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種能力,只有讀書才能給你

2022-02-21 06:58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曾經圍繞大學生讀書話題,對全國864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近一半學生每天讀專業課以外的書籍的時間不足半小時,40%以上的學生每月讀書不足一本,將近60%的學生對自己讀書的情況不滿意。

 

在此之前,日本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聯合會也發布過一項數據,大學生的讀書現狀更不樂觀,53%的大學生一天的讀書時間為零,大學生一天的平均讀書時間為23.6分鐘。

 

沒有讀書,不代表他們沒有看字讀句,大部分時間,他們把注意力放在電腦、手機上,瀏覽網站、刷新聞、看文章。

 

“網上不是什麼都有嗎?不看書也沒有什麼吧?”

 

的確,網上每天不斷在更新巨量的信息,除了有最新的新聞以外,還有古往今來的故事、與其相關的解釋、各種深度不同的分析……很多讀書工具,不用刻意去讀紙質書,利用網絡的便利瀏覽各類信息和知識,也沒有錯。

 

但是《只有讀書人才能達到的地方》的作者齋藤孝認為,在線閱讀和讀書之間存在著明顯差異,那就是“體驗”不同。

在線瀏覽時,我們常常不能耐心且專注於某個內容,而是快速地看完之後,急著跳轉到其他頁面。我們往往被更有趣的、更吸引眼球的內容所吸引,專注於一個內容上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

 

而讀書可以提升人的專注力,締造人的“深度”,它不僅可以幫助你提高思考能力、想像力,當你陷入困境、茫然無措時,讀書還可以給你前進的力量。

 

如果想塑造完美的自我、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那麼讀書就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一位音樂人說,越來越多人利用網絡聽音樂,如果一首歌是付費收聽的,就要給用戶先試聽一段。

 

音樂平台會選擇把副歌作為免費試聽,讓用戶決定買不買。

 

這樣一來,音樂人製作音樂的方式也變了,他們會從製作副歌開始,而忽略前奏。

 

用戶的專注力也逐漸下降,他們沒聽完這首歌,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下一首。

 

2015年微軟公司發表的數據顯示,現代人能夠專注於一件事情上的時間僅有8秒。

 

瀏覽網站上零散的文章時,我們的身份是“消費者”,而不是“讀者”,我們自己把握著主導權,不斷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

 

認為“這個不怎麼樣”、“這個沒意思”就馬上捨去,認為“這個太有意思了”就不斷地消費下去。

 

但當我們決定閱讀一本自己敬重的作者的著作時,就會正襟危坐,保持洗耳恭聽的姿態。

就像你和作者對坐在書桌前,聽他娓娓道來,也許中途他會聊到一些無聊的事,但你也不會輕易離開桌面,而是耐心聽他說完。

 

如果是托爾斯泰、尼采、路遙這樣的偉大作者,就算他講的東西不合你的心意,你也很難放棄和他交流的機會。

 

如果人們僅僅是和身邊最親近的家人、朋友溝通,那麼這種溝通其實和其他動物沒有太大區別。

 

人之所以是“智人”,是因為智慧的存在,智慧讓我們能和不同時代、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地域的人交流所思所想。

 

不讀書,就好比失去了作為智人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法國作家加繆說:“重要的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

 

讀書其實就是讓我們活得最多的一種方式。

 

你讀了一本小說,小說裡有一個人物,他活了一輩子。

 

你讀完了,你也體驗了一種人生,多活了一輩子。

 

神經科學的研究顯示,當我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書中登場的人物來閱讀時,我們大腦的活動狀態和實際體驗時的腦活動狀態非常接近。

 

而這些體驗,也影響了人格的形成。

你也許很幸運,生活平穩順遂,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打擊,但當你看《活著》的時候,你跟著主人公一起面對意外、面對失去,你體驗了人間痛苦悲傷的一面,也學會了理解別人的處境。

 

你也許很不幸,遭遇了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但當你看《活著》的時候,福貴經歷過短暫的富貴,大半生都在經歷磨難,家人一一離他而去,而他卻堅韌地活著,你看到韌性的力量,更懂得珍惜當下的智慧。

 

你不必真的經歷過生死時速,才懂得生命的可貴,不必真的在爾虞我詐中摸爬滾打,才看清人性的複雜。

 

一個人能獲得的親身體驗是有限的,但是通過讀書獲得的體驗卻是無限的。

 

我們在書里洞察世事、了解人性、豐富想像力、提升思考力。

在《只有讀書才能達到的地方》中,作者提出通過讀書鍛煉思考能力的兩個技巧。

 

首先是結合自己的情況來思考,自問“對我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麼做?”

 

比如在讀《小王子》的時候,小王子的星球上盛開了一朵玫瑰花。小王子非常愛護這朵玫瑰花,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它,後來玫瑰的態度和言行變得反复無常,小王子無奈之下決定離開自己的星球,開始宇宙旅行。

 

當他看到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玫瑰後,意識到自以為很獨特的玫瑰,其實只是成千上萬的玫瑰中普普通通的一朵而已,於是感到很悲傷。

 

這時來了一隻狐狸,狐狸說:“因為你為你的玫瑰花費了時間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變得獨一無二。”

 

對你來說,你傾注了大把心血的人是誰?像狐狸一樣點醒你的人又是誰?你們之間的關係怎麼樣了?

 

另一種方式是在書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三個章節。

 

帶著這樣的出發點,讀書變成了尋找亮點的過程,就不會那麼枯燥。

 

找到亮點後,用筆圈出來,那是這本書的高光時刻,也是作者和你共鳴的時刻。

 

選擇出三個章節後,思考為什麼特別喜歡這三章,它有怎樣的魅力等等,再講給其他人聽,你的判斷力、思考力、表達力,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

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陳平原曾說:“讀書本身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世界,你還在追求個人的板塊,你還有不滿足,還在尋找另外一種可能性,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無論是懷著一定的訴求,還是打發時間的消遣,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把注意力從電子屏幕上移開,轉向書籍。

 

你會從先賢智者那裡,獲取更多的力量與治愈。

 

不久你就會發現,人生的路,早有導向標;人生的難題,早有已解的答案。


有種能力,只有讀書才能給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