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热点 | “饭圈”乱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策略
饭圈文化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饭”是“fan”的音译,专指针对娱乐明星的粉丝群体;“圈”是“圈子”的简称,泛指“以情感、利益、兴趣等维系的具有特定关系模式的人群聚合。“饭圈”已然成为粉丝群体通过偶像崇拜达到自我满足,乃至价值实现的网络共同体。“饭圈”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其中蕴含着被主流文化纠偏后成为主流文化中流砥柱的潜在可能,因此对“饭圈”文化的批判应是建设性的、放眼未来的。
一、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1.富有感染力的“饭圈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饭圈文化”可以在积极的引导下激发当代青少年爱国情怀。“饭圈女孩”用她们擅长的方式,守护国家领土和威严,一直以来被“污名化”的“饭圈文化”可以成为网络中宣扬爱国主义的利剑。例如,香港艺人王嘉尔因为转发“护旗手”微博,成了港独分子的眼中钉,曝光其私人住所和行程。另外,其他转发类似微博的艺人也受到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由此,各家“饭圈”纷纷行动,他们自发集结成了数量庞大的“网络远征军”,用特有的“饭圈文化”,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向发表“港独”言论的人开战,“抱走我家阿中(中国)哥哥,请‘港独’独立行走,不要来碰瓷。”一个晚上的时间,“饭圈女孩”霸占许多“港独”话题,将对方堵得哑口无言。
2.富有凝聚力的“饭圈文化”传播正向能量
“饭圈”成员基于共同情感的认同——对偶像的认同和崇拜,发展出许多群体性的、目标一致的“饭圈”活动。在活动中,他们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关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饭圈文化”富有凝聚力和感染力。他们对偶像发表的言论极为重视且行动力极强。例如《偶像练习生》以“越努力,越幸运”为口号,《创造营2020》的“敢,我有万丈光芒”等带有励志意味的标语,在一定程度上给观看节目的青少年粉丝以精神上的鼓舞,他们以优质偶像为目标,积极学习和工作,并在偶像的引领下热心公益,实施慈善行为,传递爱心,传播正能量。
3.具备休闲性的“饭圈文化”消解成长压力
“饭圈文化”极具休闲娱乐性,青少年理性地参加“饭圈”某些活动可以消解他们的成长压力,大家在兴趣爱好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产生共鸣和参与感,这样可以避免深陷迷茫孤独中无法自拔的境地。
4.充满创造力的“饭圈文化”促进个性发展
近年来“饭圈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具创造力。粉丝们通过多元化形式来宣传自己的偶像。在“饭圈文化”的快速发展下,作为青少年粉丝个人技能及个性在正确的引导下得到发挥。如:一条推广微博需要文案、图片或视频等。其中,文案需要逻辑清晰、风格出奇,吸引路人观看增加点击量和阅读量,为偶像增加人气,这就需要粉丝不断提高文字功底;图片的产出需要更强的专业能力———审美能力、拍照技术、PS技术等。
二、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1.商业化的“饭圈文化”扭曲价值观
一方面,“饭圈文化”鼓吹“数据就是一切”,实在的资本数据才是偶像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思想鼓噪下,部分粉丝为了给自己偶像造势,超出自己经济水平来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娱乐公司在塑造偶像时,对其进行过分包装,穿着奢侈,行为奢靡,致使价值观尚未完全确定的青少年盲目跟风,形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
2.“娱乐至死”的“饭圈文化”影响主流文化吸收
当代社会,“饭圈文化”越来越泛娱乐化,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误导性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传播。但“饭圈语言”中,如“nmsl”“sj”“sr”等为防止出现敏感词而用英文缩写的语言表达,不仅低俗且无意义。这种语言在网络中被青少年粉丝大量引用,成为“饭圈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当青少年被太多低俗文化吸引和影响时,对主流文化的接受度便会降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相背离,不利于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
3.单一密集的“饭圈文化”造成“信息茧房”
“饭圈”粉丝们在互联网中只关注自己支持的偶像,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新闻,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文化的类型与关注偶像的相关内容单一且密集。一方面,加之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会自动识别网民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精准推送,更使得“饭圈”跌入“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在粉丝的滤镜下,即使自己偶像的作品从客观上讲并不令人叫好,但粉丝也会极力吹捧。个别粉丝说出真实的想法,也会被言语攻击,久而久之“饭圈”理智粉也开始麻木和盲目从众,自主意识下降,出现不理智的网络暴力,“饭圈对撕”的行为,掉进“信息茧房”中,接收不到其他方面的信息,失去个人辨识能力。
三、饭圈文化失范的原因
1.缺失相应政策、法律约束
在政府层面,因为“饭圈”文化属于泛生活领域,所以在没有出现重大负面舆情的情况下,政府“把关人”的干预较为宽松。因此,极易错失该领域舆情危机的最佳干预时机。且目前相关政策对综艺中的资本监管、艺人监督、粉丝管理都有一定的缺失,从而降低了演艺圈的准入门槛,艺人犯错成本低,部分艺人的犯过相应错误,接受处罚后仍能够返回演艺圈重新从事演艺工作,给广大粉丝做出不好的示范。另一方面,目前对“饭圈”的管理仍然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网络意识形态的整治仍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各类粉丝群体既有线上互动,也有线下活动,管理起来比较麻烦,相关的举报、取证、查出机制不容易建立,也给不良“饭圈”文化的流行留下了空间。
2.资本逐利与不当操控
“饭圈”文化建构了一种娱乐圈的新型商业模式。偶像是资本包装打造的文化商品,吸引广大粉丝消费,从中谋取利润,而明星和背后的资本、职业粉头、饭圈组织,构成了一条密切联系的商业利益链,串起了“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各个利益集团。当商业利益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各利益集团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偶像经济的脆弱性。因此,根据资本逐利的市场法则,在完成造星之后,娱乐资本会不遗余力地为偶像艺人争取各种商业资源,加速商业变现、快速回收成本。而锁定“饭圈”、套牢艺人、绑架舆论、吃定粉丝就成为许多娱乐资本的不二法门。
3.媒体、平台负向宣传引导
新媒体以现代技术和互联网为手段,通过舆论宣传在无形中影响受众的三观。比如“颜值即正义”“流量即王道”“热搜即真理”“自己可以饿死,偶像不能不出道”,错误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误导“饭圈”青少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参与到“打榜”、骂战等恶性行为中,破坏了“饭圈”活动秩序,恶化了“饭圈”文化环境。
四、饭圈文化的发展策略
1.携手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国家相关部门介入,依法管网,动用法治的力量对饭圈应援乱象扶正祛邪,坚决抵制违法失德艺人利用网络平台发声出镜,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压紧压实平台责任、加强文艺评论、强化行业自律,从制度上铲除“饭圈文化”的病灶,携手共创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生态。建立专业的明星评价机制,防止本末倒置。完善网络用户信息审核和发布机制,对于粉丝应援乱象频出的平台要求实行实名制。
2.加强对资本运作的监管
在规范资本市场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的形成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市场规律、中国观众审美的偶像生产机制。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娱乐资本在享受时代红利的时候,有责任发挥好引导作用,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守住资本家的“良心”与“本心”,方能实现娱乐行业的长久发展。
3.深化媒体底线思维,弘扬主流文化
完善媒体平台的行业规范,保障信息平衡,及时处理低俗化信息,承担起正确引导“饭圈文化”的社会责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站平台应当加强对自媒体账号的监管,对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恶意营销、刻意制造对立的营销号予以坚决打击,强化明星经纪公司、粉丝团规范管理,避免用诱导性、非理性消费裹挟粉丝。广大艺人作为公众人物,最首要的就是要端正自身思想,做主流文化的倡导者。努力提高专业水准,用实力吸引粉丝,艺人有义务引导粉丝的行为,对粉丝行为进行约束,引导粉丝更理智客观,逐渐摆脱单向度思维。
参考文献
1.《“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引导 》孙瑶瑶,西部学刊 2.《新媒体环境下饭圈文化的区隔与破解 》郑达威;高智晖,当代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