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贝多芬_自由的人 (Der freie Mann, WoO 117)

2023-08-23 10:18 作者:隶文km  | 我要投稿

自由的人

Der freie Mann [1]

戈特里勃•康阿特•普菲弗尔词

Text: Gottlieb Conrad Pfeffel

路特维希•凡•贝多芬曲

Vertonung: Ludwig van Beethoven

未编号作品第117号,1792,修订 1794,1808年作

WoO 117,1792 rev. 1794; veröffent. 1808

严宝瑜译


译者说明

此歌曲的曲名原本是“谁才是一个自由的人?”(Wer ist der freie Mann?)在中外正式歌乐谱上,演唱节目单上,音响材料的说明书上(包括网站上)都简称为《自由的人》(»Der freie Mann« 英文译为《The free Man》)此歌是贝多芬在波恩时期的作品,歌词作者是Pfeiffel,汉译“普菲弗尔”。关于此人的材料很少,可能那时他是波恩与共济会有关的进步的读书会(Lesegesellschaft)里的会员。应注意此人不要与贝在少年时代的钢琴教师,他父亲的酒友—Pfeffer的名字(译“普菲弗”)相混。1790年贝多芬在波恩谱了此歌的初稿,(手稿现还存在大英博物馆)1795年他进行了第二次修改,直到1805年他的朋友韦格勒(Wegeler)给他这个歌曲换了另外一组歌词在波恩正式发表,这是第三稿了,曲名曾改称为《我们共济会的目的是什么?》。由此可见,这个曲子开始创作就与共济会有关。在这里,没有用1805年修改的歌词,而是1795年贝多芬的第二次修改稿。 里面体现的思想是当时在波恩的市民阶级和抱开明专制思想的贵族中流行开来的共济会思想(Freimauertum)。人们大都把这首歌用来验证贝多芬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号召大家起来造反。其实并非如此,一看歌词便知,固然贝多芬在歌里宣扬个人的自由意志,宣扬与王公贵族平起平坐,但是歌中提到要遵从法律,强调为国牺牲。这种思想并不代表要彻底摧毁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统治制度的第三等级及下层民众的政治要求;也不赞成当时的雅各宾党人的政治措施,即,将法王路易十六和折中派(对反革命采取妥协、容忍的态度)推向断头台。

这个歌是个男声领唱的男生齐唱曲,普通中外演唱只唱三节歌词。它本来有七节,在这里把它们都译出。以窥全貌,以更全面、准确了解此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贝多芬此曲的进步性中显现了他的历史局限性,以及他因所处国家的不同而反映的特殊性。


[1] 德文诗引自《贝多芬歌曲全集》德文-英文对照,(«Ludwig van Beethoven Songs(Complete), with German-English Text», belwin Mills Publishing Corp.)


附:《自由人》简谱。[1]

[1] 引自《汉译德语传统歌曲荟萃》钱仁康译词,注释,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7页。


五线谱


贝多芬_自由的人 (Der freie Mann, WoO 11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