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科书》3.6 黄金和纸币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6、黄金和纸币
在发达的商品生产条件下,往往不用金币而用代替金币的纸币来购买和支付。纸币的发行是由下列事实引起的,即磨损和贬值的铸币照常流通,因为它已变成黄金符号、货币符号。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必须使用的货币符号,它代替了黄金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此,它不能执行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不论发行多少纸币,它只是代表商品流转所需的黄金量的价值。纸币不能兑换黄金。
如果发行的纸币相当于流通所需的黄金量,那末纸币的购买力,即用纸币所能购买的商品量,同金币的购买力是一致的。但是,国家发行纸币通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开支,尤其在战争、危机和其他动荡时期,它是不顾商品流转的需要的。在生产和商品流通缩小时,或者纸币发行过多时,纸币就多于流通所需的黄金量。假定发行的纸币比需要多一倍。这时每一纸币单位[1]所代表的黄金量就要少一半,也就是纸币要贬値一半。
中国在12世纪就有了发行纸币的最初尝试;美洲在1690年发行纸币,法国在1716年发行纸币;英国走上发行纸币的道路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最初发行纸币是在18世纪叶卡特琳娜二世的时代。
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値,而统治阶级就借此把国家的开支转嫁到劳动群众身上,加紧对他们的剥削,这种现象称为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使劳动人民受到最沉重的打击,因为工人和职员的工资落后于物价的上涨。
注:
[1] 美元、马克、法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