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古典音乐×二次元)

很不好意思地说,2016年12月31日,我在B站收藏了耶鲁大学的公开课《聆听音乐》,但至今仍未全部刷完。
想写这个话题,估计也已经酝酿了一两个月,却迟迟都没有打开WORD,敲下一个字符。一方面,自己是个极度的拖延症患者,另一方面,对于古典音乐,基本属于门外汉角色,怕说得粗浅。
不过,这次好歹借专栏日更挑战,分享下些许心得,谈谈古典音乐,讲讲动漫与它的故事。

从古朴的留声机,到炫酷的随身听,再到时尚的MP3,乃至而今司空见惯的手机,音乐播放的媒介几经更迭,但让音乐走入日常生活,陪伴我们的习惯却恒久未变。
流行、说唱、国风、动漫,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或许正从你的耳朵,飘进大脑,不停地刺激着多巴胺神经。古典音乐,一种原属于音乐厅与贵族之家的品位,也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每个人的身边,敲开心灵。

我初次被古典音乐所吸引,应该归因于大学时期的高长江教授。我的母校,在H市共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区之间,相隔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不少教师,都为坐校车,两地奔波上课,而苦不堪言。
而高教授独有他的“音乐胜利法”。他会在MP3里装进固定的古典音乐曲目,用巴赫的神圣、德彪西的柔情、莫扎特的轻快、李斯特的梦幻,来取代沿路的嘈杂和烦乱。
最令人叫绝的是,每当他踏入学校,步上象牙塔的阶梯,音乐在此时恰好切换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当、当、当、当……”,激昂的音乐,一驱身心的疲倦。

从他那口若悬河的描述中,我仿佛也坐上那辆校车,开启一段旋律交织的旅程。后来,追番补番,我发现其实自己早已在二次元邂逅了古典音乐。
譬如《EVA》中的随身听狂魔、索尼代言人碇真嗣,就酷爱巴赫、贝多芬,TV版的第15话,一首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让我们见到了碇真嗣内心柔软的存在。(这支经典作品,同样也出现于《冰菓》、《李献计历险记》中)

而初号机、渚薰64秒深情对视的名场面,贝多芬的欢乐颂将这无言之中的情绪铺垫、舒张、无限放大至极点。


同样喜欢这两位大师的,还有我们的死神小学生,万年一年级——江户川·柯南。虽然作为一名彻彻底底的音痴,但谁让他拥有“绝对音感”呢!我想,他的这个爱好,也正是继承自偶像福尔摩斯吧。
不过,柯南中的古典音乐,就和他的那些经典案件一样,由于惊悚气氛的渲染,无形之间都成了童年阴影。即使现在听到这些作品,都难免心头一惊。
就像月光奏鸣曲杀人事件,不仅改变了柯南之前逼犯人走上绝路的观念,更使得贝多芬的这一钢琴名作,带有了一丝阴森可怖的气息。

第十二部剧场版,从名字《战栗的乐谱》上,就可窥见又一首作品要被蒙上不祥。果然,巴赫的管风琴大作《d小调托卡塔和赋格曲》,成为了案件的一大要素。


我们听萨蒂的《裸体歌舞》,会回想到《凉宫春日的消失》中,雪花飘落,阿虚牵起长门有希双手的温暖场景;Key社的经典作之一《Kanon》,一曲卡农,成为冬日感人的主旋律。

更不用说像《四月谎》《交响情人梦》这样以古典音乐作为线索,与主线故事交织的番剧。在收获主人公成长,以及感情线的催泪外,一支支古典音乐也在不时抚慰着我们。



说到这时,我真的建议你不妨打开播放器,切到古典音乐的风格尝试下,说不定你还会发现更多的惊喜。
比如,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比如,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
比如,肖斯塔科维奇的《圆舞曲》;
比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或者,再听一下
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
格里格的《晨曲》;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有没有一种颅内高潮的感受?
不说了,去补《聆听音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