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Logo出bug?你发现了吗?
早在2015年9月,Google就挥别了多年以来为其服务的图标。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几何无衬线字体设计,并在其产品中广泛使用了字母“G”为首的符号。
尽管我们熟悉新标识并不需要太长时间,但这款幼齿的“G”字母设计logo却遭到许多设计师的诟病。
今天我们就本着以学术之精神,为你深度拆解Google的“G”字母logo设计!

一:要圆不圆
画出参考线后logo右侧向内收缩,相差如此多足以逼死强迫症?!

内外圈的圆形被向内压缩
正如上图所示,'G'字母并不像第一眼所见的一样为正圆。其右侧的曲线在靠近转角时向内缩进。
二:角度不一

两两颜色交界处连接上辅助线并延长后,发现红色部分的末尾段内侧竟多出一部分。WHAT?! 这并不符合规则图形的原理啊...
调整后我们砍掉了那块多余部分的效果呈现在右图,你认为效果如何?
三:宽度不一

一个连贯的图形保持一致的宽高似乎理所因当,而Google的logo设计也反其道而行。从图片中能很明显的看到子母中蓝色部分的宽度比绿色部分明显窄了很多像素。这样的宽度差又是否是有意为之?
四:答案揭晓
发现了这些bug后你一定想问,改变了这些bug后“完美的”Google logo又长成什么样?

哪个更加和谐?左?右?
从网格理论和黄金比例原理中,我们了解到建立一套元素在布局中规则的定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创造视觉的和谐,能有效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设计。
而问题在于,这类经常被设计评论家共同认可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标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想象的那般。一个设计即便是服从了所有的设计逻辑,也并不能保证它100%完美。

五:光学原理vs度量

字体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处理现实(眼睛看到的东西)和光(眼睛认为它看到的东西)之间的不一致。以Helvetica字体的'H'为例,横笔画的实际位置其实稍高于中心点,但它“看起来”就像是在整个字母的中心位置。

这是因为同等长宽的线段,水平线看起来永远比垂直线更“重”。如果您将Helvetica的横笔画放置于数学上的中心位置,那么它在眼睛看起来就不像居中而是偏下了。
这也是许多字母表需要进行光学校正,以便读者看起来更合理。原则同样适用于字距调整。
六:结论
对于这次的logo改版谷歌官方设计师是这样解释的:

“基于同一设计网格,圆形形状经过光学处理,以防止圆形与横笔画交汇点处的视觉“咬合”,颜色比例传达了logo的全光谱,并按照顺序排列以帮助眼睛在字母上完成眼球运动。”
用人话解释就是,眼睛会欺骗我们,而设计师帮助我们的眼睛矫正视觉偏差后,让不符合数学原理的logo看起来反而更加顺眼。

调整后的 logo
符合正圆的蓝色部分外部显得过于突出
而内圆与横笔画的夹角过大
去掉多余面积的红色部分显得切角过大
整体很不自然...
故这种根据视觉张力原理作出调整的设计并非错误,相反是有意为之。其实细心观察我们发现Nintendo Switch也同样存在对称性问题,但背后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为了图标看起来比完全对称更具说服力。

尽管很多人说不对称的设计是一种错误,但实际上它是一种视觉补偿。比起数学上的完美,视觉上的平衡和自然有时比规则、逻辑更重要。
很多情况下,我们自己要在规则几何图形下绘制logo,而很多情况下符合完美的几何原理设计出来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死板、生硬和说不出来的奇怪感。是时候考虑抛弃掉一些条条框框,多研究一些视觉原理才是一个成功logo设计背后更深刻的道理。
所以话说回来Google的新logo设计出现bug,其实是我们误解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