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 2:成就背后的故事 - 罗马归来DLC part 2

本文将介绍图拉真战役相关的成就
成就一览

Optimus Princeps
Optimus Princeps 意思是 best ruler,即最好的统治者,是罗马元老院献给图拉真的封号。图拉真作为一个典型的军人皇帝,获得了辉煌的军事胜利。在他治下,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极盛。除了军事上的成功,图拉真还留下大量建筑、文化、政治遗产。他确实配得上这个称号。变形金刚中汽车人的老大擎天柱的英文名是 Optimus Prime,实际上是在致敬图拉真。

作为罗马五贤帝的第二位,图拉真的故事太太太太长了。刚刚为了罗马的“军团”敲了一大堆文字,自我感觉还非常不良好。这位牛人的伟业,我就暂不多嘴啦!
Are You Not Entertained?
成就名出自于电影《角斗士》。电影中,男主原本是一位罗马将军,但是被诬陷而沦为角斗士。“Are You Not Entertained?”是他最有名的一句台词。在剧中,他经历一场血腥角斗后,对着看台上的观众怒吼:
Are You Not Entertained?
Are You Not Entertained?
Is that not why you are here?

连续3个问句表达的是主角对看客的控诉。角斗场的观众以角斗士的生死搏命而取乐,他们的乐趣是以角斗士的死亡为代价换来的。观众们缺乏对角斗士最基本的同情心,他们来到这里,想要的不过是看到别人流血、哀嚎、与死亡。罗马贵族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是穷奢极欲,普通的享乐已经无法填补他们内心的空虚。因此,他们需要以别人血淋淋的痛苦作为最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唤醒早已麻木的灵魂 —— 嗯,差不多是战锤40k里 Slaanesh 的信徒咯~
此外,电影的主角原本是一位罗马将军,是为国家而战的具有荣誉的军人。现在,他却被迫成为杀人取乐的工具,成为死亡游戏中的棋子。主角的怒吼也是对自己境遇的愤怒与嘲笑。
回到游戏中,如果玩家在10分钟内就解决了战斗,看客们自然会觉得意犹未尽。因此,玩家可以略带讥诮地问一声:怎么,你不服气满意?

I Am Legion
嗯...关于这个成就有一大堆可以聊的东西。咱们慢慢聊。
Legion 这个词语非常有趣,它不仅仅指代军团,还可以作为形容词与 "many" 同义。在圣经中,legion 还有魔鬼的意思。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来到一个格拉森人建立的国度,并遇到一个被魔鬼附身的人。耶稣命令魔鬼说出自己的真名,以将它驱逐出人体。魔鬼回答说:"My name is Legion; for we are many.",大概意思是“我不是一个恶魔,因此名叫 legion”。然后,魔鬼因为害怕被耶稣驱逐出人间,重回深渊,就哀求耶稣允许他们附身到一群猪身上。耶稣答应他们的要求。然后,故事的转折来了!猪猪们坚贞不屈,集体冲进海里溺死了。猪猪惹了谁?我为猪猪掬一把泪。后来有学者分析这个故事说,基督徒刻意将魔鬼命名为 legion,就是为了含沙射影腹诽迫害基督徒的罗马帝国和他们的军团。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 legion 在当时并不仅仅是罗马帝国军团的称呼,还常被用于形容一大群数不清楚的东西。
精通罗马历史的大佬有很多,罗马军团的演化又非常复杂。我也不敢多说。根据我通过维基百科获得的信息随便聊聊,里面肯定会有很多让大佬们觉得不严谨的地方,欢迎补充说明。
在罗马王国时期,百人队就是罗马军团的雏形。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军团由罗马公民中最精干强壮的成员组成,并且会分给罗马军团成员共和国内最肥沃的土地与最丰厚的资产。通过这种方式将军人的身家性命与国家绑定在一起,激励军人效死疆场。随着罗马的扩张,军团也不一定仅包含罗马公民,罗马会要求盟友(附庸)提供步兵作为军团辅助兵,自己的公民则作为军团骑兵、重步兵等精英兵种参战。共和国后期,经历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的建制如下图。军团包括 10 个 cohort(队列) 和 480人左右的骑兵部队。10 个 cohort 中的 9 个是普通 cohort,由 6 个 centuria (百人队)组成,每个百人队又包括 10 个 Contubernium (小组)。每个小组包括 8 名士兵和一头骡子或其他支持设备。🙋♂️插嘴一句,由于负重较高,罗马军团士兵也被戏称为马略的骡子,没想到军团编制里还真有一匹骡子!根据上述说明,百人队实际上是80人队 —— 和10匹骡子。在王国时期与共和国早期,军团是发起战争时临时征召组建的。随着征服领土越来越大,共和国设立 Legion I ~ IV 共4支常备军团,其余军团则按照战争烈度临时召集。

在共和国末期,军头开始坐大。将军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财力肆意扩招军团并给予编号,甚至出现多个军团合并为一的更高层架构。内战结束时,刚刚消灭安东尼的屋大维麾下有高达50支军团。而后,屋大维逐渐裁减部队人数,最后将帝国的军队缩减为28只军团,其中3只军团在条顿森林中被消灭,早就历史名场面 —— 屋大维怒喷"Quintili Vare, legiones redde!"(瓦鲁斯,还我军团来!)。瓦鲁斯是条顿森林战役中罗马方的主帅。相较于这3只不幸的短命军团,屋大维创立的第5军团(马其顿军团)则从公元前43年一直活跃至公元7世纪。此时,西罗马已经陷落,东罗马也在斯拉夫人与阿拉伯人的进攻狂潮下风雨飘摇。该军团最后的记录是活跃于埃及地区,直到阿拉伯人于公元637年征服此地。
先别说这么远的事情,屋大维把军团派往帝国边疆以抵御入侵,并设立精锐的禁卫军则在罗马维护自己的权威,还组织起常备帝国海军维护地中海的安全。禁卫军和帝国海军作为屋大维的军制创新,对罗马的影响十分微妙。因为缺少制衡,禁卫军的屠刀成为半数罗马皇帝的死因。帝国海军则兢兢业业抵抗帝国敌人,在多次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挽救帝国。可以看到在东罗马帝国的后期,帝国的领土一般是沿着海岸分布的狭长区域,这可能暗示罗马的陆军已经不是来去如风的游牧民族的对手,但帝国的海军在千年中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强大战力。
屋大维之后,罗马皇帝也基本上依照他的构想布置帝国的军力。不过,罗马帝国仍在扩张,蛮族的战力也越来越强。帝国的军团数量从25个逐渐增加至30个左右,并长期保持稳定。相对于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的军团不再是临时征召的公民,而是常备军。军团兵也成为一种终身职业。军团不会在领域内四处奔波,而是驻扎在冲突频繁的边境或重要的经济区域(例如下埃及)。帝国早期的军团包括5120名军团士兵以及相等人数的辅助士兵。但随着时间推移,军团中辅助士兵的比例越来越高。
在帝国后期,政局越发动荡。就像共和国末期那样,军头再次坐大。野心家们纷纷创建小军团以帮助自己夺取更大的政治权力。然后,罗马帝国就碎成了两块,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则艰难求生。在斯拉夫人和阿拉伯人等挑战者的冲击下,此时帝国几乎只剩下安纳托利亚一块完整的核心土地。所谓“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军团戍边看起来只是一个遥远的美梦。在这种残酷现实下,希拉克略皇帝在对军队和帝国行政的改革中提出了军区制的雏形。随着土地的沦丧,帝国军队退缩回安纳托利亚。皇帝按照帝国旧行省的界限,将数个行省并为一个军区,由军队首领掌管区域内的军事以及行政与司法权力 —— 嗯....有点类似大唐节度使,东边有大唐、西边有东罗马,历史总在压相同的韵脚?军区制的建立宣告军团的终结。军区内的军队不纯粹承担作战任务,还需要屯田。通过这种方式,帝国的军费开始能够稍微降低一些 —— 朱元璋点赞。
OK,这就是军团的开始与结束。综上所述,军团发源自罗马王国时期的百人队,最初是临时征召的公民组成的队伍。而后,军队逐渐走向职业化。在帝国初期,屋大维正式确立军团制度,以职业化常备军的形式组建军团,并长期驻扎在边疆堡垒中承担防卫任务。军团具有较为严格的组织架构,但随着帝国后期政局动荡,军团的架构不再如初期严格。最终,希拉克略的军制改革宣告军团的终结与军区制的开始。而军区制陪伴罗马帝国走完整个生命历程,直到1453心肺停止的那一刻。
成就中文译名“我即军团”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另一句名言“朕即国家”。据称,“太阳王”路易十四于1655年4月13日在巴黎议会宣称 "L'État, c'est moi"(英文翻译"I am the state",或 "the state, that is me"),以强调自己作为君主的绝对权力。然而,由于这句话从未出现在议会的记录中。直到19世纪,才出现路易十四说过“朕即国家”的记录。因此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路易十四没说过这句话,这其实是后人的杜撰。此外,路易十四的临终遗言是:Je m'en vais, mais l'État demeurera toujours." ("I depart, but the State shall always remain.",我的中文翻译:"我虽身故,王国长存")。显然,他的遗言表达了王国在自身之上的意思,与“朕即国家”完全相反。这也动摇了“朕即国家”言论的真实性。不过,路易十四确实说过一句与政治相关、颇具黑色幽默的话语:“每当我指派某人填补空缺职位时,我就会创造100个心怀不满的人,以及1个忘恩负义的人。”
最后,关卡名也是一个俗语。“head will roll”指代因为(在工作中)犯下错误,某些人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甚至丢掉工作。有点类似于中国这边“丢乌纱帽”的意思。这句话的起源已经不可考,但显然是受到断头台处决犯人以至于人头滚滚的场面启发。根据网络资料,最早用“人头滚滚”来形容严重后果的比喻方法出现在 1853 年的美国报纸《印第安纳州先驱报》上:
Let it [the Lecompton Constitution] be treated as the people of England treated the tyrannous rescripts of the Stuarts... Your friends in office will be led to the block. Let them go! Their official heads will roll on the ground. Let them roll!
1930年9月英国《每日先驱报》转述臭名昭著的希特勒的演讲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说法:
Hitler declared... "If our movement is victorious there will be a revolutionary tribunal which will punish the crimes of November 1918. Then decapitated heads will roll in the sand."
1940年代,head will roll 短语开始被广泛使用,例如1944年5月的美国报纸《The Dayton Herald》:
One of the biggest scandals is being hushed up in the hooch industry, with top execs being fired because of their alleged black-market activities. More heads will roll when the story breaks.
You Have No Power Here!
罗马归来 DLC 有两个成就与《指环王》有关,而且都是和洛汗国王希奥顿有关。
成就名来自于电影《指环王2: 双塔骑兵》,在电影中,身着灰袍的甘道夫尝试给被萨鲁曼操纵心智的洛汗国王希奥顿驱魔,萨鲁曼借国王之口嘲讽甘道夫:“you have no power here, Gandalf the Grey.”然后,甘道夫抖掉灰袍,露出白袍,帮助国王摆脱控制。然后,国王就变成了"Ride for Ruin"中那个神采奕奕的统帅,变成向骑士们发出 death! death! death! 怒吼的勇猛国王!

you have no power here 也成为一个流行的网络 meme。




实在忍不住,必须放这个梗图,虽然和 you have no power here 没有特别大关系。希望微软的收购让暴雪重振雄风吧!

结合成就名的来历,我认为 power 不应该翻译为权力,而应该翻译为法力或力量。关于成就本身,损失少于 5 个单位自然可以称作“没有任何力量”。
啊!忽然又想起“两面包夹芝士”名场面中,up主“一只大哈鱼”那一声声“没有力量”的呼喊。多嘴一句,UP 为解决日本核废水事件所绘制的“两面包夹芝士”战略地图,怎么看起来不太像日本,而像是....?这难道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说是“指桑骂槐”的典型案例?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