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专业生如何选曲:日常学习、考学、音乐会

一、每学期的学习
1、手头至少3首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常备巴赫和古典奏鸣曲。
专业生不要总是抱怨巴赫。既然走了专业,巴赫是必须会弹的,不会就学、练。除非你已经成名了,有自己的一套专长作曲家和风格作品。
2、每三套正在学的作品里,保证至少两套是符合现下难度的,可以弹好的,另外一套可以稍微拔高一点点难度,保证自己不断成长。

二、考学选曲
1、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充分展示优点,不可暴露半点缺陷。
有缺陷等入了学之后再学习、练习、解决。
2、每个时期风格至少选一套,展示自己的全面性。
3、认真查看所有报考院校的曲目信息,保证符合学校考试曲目要求。

三、音乐会选曲
1、选择最能展现自己优势的作品。
暴露技术缺陷的作品不要在台上弹,但是可以作为日常练习的保留曲目,让自己不断通过某一部作品磨练相关的技巧。
2、合理安排曲目难度。音乐会选曲不一定要选自己能弹的最难的,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难易结合。这样可以保证音乐会准备过程中不会太过焦虑,也可以保证在台上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弹整场。
3、保证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保证观众不会因为整场音乐会都是同一作曲家或同一风格而无聊。刻意安排整场都是同一作曲家或某个主题的职业音乐会除外。
a)传统曲目选择
尽可能容纳多个历史时期以及音乐风格的作品,保证曲目多样性。
对于钢琴来说,主要可选择的时期和风格流派有:巴洛克、古典主义(十八世纪晚期)、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二十世纪法国“印象派”、二十世纪第二维也纳学派、二十世纪俄派、实验先锋派、极简主义、当代(21世纪)新音乐。
b)考虑融入一首当代新音乐
一场音乐会的曲目当中,可以安排一首当代作曲家的新音乐作品,并由此来增加曲目的风格种类,同时也是支持当代的新音乐作曲家们。对于钢琴作品来说,很多人经常选择的当代作曲家有 Lowell Liebermann, Augusta Read Thomas, Amy Williams, Carl Vine, 等等。我个人,以及我认识的同事当中很多,会比较倾向于选择自己私下认识并熟悉的当代作曲家。
c)考虑融入一些不太经常被演奏的作曲家的作品
巴赫之前的作曲家可以考虑 William Byrd, Elisabeth-Claude Jacquet de la Guerre;十八世纪末可以考虑Johann Hummel, Antonio Salieri;十九世纪可以考虑Clara Schumann, Fanny Mendelssohn Hansel;二十世纪比如Rebecca Clarke。
d)按照某个主题选曲
很多不同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都会有一些常见的主题:自然(树、水,等等)、爱情、诗歌、画,等等。可以根据共通的主题选曲,也可以自己编排出一个主题。职业音乐会中,也经常看到一些整场都是同一个作曲家作品的音乐会,比较常见的譬如展示贝多芬前期、中期、晚期风格的音乐会,就会从三个时期中选曲并在同一场音乐会上演奏。
e)音乐会曲目顺序编排
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按照时间线顺序排序。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曲目排序方式是,按照调式之间的关系排序,比如说一套A大调的作品,后面紧跟着一套d小调的作品,等等。如果作品之间没有什么特定的调式关联,则可以按照作品的情感风格排序,尽量把强调情感爆发力或是炫技的作品,与抒情的作品,相互穿插安排。这样,既可以保证自己在音乐会中间可以合理安排精力,也可以把听众体验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