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关于针灸疗法的起源
文/李经纬
针灸起源有人以为早于药物,这一结论可能是一种主观的想象推断,很难有确切的依据。针或灸的医疗方法,都需要借助医疗工具,且需刺灸人身的一定部位,应该说较难于药物知识的积累。针刺工具之发展,大体上有这样一个过程,即砭石、碱、箴、鍼、针。如此,则其质之发展改进似由砭石而石针、竹针木刺、骨针、青铜针、铁针、金银针等。砭石在远古不单用于刺病,而且更多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放脓的可能性更大些。晋代郭璞在注解《山海经·东山经》之箴石时说:“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认为“砥当为砭字之误”。《南史·王侩儒传》引注,可以为砭针是也。《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可见,砭石在远古的用处,一是治化脓性感染的脓肿,一是以石刺病可能包括有针刺穴位的针灸疗法在内。要确切分清几乎是不可能解决的难题。现在让我们简要引用先贤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论述,以为分析研究的依据。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50年),载有“美疢不如恶石”,东汉经学家服虔在《春秋左氏传解谊》中注释:“石,砭石也。”《山海经·东山经》记有:“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箴石已如前述。《素问·异法方宜论》叙述疾病的区域性时讲过:“故东方之域,……其病多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唐代王冰作注时指出“砭石,谓以石为针也。”《汉书·艺文志》有“用度箴石汤火所施”一句,唐代颜师古作注曰:“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现代学者大多认为砭石为针之母体,所以我们在此较多地论述了许多名家对砭石的观点。如果针来源于砭石是正确的,那么讨论针灸之起源自然必须弄清砭石之原始用途,我认为针源于砭石的观点是正确的,针灸起源于砭石应该是有道理的,这不但从文献记载找出了不少依据,在发掘的原始社会、新石器遗址中有不少砭石存在,数十年前民间之磁砭等原始医疗方法在若干地区仍然应用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我国考古发掘,原始社会的砭石、石针、骨针、青铜针等越来越多,许多形状也大体相似,给讨论针灸的起源增添了珍贵的资料。至于传统的观点,如《路史》所述“伏羲氏……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很明显,制九针当晚于制针,更晚于砭石之打制和应用。如果伏羲制九针的历史故事有其一定的真实性,那么伏羲时代约相当原始社会的山顶洞人时期,砭石之用于外科、针灸当有数万年的历史。
针灸疗法除针刺疗法外,还有灸疗法。灸的起源也很有趣,不过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中均未能得到较确切证据,因而人们的研究只能出于一种推论。譬如:人们认为现代用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烘烤或烧灼熏人体一定之穴位,用以治疗人们的某种疾病。既用火、艾火治病,为考其最早起源,便想到了原始人用火、人工取火的方法,将烧热的卵石贴身以驱寒,产生热卵石贴身某一部位对人体某种不适的有效经验。此类经验的不断自觉积累,灸疗法即从中慢慢诞生。这种推论未必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不无一定的科学道理。《素问·异法方宜论》在论述灸法的来源时有这样一段话,即:“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两千多年前医学家的这一认识其根据不得而知,即使并非文献,至少有人们和医学家口耳相传的历史故事和传说之类的记事作依据。因此,《内经》中的这段记述,确是我们现代人讨论灸疗法起源的一个重要依据及珍贵的史料。把人们的分析推论,同《内经》仅有的有关论述结合起来考虑,灸法始于原始人钻燧取火之后,人们取火用火领域不断扩大之际,恐怕不会有很大的偏差。
摘自《中国古代医学简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