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战双20文案
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自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 ~6%,较成人高10一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小儿惊厥可伴发热也可不伴发热,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颅内感染性疾病常见有脑膜炎、脑脓肿、脑炎、脑寄生虫病等;颅外感染性疾病常见有热性惊厥、各种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等)。
不伴有发热者。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惊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
(1)颅内感染: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为多。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可致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霉菌感染可致新型隐球菌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小婴儿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现惊厥。
(2)颅外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严重感染,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可导致惊厥。在小儿大脑发育的特殊时期可因发热出现其特殊的惊厥——热性惊厥,是颅外感染中最常见的惊厥类型。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C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初期。
2.非感染性
(1)颅内疾病:常见于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颅脑缺氧(如新生儿室息、溺水)、颅内出血(如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脑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肿) 、脑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脑积水)、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另外还有如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脑病、脑黄斑变性)和其他如各种脑病(如胆红素脑病)、脑自质变性等。
(2)颅外疾病
①癫痫综合征: 如癫痫大发作、婴儿痉挛症。
②代谢异常8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病、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尼曼匹克病、高雪病、黏多糖病、脑自质营养不良等先天性脂肪代谢紊乱: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组氨酸血症、鸟氨酸血症等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失调病(铜代谢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也可致惊厥发作。
③中毒:儿童常因误服毒物、药物或药物过量,毒物直接作用或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缺氧等间接影响脑功能而致惊厥。
④水电解质紊乱: 如严重脱水、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
⑤其他: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肾动脉狭窄等)、Reye综合征、脑或脑膜自血病、撤药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癔症性惊厥、肝肾衰竭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疾病诱因
1、癫痫
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大脑灰质神经元群反复超同步化放电所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因此癫痫具有发作性、复发性和自然缓解的特点,患儿发作间期,可切正常。
2、热性惊厥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其发生率很高。占儿童期惊厥原因的30%.
3、中毒性脑病
是婴幼儿时期此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在原发病
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低钙血症常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儿,患儿常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并发症
惊厥所致并发症主要取决于病因,如脑炎、脑膜炎可能导致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瘫瘓、智力低下和癫病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能导致脑性瘫瘓、发育落后和癫痫等;热性惊厥仅有7 %可能发展为癫病;而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则大多预后良好,很少出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