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莎头】追赶极昼

2022-04-27 10:50 作者:泼墨寻欢  | 我要投稿

  当灯光暗下去、孙颖莎伸出手扯住他袖子的时候,王楚钦听着“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整个人在现场球迷的起哄声里炸成了烟花。

  他其实很喜欢牵孙颖莎的手,但又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主动牵起她的手。

  中伤诋毁的话太多,王楚钦早就经历过,所以更不想把她牵扯进来。那些恶毒的咒骂不止是在泄愤,更是在剜他的血肉。

  人对人的恶意,就真的有这么大。

  在“喜欢”与“不能”交锋之际,王楚钦选择退让,他将每一次正大光明的击掌,都算作了隐秘珍重的牵手。他很怀念南阳,那时候没有肆意发疯的粉丝,更没有套上枷锁的喜欢。就连高票当选的“最受欢迎混双组合”,也是差一票到二百五。

  能圈住她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里诉说浪漫,也能毫无顾忌地宣告“我们两个是从无到有配过来的”,更能把软肋交给对方去搏一个锦绣前程。

  然而东京奥运会的“止藤片之战”,让孙颖莎的人气在国乒这批新生代中一骑绝尘。

  于是很多事情变得不合时宜了。

  十七岁雨季故意引她注意的领奖台蹭水,哄着她把捏脸当作给自己的专属奖励,机场排队时情不自禁地揉她的头发,比赛夺冠后算作颂歌的击掌与拥抱......后来他才明白,这些行为叫做蓄谋已久。

  如果再来一次,王楚钦依旧想看到东京奥运会上闪耀夺目的孙颖莎,因为她值得。尽管他们的距离被扯得更远,恰如当初拆对重组后的一句看似玩笑的真心话——“之前她位置比较高,配不上了”,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向前奔跑。

  迎着风,追着光,向着神明。

  乒乓球是他们所有人的神明,它缔造了一个庞大的乒乓宇宙,为梦想拼搏的少年人便是征途中的万千繁星。抵达梦之彼岸前,每个人或早或晚都经历过低谷,但没有人会深陷永夜,因为黑暗中的每个人都在拼命追赶极昼。

  王楚钦也在追赶自己的极昼。

  也许从配混双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他和孙颖莎会成为彼此的盔甲。所有的习惯与弱点都要袒露给对方,并且给予对方毫无保留的信任,赛场上的两个人才能心在一起、所向披靡。只要一直配下去,王楚钦相信他俩的混双组合迟早会成长为国乒的压轴王牌。

  采访时的“混双和孙颖莎”,从来不是场面话。

  原以为两个人会一起走很久,但还是走散了。所以当昔日搭档站在球台对面,王楚钦握拍的左手有了瞬间的迟疑。

  他知道,怎样打她最痛。

  而方法,是她以前笑着告诉他的。

  但那也只是一瞬,王楚钦很快便全身心投入比赛,就好像身边站着的还是孙颖莎。专业的运动员不会被个人情感所支配,站到赛场上便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赢。他们心照不宣地朝着彼此的薄弱点进攻,曾经唤作信任的温暖港湾,如今入目便是刀光剑影。

  可人心都是肉长的,夜深人静失眠的时候,王楚钦也会挣扎困惑。他的左手曾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如今怎么就成了射向她的一支利箭?他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要回到过去拥抱孙颖莎,就必须打败她。

  “许昕还是太全面了。”

  训练馆里挥汗如雨的每一刻,王楚钦都在丰富自身的武器库。总有一天,他也会成为别人的硬签,配自己最想配的人,伸手就能够到那颗属于自己的太阳。

  于是有了拼命的南阳,更有了开花的休斯敦。

  ......

  回酒店的路上,尽管自己也因她黑暗里下意识的依赖而窃喜,但王楚钦还是担忧地提醒,“会有很多人骂你的。”

  “骂你的人也很多。”孙颖莎无所谓地笑了,“我们一起面对。”

  他忽然就释然了。

  ***

  打败张本早田、夺得世乒赛混双冠军的那一刻,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尖叫声淹没了世界。很奇妙的,孙颖莎脑中不断闪现的却是和王楚钦共同训练的每个朝暮。

  尽管合练的时间不多,但他俩解读比赛的思路仍旧万般契合。他去斯洛文尼亚的那段日子,孙颖莎算好了时差,和他通过微信或是交流混双的技战术,或是别的。有时候王楚钦那边是晚上,他就会发张随手拍的夜空照过来,并附带一句感叹:“还是国内的月亮圆。”

  只是看月的人不在一处。

  毕竟就上了四节混双课,又是五局三胜的快节奏赛制,所以真正比赛的时候他俩心里也没底。安慰式的拍拍,永不缺席的鼓励,积极理智的技战术探讨......半决赛对战林昀儒、郑怡静的时候,孙颖莎和王楚钦一人一个发球失误,压力都写在了脸上。

  如果输了,输掉的不是比赛,是她和他在南阳挣回的未来。

  好在调整心态后,终是赢了。

  和王楚钦手掌交握的时候,孙颖莎感觉他比以往更加用力,她差点就要顺着力道跌进他怀里。无疑是激动的,但她尚能克制,于是安抚地捏了捏他的手心。

  之后的决赛简直是砍瓜切菜,王楚钦发挥得相当完美,很多球都是干脆利落的一板过,给接下来还有比赛的孙颖莎分担了不少压力。随着最后一分收入囊中,她和王楚钦下意识对视——她找到他的眼睛时,他的眼睛早已等着她了。

       有人情不自禁地双膝跪地,然后便是如约而至的拥抱。

  外界疯传的流言、备战期间的压力、身兼三项的疲惫......这些都在拥抱里烟消云散。

  现场采访的氛围很热烈,起哄声此起彼伏,环绕在赫杯新主周围。

  自五岁开始打球,孙颖莎的乒乓之路就是输和赢的对弈。可能在外人看来,数年如一日的训练生活着实枯燥乏味,但谁不渴望立于山巅受万人景仰?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也许俗套,但俗到极致便成了不落俗套。

  她知道东京奥运会之后,王楚钦遭受了很多非议,其中确实有自己的缘故。极端的粉丝说混双是座囚牢,会困住心气,她要想实现大满贯就必须挣脱混双。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言论时,孙颖莎气笑了。

  自己和王楚钦配合得非常舒服,只要巴黎周期保持上升状态,到时候那枚基本属于他俩的奥运金牌,凭啥不要?兼三项确实会耗费更多的精力,但这份感受没有谁比同兼三项的王楚钦更懂她。他是青春年少时就站在自己身边的人,赛场上同频共振、赛场下灵魂相契。而那个在极端粉丝眼里多出来的第三项,满载着独属于他们两个人的荣光。

  孙颖莎不想退让,她想大大方方地告诉全世界,王楚钦真的很好。

  “所以我觉得这枚金牌,我们......是我们,最美好的开始。”直球少女不懂迂回引诱,她只是用简单直白的话语,让他心甘情愿上钩。

  当主持人问到要怎么庆祝的时候,孙颖莎余光瞥见王楚钦似乎想答话,她脑子一蒙就抢先答道:“不......不是拥抱了一下吗?”她怕他这个实诚的东北大老爷们把他俩私下的约定说出来,殊不知自己这个抢答的举动像极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现场球迷的起哄声太大,王楚钦则在一旁害羞地摸鼻子。考虑到主持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可能没听清,于是她再度强调,“拥抱了一下。”

  异国他乡或许有语言不通的困扰,但美好的感情能够跨越一切限制展现在世人眼前。翻译姐姐在不绝于耳的起哄声中连说了两次“hug”,孙颖莎迟疑了一会儿,觉得抱就抱吧,于是笑着招呼王楚钦。

  “来吧。”

  “嗯?”

  “还‘嗯’什么?”

  这次拿的可是世乒赛冠军,多抱一次怎么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抱抱,代表着更多意义重大的胜利。再次拥抱时,王楚钦的手指温柔地亲吻她左肩,恰如春光里初绽的玫瑰。

  混双颁奖的氛围很轻松,空气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领奖台上也都是老熟人了,让人梦回2018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但除了孙颖莎和王楚钦仍是原来的他们,其余两对混双组合早已被时间洪流冲散,再也回不去。

  这并非岁月怜爱,曾经他们也有一段并肩而行的时光被偷走。

  或是无意,或是捉弄。

  孙颖莎很久之前觉得只要能拿冠军,和谁配都一样。可拆对那阵子,王楚钦的别扭和颇有仪式感的微博取关让她忽然意识到,似乎不是这么回事了。拿冠军很重要,和谁拿冠军也很重要,他们早就是彼此职业生涯中独一无二、不可分割的存在。

  岁月最终臣服于拼命奔跑的人,并在满是故事的眼神里俯下它那颗骄傲的头颅。

  猪头的小豆包,还有小豆包的猪头,都还给他们了。

  ***

  新加坡混双夺冠后,王楚钦在颁奖仪式上迎来了属于他和孙颖莎的烟花。

  “这烟花还挺好看的。”她环视四周,姣好的面容在光里明明暗暗,看得他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其实你比烟花好看。

  这话王楚钦没敢说,孙颖莎铁定会嘲笑他肉麻;但别的话,他又敢说了。

  后台候采时,翻译人员正尽职地将林昀儒、郑怡静的采访翻译成英文,孙颖莎却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看。王楚钦来回打量着她和翻译小哥,忽然就跟打球上头了似的,“还看?”

  孙颖莎心虚地连连点头,眼角泪痣在他面前晃个不停。

  “啥意思说的,你就点头,昂。”

  确实是醋了,以至于后来到姐问有什么想对搭档说的,王楚钦大脑袋一晃,示意她先来——给你个机会,好好说。

  两人的赛后互评都很走心,并非那种在采访市场就能批发一箩筐的互夸模板。他有单打失利的痛苦,她也有单打与混双的冲突点,但这些都能从对方嘴里坦然地说出来。

  因为我,足够懂你。

  比赛仍在继续,而孙颖莎和王曼昱的女单半决赛之后,就是男双决赛。王楚钦候场时坐在椅子上盯着大屏幕,神情温柔且专注。他球台两侧永远站孙颖莎,正如她球台两侧永远站自己一样。

  两人都很强,生生将比赛拖到了决胜局。

  赛场上的孙颖莎一直在积极地主动进攻,就算丢分也要丢给不服输的自己。她打空最后一球的时候,胜负已分。

  单打失利的痛苦,王楚钦曾经咀嚼了很久,长达840天。

  所以没人比他更懂此时此刻的孙颖莎。

  想给她一个温柔的拥抱都不能,因为接下来他还有比赛。

  ......

  隔离结束的午夜零点,两人跑到天台上快乐地看星空。

  “好多星星啊。”孙颖莎伸手触摸那些来自过去的星光,然后轻轻合拢掌心,假装星星已经被自己抓住了,“我之前看过一段科普,说晚上看到的一些星星是宇宙中曾经存在的恒星,而恒星爆炸之后的元素就成为地球上的物质元素,我们身体上的元素其实就可能是从某一颗星星上来的。”

  “那咱们俩的星星,应该靠得很近吧。”王楚钦笑着回话,手指在她脸颊上捏了捏,“我的奖励,该兑现了。”

  还是熟悉的触感。

  孙颖莎古灵精怪地朝他扮了个鬼脸,“捏了这么多年,你就不腻吗?”

  “巴黎周期还要接着跟我配混双,你会腻吗?”王楚钦反问。

  “除非有更强的左手出现......”孙颖莎托着下巴似乎在考虑,惹得他佯怒时又俏皮地眨眨眼,“不过,那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十七岁就认定的人,到了七十岁也不会变。

  ps:基于事实的合理脑补,请勿上升!本篇为同人曲《极昼》的文设,也算是个小预告。但每个人对于歌曲的解读都是自由的,就像我在《灯火》中看见了很多有意思的弹幕,那是我写歌词时未曾想过的理解角度。到时候期待听见许多不同的声音,啾咪。这首歌本来预计四月底上线,但现在看来时间似乎有些紧......应该会赶在头的生日之前发出来!(本文是贴着《极昼》的歌词写的,所以比较流水账、没什么故事情节、转折略显生硬,姐妹们随便看看)

【莎头】追赶极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