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同人高斯武器篇
请注意和辐射正史高斯武器完成不一样!注意!不要和正史混搅了。
【天龙厂】
原是207号避难所的居民在第三次长江战争时,走进了废弃多年的157军工厂,从此开始了天朝战后生产电磁武器的历史,他们自称“天龙厂”,传言是一群发现157的孩子所起的名字。他们成了电磁武器的最大供应商,即使他们只在西南地区活动。
电磁盒子炮7.62MM:

弹种:7.62x25mm手枪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8
通过电磁线圈加速金属子弹以达到极大的速度。一般而言,电磁武器对于高护甲目标有着巨大杀伤力,而对轻甲目标有心无力(穿透力强大,停止作用不足)。7.62MM尖头手枪弹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此外,据供应商称,由于弹头飞行速度不高(在电磁武器中),所以弹头仍带有电性,造成ENP伤害。但实际效果存疑。
同时属于实弹武器和能量武器
造价一般,原料+工时费150瓶盖,传说西南废土有一把.45口径的特殊型号。
“TL157”准电磁突击步枪7.62MM:

弹种:7.62x39mm半威力步枪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30
在天龙厂成立之前,207号避难所就饱受掠夺者的袭扰。在他们正式决定开放避难所前,他们以拾荒队找到的一把81式突击步枪为蓝本,避难所用来维修机械的机床为工具,自制了大量的“207式”突击步枪。天龙厂成立之后,这些突击步枪被加上电磁线圈,编号TL157。
严格来说,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把全自动电磁步枪。严格来说,这也不是电磁步枪。
在TL157强大的火力下,PLA和WIA原本无坚不摧的中型动力装甲变得如猪肉罐头一般脆弱,废土居民有了自己的话语权。
造价中庸,207式成本500瓶盖,改造后原料+工时费共计700瓶盖
“TL1”准电磁冲锋枪9MM:

弹种:7.62x25mm手枪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TL157的巨大成功,使得天龙厂开始投入全部心血设计电磁武器。作为战前安保用的79式冲锋枪成了第二个改进样本。秉承着TL157造价极低的特点,TL1更像是一款废土游民的武器,而并非稍有规模的势力的制式武器。
造价极低,79式冲锋枪成本200瓶盖,改造后原料+工时费共计350瓶盖
“TL2117”电磁冲锋枪5MM: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对于未来电磁武器的发展方向,天龙厂的部分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纯电磁武器更大的动能与杀伤力才是战前中国选择电磁武器的原因。因为对纯电磁武器绚烂等离子尾迹的痴迷,他们被称为“尾迹派”。而他们的第一款成品,就是TL2117。
造价中庸,原料+工时费共计500瓶盖,射程较近,威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再像前辈TL1那样电池外漏,TL2117设计了一个步枪弹夹尺寸的复合式弹夹,5MM电磁弹被置于弹夹前一小部分,其余部分则装满了能量电池。据说,这种设计源于战前的BB枪弹夹。
为了电池的通用与稳定性,TL2117设计了六个晶体管灯泡,将过充或满充电池的盈余电压予以消耗。该功能的开关置于握把右侧上方。
“TL1”高斯步枪:

弹种:2MM小钢珠电磁弹+聚变电池
载弹量:电磁弹x60,聚变电池x5
随着PLA在与WIA的战争中几乎耗尽了所有资源,补充军用级电磁武器的计划提上了PLA的计划日程。天龙厂的电磁武器基础吸引了PLA的注意,几个月后,一款以战前高斯步枪为原型的步枪从尾迹派的车间交到了PLA手中。
几乎完全裸露的线圈和电子元件,工业级聚变电池接收口,美军激光武器护手环的盗版……我宁愿用88式反人质散弹狙……
造价极低,低到AK都自愧不如,200瓶盖,但售价却有整整500多……
“TL1A1”高斯步枪:

弹种:2MM小钢珠电磁弹+聚变电池
载弹量:电磁弹x60,聚变电池x5
在战争时期,一切武器都是武器。这句PLA某个高层人员的名言好像在说和平时期武器就不是武器一样......由于对电磁武器的需求,PLA订购了一批TL1高斯步枪用于非主力部队。即便如此,PLA对于武器质量的要求还是远远超出了天龙厂的想象,改进的TL1A1也不过是刚刚达到了PLA“战时应急武器标准”的及格线而已(黄河水的一半都不到)。
造价至少像把21世纪的武器,700瓶盖,PLA批发1000盖,零售奸商能卖到2700
“GBZ71/TL95”高斯突击步枪: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在天龙厂与PLA的军火订单中,北方工业看到了天龙厂的潜力。于是,一份合作计划递到了天龙厂的手中。为了在保证威力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尺寸,北方工业选择以战前的无托式突击步枪为蓝本,用上了TL2117击发结构的北方工业简化版,甚至用上了完全一模一样的弹夹。
为了减轻成本,TL95采用了全封闭式聚合物枪身+骨架钢结构。本是为了适应废土环境的全封闭式枪身使得该枪极易过热,而简化版枪机又及其容易造成卡壳等一系列事故。从某种角度来说,TL95反而是L85的继承者。
由于TL95对于TL2117来说,只有极小的威力与精度提升,甚至射程的提升都微不足道。再加上奇高无比的故障率与几乎为零的人机功效,几乎没有一个派系会将该枪作为制式装备,在废土客中,被黑心商人欺骗而死于非命的买家,数不胜数。
造价对得起性能,400瓶盖,因为几乎没有市场,所以即使是零售奸商也不过是1000盖左右。
“TL97”高斯突击步枪: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TL95的失败让尾迹派意识到,自动电磁武器是搞不了废土化的。他们决定对TL95进行抢救,把骨架钢结构的握把替换为木质,降低射速并换上TL2117的散热孔枪管,使得TL97的故障率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
造价与TL2117相似,售价一般略高于TL2117。
“TL13”电磁战斗步枪: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聚变电池
载弹量:40
在突击步枪失败后,尾迹派开始把目光转向一种战前应用极少的步枪——战斗步枪。战斗步枪一般指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有全自动模式的步枪,因为后坐力巨大,普通步兵难以控制住全自动模式,所以被小口径突击步枪所淘汰。随着动力装甲的出现,战斗步枪被一度再次重视,却又因为能量武器的发展而又一次被废弃。当能量护盾被用于装甲车辆甚至是动力装甲,对于电磁武器穿透力的需求进一步上升。同时,也为了解决自动电磁武器长期以来的射程问题,尾迹派开始了对TL13的开发。
TL13标准型号采用了大量纯铜线圈,同时加上了一颗聚变电池以提高威力。由于整枪绝大部分采用钢与聚合物的复合结构,所以TL13异常沉重,再加上全自动模式难以控制,士兵如果不身着动力装甲,大都难以发挥出TL13的真正实力。(力量需求:7)PLA与WIA的采购大都用于装备动力装甲部队。

TL13有着数量庞大的改造型号,如图,纯铜线圈被替换为银制,枪身也被碳纤维所替代,并加装了全息侦查瞄准镜。
标准型号造价在1500瓶盖左右,售价大多上3000.
“TL3”电磁冲锋枪: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TL13的大获成功,让天龙厂能有更多的资源与精力去改进TL2117冲锋枪。TL3使用来自TL13的小型化枪机结构,加上对战前21世纪冲锋枪(主要是德系)人机功效与结构的逆向工程,TL3的可靠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相比TL2117,重量也减少了四分之一左右。由于握把更靠近射击线,TL3的枪口上扬幅度也进一步缩小。与前辈TL2117相仿,TL3是一款在废土上极受欢迎的小型自动武器,从死亡爪猎人到西南雇佣兵,从废土军阀到游骑兵,几乎所有略有声望的人都有可能用它撕开你的装甲。不过,最让TL3名声大振的,还是一位天朝废土游骑兵手持TL3刺杀了当时最为闻风丧胆的军阀——随时身着动力装甲的“亲王”。
造价700瓶盖左右,近距离威力强大。
“TL4”电磁冲锋枪:

弹种:5MM小钢珠电磁弹+能量电池
载弹量:40
TL3继承自TL2117的射程问题在TL4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TL4采用了无托布局,一方面,增长的枪管使得TL4的“最佳射程”相较于TL3几乎翻了一倍(注,“最佳射程”为天龙厂的表述,指能够保证威力与散布的射击距离,由于不在主流用语中,特此批注),还使得TL4的重心更容易控制,另一方面,TL4的尺寸与折叠枪托后的TL3相差无几,除枪托和弹夹以外的部分只相当于一把标准N99 10mm自动手枪的尺寸。和TL13麻烦的改造工序不同,TL4加装了皮卡汀尼导轨,成为了一把标准的模块化武器。由于尺寸紧凑,TL4成为了伞兵与机降部队最为喜爱的武器之一。
造价900瓶盖左右,威力强大。
【改造配件·尾迹抑制器】

“纯电磁武器,或者说高斯系武器,子弹都带有绚烂的尾迹,就像曳光弹一样。”——战后能量武器杂志《特斯拉与高斯》
对于枪械爱好者来说,尾迹就像孩子眼中的烟火一样。但对于实战来说,尾迹对射手来说,相当于暴露了位置,而这往往是致命的。虽然尾迹派相当不情愿,但是他们仍旧推出了这款改造配件——尾迹抑制器。为了实战需要,尾迹抑制器也可以关闭,让尾迹起到火药武器曳光弹的作用。尾迹抑制器可以直接安装到TL4的枪口上,也可以安装到经过改装的任何一款纯电磁武器上。
厂家售价在300瓶盖左右,零售奸商能上1000盖。
【西南PLA】
M72高斯步枪:

弹种:2mm电磁弹(电池弹夹一体式)
载弹量:20
传言,一个没有穿着动力装甲的人使用M72,其后坐力多半会使得其掌骨或者肩胛骨骨折。当然,这只是传言。
在第三次长江战争前,西南地区的PLA将库存的各种中式战前高斯步枪(由于其“快乐”的上弹方式,这一类武器被日后的废土人称为摇摇乐)移交给了两广地区的部队,而军中配发的则是德式M72高斯步枪——或是战前为数不多的存货,或是战后西南兵工厂的产品——总之,M72的高射速与300米内的可靠性令华约的士兵吃尽了苦头。
在2119年-2125年的战争时期,废土人即使在战场上捡到了这样的武器,她的新主人也很难避免被两方征召而战死。当战争结束,即使军方严格控制M72及其改进型号流入废土,在废土之上也仍旧有着极少数量在秘密流通,据废土的传说称,一把标准的M72战前款在武汉地区的某个黑市卖出了近七千瓶盖的天价(当然,也有一万二或者干脆免费的传说版本,毕竟是传说)。
2147年,北方工业的产品——NM72开始投入废土市场,造价1000瓶盖左右,售价从2000到5000瓶盖不等,这极大地冲击了黑市上M72的价格。当然,在2122年,PLA就已经完成对M72的第三次设计升级,也就是M72-3。前两次改造分别简化了武器的电子元件、机械结构,第三次则大量使用聚合物和铝合金重新设计枪身。直到下一代高斯步枪(或者说电磁步枪)问世前,M72-3都是废土上最为强大可靠的武器之一。
HGSR-07系列重型高斯步枪:

弹种:2.3mm电磁弹(磁针式)+聚变电池
磁针载弹量:150(磁针弹夹)600(磁针弹鼓)
电池电量:3发(标准聚变电池)
HGSR,指重型高斯步枪。07并不是指年份,而是指在此枪前,新型高斯步枪计划有6种失败的设计。废土人与非正式场合的军方人员一般简称R07。
M72轻便可靠的特性无疑极大的确保了PLA在第三次长江战争中的胜利,但在战争中,M72缺乏远距离火力的缺点也暴露无遗。在2177年,西南开始了严格保密的新型高斯步枪计划。
考虑到射程,R07采用了更高的单发发射电量(相当于激光步枪一发的8倍)。同时,考虑到存能,军方也开发了专门的2.3mm针型电磁弹。根据西南公布的资料,以及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献,R07最大射程达到了1500米,一般在200至800米的距离上对动力装甲或装甲车等目标进行压制及杀伤。
据称,R07研发期间曾向天朝废土的两大电磁武器生产商——北方工业与那时刚刚兴起的天龙厂要求过一系列订单。当然,这些订单基本上都是“为了合法地使用其知识产权”。R07的电容和导线技术就来自这些订单。
R07技术与产品都严格对外封锁。根据PLA公布的资料,R07军方采购价在每把2000瓶盖左右。

R07有着相当数量的子型号,其中,HGSR07A(即R07A)作为陆军标准型号,装备量最大,也是最常见的型号。R07A保留了可调节托腮版,为了调节全枪重量的平衡,R07A采用了半封闭式枪托。鉴于R07A类似于反器材步枪的定位,陆军加装了两脚架和枪托位置的稳定支架。同时,陆军使用了故障率低于0.3%的全息瞄准镜作为R07A的基础瞄准镜。
如果说关于M72使人骨折的传闻只是废土人对其巨大后坐力与威力的臆想,那么R07的后坐力就更值得添油加醋了。实际上,R07的早期原型机确实造成过使用者肩胛骨开放性骨折,不过,那是一个偷走仅仅进行过机械固定击发测试、甚至不确定动力装甲穿戴者能否安全使用的原型机的大胆毛贼,还在毫无防护手段的情况下试图用它攻击前来追捕的士兵……当然,也因此,R07系列都在枪托中安装了减震簧,甚至在当时的主战动力装甲的肩部安装了减震装置。
LGSR-10轻型高斯步枪:

弹种:2mm电磁弹(电池弹夹一体式)
载弹量:20
LGSR,即轻型高斯步枪。10,指其为新型高斯步枪计划的第十号方案。一般简称R10。
R10无遗是M72的继承者。在第三次长江战争中,隐形步兵(即阿拉斯加战争时期的赤龙特种部队)手中的M72发挥了远远超过其他特种武器的效果。随着天龙厂小型化高斯武器(天龙厂方面更愿意称其为电磁系武器)的成功,西南军方也决定研发一款体形更为小巧的,适于隐形突击部队使用的高斯步枪。
R10的昂贵,主要源于其大量使用的银制导线,而同样使用全息瞄准镜作为其基础瞄准镜也就显得不值一提了。R10采用模块化设计,又由于该枪主要装备特种部队,所以除了出厂的裸枪,你很难找到两把完全一模一样的。
R10同样严格封锁,军方采购价在每把2000瓶盖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