶给中央集团军群。但是,德军发展进攻的新尝试再次以失败而告终。无论是7月10日,还是7月11日,第9集团军都未能向苏军防御纵深推进。7月12日,莫德尔所部被迫转入防御。
中央方面军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彻底粉碎了北路德军在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的进攻。德军在这个方向上只推进了10—12公里,未能突破苏军的战术防御,却付出了伤亡22201人(其中死亡失踪4691人)以及全毁71辆、被击伤308辆战车的代价。希特勒向库尔斯克进攻的左钳就此被掰断。中央方面军在7月5—11日阵亡和失踪15336人,负伤18561人,合计33897人;坦2集团军截至7月14日共损失了213辆坦克,其中全毁138辆,但很快就恢复了战斗力。
南路狂飙

在沃罗涅日方面军防御地带,7月4日下午,德第4装甲集团军先遣支队在炮兵10分钟的火力急袭和航空兵突击之后发起进攻,同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的战斗警戒部队发生了战斗。据德军俘虏供认,他们应于7月5日转入进攻。被派到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京同样果断下令实施炮火反准备。在这里,苏军的炮火反准备迫使南方集团军群将进攻时间推迟了3个小时。

7月5日早6时,德第4装甲集团军开始进攻。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第2装甲军沿着两条交汇的道路发起主攻,汇合后的道路继续向北经波克罗夫卡和奥博扬通向库尔斯克。为尽量避免暴露过时的3、4号坦克,这两个装甲军的许多坦克指挥官将虎式坦克在前面开路,可是这样却把他们最好的武器装备暴露在了苏军的反坦克火力之下。结果,虎式坦克的远程穿甲优势被浪费了,它们将靠近到苏军的T-34坦克和反坦克炮的射程内。
第4装甲集团军在奇斯佳科夫的近6集团军防御地带内向奥博扬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肯普夫集群在近7集团军地带内实施辅助突击,攻向科罗恰。在两个方向上,德军分别对近6集团军近步第67、52师和近7集团军近步81、78师实施了主要突击。
第48装甲军(464辆坦克和89辆突击炮)第3、11装甲师和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从前一天晚上占领的阵地向北猛烈攻击前进。在中部进攻的大德意志师燧发枪兵团和掷弹兵团在350辆坦克和突击炮的支援下,沿仅3公里的地段向北进攻,前者和大德意志师装甲团以及豹式装甲旅在进攻时闯入了苏军布置的雷场和前一天晚上的大雨所冲刷的泥沼中,动弹不得。苏军用反坦克炮、反坦克枪和火炮向德军装甲部队射击,燧发枪兵们不得不甩开坦克单独前进。结果,燧发枪兵团第3营第11、12、13连几乎遭受灭顶之灾,重武器连亦在数小时内伤亡50人。德军工兵赶上来后,开始排雷。过了十几个小时,德军首批装甲战车才和步兵会合。随后,该团转而向东,跟在掷弹兵团背后一同向苏军近步67师防御阵地进攻。在战斗过程中,燧发枪兵团损失了36辆坦克,团长也身负重伤。

掷弹兵团再发起进攻后首先切断了从布托沃到切尔卡斯科耶村(近步67师防御的依托)的通路,但他们向切尔卡斯科耶进攻时却严重受阻。近卫军战士们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使其伤亡惨重。但是,在大德意志师和第11装甲师的持续进攻以及第3装甲师对该近卫师右翼的近卫步兵第71师造成严重威胁的情况下,近步67师前沿各团以及两翼的两个近卫步兵团仍然被迫退却。随后,该师得到了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1个坦克团和1个自行火炮团的加强,并在切尔卡斯科耶以北重新集结。近卫军战士们在此地顽强坚守了数小时,大量地杀伤敌军,随后向东北方向且战且退,撤到了近步90师沿佩纳河的防御阵地。这一天,大德意志师的进攻即已达到顶点:以巨大的代价推进了7公里,但只削弱了苏近步22军的第一防御地带,没有突破它。该师的12辆虎式坦克中有9辆被地雷炸瘫。第11装甲师的表现相对较好。
第3装甲师从格尔佐夫卡向正北方的科罗维诺进攻。该师以第6装甲团的90辆坦克为先导,突破了近步67师右翼近步210团的防御,当日傍晚又楔入了近步67、71师接合部,并前出至红波奇诺克村,突破了近步71师第二梯队的防御,随后继续向北推进。至此,第48装甲军已经在近步22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其矛头直指佩纳河。瓦图京迅速调集了大批坦克加强佩纳河防线,以阻止第48装甲军的突击。

与此同时,党卫军第2装甲军警卫旗队、帝国、骷髅3个装甲掷弹兵师的356辆坦克和95辆突击炮参加战斗,在火箭炮旅支援下,向近步52师阵地发起猛攻。在苏军一片精心布设、梯次纵深配置和纵横交错的防御体系以及顽强的近卫军战士们面前,豪塞尔的装甲军进展缓慢。保罗·卡雷尔写道:“虎式坦克隆隆向前。反坦克步枪砰砰作响。掷弹兵们跃入战壕。机枪吼叫着。炮弹破坏着战壕和掩体。第一个小时的战斗表明,豪塞尔麾下的各师同样遭遇到精心准备、发挥良好的抵抗。”
警卫旗队师突破了近步151团的防御阵地后,开始沿通往贝科夫卡的公路艰难向北推进。反坦克歼击炮兵第538、1008团坚决抗击着敌人的进攻。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008团第5连击毁敌坦克17辆。当全部火炮被击毁和炮兵陷入合围的战斗最困难时刻,连长加格卡耶夫上尉带领幸存的军人发起了冲击,为表彰他的英勇顽强精神,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而该团第2连在全体牺牲之前也击毁了6辆德军坦克,其中包括3辆虎式。该团第3连同样抵抗着帝国师向别列佐夫的推进。当天下午,该团第1、4、5、6连沿通往贝科夫卡的公路,在贝科夫卡镇内展开成一条连续的防线阻止敌人推进。日终前,警卫旗队师损失约30辆坦克,该团亦在傍晚前牺牲半数指战员,损失21门反坦克炮。当晚,警卫旗队师一路推进到了雅科夫列沃附近,却在此地撞上了苏军的一条密布坦克、反坦克炮和步兵的新防线。当日,警卫旗队师当面苏军损失了15辆坦克、3架飞机,88人被俘,但警卫旗队师本身也阵亡97人、负伤522人、失踪17人。
帝国师在进攻中突破了苏军在别列佐夫的防御,当晚,其先头部队已经切断了关键的奥博扬—别尔哥罗德公路,并将近步155团同近步52师主力分割开来。骷髅师则夺取了格列穆奇,然后右转将近步155团赶到了步375师右翼。直到苏军坦96旅迅速来援,才守住了奥博扬—别尔哥罗德公路。结果,骷髅师未能包抄步375师右翼,德军也未能及时夺取别尔哥罗德以北的苏军阵地。
7月5日日终前,党卫军装甲军在第8航空军支援下,楔入近步52师防御阵地近20公里,抵达近6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带前方的雷场和障碍物。近步52师损失30%以上,但仍坚持战斗。沃罗涅日方面军地带内的形势变得复杂起来,瓦图京于7月5日调集了卡图科夫的坦1集团军和近坦2、5军的1000多辆坦克来加强近6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带。这一天,党卫军装甲军有44辆坦克和突击炮(含10辆虎式)被地雷炸瘫。
与此同时,肯普夫集群的5个师强渡北顿涅茨河,同时又从别尔哥罗德过河。在别尔哥罗德附近,第108步兵师遭到了近步81师的顽强阻击。在南面,肯普夫集群进展较大,其中第73装甲掷弹兵团楔入近步78、81师接合部2公里,并在傍晚与第19装甲师第27装甲团在北顿涅茨河东岸会师,将近步228团击退到拉祖姆诺耶附近。第7装甲师第6、7装甲掷弹兵团则切割了近步78师防御阵地,并以第25装甲团为先导,沿拉祖姆诺耶和克鲁托伊洛格两个要塞化村庄之间的高地推进了6公里。7月5日日终前,肯普夫集群夺取了深3—6公里、宽12公里的桥头堡,在近7集团军第一防御地带打开了缺口。当晚,瓦图京派出3个师加强了近7集团军的防御。

7月6日上午10时,第48装甲军再度发起进攻。第3、11装甲师和中央的大德意志师向北和东北方向进攻。近步67师被迫后撤。当晚,近步67、52师撤至近6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带及后方预设阵地。在奥博扬公路,近步90师、坦6军以及独立坦克和炮兵部队坚决抵抗德军进攻,机械化第3军则击退了德军沿奥博扬公路的8次冲击。15时,第3装甲师侦察分队在拉科沃村抵达佩纳河岸,随即遭到北岸火力的猛烈打击。由于泥泞和沼泽令装甲部队无法通行,第3、11装甲师被迫改变方向,企图利用托马罗夫卡—奥博扬公路沿线的阿列克谢耶夫卡、卢哈尼诺和瑟尔采沃之间更适合坦克通行的地形。傍晚,大德意志师和第3装甲师先头部队与机3军(得到1个反坦克歼击炮兵团的加强)和近步90师接火。在佩纳河沿岸、阿列克谢耶夫卡和卢哈尼诺附近的战斗异常激烈。大德意志师战史记载了他们自己同苏军机3军的激战:

这一天,第48装甲军没能实现推进到普肖尔河的最终目标,不过还是前出到了足以在次日向北发起决定性突击的位置。
党卫军装甲军也于7月6日继续进攻。警卫旗队师向雅科夫列沃以南近步51师和近坦5军近坦1旅防御阵地发起进攻。10时许,炮击结束后,警卫旗队师和帝国师突破了近步51师防御阵地,夺取了雅科夫列沃的苏军抵抗枢纽部。苏军被迫向东北退到波克罗夫卡和大马亚奇基附近筑垒地域。警卫旗队师分出两个装甲掷弹兵团攻打这些防御枢纽部,其余部队则向前推进了12公里,并在傍晚夺取了卢奇基和捷捷列维诺。豪塞尔沿着苏军抵抗最薄弱的东北方向的普罗霍罗夫卡前进,但已严重偏离库尔斯克方向。当天,苏军近坦2军奉奇斯佳科夫之命向斯莫罗季诺、贝科夫卡方向的党卫军装甲军右翼突击,与近坦5军共同消灭向雅科夫列沃、卢奇基进攻之敌。经过激烈战斗,坦克军把德军赶到了西部。7月6日夜,由于德军向北推进,根据瓦图京命令,该军返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防御地区。

7月6日的战斗证明,德军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向坦1集团军和近坦5军之间的接合部奥博扬突破。当日17时,卡图科夫命令坦31军坦100旅向大马亚奇基地域前出,任务是保障机3军同近坦5军的接合部,阻止敌人向北发展进攻。夜间,卡图科夫又向该处补充了独立坦克第180、192旅和几个炮兵团和迫击炮团。同时他命令坦31军推进到捷捷列维诺地域,并在近坦5军协同下消灭突入之敌,在雅科夫列沃以东第二防御地带恢复态势。
党卫军骷髅师于7月6日向利波维伊顿涅茨河畔的绍皮诺和捷尔诺夫卡东进,向步375师防御阵地进攻,企图抵达利波维伊顿涅茨河并与肯普夫集群会师。步375师得到坦96旅和反坦克歼击炮兵第496团的加强,使骷髅师不能靠近河岸一步。
与此同时,肯普夫集群第7、19装甲师于7月6日继续向东北方向进攻,第6装甲师也于傍晚加入进攻。第19装甲师在第168步兵师的协同下,转向西北进攻苏军近步81师侧后方,并夺取该部后方的克列伊达车站和重镇别洛夫斯科耶。近步81师急忙在亚斯特列博沃附近展开了师属教导营。第7装甲师则从拉祖姆诺耶和克鲁托伊洛格两村之间出击,击退了近步78师第二梯队的第233团以及配属该团的近卫反坦克歼击炮兵第81营,并包围了苏军一个团,但随即撞上了近步73师,陷入苦战。傍晚,第6装甲师袭击了近步73师右翼,迫使该师将中央团和右翼团撤到新防线上,依托从格列米亚奇向北穿过巴托拉茨卡亚达查的低矮山脊。此时,苏军步111、270和近步15师在近步73师后方展开,近步94师也赶来增援,近步73师得以沿新防线坚守,甚至发起反冲击。经过两天的战斗,德军在近7集团军地带内北顿涅茨河左岸登陆场向纵深推进约10—12公里,并在3公里的正面上向第二防御地带推进。
7月6日日终前,德军试图以庞大的坦克集团的猛烈突击到达奥博扬地域的计划落空了。德军被阻止在第二防御地带。只有在雅科夫列沃、卢奇基地段上,党卫军装甲军楔入了第二防御地带。经过两天的战斗,德军推进了10—18公里。但在任何一个地段上都没有得到向两翼机动的自由,不得不紧紧抓住纵深梯次防御。第4装甲集团军已损失至少300辆坦克,其中支援大德意志师的350辆坦克只剩下80辆可以开动。肯普夫集群也没能跟上霍特所部的突击,结果,党卫军骷髅师不得不留下来向东防卫苏军近坦2、5军,肯普夫集群第7装甲师同样留在南面作为侧卫。
德第8航空军也在两天内损失了100多架飞机,燃油也损耗严重,剩余飞机的保养状况也在恶化。由于德空军近距离支援作战的优先度高于夺取制空权,结果德军飞机无法拦截苏军飞机的所有攻击,就连德军地面高炮部队也被拉去参加地面战斗了。也正是在7月6日,著名苏联英雄阔日杜布击落了他在战斗生涯中的第一架飞机。
此时,瓦图京已经把所有的预备队都用来加强防御了,但缺口仍在扩大。在瓦图京和华西列夫斯基的请求下,斯大林命令近坦5集团军加速向奥斯科尔河右岸推进并在奥博扬、库尔斯克方向作战,同时给瓦图京调来了2个坦克军。7月7日夜,华西列夫斯基命令空军第17集团军参加沃罗涅日方面军作战。瓦图京决心以现有兵力挫败敌人进攻,并在两个坦克军赶到后彻底消灭他们。
7月7日晨,德第48装甲军和党卫军装甲军向近6集团军第二防御地带以及在佩纳河、卢哈尼诺河和波克罗夫卡东南的强大防御阵地上的卡图科夫的两个快速军发起进攻。瓦图京未能按照预定计划向敌人发起反冲击,遂在大本营的允许下安排卡图科夫的坦克进入掩体进行防御。
党卫军装甲军向苏军防御的薄弱点——从波克罗夫卡向东北通往普罗霍罗夫卡的公路进攻,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原定的奥博扬—库尔斯克方向。结果,第48装甲军不得不在向奥博扬方向北进的同时保护党卫军装甲军的左翼,虽然前者仍是主要任务,但后者对前者也必不可少。

党卫军骷髅师将当面的苏军击退到了利波维伊顿涅茨河浅谷,警卫旗队师的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则向苏军在波克罗夫卡和大马亚奇基附近的防御阵地进攻。德军的30辆坦克和1个步兵营占领了波克罗夫卡并威胁到了近坦1旅左翼。苏军近坦49旅赶到了波克罗夫卡将德军赶了出去,但傍晚又被迫北撤,波克罗夫卡再次失守。与此同时,警卫旗队师第1装甲团和第1装甲掷弹兵团之一部与帝国师第2装甲团沿普罗霍罗夫卡公路推进,攻占捷捷列维诺,击退了近坦5军。党卫军装甲军已威胁到普罗霍罗夫卡。
瓦图京的防线出现了严重危机,特别是在坦1集团军的机3军防御地带,这里只有不到200辆坦克,也几乎没有预备队。瓦图京将在第4装甲集团军西段对面的第38、40集团军抽出步309师、3个反坦克歼击炮兵旅和其他小型部队来加强机3军的防御。近步52师余部也奉命在德军突破方向防御。
7月7日晨,第48装甲军大德意志师和第11装甲师沿奥博扬公路两侧发起进攻,突破了机3军的防御,企图分割坦1集团军防御正面,并企图转向坦31军侧翼。德军300多辆坦克在空军支援下冲向机3军机1、3旅的防线。大德意志师将苏军击退到了5公里外的瑟尔采沃外围和格列穆奇(与此前近步52师据守的村庄不是同一处),第11装甲师也将苏军击退了相同的距离。在瑟尔采沃地区,德军遭到了苏军的顽强阻击:

大德意志师右翼部队进占了格列穆奇,当晚夺取格列穆奇以北高地,装甲团击退了230.1高地的苏军坦克。入夜后,战斗停止。部队早已筋疲力尽,第3装甲师没有前进多远就停了下来。第11装甲师已经达到与大德意志师先头部队平行之线,但由于左翼苏军的火力和反冲击十分猛烈,未能继续前进。
第48装甲军的推进构成了其向北突破的危险,同时也威胁到了东面在波克罗夫卡地域防守的苏军后方。因此,瓦图京和卡图科夫命令机3军向北撤回该部左翼,并与东面的坦31军保持联系。同日,卡图科夫命令坦6军向东在上佩尼耶以南的佩纳河对面占领向东的新阵地,并在机3军的支援下发起反冲击,打击德军侧翼。
与第4装甲集团军相比,肯普夫集群的推进则要慢得多,其关键装甲力量仍被牵制在别尔哥罗德东南和以东。在北顿涅茨河以东的低地中,肯普夫集群企图突破近7集团军的防御,却收效甚微。7月7日,第3装甲军先头部队计划转向北推进,企图包抄近步81师,最终抵达并沿着北顿涅茨河河谷推进,以便跟上并掩护党卫军装甲军右翼。但是,大批苏军集中对付该装甲军右翼,并投入新锐部队阻止其北进。步213师和近步72师坚守别尔哥罗德对面阵地,并向德106、320步兵师发起猛烈反击。第320步兵师伤亡惨重,其4个营仅剩200人。第106步兵师亦无法接管第7装甲师的战线,令后者无法集中力量向北推进。不过,第7装甲师仍然抽出部分兵力同第6装甲师迅速向关键铁路枢纽米亚索耶多沃发起进攻。
第6装甲师的117辆坦克在左翼稳步推进,将苏军逐出亚斯特列博沃。随后,两个装甲师又撞上了前来增援近步25军的近步35军近步92、94师的先遣支队。而第3装甲军左翼的第19装甲师,虽然夺取了近步81师后方的近伊古缅卡,但直到该装甲师突破横跨北顿涅茨河的苏军防线之前,均无法消除别尔哥罗德以东正在形成的苏军突出部。最左翼的第168步兵师也没有取得明显进展。这天,肯普夫集群损失了95辆坦克,却只夺取了几个居民点。
7月7日,德军没能进到奥博扬地域,也没能进到科罗恰地域。苏军继续守住了第二防御地带。只有在共青团员国营农场以北和近6集团军中央博戈罗季茨科耶地域,德军突入了第二防御地带,推进了12公里,并插入到后方集团军的防御地带。当日,肯普夫集群推进3—5公里,攻占别洛夫斯卡亚和亚斯特列博沃地域。瓦图京决心对楔入之敌实施反突击,并恢复第二防御地带的态势。为此,坦1集团军,第40集团军左翼兵团,坦10、2军,以及近坦2、5军参加了战斗。但德军向奥博扬方向投入了大量兵力,并在反突击前抢先行动。

7月8日,德军集中了约500辆坦克和大量的步炮兵,在30公里的正面上展开进攻,向奥博扬方向发展突破。第48装甲军大德意志师和第11装甲师继续向机3军发动进攻。前者从南、东两面企图夺取瑟尔采沃,并于12时半夺取了该地。下午,德军进到了上佩尼耶南郊。该镇沿佩纳河南北延伸1公里,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卡图科夫向这里紧急增调了坦200、112、22旅和若干炮兵部队。近步67师也同他们一起作战。为加强坦1集团军,调来了坦10军、步309师和第40集团军的一些部队。苏军从佩纳河西岸发射的火力,在从南、东两面进攻该镇的德军中造成了混乱。近6集团军近卫反坦克炮兵第12团的瞄准手沃斯特别利科夫中士和宰采夫中士击毁了13辆坦克。但是,德军仍然夺取了上佩尼耶之一部。第48装甲军所面临的问题是,苏军坦6军威胁了自己的左翼,苏军步兵也在此地集结。因此,该军军长于当晚命令大德意志师和第11装甲师次日沿奥博扬公路推进5公里,夺取260.8高地。尔后,第11装甲师继续沿公路推进,大德意志师则向西实施迂回,协同第3装甲师和第332步兵师消灭上佩尼耶以西苏军坦克部队,以肃清第48装甲军左翼。随后,大德意志师将在第3装甲师跟随下,同第11装甲师一道向奥博扬—库尔斯克方向实施最后冲击。
当天,党卫军装甲军开始将进攻方向从普罗霍罗夫卡转回库尔斯克。帝国师的两个装甲掷弹兵团扼守从捷捷列维诺向南沿利波维伊顿涅茨河延伸的战线,掩护全军右翼。警卫旗队师则向西进攻,骷髅师紧随其后,后者将北顿涅茨河沿岸地段交给了第167步兵师。警卫旗队师进占了大马亚奇基及附近几个村庄,该师装甲团在小马亚奇基与坦31军坦242旅交战。骷髅师的2个装甲掷弹兵团将坦31军坦237旅从格里亚兹诺耶击退至普肖尔河。
与此同时,按照瓦图京在前一天23时的命令,苏军对敌坦克楔子右翼实施了两次反突击:一次是近坦2军(约140辆坦克)在绍皮诺以北实施的;另一次是近坦5军(约100辆坦克)从雅科夫列沃以北地域实施的。坦2、10军和第40集团军左翼兵团也实施了突击。虽然这次反冲击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并彻底损失121辆坦克,却令德军被迫把部分兵力分散到这些方向,并减弱了沿奥博扬公路的攻击。至此,党卫军装甲军已彻底损失17辆坦克,另有约100辆需维修。由于其右翼爆发激战,豪塞尔不得不令帝国师守卫右翼,直到右翼第3装甲军赶上来。
肯普夫集群在7月8日仍然进展不大。正当第7装甲师在苏军近步94师地段上受到来自侧翼和正面的新威胁时,第6装甲师第11、4装甲掷弹兵团向前推进8公里。但在该师左侧的第19装甲师却在近伊古缅卡以北撞上了苏军的重兵防御,未能及时跟上。况且,第3装甲军虽然已经突破了北顿涅茨河以东苏军第一防御地带,但强渡利波维伊顿涅茨河进入别尔哥罗德以东苏军后方的尝试均告失败。
7月8日,德军未能进到奥博扬和科罗恰地域。由于坦1集团军和近6集团军各兵团的坚强防御,德军从南部沿公路突破奥博扬的一切企图未能得逞。苏军仍固守着第二防御地带。在科罗恰方向,德军只是在梅列霍沃方向插入了楔子,而楔子底部的重要支撑点仍被近7集团军所固守。至此,第4装甲集团军仅剩半数装甲力量:

肯普夫集群第3装甲军在前三天的战斗中损失了39%的装甲战车,其麾下3个装甲师的损失差不多。
第4装甲集团军当面的苏军的情况相对又好一些,不过也不容乐观:

由于在奥博扬方向上情况紧张,7月8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罗特米斯特罗夫的近坦5集团军在7月9日日终前把先遣支队调到奥博扬、韦肖雷地段的普肖尔河后,在博布雷诺夫,中奥利尚卡、马里诺地域集中。瓦图京为加强奥博扬方向对部署作了一些调整。军队的任务是固守占领的阵地,不让敌人向奥博扬、普罗霍罗夫卡突破。
按照霍特的部署,第48装甲军大德意志师主力、第3装甲师和第332步兵师应肃清左翼威胁,大德意志师之一部和第11装甲师将与党卫军装甲军取得联系,并继续冲向奥博扬和库尔斯克。党卫军装甲军警卫旗队师、骷髅师应向北进攻,帝国师和第167步兵师应掩护侧翼。
7月9日,德军收拢5个装甲师形成拳头约500辆坦克,在正面10公里的地段上发起进攻。德军构成了很大的坦克密度(每公里正面约50辆),在最重要的地段上,这个密度达到100辆以上。在战斗行动地域,德军投入了大量飞机。航空兵一天完成1500个飞行架次以上。
党卫军装甲军警卫旗队师和骷髅师击溃机3军的后卫,并将坦31军击退到科切托夫卡。日终前,骷髅师已兵临普肖尔河岸,并经过激战夺取了红十月村。左翼的警卫旗队师越过了索洛京卡河,夺取了河畔的苏霍索洛季诺,与第48装甲军第11装甲师取得联系。随后,苏军坦10军之一部将德军阻挡在了科切托夫卡郊外。帝国师仍然被迫沿普罗霍罗夫卡公路抗击坦2军和近坦5军的进攻,到下午战斗逐渐平息,近坦5军脱离战斗,开始向西运动。南面的肯普夫集群第3装甲军仍然没多大进展,却损失了108辆战车:

7月9日晨,第48装甲军动用了全部装甲力量向北进攻诺沃谢洛夫卡。第11装甲师沿奥博扬公路进攻,突破机3军的防御,夺取新谢洛夫卡以南的260.8高地,并在苏霍索洛季诺以北与警卫旗队师会合。第11装甲师左翼得到了大德意志师燧发枪兵团的增援。德军从南、西两面进攻坦86旅扼守的新谢洛夫卡,战斗尤为激烈,双方均伤亡惨重。卡图科夫决定将机3军和近步67师撤到步309师战斗队形的后方。
与此同时,大德意志师左翼装甲掷弹兵团第2、3营于7时继续进攻上佩尼耶,并于8:35夺取该镇北半部分。但随后又与上佩尼耶以东公路以南的苏军坦克和反坦克武器交火。结果,该部德军未能跟上右翼德军的进攻。不过,在上佩尼耶以南的施特拉赫维茨战斗群仍然前往东北进攻,并迅速抵达240.8高地,随后向新谢洛夫卡以西的240.4高地进攻。
15时,大德意志装甲团在新谢洛夫卡突破苏军防线,随后又向北推进3公里。与此同时,上佩尼耶北部也被彻底拿下。

这天,左翼的第3装甲师终于在拉科沃—克鲁格利克公路的左侧前进了,并准备从翼侧对别列佐夫卡实施突击。7月9日夜,第3装甲师的坦克由西面攻入别列佐夫卡,但该师继续向北进攻时,被别列佐夫卡以北的小林所阻。结果,大德意志师不得不转向西面以支援第3装甲师。第48装甲军已偏离原进攻方向。这一天,德军前进了6—8公里。
根据目前的情况,瓦图京决定,一旦奥博扬公路沿线的局势稳定下来,他就将强大的兵力西调,阻止第3装甲师、大德意志师及第4装甲集团军第52军向库尔斯克推进。
肯普夫集群的严重滞后,使霍特的侧翼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由于中央受挫,又必须应付侧翼的威胁,霍特命令党卫军装甲军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进攻,德空军攻击的重点也将随之东移,以减轻第3装甲军当面的压力。
经过5天激战,德军装甲师在狭窄的地段上前出到近6集团军后方地带。此时,沃罗涅日方面军预备队已全部投入交战。但是,瓦图京成功迫使第4装甲集团军偏离了库尔斯克方向,并将德军的推进限制在了25公里以内。此时,坦1集团军仅剩一个空壳,近6、7集团军也损失严重,它们在这次防御战役中的使命已基本完成。
鉴于情况困难复杂,苏军最高统帅部于7月9日命令科涅夫把近4集团军和第27、53集团军调往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方向,近5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转交瓦图京指挥。瓦图京所部应粉碎敌在普罗霍罗夫卡方向准备的进攻,对其主力实施强大的反突击。坦1集团军重新组织了普肖尔河至奥博扬公路继而沿佩纳河向南的防御。从奥博扬公路到普肖尔河两岸,苏军共有近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第48装甲军兵分两路:大德意志师和第3装甲师肃清左翼苏军,第11装甲军继续沿奥博扬公路进攻。但是,该军此时仅剩173辆坦克和突击炮(其中30辆豹式),其中大德意志师及配属的第10装甲旅只有87辆战车可以参战。
7月10日3时半,大德意志师在上佩尼耶西北的树林和山沟同苏军坦200旅激烈争夺。德军突破了该旅的防御,坦6军军长格特曼紧急向其左翼增兵。大德意志师侦察营与突击炮营和半履带车营在黎明前夺取了247高地,切断了坦6军与其后方及援兵坦10军的联系,使该军受到了致命威胁。同时,大德意志师先头坦克部队经3小时激战攻克了243高地。当日,大德意志师逐步肃清了上佩尼耶的佩纳河以西部分,第3装甲师则在上佩尼耶以南推进,并于傍晚南下进攻别列佐夫卡。15时,大德意志师先头坦克部队又向258.5高地进发,并于20:45占领该处。日终时,坦6军仅剩35辆坦克和10门反坦克炮,该军后退几公里后将防御正面从20公里缩小到10公里,重新建立起防御。攻下258.5高地后,大德意志师一度仅剩6辆豹式、3辆虎式、11辆3号和4号长管坦克可参战。

7月11日,第3装甲师和第332步兵师占领了别列佐夫卡地域,迫使近步71师西撤,且逼近苏军步184师由诺韦尼科耶向南延伸到佩纳河畔梅洛沃耶的防线。卡图科夫经瓦图京同意将坦10军调至诺韦尼科耶附近,以巩固其坦1集团军右翼,并与新到的步219师准备向第48装甲军实施反突击。与此同时,大德意志师一边对卡利诺夫卡附近苏军防线进行试探性攻击,一边继续为北进做准备。近步90师的兵力仅剩原来的40%,该部与坦6军余部一起穿过步184师防线西撤,而步204师及其支援坦克则击退了德军向卡利诺夫卡和克鲁格利克的试探性进攻。当日晚些时候,第48装甲军开始执行其北进计划,令大德意志师在将阵地移交给第3装甲师后转移到260.8高地及其以北地区;并配合党卫军装甲军向普罗霍罗夫卡进攻。
第11装甲师及其左翼的大德意志师燧发枪兵团在7月10—11日缓慢向前推进,前者的装甲战斗群夺取了260.8高地,后者拿下244.8高地。但是,苏军防线并未崩溃。7月11日,第11装甲师仅能集中力量巩固它从奥博扬公路到科切托夫卡的阵地,并对苏军防线进行战斗侦察。同时,该师伸展自身右翼替换了警卫旗队师部分兵力,以便后者集中力量进攻普罗霍罗夫卡。该师一直等待大德意志师装甲战斗群沿奥博扬公路集中到自己左翼,进而进攻奥博扬。但同时,瓦图京打算合围并歼灭正向奥博扬和普罗霍罗夫卡突破的德军主要集团:

7月11日,双方态势如下:

7月10日,肯普夫集群重新调整了计划。次日,第6、19装甲师大举进攻,仅前者就推进了12公里,突破了苏军步305师防线,并迅速推进至该师后方10公里处的步107师防线。苏军第69集团军防线岌岌可危,尽管肯普夫集群离普罗霍罗夫卡仍有25—30公里。该集团军重新组织防御,并在7月11日向瓦图京求援。

党卫军装甲军趁苏军刚刚换防之机继续进攻普罗霍罗夫卡。由于警卫旗队师在7月10日黎明未及时到位,豪塞尔只得用骷髅师艾克装甲掷弹兵团强渡普肖尔河进攻226.6高地,但未能攻下。这样,骷髅师无法向东北实施关键性进攻,豪塞尔也被迫推迟整个军的进攻。10:45,该军全部开始进攻。骷髅师先头部队于午前渡河并稳住阵脚,经过一下午的战斗,该师于傍晚夺取226.6高地南坡,并在克柳奇以东建立起一个小型登陆场。警卫旗队师第2装甲掷弹兵团沿公路干线冲向普罗霍罗夫卡,并在13时前进至241.6高地。经过激烈战斗,该团夺取了高地。帝国师装甲掷弹兵团和装甲团在普罗霍罗夫卡公路以南向前推进,经过一整天激战,只占领了部分伊万诺夫斯基新村。

7月10日,近坦5集团军甫一到位就奉瓦图京之命准备实施反突击。但是,还没等苏军作好准备,德军就在11日抢先行动。5时,警卫旗队师第2装甲掷弹兵团第1、2营各沿路一侧向东推进,不到两小时就推进2公里,在252.2高地被苏军的猛烈火力所阻,德军两翼也不断遭到小股坦克攻击。6时半,该团在4辆虎式坦克支援下重新转入进攻,击退了右翼的苏军,师部又命令师属侦察营掩护该团左翼,并命令炮兵猛烈轰击苏军阵地,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赶来支援。9:05,该团2营再度向高地推进。三刻钟后,德军在这里遭到掩护十月国营农场的苏军阵地和近卫空降兵第26团2营的猛烈射击。该团1营参战后,这两个营一道向高地猛攻,却未能赶走守军。10:15,该师装甲战斗群参战。经过一番血战,德军13:10才攻上山顶。随后,装甲战斗群沿高地西坡直下十月国营农场,却遭到几个炮兵连反坦克炮兵火力的猛烈射击。经过一番激战,装甲战斗群占领了国营农场。但整个下午,苏军多次向装甲团河有利的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发动进攻。日终前,警卫旗队师彻底粉碎了坦2军的防御,楔入近步95师和近卫空降兵第9师的防线,并在近卫空降兵第9师防线上形成一个深远的突出部,使近坦5集团军的反突击计划泡汤。但该师未能从国营农场再向前一步,其两翼也暴露在苏军炮火之下。

同日,骷髅师企图扩大登陆场并夺取整个226.6高地,但被近步290团挫败。图勒装甲掷弹兵团攻占了克柳奇村,旋即被近步95师近步284团在坦100旅支援下所阻止。艾克装甲掷弹兵团打到了普肖尔河南岸瓦西里耶夫卡,但被近步95师挡住去路,未能消除警卫旗队师左翼威胁。右侧的帝国师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团攻下了伊万诺夫斯基新村,但未能突破到山谷深处的维诺格拉多夫卡。警卫旗队师右翼基本暴露,其第1装甲掷弹兵团也被牵制于此以保护右翼。由于此前的进攻出发阵地陷入敌手,瓦图京匆忙修改了次日的反突击计划。截至当日,党卫军装甲军已累计损失288辆战车,对面苏军则损失628辆:

一周之内,南路德军损失23903人(阵亡3773人、负伤19273人、失踪857人)和1124辆战车;当面苏军则损失66233人(阵亡14191人、负伤32446人、失踪19596人),有151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击毁、击伤或无法开动。德军前三天进展最为顺利,以后就慢了下来:

7月12日,普罗霍罗夫卡方向上的情况复杂起来。清晨,当近5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准备发起进攻时,德军对第69集团军地带发起进攻,占领了勒扎维茨、雷恩金卡、维波尔佐夫卡。同时形成了对近坦5集团军左翼的威胁。因此,瓦图京命令罗特米斯特罗夫把本部预备队调往第69集团军地带,并在该集团军协同下向什利亚霍沃耶、梅列霍沃、霍赫洛沃、伊古缅卡方向展开进攻,阻止敌人向北推进。为掩护坦克集团军的左翼,还向第69集团军防御地带调去了近坦2军坦26旅和近机5军的2个机械化旅。当天,在普罗霍罗夫卡附近爆发了大规模坦克战。罗特米斯特罗夫指挥近坦5集团军主要兵力和党卫军装甲军在普罗霍罗夫卡以西交战,集团军副司令员特鲁法诺夫组织另一部分兵力2个机械化旅、1个坦克旅和1个坦克团在普罗霍罗夫卡以南、科罗恰西北同第3装甲军作战。德军两个装甲军共有420辆坦克和突击炮:

不含在途中和在修的战车,近坦5集团军共有82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普罗霍罗夫卡西南,党卫军骷髅、警卫旗队和帝国师从北到南排列。7月12日6:50,警卫旗队师开始进攻,攻占了斯托罗热沃耶,并在8:15分前越过十月国营农场以北山脊。8:15,苏军开始了一刻钟炮火急袭。8时半,近坦5集团军开始进攻。

坦18、29军向警卫旗队师发起主攻。坦18军展开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坦170、181旅,第二梯队为摩步32旅、近坦36团,第三梯队为坦110旅。第一梯队的坦克搭载着近卫空降兵第23团的步兵们穿过彼得罗夫卡南面的小山谷推进。在十月国营农场以北,坦170旅粉碎了警卫旗队师左翼,旋即遭到该师装甲团的反击,损失惨重。10时,赶来增援的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000团在德军坦克正前方布置了阻滞阵地,该旅则趁机向右机动,企图打击警卫旗队师装甲团侧翼。坦29军坦31、32旅也进攻了该装甲团,该团向十月国营农场且战且退。到中午,坦170旅损失了60%的坦克,该旅旅长不幸牺牲。午后,该旅继续南进,进攻警卫旗队师左翼和该师装甲侦察营。下午,坦36团来增援该旅,战斗更为激烈。
坦181旅沿普肖尔河南岸进攻,将刚发起进攻的骷髅师装甲掷弹兵。至18时,该旅已在坦170旅支援下突破至瓦西里耶夫卡,并企图切断骷髅师于警卫旗队师的交通线。但骷髅师在不到一小时后就从226.2高地调来了包括一个虎式坦克连在内的援兵,位于格里亚兹诺耶的炮兵也提供炮火支援。结果,第一梯队被迫退至安德烈耶夫卡。

坦29军第一梯队为坦31、32和25旅,自行火炮1446、1529团及近卫空降兵第9师28团;第二梯队为摩步53旅。坦31旅和警卫旗队师装甲团正面遭遇,坦32旅试图支援该旅,但他们也要进攻沿铁路线进攻的德军先头部队。最终,坦31旅以损失半数坦克为代价,将该装甲团击退至十月国营农场。在得到摩步53旅支援后,坦31旅余部在十月国营农场以南、共青团员农场以北突破警卫旗队师侦察营防线,并威胁了该师指挥所和几条关键的后方交通线。但是,警卫旗队师装甲团迅速动作,该部苏军被迫撤到252高地,并与坦25军共同转入防御。
坦32旅在支援坦31旅的同时多次进攻252.2高地北坡,但遭到警卫旗队师装甲团的反击,该旅1营在午前被围,几乎全军覆没。该旅2营在铁路线两侧与党卫军第2装甲掷弹兵团激战。13时,在友邻部队支援下,坦32旅和近卫空降兵第9师23团一道夺回了252.2高地,但在德军的猛烈反击和空中火力打击下,该部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掘壕固守。同时,警卫旗队师装甲团和第1装甲掷弹兵团2营在侧翼受威胁的情况下,撤出十月国营农场并后撤1公里。这天,坦32旅损失54辆T-34,仅剩6辆T-34可用;全旅牺牲100人,负伤130人。
坦29军左翼坦25旅在自行火炮1446团支援下和近卫空降兵28团协同向铁路线以南至斯托罗热沃耶的敌阵地猛攻,其左翼得到近坦55团和坦2军坦169旅余部支援。坦25旅坦克营在斯托罗热沃耶突破敌军防线,先头坦克抵达普罗霍罗夫卡公路,旋即遭到党卫军第2装甲掷弹兵团1营的反击,坦克营退入斯托罗热沃耶村内。入夜前,坦29军以重大代价阻止了敌人向普罗霍罗夫卡的进攻。

下午三四点,坦18、29军地段内的战斗结束。坦18军损失471人(阵亡失踪271人)和84辆坦克,坦29军损失1991人(阵亡失踪1033人)、153辆坦克和19辆自行火炮。警卫旗队师48人死亡、321人负伤、5人失踪,损失坦克不及原有的一半。
近坦2军近坦4、25和26旅组成单一梯队。当帝国师德意志团刚开始进攻时,即遭到坦26旅的进攻。在德意志团3营且战且退时,该团1营右翼遭到近坦4旅的打击,该营友邻元首团1营防御也被突破。近坦4旅越过别列尼希诺以北铁路线,进抵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村东部。同时,元首团1、4营在别列尼希诺以南遭到近坦25、26旅进攻,分别被击退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加里宁两村外围。由于道路泥泞,近坦2军于14时半停止进攻。同时由于第3装甲军沿北顿涅茨河迅速推进,近坦2军不得不派出近坦26旅向南增援。由于只剩约50辆坦克,近坦2军被迫退回原出发阵地转入防御。
中午,在普肖尔河以北,骷髅师第3装甲团的121辆坦克和突击炮以及第6艾克装甲掷弹兵团攻破近步52师的226.6高地防线,沿河北岸山脊北进,企图合围近6集团军和坦1集团军侧翼,进而前出到近坦5集团军后方。但是,德军在高地北坡遭到近步95师顽抗,其所有进攻均被击退。近步33军集中200门火箭炮和几个榴弹炮团对敌装甲矛头实行轰击,给随同行进的SPW装甲半履带车和轮式车辆造成巨大损失。截至17时半,第3装甲团已前进了5—6公里。18时,德军停止进攻并开始变更部署。20时,经过一场空袭,德军再次发动进攻,截至夜幕降临,苏军各部均被击退,德军占领波列扎耶夫,但未能有更大进展。这天,第3装甲团有45辆坦克被打瘫或受损,包括全部10辆虎式。罗特米斯特罗夫投入了近机5军近坦24旅和近机10旅后,于次日稳定了近坦5集团军和近5集团军接合部。
在南面,第3装甲军此前试图与党卫军装甲军建立联系,结果遭到重大伤亡。7月11日,该军只有153辆坦克和突击炮,而在7月4日有432辆。7月11—12日晚,第6装甲师的两个营以两辆缴获的T-34为先导进行伪装,发动了突袭,直冲到勒扎韦茨大桥,并打瘫了苏军一个连的T-34。清晨,第6装甲师后续部队向西渡河,企图包围3个苏军步兵师并与帝国师会合。但他们没有通知空军勒扎韦茨已被占领,结果,德军飞机误炸了第6装甲师指挥所,师长负伤,第114装甲掷弹兵团团长被炸死。苏军特鲁法诺夫集群采取积极行动,于当日恢复了北顿涅茨河沿岸的苏军防线,阻止了第3装甲军继续向普罗霍罗夫卡推进。
7月12日,西面的第48装甲军的任务是将普肖尔河南岸的苏军尽力向东压迫,推进到沃茨涅耶诺夫卡之后转向东北,全力突向普肖尔河。但在准备行动时就遭到了苏军炮击。在坦1集团军、近6和近5集团军的坚决进攻下,第48装甲军被迫放弃数个阵地并全面转入防御,其与党卫军装甲军的联系也被切断。
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附近,近坦5集团军有642辆坦克和30辆自行火炮参战,德军两个装甲军有306辆坦克和突击炮参战。近坦5集团军损失340辆坦克和19辆自行火炮,后有152辆修复;党卫军装甲军有5辆坦克彻底损毁,另有42辆坦克和12辆突击炮必须送回国内长期维修。第3装甲军的3个装甲师7月13日只剩78辆坦克和突击炮,11日则有93辆。造成苏军坦克大量损失的重要原因就是德军坦克占据了性能上的优势,其坦克甚至可以在1公里外击毁苏军坦克,而T-34/76却无法在600米外击毁敌中、重型坦克;T-34通常在车体后部携带备用油箱,一旦中弹极易爆炸;且苏军坦克只有头车才装备指挥电台,一旦头车被击毁,其余坦克就会陷入混乱。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苏军对这次进攻准备不足,部队指战员也缺乏训练,战术方面也犯了严重错误。

7月13日,德军在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的战斗已陷入僵局。德军剩余的希望寄托在党卫军骷髅师和第3装甲军的进展上。在普肖尔河以北,近机10旅、近坦24旅和近10旅近坦51团对骷髅师积极进攻,使其不能继续向普罗霍罗夫卡进攻。豪塞尔不得不令其警卫旗队师向十月国营农场东北方的苏军阵地发起进攻。警卫旗队师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战果后,即遭到苏军猛烈的炮火打击和反冲击。在坦29和18军的反击下,警卫旗队师未能粉碎苏军在十月国营农场的防御,也令骷髅师南翼暴露,结果,骷髅师装甲团被迫退回出发阵地。帝国师则在别列尼希诺以北发起局部进攻,到15时已攻下斯托罗热沃耶一村,并推进到维诺格拉多夫卡西侧外围。瓦图京紧急加强普罗霍罗夫卡难免的兵力,以抵抗帝国师的进攻。在北顿涅茨河两岸,特鲁法诺夫集群以重大牺牲阻止了第3装甲军第7、19装甲师的推进。



截至7月13日,南路苏德两军均伤亡惨重。苏军累计损失98613人和2055辆战车(后者显然包含了因被反复击伤而造成的重复统计,德军同),德军累计损失27817人和1327辆战车。第4装甲集团军仅剩478辆战车,比7月4日减少526辆;肯普夫集群只剩83辆可用坦克(其中9辆虎式),比7月5日减少243辆。截至7月12日,南北两路德军仍相距100多公里。而在南路德军前面,不仅有整个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已投入的15万人,还有草原方面军尚未参战的42万人以及苏军坚固的防御阵地,况且,瓦图京此时尚有1500—1900辆可用坦克和自行火炮。对德军来说,继续进攻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与此同时,英美盟军于7月10日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希特勒害怕意大利本土和意占巴尔干半岛失守会使他的南翼暴露,决定采取军事行动,不仅要堵截敌登陆部队,还要保卫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防止意军背叛。7月13日,希特勒召回克卢格和曼施泰因,告诉他们将停止堡垒行动,向西欧抽调部分兵力。克卢格坚决支持,曼施泰因坚决反对,因为他刚刚投入战略预备队第24装甲军共181辆坦克。希特勒否决了后者的建议,但允许他再进攻几天。7月14日,根据曼施泰因的指示,为在普罗霍罗夫卡附近某处建立一条连续的战线,以鼓舞士气和尽可能多地歼灭苏军,党卫军装甲军发起了罗兰行动,作为配合,第3装甲军亦向北和西北进攻。两天内,德军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由于苏军的坚决抵抗和自身力量的枯竭,德军还是被迫停了下来。而苏军新锐部队此时也开始集结。帝国师战史这样描述了7月15日的情况:“尽管这次行动取得了成功,可是‘堡垒’却显然毫无胜算,德国人在南北两翼的推进都未能取得预期的进展,莫德尔和霍特两个集团军之间的钳口仍然有130多公里宽——这是遍布堑壕、地雷场和俄国坦克的130公里。”7月17日13时,党卫军装甲军奉命停止罗兰行动,并将下属各师撤回别尔哥罗德附近集结地域。沃罗涅日方面军开始追击敌人,7月18日夜,草原方面军奉最高统帅部之命投入交战。7月23日,德军退回战役前出发地域。

在7月5—23日,第4装甲集团军损失18275人,肯普夫集群损失17733人,合计36008人。截至7月15日,曼施泰因的3个装甲军只剩340辆坦克(含134辆4号和33辆虎式)和156辆突击炮,只有原来的1/3。7月底,南方集团军群的1161辆坦克中只有一半可以作战。沃罗涅日方面军阵亡失踪27542人、负伤46350人,草原方面军阵亡失踪27452人、负伤42606人,合计143950人。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坏和被击毁的坦克达1397辆。

在整个防御阶段,苏军阵亡失踪70330人,负伤107517人,合计177847人;损失1614辆坦克、3929门火炮迫击炮和459架飞机。德军损失58209人,仅第4装甲集团军就损失了60%的坦克和突击炮,在这一总比例中,15—20%为彻底损毁。
苏军反攻
7月12日前,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正面防御的中央方面军完全阻止了德军从北面对库尔斯克的进攻。苏军指挥部立即开始实施库图佐夫战役。战役企图是以3个方面军分从北、东、南三面对奥廖尔实施向心突击,以割裂敌军奥廖尔集团,并予以各个歼灭。为此目的组建了4个突击集团:1个在西方面军左翼,2个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1个在中央方面军右翼。苏军动用了1286049人、22075门火炮和迫击炮、496门火箭炮、332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000多架飞机(含远程航空兵飞机),此外还有加强兵力7.4万人、1383辆坦克和突击炮。

在奥廖尔突出部防守的中央集团军群部队共有47.5万人,825辆坦克和突击炮。德军据守奥廖尔地域已近两年,在此建立了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有完善的野战工事、工程障碍物和地雷障碍物配系。

7月12日晨,西方面军近11集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转入进攻。空军第1、15、16集团军航空兵为支援进攻军队,于当日出动2174架次,并在空战中击毁敌机86架。近11集团军6个近卫步兵师在16公里宽的地段上突破了敌军防御,并粉碎两个德军步兵团。下午,近11集团军第二梯队步兵师和坦1、5军进入突破口。至傍晚,坦5军已楔入德军防线10公里,前出到德军第二防御地带的乌里扬诺夫,随即被第2装甲集团军第5装甲师新锐部队所阻。
13日上午,苏军重新发起进攻,西方面军第50集团军发起进攻,从西面保障近11集团军。14时半,坦1军和近步1师进入突破口。坦1、5军突破了德军第二防御地带。当日,苏军在23公里宽的地段上突入德军防御纵深15公里。第5装甲师已无力阻止防线的崩溃,除非等到莫德尔第9集团军的增援。

12日,布良斯克方面军(第61、3、63集团军)从东面向博尔霍夫、奥廖尔展开进攻。第3、63集团军向第2装甲集团军第35军第56、262步兵师进攻时,没有步兵支援的苏军KV-1坦克误入德军地雷阵并撞上德军反坦克炮。这一天,苏军虽然突入敌纵深5—8公里,拿下了敌第一防御地带,却有60辆坦克被打瘫。次日,两个集团军重新组织进攻。但是,由于德军投入了新锐力量,苏军仍然进展缓慢。与此同时,第61集团军在博尔霍夫以东的德53军第208和34步兵师接合部转入进攻,在第一天推进了3—7公里,但未能突破德军第一防御地带。第二天,双方都投入了新锐力量,该集团军仍展缓慢。两天内,布良斯克方面军突入敌防御8—15公里。
这时,德军统帅部为使其第2装甲集团军免遭击溃,开始将第9集团军第12、18、20、2装甲师从奥廖尔—库尔斯克方向仓促调到第2装甲集团军地带,陆军总部预备队的第8装甲师也调到此处。
7月15日,中央方面军右翼和中央的第48、13和70集团军向克罗梅总方向实施突击。莫德尔已经没有多少兵力来抵挡这一进攻了。为扼守奥廖尔突出部,德军急忙将第9装甲师、第10装甲掷弹兵师、第253和26步兵师调往此处。7月16日,莫德尔下令修建哈根防线,其沿杰斯纳河横贯奥廖尔突出部根部掩护布良斯克。4天后,希特勒禁止第9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撤退。但就在同时,7月19日,近坦3集团军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奥廖尔方向进入交战。次日,第11集团军在西方面军近11集团军和第50集团军接合部进入交战。希特勒被迫于7月22日同意莫德尔实施弹性防御。同时,第48装甲军大德意志师也奉命支援奥廖尔突出部。
7月25日,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被捕。次日,希特勒被迫决定党卫军装甲军调往意大利,另外几个师也将随后前往。但由于东线战事紧急,最后只调走了警卫旗队师(7月18日有110辆坦克和突击炮)。7月26日,坦4集团军在近11集团军地带内进入交战。由于近11集团军和坦4集团军的南进,陆军总部被迫于7月28日下令部队撤出奥廖尔。至7月底前,布良斯克方面军第61集团军在近11集团军和坦4集团军配合下,粉碎了敌博尔霍夫集团,并于7月29日解放博尔霍夫市。第3、63集团军在近坦3集团军配合下,前出到奥廖尔接近地,中央方面军突击集团则前出到克罗梅接近地。7月31日起,德军向哈根防线撤退。游击队对德军交通进行了大规模破坏。

为改善指挥,近11集团军和坦4集团军被转隶布良斯克方面军,近坦3集团军转隶中央方面军。8月5日,苏军解放奥廖尔,德军撤出5.3万吨补给和2万伤兵,并实施焦土政策,掳走了25万平民。后撤的德军各兵团由于战线缩短而增大了战斗队形的密度并进行了猛烈的抵抗,迟滞了苏军的推进。8月16日,德军全部撤出哈根防线。苏军于8月17—18日前进抵此处。库图佐夫行动就此结束。

37天内,苏军向西推进了约150公里,毙伤敌8.8万人,毁伤敌229辆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奥廖尔战役期间,前线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出动飞机60995架次,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进攻。苏军亦付出惨重牺牲:阵亡失踪112529人,负伤317361人,合计429890人;损失2586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92门火炮和迫击炮和1104架飞机。不过,随着奥廖尔登陆场被拔除,苏德战线中央地段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对苏军发展布良斯克方向的进攻以及前出到白俄罗斯东部地区来说,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8月初,苏德战场西南翼的战略形势有利于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在这个方向上进行防御的德军集团已经削弱,因为德军指挥部在7月下半月被迫从该集团抽出部分兵力调往顿巴斯和奥廖尔方向。8月初,德军在这里只有21万人、250辆坦克和突击炮。德军依托纵深达90公里的、预先建立的完备防御。

苏军指挥部准备实施统帅鲁缅采夫行动。战役目的是粉碎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为解放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以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相邻翼侧,自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对第4装甲集团军与肯普夫集群接合部实施正面突击。突击总方向为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格,以便把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一分为二,尔后在哈尔科夫地域围歼该敌。同时还计划对敌防御实施一系列辅助突击。还规定西南方面军右翼第57集团军的进攻,以策应草原方面军的哈尔科夫战斗。计划把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哈尔科夫以北、以东和以南三面重创敌军;第二阶段,解放哈尔科夫。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共有980588人、12627门火炮和迫击炮、335门火箭炮、2439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及约1300架飞机。

为分散德军注意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分别于7月17日发动了伊久姆进攻战役和米乌斯河进攻战役。伊久姆战役7月27日结束,西南方面军强渡了北顿涅茨河,扩大了右岸的登陆场。虽然德军防御未被全部突破,但西南方面军以其行动牵制了敌预备队,给在库尔斯克附近实施防御战役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以有力支援。米乌斯河战役8月3日结束,苏军未能突破敌防御,但南方面军以积极的行动牵制了顿巴斯的敌重兵集团,使德军统帅部无法将该处军队调往库尔斯克附近。
8月3日,苏军在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主要方向转入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近5集团军到13时向前推进了4—5公里。中午,瓦图京将近坦5集团军和坦1集团军各坦克军的先遣旅进入了交战。他们完成了对敌防御战术地幅的突破,并开始在战役纵深内扩大战果。日终前,坦1集团军切断了托马罗夫卡—别尔哥罗德公路,近坦5集团军则前出到别索诺夫卡。经过一天的进攻,各集团军推进了30公里。
同日,草原方面军在别尔哥罗德以北进攻。该方面军没有沃罗涅日方面军那样强大的突破兵器,因此在15时前,所属兵团还在敌军主要防御地带苦战。为加速突破,科涅夫将机1军在第53集团军地带内投入战斗。坦克兵们以坚决的行动粉碎了敌人的抵抗。经过一天战斗,第53、69集团军前进了7—8公里,而机1军则推进了约15公里。在苏军进攻第一天,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之间出现了10公里的缺口。

8月4日,两个方面军的主要集团向南和西南方向顺利发展突击,前进了20公里,而坦1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深入50多公里。从8月5日清晨起,草原方面军第69集团军各兵团急速向别尔哥罗德挺进,进抵其北郊。德军已将该城变为强大的抵抗枢纽部。但是,苏军仍然在当日傍晚解放了该城。同日晨,8月5日晨,第27、40集团军的突击集团转入进攻,在26公里宽的地段上突破敌军防御,一天内向德军防御纵深推进8—20公里。这一战果迫使德军指挥部决定从驻守顿巴斯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抽出部分兵力紧急调往哈尔科夫地域。党卫军帝国、骷髅、维京3个装甲师的部队均调往该地,第3装甲师的部队也开往此处。大德意志师从奥廖尔附近调回哈尔科夫地域。8月5—23日,共有12万兵员及280辆坦克和突击炮增援这里。
别尔哥罗德解放后,苏军继续顺利地发展进攻。突破口两侧的战斗特别激烈。德军集中力量对付第40、27集团军及近5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但是,阻止苏军进攻的一切尝试都徒劳无功。坦1集团军和近6集团军先遣部队在5天内推进了100多公里,并于8月7日日终前占领敌重要的防御支撑点博戈杜霍夫。第27集团军于同日解放了格赖沃龙。在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普夫集群之间形成了一条宽55公里的缺口。
在格赖沃龙以西,德军集团被击溃,进一步削弱了第4装甲集团军的防御正面。近5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进攻地带内的战斗异常顽强,十分激烈。近坦5集团军在乌达河与洛潘河之间顽强地边战边进,5天之内前进80公里,8月7日日终前攻占德军强大的支撑点哥萨克洛潘和佐洛切夫。这样一来,各坦克兵团就以强大的突击割裂了德军防御。
苏军最高统帅部查明敌军重兵集团向哈尔科夫地域开进后,估计到争夺该城将有一场激战,于8月8日将位于西南方面军右翼的第57集团军,8月9日又将沃罗涅日方面军近坦5集团军拨归草原方面军。到8月1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已向西和西南方向大大地扩大了突破口,前出到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线。草原方面军的第53、69集团军和近7集团军粉碎了德军猛烈的抵抗,至8月11日紧逼哈尔科夫外围环形防线,而第57集团军在强渡北顿涅茨河以后攻占了丘古耶夫,从东面和东南面进抵哈尔科夫近郊。

在这期间,沃罗涅日方面军向南和西南方推进得更远了。这样,苏军便有可能对哈尔科夫地域的德军集团实施深远包围。为防止被围,8月11日,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在博戈杜霍夫以南集中了3个装甲师,对坦1集团军和近6集团军左翼进行反突击。8月12日日终前,德军在博戈杜霍夫方向逼退苏军3—4公里,草原方面军在击退德军的顽强抵抗后,于8月12日在某些方向上前进了2—5公里。
8月12—13日,骷髅师3个战斗群向坦1集团军先遣支队发起协同攻击,并包围了后者3个先遣支队,令其损失100辆坦克。但是,这次战斗未能使苏军瓦解和溃退。在近坦5集团军近机5军增援下,近6集团军于13日反击骷髅师,突破哈尔科夫—波尔塔哇铁路线上的小村庄维索科波利耶,而此时德军预备队正沿这条线增援哈尔科夫。帝国师和维京师各一部也向博戈杜霍夫以南坦1集团军余部发起协同进攻,几乎攻陷这座城镇。同时,从8月13日晨起,近6集团军发展进攻,向南推进约10公里,并解放了16个居民点。8月14日,近6集团军深入敌防御10—12公里,使哈尔科夫地域德军西部遭受被围的更大威胁。
德军在调整兵力部署后,各装甲师于8月15日成功地向博戈杜霍夫发展突击,使近6集团军后方受到威胁。8月16—17日,德军拼足力气冲向博戈杜霍夫,迫使在战斗中已遭削弱的坦1集团军和近6集团军后退,并重新占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线。但是,德军在继续前进时受阻。遵照大本营的指示,近坦5集团军向受威胁的方向推进,调到该方向上来的炮兵也进行广泛的机动。航空兵开始更加积极地活动。此时,坦1集团军仅134辆坦克,近坦5集团军仅155辆。德军未能前出到沃罗涅日方面军主要集团的后方,仅向北推进了20公里。
与此同时,德军指挥部准备从阿赫特尔卡地域向博戈杜霍夫方向实施新的反突击,企图切断和击溃向前推进的第27集团军和两个坦克军。为此调集了第7、19装甲师和大德意志师共约100辆坦克和突击炮,并派出骷髅师在阿赫特尔卡以南实施突击。8月18日晨,德军开始进攻,当日在第27集团军地带内的狭窄地段上向纵深推进24公里。同日,骷髅师从阿赫特尔卡以南地域向科隆塔耶夫方向实施突击。但是,德军未能继续发展反突击。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部队(第38、40和47集团军)顺利地发展进攻,从北面愈来愈威胁着德军阿赫特尔卡集团。8月19日,大德意志师被迫撤出阿赫特尔卡。8月20日日终前,第40、47集团军从北和西北面逼近阿赫特尔卡,对实施反突击的德军的左翼造成大纵深包围之势。近4集团军也进入了交战。德军装甲的前进完全被遏止住了。德军指挥部下令转入防御。8月22—25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右翼部队经过顽强战斗击溃敌阿赫特尔卡地域集团并解放该城。南方集团军群指挥部打算以积极行动击溃在哈尔科夫以西进攻的苏军并稳定战线的计划,在博戈杜霍夫和阿赫特尔卡附近遭到了彻底的破产。

哈尔科夫以南的形势也对敌军不利。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于8月中开始进攻以后,突破了沿北顿涅茨河和米乌斯河的防御,并以部分兵力在哈尔科夫以南,以主力向顿巴斯中部地区推进。但是,希特勒仍坚持要守住哈尔科夫,主张撤退的肯普夫亦遭撤职。8月13日,草原方面军在击退德军的顽抗后,突破了距哈尔科夫8—14公里的外围环形防线,于8月17日日终前在该城北郊与德军交战。8月18日,德第8集团军(原肯普夫集群)司令提出放弃哈尔科夫,希特勒同意了这一请求,但要求他推迟行动,以减轻对德国盟友的恶劣影响。8月22日下午,苏军地面和空中侦察发现德军开始从哈尔科夫撤退。为了不给德军逃脱打击的机会,8月22日晚,科涅夫发出了夜间强攻哈尔科夫的命令。8月22日夜,市内展开巷战。第53、69、57集团军、近7集团军和近坦5集团军巧妙地绕过德军支撑点,渗入德军防御,从后方攻击德军守备部队。8月23日拂晓前,哈尔科夫完全解放。

苏军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胜利的反攻,结束了库尔斯克会战。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歼灭霍特和肯普夫所部3.2万人以上,毁伤德军约250辆坦克和50辆突击炮。三周内,苏军向南和西南方向推进了140公里,进攻正面扩大到300公里。苏军航空兵在战役的各个阶段对地面部队提供了巨大的支援,出动飞机28265架次。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击溃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并攻占哈尔科夫之后,已威胁到敌顿巴斯集团。哈尔科夫的胜利为解放整个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两个方面军为此也花费了重大代价:阵亡失踪71611人,负伤183955人,合计255566人;损失186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23门火炮和迫击炮和153架飞机。

在持续近两个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先后投入了250万人、736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先后投入了94.09万人、3253辆坦克和突击炮。德军在这次会战中遭到了彻底失败,第三帝国对堡垒战役取胜的希望落空了。德军30个师被击溃,其可用坦克也从7月5日的2287辆下降到8月20日的926辆,特别是在鲁缅采夫战役中,德军丢弃了数百辆被击伤未及回收的坦克。苏军为这次胜利也付出了高昂的牺牲:损失863303人(其中阵亡失踪254470人)及606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库尔斯克附近各次交战中,苏军表现了集体英雄主义、高超的军人技能和旺盛的士气。10万余名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180多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仅从损失数字上看,苏军伤亡远远大于德军,似乎德军才是这场战役的胜利者。但是,评价一场战争、一次战役的胜负,并不是看谁损失大,而是看谁达成了作战目标。苏军夏季作战的决心是:以预有准备的登陆场式防御迎接敌军的进攻,耗尽德军进攻集团的实力,然后全面转入进攻。实际上,苏军不光制止了德军的进攻,还将其进攻限制在战略纵深内。在转入战略进攻后,尽管苏军此时的战略战术还是草率、混乱和代价高昂的,但苏军仍然实现了其整体战略和战役目标,粉碎了德军在奥廖尔和哈尔科夫的防御。尽管德军娴熟的战术战役技巧给苏军带来了一些困难,但其终究无法阻止苏军的巨大压力。苏军随后冲向第聂伯河,并于9月底乘胜抵达该河岸边。苏军在1943年夏季的胜利进攻,永远埋葬了法西斯宣传机关编造的苏军战略有所谓季节性,即苏军只能在冬季进攻的神话。库尔斯克会战进一步改变了苏德战场上的兵力对比,巩固了苏军统帅部手中的战略主动权,为苏军展开战略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库尔斯克胜利和苏军进逼第聂伯河,完成了战争进程中的根本转折。
相比之下,德军则未能实现消除库尔斯克突出部以缩短战线的既定目标,相反却使其装甲力量大伤元气,就连在东线的最后一点主动权也荡然无存了,即使在战后不愿认输的前纳粹将领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说:“‘堡垒’行动的失利,使我们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我们费尽艰辛整编而成的装甲部队,其人员和装备均遭受重大损失,很难在短时间恢复元气。现在很难预计,这些部队能不能很快复原,及时用于东线的防御,特别是用于第二年在西线抵御盟军的登陆。很显然,俄国人可以对这次行动的战果加以充分利用,东线自此再无宁日。主动权已转向敌人一方。”
第4集团军司令海因里希说:“‘堡垒’行动的失败,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引发了极其重要的后果。与过去相比,东线陆军与敌人的兵力对比现在变得更加不利:苏联只有一部分战役预备队的战斗力受到削弱,而东线陆军能够动用的全部兵力都遭到相当大的损失。东线陆军现在不得不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保卫一条过于漫长的战线,战场主动权从此沦落敌手,再也无法夺回来,这都应该归咎于希特勒的计划。于是,东线陆军现在已不可能再向国防军统帅部负责的任何一个战区提供有效支援。德国的盟友们认识到,‘堡垒’行动的结果,再加上西方列强在西西里的成功登陆,意味着它们不能再指望轴心国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所有这些国家都开始出现有组织地反对自己领导人的活动,以便让自己的国家能在即将到来的失败中全身而退。”

主要参考文献
1、【美】戴维·格兰茨:《库尔斯克会战》《巨人的碰撞》
2、【英】罗伯特·福尔奇克:《东线坦克战》下篇
3、【法】克里斯托弗·劳伦斯:《库尔斯克:决胜普罗霍罗夫卡,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4、【苏】科尔图诺夫、索洛维约夫:《库尔斯克会战》
5、【苏】索洛维约夫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7卷上册
6、陈星波、赵玮:《钢铁、鲜血、神话:党卫军第2装甲军与库尔斯克南线之战》
7、【德】冯·梅林津:《坦克战(1939—1945)》
8、【德】保罗·卡雷尔:《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
9、【英】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
10、【苏】格列奇科等主编:《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第5卷
11、周明、李巍:《库尔斯克战役》
12、【德】蒂佩尔斯基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修订版)》下册
13、《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将军战争回忆录》
14、《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
15、《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16、《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战争回忆录》
17、【英】厄尔·齐姆克:《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