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热点 | 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特征与发展新景观

2023-11-05 17:18 作者:研必果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新主流电影是主流电影在新时代自我嬗变的一种新形态,是伴随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主流电影之“新”在于既不同于教化功能过于明显和外在的主旋律电影,也不同于商业功能至上甚至唯一的主流商业电影。其核心特点必须是被主流市场所接受、所认可、所欢迎的大众电影,但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就是要通过“好看”的故事、大众的类型来表现主流观众所认同、所接受、所心向往之、所同仇敌忾的主旋律。新主流电影,要完成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的统一,是价值观与商业性的融合。新主流电影,也就是未来中国的主流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也是国家意志与民众需求的精神汇聚。 新主流电影大片是在充分继承主旋律电影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语境对现有文化资源、技术资源和商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配置之后所催生出来的一种符合现代化重工业电影生产体系制作标准的类型范式。它超越了主旋律电影原有的创作逻辑框架,弥合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商业性的高度统一。

一、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特征

1.以主旋律为创作旨归

新主流电影主要以“主旋律”作为其创作旨归。但不同于以往主旋律电影中对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突出和强调,这些影片以观众为出发点,通过颇具创新性与现代性的艺术表达,实现了满足观众观影需求与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双重抵达。

2.多重叙事结构打破程式化桎梏

从单一的线性叙事结构到以线性叙事结构为主、多重叙事方式并存,再到广泛运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呈现文本内容,新主流大片逐渐打破了以时间线索叙述某场战役的壮烈场面或以逻辑顺序讲述某个人物传奇故事的程式化桎梏。

3.宏观叙事转向微宏叙事的创新

微宏叙事是一种试图由微细处入手而传达宏大题旨的叙事范式,以“小人物”写“大时代”,或"共同记忆"写“历史瞬间”,让个体命运和情感与国家历史和事件“迎头相撞”,以日常细节表述策略弥合主流话语场域的内在裂隙,将主流价值融于个体体验以达成某种“最大公约数”。比如《我和我的家乡》《中国机长》。

4.人物形象的多元化表征与重构

新主流电影在继承与发展的历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全能型英雄”转变到“平凡而伟大”。不为凸显主角光环而塑造英雄模范,仅为展现平凡人的成长蜕变。新主流大片的人物形象逐步实现了由二元对立走向多元统一的演进,在刻画电影主旨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叙事话语中家国情怀的巧妙呈现

在新主流电影中,家国叙事不再仅仅是表面、单一和概念化的表达,而是通过人性深度来呈现家国话语体系的多元性和深度。这种表达方式突破了以往的常规性诠释,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生命作为主体表达的家国叙事。如电影《中国机长》则刻画了遇事冷静、拯救乘客的职业飞行员形象。这些描摹通过故事的精雕细琢自然地过渡至人物特点,使受众能够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达到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建立起正向反馈机制。

6.“高科技”与“重工业”结合

影片的制作善于借助现代化高精尖技术来将影片主旨与视效奇观无缝融合。 这些影片是符合现代化重工业电影生产体系制作标准的产物。也就是说,它们是在充分借鉴好莱坞、香港电影工业流程和商业类型美学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新语境及官方机构支持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往往表现出极强的高概念、高技术、高投入特征。

7.“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作品从内容层面追求真实,从表现形式上尽可能还原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这种创作方法通常以平实的笔触描述当下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感受,以深刻和真实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追踪现实的流动,把握时代精神的总体状况,及时地反映出当下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及普遍关注的问题。

8.“共同体美学”的构建

即共同体美学,这是新主流大片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因素所在。事实上,观众在观影选择与观影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主体性意识,他们既需要充足的理由走进电影院,又需要在影片的带动下迅速与创作者建立起一种对话空间,这种对话空间不是“你说我听”的单向式信息流动,而是“你来我往”的双向式信息沟通。通过这种对话空间,创作者能够与观众形成良性互动进而达成契约,最终建立起一种基于"共情、共鸣、共振”的情感感知基础的美学环境,也即共同体美学。当构建起共同体美学时,便可有效弥合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进而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认可,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效用的最大化。 例如《我和我的祖国》以平民史观下的“我”作为主体,通过民族精神与个体关怀连接了作为观众个体的每一个“我”,从而建立了一种“共同体”,然后层层深入至七个故事之中,使观众对于国家的记忆和情绪在视阈融合下的“我”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积累,最终在片尾实现全面爆发。《攀登者》融“家国叙事”于“个人叙事”从而形成一个叙事的“共同体”,同时又注入类型电影的叙事手法和美学特征,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从而使影片的精神、思想、情感顺利抵达观众的内心世界。《长津湖》《水门桥》以“伍千里”“伍万里”兄弟俩的亲缘情感作为叙事主线之一,进而将狭义的兄弟情推而广之到整个七连,赋予家庭更宏大的涵义,于此,英雄的出世需要历经残酷战争的磨炼,并与家庭内部的情理成长相得益彰。

二、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新景观

1.类型融合:

新主流电影在类型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融合,将动作、冒险、科幻、灾难等元素与主旋律题材相结合,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的单一模式,为观众带来更加多样化的视听体验。例如《红海行动》将战争、动作、冒险等元素与主旋律题材相结合,讲述了中国海军陆战队在海外执行任务的故事,呈现了多样化的视听效果。《湄公河行动》将动作、犯罪、悬疑等元素与主旋律题材相结合,讲述了中国公安警察在境外追捕犯罪嫌疑人的故事,为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体验。

2.叙事创新:

新主流电影在叙事上进行了创新,采用更加复杂、多维的叙事手法,如非线性叙事、多线索叙事等,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同时,新主流电影更加注重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挖掘和呈现,以真实、生动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例如《我不是药神》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主角程勇的回忆和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使得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流浪地球》采用多线索叙事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呈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团结和勇气,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3.视觉效果:

新主流电影在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升级和改进,采用更加先进的制作技术和手段,如特效、CGI等,使得画面更加逼真、震撼,为观众带来更加刺激、生动的视听体验。例如《流浪地球》在视觉效果方面进行了升级和改进,通过逼真的画面和特效,呈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震撼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紧张刺激的体验。

4.关注个体命运:

新主流电影更加关注个体命运和人物情感,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同时,新主流电影也更加注重对个体成长和价值观的引导,为观众提供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念。例如《芳华》通过讲述两个年轻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长经历和命运转折,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个体故事,为观众带来深刻的思考。《我不是药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通过主角程勇的经历,呈现了人们在面对疾病时的艰辛和努力,为观众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5.国际化视野:

新主流电影在国际化视野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提升,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良好反响,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关注。这得益于新主流电影在题材选择、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及对于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视和推动。例如《流浪地球》在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方面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通过呈现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团结和勇气,为观众带来更加积极向上的体验,并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

6.强化市场意识:

这是对于主流价值观要适应市场而博取大众的欢迎的一种导向的转变。事实证明,为适应市场而以商业片手法去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选择,是我们这个时代主流价值观坚毅性的表现。主流价值观已经深入人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依然能够把持自己开发、宽容而自信的创造力,正是呼应了当下时代文化建设的潮流。

参考文献

1.近年“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开拓与收获- 饶曙光;兰健华 - 中国文艺评论 - 2019

影视热点 | 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特征与发展新景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