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服装与服饰设计」课程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服装与服饰设计
National First-class Specialty Construction
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的开局之年。设计艺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号召,加强一流专业点、一流精品课程“双万”建设,五个专业系实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全覆盖。同时,学院以“金课”建设为核心,持续构建“学科-专业-课程-教材”逐层落实、相互联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强化管理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为持续推进“双万”建设,落实学校“冬查夏展、春研秋赛”教学质量保障机制,1月3日-6日,在设计学院18.5号楼和良渚创新设计学院进行了学院自查、学科自查和学校检查。此次教学检查,各一流专业深化核心课程,厘清教学脉络,梳理呈现教学成果,全面展示了系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与良好态势。
未来,学院将以一流专业建设为主线,加强教材建设,深耕本源,夯实基础,持续深化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面对未来新专业的建设,精准专业定位,不断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学专业

服装与服饰设计 Fashion and Accessory Design

01——历史沿革
HISTORY EVOLUTION

1928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图案科,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开办染织与服装设计专业本硕博国内一流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院系之一。1996年染织与服装设计系成立。目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下设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和室内纺织品设计三个专业方向,是国内领航级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2019年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年获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7年BOF时尚商务评论(总部伦敦)对全世界时尚类高校的课程创新、专业影响力等方面评估公布中国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本科教育排名中国第一,2019年获全球最具影响力中国时尚教育学院之一。

02——专业定位
MAJOR POSITION

以“东方设计学”核心思想为指导、艺术美学为品质标准,“传统活化,科艺融合”为双刃,以东方“可持续生活”与全球发展问题为研究基础,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与责任意识;围绕“大纺织服装设计需求与趋势”,产业品牌转型升级之际,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跨界能力的独立设计师人才;引领国内专业发展方向,彰显全球影响力。
以建构“东方设计学”为理论基础与设计实践的“东方时尚”为学科建设发展目标。“传统活化,科艺融合”为教学双刃,坚守“可持续”理念为价值指向。
以长三角纺织产业集群为产教融合优势,重点围绕“设计系统与方法”、“产品设计与商业管理”、“传统文化与传承活化”、“科艺融合与材料创新”四大教学与研究方向。汇聚专业教师、国际师资、产业顾问的综合师资团队,设置互为跨界融通,面向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技术学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系统研究能力、整合创新能力”四大能力。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跨界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国纺织服饰设计人才。为创建具有文化价值的中国纺织服饰品牌输出开拓型设计人才。
重点研究方向
一、纺织服饰的可持续设计
侧重系统与方法研究
社会问题的责任意识
二、纺织服饰的东方文化活化设计
侧重传承与创新研究
解决高端定制需求
三、纺织服饰的材料创新设计
侧重跨界合作的科艺融合
引领设计前沿趋势
四、纺织服饰的当代产品设计
侧重当代的日常生活研究
立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

03——专业特色优势
MAJOR ADVANTAGES
一、以“东方智性、生活智慧、价值智能、创新智识”的东方设计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建构。
二、以“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强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对教学研究的支撑。
三、以“国际教师团队”与“企业资深团队”为支撑的多样化师资组成。
四、以“国家级哲学社科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纺织服装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设计博物馆群”联合构建的产学研系统。

04——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1、基于一流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夯实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
2、基于教改课题建设,调整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点的链接与更新;
3、基于纺织服装研究院产业合作基础,优化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成果,扩大产业导师团队,实现“产学研”融合转化;
4、基于国际化合作课题与国际展览,推进教学成果的国内外影响力。

05——省级一流课程
PROVINCIAL FIRST-CLASS COURSES



1⃣️室内纺织品纹样设计
Pattern Design for Interior Textile
课程围绕 “东方设计学”核心思想,以“东方造物”为研究范畴,探索科艺融合下纹样创新语言,勾连设计和产业、设计和品牌。在全球新理念新观念的背景下,围绕东方设计学从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出发,进行课程系统设计,力图通过“入境、入情、入术、入理、入景”相互递进五个教学阶段,要求学生以纹样为核心,从创新角度审视与思考人与建筑、室内空间、纺织品的整体设计关系,遭遇复杂设计系统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与研判能力。既树立大设计的观念,又把握市场信息与调研方法;既关注人群定位与风格、又思考文化与时尚关系;既关注设计创意方法,又把握设计程序合理。通过全域的设计视野,系统的设计方法,思考纹样设计应用于纺织品、室内空间等内在关链的设计系统训练,要求学生掌握定位原理、设计原理、应用原理。
教学成果
2009年度浙江省精品课程
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
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金课
2021年国家一流课程报送中
2021年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服饰纹样设计
Costume Motif Design
课程以“东方文化和图案时尚”为核心,针对学生能力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制定了应用和创新研究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作为国家一流专业的高标准建设,通过教学模块,循序渐进,要求学生对服装市场与品牌、国际服装流行趋势和规律进行了解,围绕人群定位展开主题设计,掌握社会思潮和设计之间的关系;引导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智慧,通过纹样的艺术表达和创新思维模式训练,掌握设计的创作规律和获得艺术表现能力;学习服装面料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同时关注材料、工艺和图案表达,掌握对服装纹样设计、时尚趋势、设计应用等复合知识点,学生系统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全域设计思维,培养了高素质的设计思维和能力。
3⃣️设计师品牌成衣设计
Fashion Design and Strategy
of Independent Brand
课程围绕学院所提倡的“东方设计学”文化资源为教学核心,“艺术美学”为品质标准,“传统活化,科艺融合”为教学双刃;围绕“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优势为产教融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为价值指向;培养具有独立思考精神、创新跨界能力、国际视野与责任意识的独立设计师人才。该课程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创新与产业链的无缝链接,坚持产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文化共融。以东方设计为内核,培养具有“三独立三协同”并行能力——“独立精神指向、独立思维方式、独立创作模式”、“协同社会资源、协同多元渠道,协同创新创业”,保持精神的“独立”和创业的“协同”,为创建有价值的中国服装品牌提供了具有开拓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08——国际影响力平台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LATFORM



杭州市政府与中国美术学院携手每年举办“以纹样文化传播和解读为核心的创意大赛及设计师邀请展等活动”,在国际国内都获得巨大成功和影响。自2010年,大赛都会吸引到全球范围内的设计师来参加,收到了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意大利、波兰、英国、德国、美国、墨西哥、西班牙、瑞士、荷兰、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国内合作院校有近70余所,国外合作院校10余所,有30余家国内媒体跟进。大赛设立国际评审团,在大赛专业机构“国际纹样设计联盟”和产业顾问的指导下,从纺织、服装、工业造型、建筑等相关专业领域,进行以纹样创意为核心的创意产品设计或艺术品创作,力图使本大赛成为发掘设计创新型人才的专业平台。同时,从纹样和产业、纹样和品牌的设计互动中,进一步推动“本土原创”的核心价值。
国际化成果
——GUCCI多元文化设计师联盟项目,
毕业生入职国际品牌
Gucci公司发起为期一年的多元文化设计师联盟项目,该项目与全球范围内的11所院校进行探索性合作,希望通过该项目发掘富有天赋的国际化设计师人才,为品牌注入更多文化多样性的血液。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中国唯一一所入选合作的中国高校,正式成为Gucci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
国际化成果
——2019服装设计课程作品
参加2019伦敦设计周
2019年9月,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受邀参加伦敦设计周,携设计下乡—“助力小凉山彝族精准扶贫项目”参与主题展览。
展览以“为社会公益设计”为主题进行策划,由数十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伦敦圣马丁设计学院、切尔西艺术学院、皇家艺术学院、伦敦扎哈建筑设计工作室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的三个地方设计实验案例,通过自身对乡村、对贫困山区的山海自然风景、日常生活、民俗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感受和理解,从各个专业出发,把地方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出数百件产品和艺术品。其中2020届学生田玮、刘昕宇的《高级成衣设计》课程成果,2019届学生董思纯《Sweet&Spicy》吕含唱《异向舞韵》作品都参与了此次展览。

国际化课程工作坊
Internationalized Curriculum Workshop
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引进国际教学理念,审视染织在国际设计空间中的位置,从而重新定位染织专业的现在和未来。本课程群的建设从染织特有的设计基础课程入手,通过染织设计思维入手,强化学生的现代设计理念以及从平面到空间的染织设计逻辑。通过国际化课程建设拓宽染织专业的视野和结构,强调染织设计的独立性和跨界意义。国际化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平台,邀请从理论到实践、从院校到国际知名品牌的教授专家前来做专业讲座和长期授课,促进染织专业教学国际化、教学和行业积极互动。
工作坊导师团队:
芬兰玛丽美歌设计总监:Minna kenell-kurvonen
英国亚历山大麦昆品牌刺绣部设计总监:Alessandrocanu
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时尚学院负责人:Nicoletta Morozzi
法国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教授:Steen Halbro

09——设计趋势研究
纺织服装的设计趋势研究是设计艺术学院在东方文化语境下的,符合当代中国时尚发展需求,并着眼未来而进行的设计趋势研究,包括丝绸、皮革、皮草、纺织品纹样等多类别的设计趋势研究。
设计趋势研究项目以研究报告、静态展览、动态发布多方位的形式结合展会与时装周等活动发布呈现。是以纺织服装产业为基石,联合政府、协会、高校、企业等共同合作,资源互换,联合本科与硕士互通的教学模式,汇聚了皮革、皮草材料设计、针织设计、毕业设计的课程成果案例以源源不绝的原创设计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利用市场项目为切入口,用创新引领行业,用市场反馈研发,将实践的意识植入教学,在学术与市场中探索与平衡,完善教育与行业的关系链,将设计趋势中新材料、新款式、新工艺的研究为企业设计研发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本土的纺织服装行业延续核心人才,为东方的设计话语权建立专业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