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学习了?

这是我们频道的第一篇议论文——或者说,是我们频道第一篇正式的议论文。
明白我们频道的基本上都知道,我们频道的文章基本上是以一个“杂”字为主。四大种文学形式,说句真话,我只知道我写的是散文,其它的呢,不知道了。所以说,我是不知道我详细写的是什么文体的。可能今天我写了个记叙文,明天又写了个叙情文,而后天,我又无意中写了一个议论文。综上所述,我还是严谨一些为妙。
刚才有一些说跑题了。今天的内容,或许诸位已经看到看到题目,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了。做为一名学生,在班级中,甚至在整个学校中,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些不学习的学生。在这几年中,不学习的这一部分群体有增无减,而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这些学生们,不学习了?而又为什么,这批特殊的群体,人数只增不减,蒸蒸日上?
— “ 学习不好”与“不学习”的辨证关系
文章正文开始前,我认为有必要对于“学习不好”与“不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个澄清。
首先,从层次上来说的话,我认为“不学习”这个群体是夹杂在“学习不好”这个群体之中的。
写到这里,可能会有一些观众姥爷们又有异义了:小叶,“不学习”与“学习不好”这两个群体难道不是划等号的吗?换句话说, 学习不好的不都是不学习的吗?
大错特错。“学习不好”,仅仅对成绩进行了定义;而“不学习”则是一个多方面的定义,不仅仅是在成绩方面,更是在日常学习,行为作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一个更加统一,更加广义,更加详细的定义。有些同学平常很努力,“内卷”很积极,到了大考就是一个惨不忍睹,要多差有多差。这种同学能说不积极吗?能说不学习吗?这种同学,顶多也算是一个“成绩不好”之流。“不学习”是什么?是那种平常不努力,不学习,同时成绩很差的同志们。所以说,“成绩不好“的,不一定是“不学习”;而:不学习”的,则一定是成绩不好的。
二“种子”自身的原因
如果把学生比喻成种子的话,那么老师就是播撒种子,培育这株植物的园丁,为种子的生长保驾护航。在现实生活中,种子自身不能发芽,通常有这两种原因:一是种子处于休眠期,二是种子的胚不完整。而这,也正好对应了主观上“不学习”的两个原因。
首先是“种子的胚不完整”一说。
“种子的胚不完整”,对应的其实是天然因素。有的人可能有一些生理与心理上的障碍,例如患有多动症,焦躁等疾病,以及智商过低等类型。这种类型,其实就是天然因素。
再往下,可就有点意思了。
“种子处于休眠期”,我个人认为,对应的,就是一些个人原因了。有些同志,觉得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学习没有用处”或者“学了也是白学”,于是就不学习了。其实,这种“个人原因”还可以分为 为两类: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想要学的,这是一类,还有一类人, 最开始的时候很好,可是中途遇到了一些小打击,小挫折,行,整 个人消沉下来了,成绩也消沉下来了,老子不学了,这是另外一类。说句真的,不论是怎么分,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了成 绩的下滑。这一种,除了激起他的学习兴趣,或者去消除他的心理障碍,是没有任何干涉方法的。
说完了种子自身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说老师与家长这一层次的问题。
三 园丁,你也有过错
在生物学中,种子不发芽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因为种子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土壤以及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这是种子发育的必须条件,也是每一个人都熟知的科学常识。而在园丁的日常培养当 中,这三项,也是至关重要的三项。
首先来说一下“一定的水分”。
“一定的水分”,其实指的就是结予学生以一定的鼓励,让学生拥有自信心,不要一昧地打击否定学生。有些老师在新学期遇到一个排名倒数的班,见学生,对新学生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班怎么怎么不行,我愁着教你们班”,这是万万不可的。老师是来帮助学生学习的,当老师放弃了他的学生,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估计也不会多么好了。
“适宜的土壤”,我个人认为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种子的生长是在土壤当中,这是种子的生长环境,是种子成为硕果的地方;同样,作为一位园丁,老师就要为他的学生去营造一个活越,平等,民主的高效学习环境。每一个人的想法都要得到讨论与验证,每个人的建议都能得到回应与采纳,每一个人的质疑都可以被讨论与理解,每一个人的价值可以在此中绽放与发扬,这是一个良好环境必须拥有的状态,也是每一个集体应该从中追求的状态。让土壤变得更加适宜,是每一位园丁都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新意识形态下教育必须拥有的重要改革点。有些园丁环境没有营造好,就将种子播种在土壤中,一来二去,种子的长势必定不会太好,学生的成绩也必定不会太高。
“充足的空气”,其实指的就是不要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任务,也不要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我所在的学校前几 年换了一个校长,给学生安排了太多的任务,导致学生无法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而现在的状况是,学校的升学率每况愈下,学习的风气渐渐消失,而校长仍在给学生加任务。这样以来,越加任务越不好,越不好越加任务,更个学校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说,不要给学生安排太多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数学老师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每次考试都发一次排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而现状是,一百分以上的从二十二个降到了十二个,反而不及格的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现在都把数学叫成“白学”,还有许多人 不再学习数学。这就是给学生以太大压力的“典范”。所以说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与适当的压力,是很重要的。
在这三条当中,我个人认为,留给学生以“适宜的空气”,是最为重要,也是最难实行的。当做到了这一条,教育的真谛,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也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